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庆市、宣城市、滁州市宿州市、海南省东方市等地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田块采集种群,开展虱螨脲对玉米草地贪夜蛾抗性风险评估,评估结论表明:(1)田间草地贪夜蛾种群对虱螨脲抗性水平:低,可以接受;(2)抗性选育产生抗性风险级别:低,可以接受;(3)与阿维菌素等常用药剂交互抗性水平:敏感,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2.
褐飞虱抗有机磷品系的交互抗性及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褐飞虱敏感品系和两个实验室选育的抗有机品系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有机磷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两个抗性品系对拟除虫菊酯类和吡虫啉均无明显的交互抗性。通过建立两个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命表,发现抗性品系适合度显著下降,低龄若虫存活率和羽化率低,成虫寿命缩短,卵历期延长;在繁殖上均表现为交配率、产卵量和孵化率下降;马拉硫磷抗性品系还表现为若虫历期延长。用种群数量趋势指数(I)来确定两个抗性品系的相对生物适合度,发现与敏感品系相比,甲胺磷抗性品系和马拉硫磷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仅分别为0.49和0.19。认为:抗性品系生物适合度的下降可能造成褐飞虱对这些杀虫剂抗性发展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农香16等6个水稻新品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农香16等6个水稻新品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表现。分析了6个品种(系)与标准感虫品种TN1杂交的F1和F2代,以及回交世代BC1F1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遗传,发现浙农大6022、9234和中鉴96-3的抗性均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农香16、R40和蜀恢881品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均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这些品种(系)均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有较好的育种和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褐飞虱对马拉硫磷的抗性与酯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褐飞虱对马拉硫磷的抗性与其体内酯酶活性关系的结果表明,羧酸酯酶抑制剂了TPP对马拉硫磷的增效作用随着褐飞虱对马拉硫磷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南宁,筛选F2和筛选F3褐飞虱品系对马拉硫磷的抗性指数依次为13.8、28.3和35.4,TPP对马拉硫磷的增效比值分别为11.0、19.0和30.0。随着褐飞虱对马拉硫磷抗性水平的提高,具有高羧酸酯酶活性的个体频率也随之增加,并且各品系之间的平均羧酸酯酶活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控制褐飞虱的暴发危害,进行了抗性品种对褐飞虱自然诱发抗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第三代以白背飞虱为优势种群时,抗性品种自然诱发对白背飞虱无明显抗性.在第四代以褐飞虱为优势种群时,不同抗性品种对褐飞虱自然诱发抗性差异显著,抗性品种对褐飞虱自然诱发抗性在降低低龄若虫量的同时抑制了低龄向高龄转化.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水稻甲醇提取物对褐稻虱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褐稻虱抗性品种IR3。和感性品种TNI为材料,研究其分蘖期甲醇提取物对褐稻虱成虫的行为影响,为应用抗性次生物质为标记培育抗褐稻虱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处理48h后,TNI植株喷IR36提取物与喷清水的处理定向选择率分别是14.00%,26.67%,产卵量分别为16.0,52.2粒,蜜露量分泌分别为5.7,33.3mg,虫体重变化率分别是-22.2%,166.7%;抗性品种IR36植株喷TNI提取物与喷清水的处理定向选择率分别为5.33%,1.20%,产卵量分别是24.4,0粒,蜜露量分泌分别为13.4,3.5mg,虫体重变化率分别是77.8%,-22.2%,说明抗性品种IR3。提取物对褐稻虱成虫的定向选择、产卵选择和取食等行为有抑制作用,感性品种TNI提取物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分泌蜜露量,种群趋势指数,内禀控制率,群体建立和田间控制率等指标,综合评价新品系红源和台糯选对褐稻虱的抗性。结果表明:(1)饲养在红源和台糯选上褐稻虱的成虫体重,分泌蜜露量,产卵量和若虫存活率均比在感品种TN1的低,表明品系对褐稻虱具有强抗性作用:(2)飞虱在TN1上的种群趋势指数为247.7,台糯选为38.2,红源为38.4,而抗虫品种Mudgo为10.6;(3)台糯选,红源和Mudgo的内  相似文献   

8.
利用离体接虫方法对搜集的30份茭白种质资源进行了二化螟和长绿飞虱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对二化螟和长绿飞虱表现中等抗性的材料各7份,其余皆为感虫品种。表明浙江省内和周边地区的茭白品种蕴涵二化螟和长绿飞虱抗性基因的资源很少。  相似文献   

9.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水稻敏感品种TNl和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Mudgo,ASD7和Rathu Heenati饲养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研究不同品种对褐飞虱体内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褐飞虱在3种抗性品种上饲养一代后,其酯酶活性与敏感品种上的试虫相比没有显差异。然而,取食Mudgo和ASD7的雌成虫之间酯酶活性达到显性差异;取食Mudgo和Ruthu Heenati的雄成虫酯酶的Km值分别为取食TNl的2.78和2.58倍。褐飞虱体内酯酶活性还因其生物型的不同而异。对褐飞虱生物型1和生物型2个酯酶活力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生物型2的雌、雄成虫酯酶活性均显低于生物型1的。研究还表明,在ASD7与Rathu Heenati上饲养一代后,褐飞虱雌、雄成虫GST的活性显高于取食TNl和Mudgo的个体,但抗性品种对褐飞虱成虫的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因此,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代谢酶的影响因品种的特性,代谢酶的类型,甚至褐飞虱的性别而异。中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褐飞虱腹部脂肪体内普遍存在类酵母共生菌,该类共生菌在虫体的生理代谢和营养利用等方面意义重大。研究采用冷冻切片技术结合显微摄像系统观察法测定了褐飞虱与水稻互作过程中虫体内共生菌的个体大小;并通过“血球记数法”测定了虫体内该类共生菌的含量。与取食感虫品种水稻TNI的褐飞虱相比,取食抗性水稻品种IR26(Bph1)和IR36(bph2)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长度分别降低23.2%。24.4%和18.0%-32.7%,宽度分别降低24.4%-28.8%和8.6%-30.6%。取食抗性水稻品种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数量都显著下降。其中,连续取食IR26二代后褐飞虱体内共生菌显著降低,第三代后虫体内共生菌数量又有所回升。说明抗性水稻品种与褐飞虱互作会导致虫体内类酵母共生菌的发育变小、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1.
2011-2013年在贵州的东、南、西、北和中部5个地区(锦屏、盘县、三都、道真、花溪),以点滴法分别测定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覽l)]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变化。结果表明,三都县褐飞虱仅对阿维菌素表现抗性,对其余几种杀虫剂均未产生抗性;锦屏县褐飞虱对阿维菌素和吡虫啉未产生抗性,对异丙威、毒死蜱和辛硫磷已开始产生抗性;花溪区褐飞虱对阿维菌素、毒死蜱和辛硫磷未产生抗性,对吡虫啉和异丙威表现出抗性,但抗性不明显;盘县褐飞虱对阿维菌素和毒死蜱没有产生抗性,对吡虫啉、异丙威和辛硫磷表现出一定的抗性,且有上升的趋势;道真县褐飞虱对阿维菌素没有产生抗药性,而对吡虫啉、异丙威和毒死蜱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生物学特性有明显的影响.试验结果证实:(1)褐稻虱若虫在感性品种上的存活率、发育速度高于抗性品种.(2)褐稻虱成虫在感性品种上的卵巢发育程度、产卵量以及卵孵化率均高于抗性品种.(3)在感性品种上取食的褐稻虱,其分泌的蜜露量较抗性品种的多.(4)抗性品种对褐稻虱的种群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还对抗性品种在褐稻虱综合防治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褐飞虱生物型及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综述了褐飞虱抗性基因在水稻两系和三系育种上的应用,最后指出了我国水稻种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褐飞虱抗性育种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抗褐飞虱和稻瘿蚊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水稻品种进行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和稻瘿蚊中国Ⅳ型抗性鉴定的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法对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和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可分为9类,每一类的品种都具有不同的抗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主要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的推广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 virus,RSV)是由灰飞虱带毒传播的病毒病,江苏省1998年前仅零星发生。近年来,因水稻品种更新迅速,粳稻面积不断扩大;稻套麦、免耕麦、麦套稻等轻型简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导致耕作制度发生变化;加之近几年暖冬气候,使灰飞虱数量逐年呈几何级增加;同时一代灰飞虱迁飞时间长,迁飞高峰不明显,数量惊人,在秧田和本田初期就严重发病,不易防治,二代灰飞虱带毒传播,潜伏时间长。在大田中后期才发病,这期间水稻补偿能力差,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南京14号对褐飞虱抗性的研究──Ⅱ.褐飞虱对抗感水稻品神叶鞘内游离氨基酸的利用差异王荫长,李国清,韩召军,高家骅(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系,南京21009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STUDIESONRESISTANCEOFRICEVARIETY,...  相似文献   

17.
安庆地区水稻褐飞虱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88~1994年期间,用点滴法测定了安庆地区褐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二安庆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大部分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杀虫剂仍是相当敏感的,体壁接触LD50范围介于0.01041~0.07183之间。为了明确安庆地区褐飞虱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将安庆褐飞虱种群对几种杀虫剂的LDS50与Nagata1967年在日本所测的LD50值进行比较,结果指出:安庆褐飞虱已对西维因、叶蝉散、对硫磷产生了10~20倍的抗药性;抗性的发展与施药水平有密切的同步关系。  相似文献   

18.
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水稻稳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防治褐飞虱灾害的有效措施为培育抗性品种。将Bph3抗源Ptb33与不同的主栽品种杂交、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抗性鉴定,培育出一批对褐飞虱表现为稳定抗性且农艺性状良好的导入系,以期今后被利用于培育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19.
采用N6诱导培养基和MS分化培养基,对普通野生稻抗褐飞虱种质资源94-42进行了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为2.2%,绿苗分化率为12.4%,共获得18丛独立花药起源的绿苗共450株。在14丛共137株成活的花粉植株中,双单倍体占61.3%,单倍体占38.7%,其中3个独立起源的株系群共16个完全纯合株系对褐飞虱具有高度抗性,且抗性一致,无分离,抗性强度显著地高于任何一个已知的褐飞虱抗性基因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20.
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几个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采用苗期抗性鉴定、分蘖期蜜分泌量的测定以及田间褐飞虱种群动态调查的方法评价几个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玉香油占和中9优1462在苗期对褐飞虱表现为中抗,分蘖期分泌的蜜露量也少,田H成株期褐飞虱种群数量也少,对褐飞虱表现出一定的抗虫性.粳籼89虽然苗期鉴定为感虫,但分蘖期蜜露分泌量较少,田间成株期褐飞虱种群数量最少,对褐飞虱表现出一定的成株期抗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