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七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七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利用等进行了综述。三七含有丰富的人参二醇型三七皂苷、黄酮、多糖等有效成份,具有平肝、祛痰、平喘、镇痛安眠、扩冠、抗过敏、促进血清蛋白及DNA、RNA合成、排毒养颜、抗出血的功效,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七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对三七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根据相关文献,按照药理作用分类汇总。结果:三七具有抗炎、抗衰老、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结论:三七具有很强的药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三七残渣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三七,其基源植物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根茎入药。三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皂甙。我们发现提取总皂甙后的药渣仍含有大量的有效物质,因此可以变废为宝。我们对此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4.
人参三七皂苷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源于五加科人参属近缘植物人参和三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合比较。两种药材在化学成分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存在着差异性,因而在药理作用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区别。  相似文献   

5.
三七和三七根茎中糖类物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三七和三七根茎中糖类物质的含量;方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三七和三七根茎中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结果:三七和三七根茎中总糖的含量分别为73.10%和39.61%,还原糖的含量分别为4.41%和3.60%;结论:三七和三七根茎中总糖含量较高,而且三七中总糖含量几乎是三七根茎的2倍。  相似文献   

6.
三七脂质体凝胶制剂透皮给药多重功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三七的药用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和主要功效,总结分析三七现有剂型在某些功效应用方面存在的缺陷,通过探讨透皮给药,研究将三七制成脂质体凝胶制剂。三七作为一种名贵中药,剂型的优良是决定发挥药效的关键。三七脂质体凝胶制剂可定点定位给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吸收代谢的个体差异,并且具有缓控释作用,药效持久,血药浓度稳定,应用方便等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三七脂质体凝胶在应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失眠、抗氧化、抗衰老方面的独特疗效,为以后三七脂质体凝胶制剂皮肤用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三七农药及重金属残留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采用高温高湿条件贮藏三七,观察和测定三七质量的变化情况,探索沿海一带气候潮湿、闷热地区三七的最佳贮藏方法。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模拟高温、高湿环境,将4个不同处理的三七样品分别进行贮藏,于0、1、2.3、4、5个月时分别采集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三七3个主要单体皂苷含量的检测。结果:灭菌+密封包装处理在模拟高温、高湿环境中,总皂苷(R1+Rg1+Rb1)含量减少最少。结论:经过初加工干燥后的三七药材,先进行灭菌处理后再进行密封包装贮藏,既能保证有效成分含量的稳定,又可延缓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9.
土壤环境条件对三七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土壤环境与三七皂甙含量的关系,探讨栽培措施提高三七总皂甙含量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背景值和对应的三七皂甙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三七皂甙含量有明显差异,土壤微量元素对三七皂甙含量无直接影响。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栽培三七,并注意N、P、K肥的合理施用是提高三七内在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三七(Panax notoginseng)植株及其产品和近缘种为研究对象,采用L9(3 4)正交试验对三七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然后利用HPLC法检测三七素含量,并对各样品中的三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三七素提取条件为超纯水、料液比1∶20(g/mL),提取1次(10 min);三七素在三七花蕾中的含量最高,其次是根状茎和主根,但是三七茎叶中也有较高含量的三七素,说明三七花蕾和茎叶均可作为三七素的提取原料;在三七产品中三七花的三七素含量最高,达到3.33%,其次是剪口(根状茎)、筋条(侧根)和须根;但三七素的含量与三七个头大小(头数)并无明显的相关性;在三七近缘种姜状三七(P. zingiberensis)和野三七(P. vienamensis var. fuscidiscus)主根、珠子参(P. japonicus var. major)根状茎中的三七素含量显著低于三七主根三七素含量,也显著低于三七其他部位的三七素含量,说明三七是最佳的三七素来源植物。三七素的含量主要受到物种和部位的影响,与产品规格无关。本文所建立的三七素提取方法和HPLC检测方法,能够快速简便、稳定可靠测定样品中三七素含量;并可为三七素相关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为三七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曾珂  赵余庆  贾力 《人参研究》2011,23(1):24-32
本文收集了132种从人参、西洋参和三七的根、叶和花蕾中分离出来的化合物,并依据其化学结构分成了19类,并分别描述了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的分离制备。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对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人参皂苷Rg1的纯度为97%以上,实际得率为10.5%,理论得率75%以上。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和药理活性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超临界CO2萃取人参脂溶性成分,分析并测定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和含量.方法 用超临界CO2萃取人参脂溶性成分.提取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进行分析鉴定.使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鉴定了44个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和酯(34)、挥发油.结论用超临界萃取人参,可以较好的获得其脂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人参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索氏提取法乙醚提取人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确定化学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乙醚为溶剂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人参中的挥发油(即人参的脂溶性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并采取气质联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鉴定及含量测定。结果鉴定了71个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和酯、挥发油。结论乙醚提取人参,得到的化合物经知网、万方数据库查询,在人参挥发油中未见报道的有23种。  相似文献   

15.
人参、西洋参鉴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人参、西洋参鉴别研究概况,从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学鉴别、分子鉴别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孙化鹏  钟晓红  乔飞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1):2200-2206
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Mevalonate diphosphate decarboxylase,MVD)是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 为研究其在洋常春藤中的基因功能,通过 RT-PCR 和 RACE 技术从洋常春藤叶片中克隆获得 HhMVD 基因的 cDNA 全 长序列,并通过 RT-qPCR 技术分析其表达规律。结果表明:RACE 克隆获得的 HhMVD 基因 cDNA 序列全长 1 799 bp, 包含一个完整开放阅读框(ORF)1 263 bp、5′非编码区(5′UTR)192 bp、3′非编码区(3′UTR)344 bp;该基因编码 420 个氨基酸,分子质量 46.6 ku,理论等电点为 6.57,不含跨膜区,属于非分泌型蛋白;HhMVD 蛋白具有 GHMP 激 酶 N 端结构域,属于甲羟戊酸激酶系列,与刺五加、人参、三七等同科植物亲缘关系较近。RT-qPCR 结果表明,洋常 春藤中 HhMVD 基因的时空表达相对稳定,但与常春藤皂苷含量差异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洋常春藤 HhMVD 基因的成功克隆及表达分析研究,为深入探讨其基因功能、阐明其在常春藤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铁观音芽叶为材料,验证从茶树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到的1条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GDPS)的编码全长序列c DNA。该c DNA全长1 661 bp,含有1个1 137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命名为Cs GGDPS。该基因编码37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具有类异戊二烯合成酶家族的5个保守域和2个特征功能域;序列分析显示,该c DNA与其他植物GGDPS高度保守,与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亲缘关系最近。Cs GGDPS属于不稳定、亲水蛋白,可能定位到叶绿体中,不存在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发生磷酸化的位点可能有20个;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构成,三级结构与拟南芥GGPPS11匹配度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茶树发育过程和不同叶位Cs GGDPS的表达量随芽叶成熟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着做青过程的进行,Cs GGDPS的表达量逐渐升高;Cs GGDPS在父本黄旦、母本铁观音和子一代金观音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