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通过田间畦灌试验,研究了冬小麦主要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分析了不同畦灌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评价不同畦灌处理下的灌水质量及节水效益。结果表明,冬小麦灌浆期对水分需求量最大;与漫灌(CK)处理相比,冬小麦畦灌小区30 m×3 m的灌水均匀度与灌溉效率最高,达到93.33%和84.46%,耗水量减少了5.96%,产量增加了25.3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33.24%,增收1561.61元·hm-2。结合当地实际生产情况,推
广适宜的畦灌模式是入畦单宽流量5 L·m-1·s-1,畦宽3 m左右,畦长30 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3.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温度、湿度影响试验表明,不同处理在扬花期前对土壤含水量影响有明显差异,在返青前对小麦土壤温度影响较大。全膜覆土穴播保墒、增温、增产效果最好,小麦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6145.8kg/hm^2。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分变动对冬小麦生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冬小麦为材料 ,研究了土壤水分变动条件下作物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使作物的最大生长阶段开始时间提前 ,最大生长阶段延长 ,最大生长率和最大生长阶段内的平均生长率减小 ,因而使干物质积累速度降低 ,生长变慢。复水使最大生长阶段开始时间推后 ,最大生长阶段缩短 ,最大生长率和最大生长阶段内的平均生长率增大 ,因而使干物质积累速度提高 ,生长加快。中度水分亏缺后于拔节期复水的处理 ,可以使生长显著加快 ,干物质积累速度显著提高 ,生物量和产量接近一直保持充分供水的对照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桓台县为试验地点,分别在0、100、200、300kg·hm^-2氮水平和喷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下,对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冬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在1.16—1.34kg·m^-3之间,喷灌处理略高于漫灌处理。随着施氮量由0增加到200kg·hm^-2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施氮处理(100、200kg·hm^-2)间差异不显著;当施氮量超过200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不受施氮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华北地区冬小麦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冬小麦济麦20为材料,按平作、平作覆盖秸秆、起垄覆盖地膜3种种植方式,用中子水分仪测定冬小麦田不同土壤深度的水分变化。[结果]结果表明,3种种植方式下0~30cm土壤层田间水分变化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再升”的W型变化。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在灌溉后下降幅度是平作〉垄膜〉秸秆覆盖;冬小麦拔节期~灌浆期,土壤水分含量高低顺序是秸秆覆盖〉垄覆膜〉平作。在冬小麦的全生育期,30~60cm土壤水分含量均是秸秆覆盖〉平作〉起垄覆膜,60~90cm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呈下降趋势。[结论]秸秆、塑料薄膜覆盖均有良好的保持土壤表层水分作用,30~60cm的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大。降水及灌溉对土层中层土壤水分影响较大,而降水及灌溉水不易影响下层土壤水分(60~90cm)。为华北地区的农业干旱监测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14)
以山东省桓台县为试验地点,分别在0、100、200、300 kg·hm-2氮水平和喷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下,对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冬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在1.16~1.34 kg·m-3之间,喷灌处理略高于漫灌处理。随着施氮量由0增加到200 kg·hm-2,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施氮处理(100、200 kg·hm-2)间差异不显著;当施氮量超过20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不受施氮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长期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单施氮肥(N)、氮钾配施(NK)、氮磷配施(NP)、氮磷钾配施(NPK)对冬小麦田间群体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单施氮肥、氮钾肥配施(CK、N、NK)措施在小麦拔节期、灌浆期容易导致较高的群体冠层温度和群体内地面温度,群体叶片SPAD值较低,不利于小麦的生长,造成减产;而氮磷肥配施、氮磷钾肥配施(NP、NPK)措施则相反,更有利于小麦的生长,获得较高的产量,冠层温度调控幅度在0.5~8℃,地面温度调控幅度0.5~16℃,群体叶片SPAD值改善幅度3~17个单位。此外,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群体内相对湿度、CO2浓度的影响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采用盆栽法 ,研究了四种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小麦旗叶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含量与小麦经济产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9936 ) ,提高土壤水分含量能使灌浆中后期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得到提高。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 ,旗叶SOD活性显著降低 ,质膜透性明显加大 ,致使植株衰老加速。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试验表明,土壤底墒水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冬小麦的出苗与生长状况。供水量与供水时期对冬小麦生长、产量、NPK养分携出量及产量因素均产生明显影响。冬小麦前期水分供应对根系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在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主导地位。供水量和供水时期直接影响到产量及养分的携出量,供水量与冬小麦地上部N、P、K养分携出量间均呈明显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耗水量高于148.8mm时才有经济产量的形成,耗水量与产量呈非线性关系。供水时期直接影响到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基本随供水量的增加而呈线性上升,在高产范围内适当减少供水量,可保证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在合理施肥的基础上,于冬小麦关键需水期进行50mm的补充灌溉,冬小麦的增产效果是十分可观的。 相似文献
11.
Glasshouse and laboratory tests were carried out in 1996 - 1998 using winter wheat cultivars Beinong 6 as materials. The growth dynamics of the whole-wheat plant were analysed under constant and fluctuated soil water condition.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water stress made the starting time of crop greatest growth phase(STCGGP) in advance, prolonged crop greatest growth phase(CGGP), decreased the rate of crop greatest growth (CGGR or CGRm), and as a result, the rate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as reduced and the growth of the crop was slowed down. Rewatering delayed STCGGP, shortened CGGP, increased CGGR, thus,the rate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had been boosted and the growth of the crop was accelerated. The growth rate, dry matter weight and grains yield of winter wheat were almost equal to the well-watered controls if they were rewater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oderate water stress during the jointing stage.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根、冠干物质动态消长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不同供水条件下 ,研究了冬小麦根、冠干物质积累的动态消长关系。结果表明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 ,冬小麦根系的干物质积累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40 %田间持水量处理植株的最终根重平均不到 80 %田间持水量处理的1/ 4。三叶期至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根的抑制作用最大 ,拔节期至孕穗期水分胁迫对冠的抑制作用大于根 ,从分蘖期开始并延续到孕穗阶段的水分胁迫对根和冠的抑制作用较均衡 ,复水后干物质向根系和冠层的分配比例近似。拔节期至孕穗期复水对根的促进作用大于冠 ,干物质向根分配的比例增加 ,R/S提高 ,但提高的程度与复水前水分胁迫的历时有关。水分条件对冬小麦R/S值影响最小的时期是开花期至灌浆期 ,最大的时期是拔节期至抽穗期 ,此阶段 40 %田间持水量处理的R/S分别比 60 %和 80 %田间持水量处理提高 2 0 .93 %和 12 6.0 9%。 相似文献
13.
不同保墒耕作方法在旱地上的保墒效果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免耕补充灌溉和传统保墒耕作3种方法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少耕秸秆覆盖增加了夏闲期农田的蓄水量,为旱地小麦播种出苗提供了水分保证。小麦收获时的土壤水分含量,0~60cm的土壤有效蓄水量传统保墒方法为6.4mm,免耕补充灌水的为6.7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为15.3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的蓄水量多;60~100cm的土壤有效蓄水量传统保墒方法为30.9mm,免耕补充灌水为20.3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为33.5mm,也是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的蓄水量多。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比传统耕作保墒技术增产6.7%~54.8%。留茬少耕秸秆覆盖技术,提高了小麦播种时的底墒、灌浆时的土壤水含量,是一种有效的蓄水保墒、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免耕补充灌溉和传统保墒耕作 3种方法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留茬少耕秸秆覆盖增加了夏闲期农田的蓄水量 ,为旱地小麦播种出苗提供了水分保证。小麦收获时的土壤水分含量 ,0~ 60 cm的土壤有效蓄水量传统保墒方法为 6.4mm,免耕补充灌水的为 6.7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为 1 5 .3 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的蓄水量多 ;60~ 1 0 0 cm的土壤有效蓄水量传统保墒方法为 3 0 .9mm,免耕补充灌水为 2 0 .3 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为 3 3 .5 mm,也是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的蓄水量多。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比传统耕作保墒技术增产 6.7%~ 5 4.8%。留茬少耕秸秆覆盖技术 ,提高了小麦播种时的底墒、灌浆时的土壤水含量 ,是一种有效的蓄水保墒、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Effects of Soil Moisture on Dynamic Distribution of Dry Matter Between Winter Wheat Root and Shoot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between winter wheatroot and shoot was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soil water conditions.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 root wasgreatly influenced by water stress, so as to the final root weight of the treatment with 40 % field moisturecapacity (FMC) was less than 1/4 of that of the treatment with 80 % FMC on average. Water stress duringthe 3-leaf stage to the tillering stage 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root, and the influence of water stressduring the jointing stage to the booting stage on shoot was greater than root. However, water stress duringthe tillering stage to the booting stage had a balanced effect on root and shoot, and the proportion of drymatter that distributed to root and shoot was almost the same after rewatering. Water recovery during thejointing stage to booting stage could promote R/S, but the increasing degree was related to the duration ofwater limitation. Soil water condition had the lowest effect on R/S during the flowering stage to the fillingstage and the maximal effect on R/S during the jointing stage to the heading stage, R/S of 40% FMCtreatment was 20.93 and 126.09 % higher than that of 60 % FMC and 80 % FMC treatments respectivelyat this period.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田间保墒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小燕6号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3种不同的覆盖灌水处理(①秸秆覆盖;②地膜覆盖;③PAM化控调节覆盖),以非覆盖处理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的蓄水保墒效果。[结果]不同保墒措施下冬小麦的耗水量均表现出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的特点,与对照小麦的耗水规律基本一致,但不同处理冬小麦的耗水强度因灌溉时间及小麦生长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各保墒处理均可抑制冬小麦开花前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PAM处理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略低于对照,但20~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略高于对照;不同处理土壤水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0~50cm土层。[结论]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抑蒸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保墒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地土壤水分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摘要)(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田间保墒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小燕6号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3种不同的覆盖灌水处理(①秸秆覆盖;②地膜覆盖;③PAM化控调节覆盖),以非覆盖处理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的蓄水保墒效果。[结果]不同保墒措施下冬小麦的耗水量均表现出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的特点,与对照小麦的耗水规律基本一致,但不同处理冬小麦的耗水强度因灌溉时间及小麦生长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各保墒处理均可抑制冬小麦开花前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PAM处理0 ~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略低于对照,但20 ~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略高于对照;不同处理土壤水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0 ~50 cm土层。[结论]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抑蒸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冬小麦干物质分配的动态模型。[方法]以冬小麦品种鲁麦2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和防雨池栽2种方式研究其在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干物质分配的动态变化。[结果]干旱对鲁麦21号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处理小麦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表现为:穗>茎秆>叶片。鲁麦21号穗部、叶片、茎秆干重与单株干重的关系依次为:Y=1.87+2.22X、Y=1.939+5.250X、Y=-2.202+3.267X。小麦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符合方程Y=43.76+702.35X;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率的关系为:Y=8.92+8.73X。[结论]对华北地区而言,冬小麦拔节期的灌溉效果好于孕穗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