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梨锈病(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 Miyabe ex Yamada),病叶率高达100%,造成梨品质下降,产量锐减.防治该病长期采用砍伐转主寄主(桧柏类植物)和化学农药,防效不近人意且破坏生态平衡和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2.
3.
小舌紫菀锈病菌(Aecidium asterum)及其重寄生菌(Tuberculina persicina)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舌紫菀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紫菀春孢锈病菌(Aecidium asterum Schw.)引起小舌紫菀(Aster albescens)锈病,为国内锈菌寄主新记录。该病在四川省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小舌紫菀生长地造成危害,病株率为100%,病叶率28%,引起叶片枯斑、脱落。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persicinaSacc.)是小舌紫菀锈病菌上的自然重寄生菌。该重寄生菌寄生于小舌紫菀锈菌春孢子器开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小舌紫菀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小舌紫 相似文献
4.
梨胶锈重寄生菌对垂丝海棠锈菌重寄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asiaticumMiyabeexYamada)的重寄生菌(Tu berculinavinosaSac.)在垂丝海棠锈菌(GymnosporangiumyamadaiMiyabe)上的寄生形态、侵入及控病作用作了报道。重寄生菌在垂丝海棠锈菌的性子器及性子器相对的叶背面均可发生。它完成侵入所需的最短时间为7小时,潜育期8─9天。该菌重寄生率从4月下旬的23.3%,逐渐上升至6月中旬的90.9%。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昆明地区石楠锈孢锈菌( Aecidium pourthiaea)上的重寄生现象并对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回接验证和鉴定。结果显示:石楠锈孢锈上的重寄生菌在7月底逐渐发生,其自然重寄生率从10月中旬开始快速增长,12月中旬达到高峰。石楠锈孢锈的重寄生菌包括链格孢属( Alternaria spp.)、拟盘多毛孢属( Pestalotiopsis spp.)、枝孢属(Cladosporium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木霉属(Trichoderma sp.)的真菌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等多种,其中重寄生效果及对锈菌寄主植物安全性最好的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的SYP22菌株和枝孢属的SYC23菌株。 相似文献
6.
梨胶锈菌的重寄生菌研究Ⅲ重寄生菌的培养及对梨锈病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asiaticumMiyabeexYamada)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vinosaSacc.)菌种保存、扩大繁殖和控制梨锈病的初步研究结果。重寄生菌的试管菌种在-12—10℃和自然温度下,经150天其孢子萌发率仍达80%以上。该菌在PDA复合培养基上生长快,产孢量大,易于人工培养。用重寄生菌的孢子悬浮液在梨锈病性子器成熟时喷雾防治梨锈病,寄生率从4月下旬的27.24%逐渐上升至6月上旬和8月上旬的63.42%和92.30%。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梨胶锈重寄生菌(TuberculinavinosaSacc)对苹果锈病菌(GymnosporangiumyamadaiMiyabe)的寄生、形态特征及侵入。重寄生菌在苹果锈病菌的性子器旁及性子器相对叶背发生重寄生现象,将锈孢子封在锈子器内,从而对病害的侵染循环起阻碍作用而控制病害的发生。描述和测量了重寄生菌的产孢结构形态及大小。重寄生菌的分生孢于萌发形成芽管,经性子器口侵入,不能直接侵入。完成侵入所需最短时间为7小时。在20.6℃和22.1℃下,潜育期为8天和7天。 相似文献
8.
黄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8(3):231-232
梨锈病是梨树上的重要病害.防治该病长期采用化学农药,造成对环境及生态的不利影响.用重寄生菌控制锈病,国内外已有一些令人鼓舞的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是梨锈重寄生菌的寄生、形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小舌紫菀锈病菌(Aecidium asterum)及其熏寄生菌( Tuberculina persicina)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舌紫菀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紫菀春孢锈病菌(Aecidium asterum Schw.)引起小舌紫菀(Aster albescens)锈病,为国内锈菌寄主新记录。该病在四川省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小舌紫菀生长地造成危害,病株率为100%,病叶率28%,引起叶片枯斑、脱落。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persicinaSacc.)是小舌紫菀锈病菌上的自然重寄生菌。该重寄生菌寄生于小舌紫菀锈菌春孢子器开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小舌紫菀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现象和重寄生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杨栅锈菌重寄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离培养,发现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的重寄生菌主要有Cladosporium tenuissimum、Alternaria sp.Penicillium sp..对C.tenuissimum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适温为25~30℃,在pH为3~11时均可生长和产孢,最适pH为4~6.在对碳源的利用上,以果糖、葡萄糖生长最好,麦芽糖、淀粉、乳糖、甘露醇、木糖、蔗糖等均可以生长.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其菌落直径、菌丝致密程度和产孢 相似文献
11.
Aster albescens is a medicinal plant. The rust caused by Aecidium asterum is a new record in China and an important disease of A. albescens in Feng Tong-zhai national reservation area. The percentages of diseased plant and the diseased leaf reach 100 and 28% respectively when the disease is serious. The disease results in leaf spot and leaf cast. Tuberculina persicina is a natural hyperparasite of A. asterum and is firstly reported in the world. The hyperparasite attacks aecium of A. asterum and hinderes the release of aeciospores. The symptom of the rust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asterum is reported. The hyperparasitism of A. asterum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berculina persicina are also reported. 相似文献
12.
胡颓子锈生座孢产孢和孢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牛奶子锈病菌(Aecidium elaeagni-umbellatae)重寄生菌胡颓子锈生座孢(Tuberculina elaeagni)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葡萄糖、蔗糖等5种碳源中以葡萄糖产孢最好;NH4Cl、KNO3等7种氮源中以蛋白胨产孢最好;25℃、pH值6和光照等条件适合产孢。25℃为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在相对湿度65%以上的条件下,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以水滴中萌发最好,萌发率达80.4%。pH值5~6和光照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孢子致死温度为43℃10 min。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西藏林芝地区苹果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锈病在西藏林芝地区普遍发生,对当地苹果产业造成很大为害。通过对苹果锈病的症状、病原特性的观察和田间调查,初步摸清该病的发生规律和发病原因,进一步明确苹果锈病的发生与转主寄主桧柏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黄金锦络石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金锦络石带顶芽或腋芽的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系统研究了外植体灭菌方法,生长素和分裂素的不同种类和浓度对无菌芽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建立了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灭菌乙醇45 s,HgCl2处理10 min较为适宜;增殖培养基为MS+BA 1.5~3.0 mg/L和NAA 0.2 mg/L,增殖系数最高,达到7.9;生根培养基1/2MS+IBA 0.05 mg/L+NAA 0.15 mg/L,生根率可达90%多,根数为每株6~7条,平均根长在3 cm多,而且还有侧根生出。 相似文献
18.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可通过高空气流传播的病害,给小麦的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笔者选择甘肃平凉、陕西汉中、河南郑州三地,根据小麦条锈病病情数据、地面温度、湿度、降水量及等压面300hPa、400hPa、500hPa、700hPa、850hPa高空风量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分析三地间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相关性,探讨了高空风量数据在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程度预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三地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利用高空风量数据预测三地间小麦条锈病长距离传播,准确率较高,其中500hPa等压面的风量值在预测中的准确率最高,回代准确率为100%,交叉验证准确率均在80%以上,最高可达93.7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