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浙东平原水稻土油菜田间试验施用不同氮、硫水平的结果显示:(1)油菜籽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大而增加,施N(50-200kg/hm^)不施硫肥条件下,增产幅度为2.0%-11.8%,施N和施S(30kg/hm^2)条件下,增产幅度为2.4%-12.7%。(2)不同施氮水平下,施硫增产油菜籽5.4%-6.9%。(3)油菜氮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低氮水平下施用硫肥促进油菜氮吸收量加大。(4)不同施氮水平的产投比为1.5-4.3,施用硫肥的产投比达5.2-6.7,氮硫配施可提高施用氮肥的产投比。  相似文献   

2.
硫肥在马铃薯上的肥效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磷、钾肥基础上增施硫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效作用。以施2~4kg/亩的硫肥效果较好,与不施硫对照增产233.4~260.1kg/亩,对马铃薯大中薯比率提高3.0%~3.7%,并以施硫量3kg,亩的经济效益最好,净增产值202.59元。  相似文献   

3.
花生施硫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硫在花生上的施用效果,1997年在桃江进行了两种不同用量的硫肥对花生的增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硫为28.8mg/kg的红黄土中,施用硫肥可以使花生籽粒增产6.8%~14.1%,施硫与不施硫花生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可使花生生物学产量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能改善花生的经济性状,使花生单株果数、饱果率、单株果重、百果重、百仁重增加;可提高花生的经济效益,纯效益可达每公顷390~816元,产投比为7.5~7.8∶1。因此,在一般红黄土壤上种植花生,应适当施用硫肥。  相似文献   

4.
硫肥对油菜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个地区7个点进行油菜硫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肥比不施硫肥的油菜生长好,菜籽产量高。土壤SO—S含量在26.0mgkg-1以下,施用硫铵的比对照增产14.8%—49.8%,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施用硫磺比对照增产6.5%—34.2%,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土壤SO—S含量>45.0mgkg-1,施硫铵、硫磺和石膏均比不施硫肥的增产,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营养供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以不同方式供给营养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底施基肥的基础上,分别以种肥拌种、根外追肥、加施菌肥的方式给玉米供养,玉米长势强壮,玉米地面茎节数不变、茎节变粗、穗位降低,穗长增长,穗行数、行粒数略有增加,凸尖减少,果穗变粗,穗重、穗粒重、出米率、百粒重比对照提高显著,增产效果明显,尤以种肥、根外追肥、增施菌肥并用增产更为突出。[结论]在底施基肥基础上,菌肥、拌种肥、液体肥料的配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6.
硫素水平对夏玉米产量及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每公顷基施0(CK)、36.3(S1)、413.85(S2)kg硫时,玉米每公顷产量分别为9 784.5、10639.5和11322kg,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8.73%和15.71%,并提高了果穗长度,增加了穗行数和行粒数,对千粒重影响不大.玉米单株的千物质积累量、株高、绿叶面积、比叶重及光合势、净同化率均表现为S2>S1>CK.施用硫肥后,提高了功能叶片的叶绿素a、b以及叶绿素总含量,但施硫处理间在前期差异不大,后期S2处理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绿素a/b比值各处理间相对稳定.施用硫肥提高了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表现为S2>S1>CK.施用硫肥还提高了玉米植株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7.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大田试验中设置0(S0)、40(S1)、80(S2)、120(S3)、160 kg/hm2(S4)5个施硫(硫磺)水平,研究不同施硫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抽雄吐丝期至灌浆期,S2、S3处理玉米一直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含量(SPAD)。施硫量为S2处理时,玉米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均表现为最大值,分别较S0处理提高19.08%、76.7%,且达到显著水平。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分别在S3、S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S0处理。施用硫肥能够显著降低玉米气孔限制值(L_s),且施硫量为S2时达最小值,与S0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施用硫肥能显著提高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施用硫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产幅度为7.0%~18.1%。施硫量为S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2 978.3 kg/hm~2。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宫亮  孙文涛  王聪翔  刘艳  汪仁 《玉米科学》2008,16(2):122-124
利用田间微区方法连续3年在沈阳地区草甸土研究玉米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培肥地力,还能增加玉米产量,增产效果没有无机肥的增产效果显著。与单施无机肥相比,无机肥配施有机物料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孔隙度,同时改善土壤的氮、磷、钾养分状况。在等碳量的条件下,玉米秸秆对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果好于猪粪肥。  相似文献   

9.
于2009年在江西省广丰县进行了一季稻硫肥施用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增施硫肥在15~30 kg/hm2对水稻有增产作用,以期为上饶市水稻栽培提供硫肥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虽然有些研究者观察到玉米施硼肥后有时能增产,但还是有争议的,因为即使土壤中 B含量水平相似,其结果并非一致。在瑞士,往密度约每公顷10万株的玉米地施 B 肥,某些杂交种的产量明显增加,但果穗苞叶中 B 的浓度未受影响。因此可以推想,B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可能是间接的,通过影响根或叶中其他养分的浓度而起作用。在养分通过植物膜的运转中,B 起着重要  相似文献   

11.
全程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超级稻东农423为试验材料,设全程深施肥、全层施肥、表层施肥及无肥4个处理,研究水稻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包括分蘖消长、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动态变化,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米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味度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全程深施肥方法能够促使水稻生育前期平稳生长,后期优势生长,延长有效分蘖期,增加有效分蘖数,提高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2)各处理的产量和稻米蛋白质含量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并呈现全程深施>全层施>表施>无肥的趋势;各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味度值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并呈现无肥>表施>全层施>全程深施的趋势;3)全程深施肥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穗数、每穗粒数和蛋白质含量,却降低了结实率、千粒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及味度值。  相似文献   

12.
为给小麦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3个不同蛋白质含量的春小麦品种为材料,在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研究了施硫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施尿素60 kg/ha(低氮)和128 kg/ha(高氮)条件下,各品种面团韧性随着施硫量的增加总体上呈降低趋势.高氮条件下,施硫对高蛋白品种面团延展性提高不利,且降低吸水率,但可以增加面团形成时间;施纯硫0~50 kg/ha有利于改善低蛋白品种NKH9面团的延展性,对面团形成时间的调节作用呈负效应;施硫对各品种稳定时间的作用趋势与面团形成时间的作用趋势相同.低氮条件下施硫可增加所有供试品种面团形成时间,改善面团延展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氮条件下,施硫对小麦品种野猫和东农7742的W值有提高的作用,但不明显;高氮条件下施硫对W值的作用却呈明显的负效应,但两种氮处理条件下施硫对新克旱9的W值作用呈不显著的负效应;施尿素60 kg/ha条件下施硫可提高高蛋白品种的烘焙指数.高氮条件下,施硫可以明显提高高蛋白品种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但对低蛋白品种的作用却相反.  相似文献   

13.
玉米品种龙单26的适宜种植密度及施肥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太靖 《玉米科学》2006,14(Z1):100-101
通过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龙单26在不同密度和施肥量条件下的产量水平。经方差分析得出,施肥水平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密度与施肥量互作间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各密度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认为,龙单26在常规种植方式下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及施肥量,这样有利于提高该品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在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矿物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矿物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生物产量、子粒产量及肥料贡献率。与当前施肥水平比较,玉米在配施矿物质有机肥750 kg/hm2的条件下,化肥不减量和减量15%生物产量分别为38 647、36 869 kg/hm2,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7.61%和2.66%;子粒产量分别为16 544、15 783 kg/hm2,增产7.56%、2.48%;肥料对生物产量贡献率分别为56.26%和49.07%,比单施化肥处理提高11.05和3.87个百分点,表明在配施矿物质有机肥750 kg/hm2的前提下,将氮、磷化肥施用量在当前水平上减量15%可以保证玉米子粒产量稳定在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硫肥和氮肥配合施用对弱筋小麦产量和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不同肥与硫氮肥配合施用处理,研究其对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产量和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肥和氮肥对小麦产量有正效应,施硫显著提高了小麦成穗数,施氮显著提高了穗粒数和小穗结实率;施硫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提高了淀粉直/支比,氮肥对淀粉品质的效应与硫肥相反;硫肥、氮肥及其互作对淀粉品质性状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2.72%、51.31%、35.98%,硫、氮配施对淀粉品质仍有正效应.处理组合中,在施氮量240 kg/ha条件下,施硫量为100 kg/ha处理的产量最高,施硫量为20 kg/ha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最低,施硫量为60 kg/ha处理的淀粉直/支比最低,分别为8 378.96 kg/ha、11.71%和0.2059.表明达到最高产量和最佳淀粉品质的硫氮配施量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不同阶段施用氮肥对大豆氮吸收及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阶段施用氮肥对大豆吸氮及固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时间对大豆氮吸收、根瘤干重及固氮,具有重要影响。仅施25kg/hm2的启动氮,两个大豆品种都获得了最高的根瘤干重和固氮率。在开花期或种于形成初期,再追施50kg/hm2氮,两个大豆品种都获得了最高的氮吸收总量和固氮总量。大豆的根瘤干重与固氮率呈线型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磷肥的施用方式和施用量对提高作物的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研究常规一次性施肥和滴灌分次施肥以及不同磷肥用量对玉米生长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滴灌密植高产春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滴灌水肥一体化分次施磷模式下,磷肥用量在90 kg/hm2时玉米产量达到最大(16.66~17.29 t/hm2),比一次性基肥施入产量高8.3%~12.6%,经济效益平均提高11.0%;磷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比一次性基肥施入处理分别提高44.4%~50%和59.5%~73.65%。在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在玉米开花前随水分次滴施水溶磷肥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率,同时能减少磷肥用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Total sulphur was determined in seed meal of 30 chickpea and 24 pigeonpea cultivars by the wet digestion procedure and by using the Leco sulphur analyser. Methionine and cystine were determined after performic acid oxidation in an amino acid analyser. The two methods used for total sulphur determination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r=0.943). Percent meal 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r=0.476) with total sulphur in chickpea but not in the case of pigeonpea. Total sulphur content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r=0.651) with sulphur amino acids of pigeonpea when expressed as percent of protein but not in the case of chickpe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otal sulphur and sulphur amino acids when the results were expressed as percent of sample were positive for both chickpea (r=0.494) and pigeonpea (r=0.534). The amount of sulphur in methionine and cystine accounted for 54.8% of the total sulphur in chickpea and for 75.5% in pigeonpea. In both chickpea and pigeonpea, methionine was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ystine when they were expressed either as percent of sample or as percent of protein.Submitted as J.A. no. 159 by the Internation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Semi-Arid Tropics (ICRIS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