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玉米拱膜育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玉米拱膜育苗移栽技术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砂土育苗简单,省工,三叶一心移栽避旱增产效果最好,适当增加移栽密度,可以增加玉米产量,在中等施肥条件下,苗肥和穗肥并重可提高玉米产量,综合以上技术可显著地提高南方丘陵区移栽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对玉米拱膜育苗移栽技术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砂土育苗简单、省工,三叶一心移栽避旱增产效果最好,适当增加移栽密度,可以增加玉米产量,在中等施肥条件下,苗肥和穗肥并重可提高玉米产量。综合以上技术可显著地提高南方丘陵区移栽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氮、磷、钾吸收利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农民习惯施肥模式与优化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氮磷钾积累分配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模式的玉米产量较农民习惯施肥模式提高了9.2%和8.5%,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施肥可显著提高玉米苗期至成熟期氮、磷、钾积累量,优化施肥模式可提高玉米灌浆期至成熟期氮、磷、钾积累量和开花期至成熟期阶段养分分配比例。与农民习惯施肥模式相比,优化施肥模式的玉米肥料吸收利用率提高50.2%,农学利用率提高51.7%,偏生产力提高36.5%,养分收获指数提高8.3%。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相关分析表明,玉米苗期至开花期和开花期至成熟期氮、磷、钾积累量与玉米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优化施肥模式通过控制氮、磷、钾肥总量与氮肥分期调控,使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均优于农民习惯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4.
磷肥不同施用方法对郑单958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玉米苗期低温会降低玉米对磷养分吸收能力,导致后期减产。改进玉米磷肥施肥方法将会提高玉米的产量。通过对玉米品种郑单958磷肥5种不同施肥方法的比较研究,表明种肥条施能促进玉米对磷的吸收,进而增加产量。促根剂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增加了对磷吸收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赵斌  秦丽艳 《杂粮作物》1999,19(2):46-48
在辽宁省棕壤土上研究了不同化肥种类配合施用对玉米产量及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玉米经济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黄丽芬 《杂粮作物》2010,30(5):371-372
在海城市进行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与传统施肥相比,改善了玉米生长性状,增加了玉米产量,减少了亩肥料投入,并提高了产投比。  相似文献   

7.
平衡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平衡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养分后,研究高寒阴湿区玉米的养分限制因子氮、磷、钾的平衡施用对玉米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养分后,氮、磷、钾是限制玉米产量提高的养分限制因子,养分限制顺序为P>K>N;平衡施肥提高了玉米产量,促进了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了氮、磷、钾的养分利用率,平衡施肥的最佳处理为OPT;平衡氮、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后,施磷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产量随着磷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宜的磷用量在增加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了氮、磷、钾的养分利用率与磷肥的投资效益,最佳磷肥用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玉米长效专用复合肥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的试验研究,阐明了玉米长效专用复合肥不同施肥量与不施肥对照比较,玉米产量增产幅度为22.90%~57.98%。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从经济施肥角度应选择施肥量1275.0 kg/hm2为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措施对青贮玉米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青贮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收获期和施肥水平对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收获期和施肥水平均极显著影响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其中,氮肥对青贮玉米的鲜、干生物产量的提高及青贮玉米营养品质、饲用价值的提高贡献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的影响较小。建立了氮、磷、钾肥和青贮玉米鲜、干生物产量,蛋白质产量,中、酸性洗涤纤维产量,脂肪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得出了青贮玉米新饲玉14号在海南中等肥力土壤上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0~9.00万株/hm2;最佳收获期是籽粒乳熟中期; 预测出了获得青贮玉米最大鲜、干生物产量,蛋白质产量,中、酸性洗涤纤维产量,脂肪产量时所需氮、磷、钾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辽宁中部和北部地区棕壤玉米产区,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四个光合指标和产量的研究,均得出当氮磷钾用量分别为240、97.5、105(kg/hm2)时,采用一次深施控释尿素、磷钾肥作底肥的施肥方法,可以使玉米的光合指标和产量达到最大。过量施肥和其他施肥措施都不利于玉米光合作用的增强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问题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24  
赵化春  韩萍 《玉米科学》2001,9(Z1):034-038
近年来,随着高产杂交种的推广应用,化肥用量增加,各项先进的耕作栽培技术的应用,世界玉米生产发展迅猛异常。目前,玉米生产由于采用杂交种,科学的施肥,合理密植,有效地防治病虫草害,玉米产量水平显著提高。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玉米要获得高产要求其群体结构合理,群体中个体发育协调。只有合理密植才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保证玉米高产。实践证明,在各项高产栽培措施中合理密植是最为关键的措施。1密度与产量 玉米群体子粒产量的变化取决于遗传性、环境条件和种植密度三者的相互作用。大量的研究资料一致认为,在任何情况下玉…  相似文献   

12.
探讨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大豆施肥模式,是目前东北大豆生产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研究基于建立的玉米-大豆轮作体系设置了5种施肥处理,分别为:T1:玉米施用化肥,大豆不施肥;T2:玉米施用化肥,大豆施用有机肥;T3:玉米施用化肥,大豆施用1/2量的化肥;T4:玉米施用化肥,大豆施用化肥;T5:玉米与大豆所需化肥总量一次性全部施入到玉米种植年份,大豆不施肥。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大豆不同生育期0~10、10~20、20~30cm土层深度内大豆根系干物质积累、根系形态特征时空变化以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经两个轮作周期,T2处理大豆产量最高为 2959kg·hm-2,比T4处理显著高出7.3%,产量提高主要体现在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性状的改善,而T1、T3、T5处理的大豆产量比T4处理显著低出15.4%,8.5%和5.0%。T2处理显著增加了大豆R6期0~10cm土层的根重密度,比T4处理显著高出42.3%,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5(p < 0.01);T2处理也明显增加了大豆R1期0~10、10~20cm土层以及R6期20~30cm土层的根长密度,分别比T4处理显著高出25.3%、71.3%和27.6%,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2 (p < 0.01)。与T4处理相比,尽管T3处理显著增加了大豆R1期10~20、20~30cm土层的根重密度和R6期10~20cm土层的根长密度及根表面积密度,但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T4处理只显著增加R1期单位体积的根表面积,而对大豆根平均直径和其它时期单位体积的根表面积的影响不大。因此,不同施肥措施影响大豆根系特征及其产量的关系问题比较复杂。施用有机肥可通过增加表土层根的重量以及深土层根的长度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因此在有机肥源供应充足的地区,玉米、大豆两区轮作基础上,玉米收获后秋施15t·hm-2有机肥,是提高大豆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化肥应用负面环境影响的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产玉米籽粒和叶片的养分临界浓度和DRIS分析S.Roberts,J.K.Rhee现在,玉米的产量潜力大大超过1954年和1963年报道的产量水平(平均为9~10Mg/ha)。通过采用高产玉米杂交秒和适当的施肥管理,尤其是氮肥管理,玉米产量预计可达到...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田小区定位试验,设5种施肥处理模式,分别为不施氮肥(CK)、农户习惯施肥(CF)、减氮纯施化肥(R)、减氮配施20%有机肥(R20)和减氮配施40%有机肥(R40),研究豫西半湿润偏旱地区冬小麦-夏玉米1年2熟区氮肥减量配施有机肥两年后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氮素积累和分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总量、氮素积累总量和子粒产量平均分别比对照增加17.07%、31.63%和36.61%。R20处理氮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40.01%~60.63%,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35.86%~82.78%,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5.14%~32.93%,肥料贡献率显著提高24.10%~55.63%。因此,R20处理可实现玉米稳定增产,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合理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最佳密度和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3,他引:37  
本研究采用7个密度,4个施肥水平在地力5100kg/hm2条件下进行半紧凑型玉米杂交种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和肥料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剂量施肥水平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高肥条件下未能引起产量显著下降,供试品种桂单22具有一定的耐肥性。玉米产量开始随密度增加而提高,密度增至一定程度时,产量不显著上升,也不显著下降。高产栽培技术的组配是密度6.0万株/hm2,氮磷钾纯养分315~420kg/hm2,氮磷钾比3∶1∶3。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障玉米的高产稳产,以赤峰市敖汉旗玉米田间试验为基础,利用玉米产量数据,研究了氮肥不同施肥时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3的氮肥做种肥,2/3的氮肥在玉米大喇叭期做追肥的施用模式效果最好,玉米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确立了套种玉米施肥与产量的二元二次回归模型,模型经方差分析F值达极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该研究的三个主放因子对量的影响大小程度是氮>磷>钾,其相关程度为0.93。经过模拟寻优,玉米单产9000-9750kg/hm2的N、P、K施量的优化组合是:玉米施氮360kg/hm2,施P2O569.8kg/hm2,施K2062.7kg/hm2。该施肥指标通过大面积生产示范验证,玉米平均产量在940-9600kg/hm2,比常规栽培田玉米产量7411.5kg/hm2,增产1993.5-2188.5kg/hm2,增产历26.9%-29.5%。增产效果显著。生产示范产量接近目标产量,说明该方程可以为大田预测,研究所得的施肥指标可以作为小麦套种玉米高产施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模糊数学在玉米施肥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王法政,董雅茹,杨克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张惠(牡丹江农管局科研所)对玉米施肥效果的评价,往往是以产量指标为主,对其他各特征值进行分项阐述,论证试验效果,将所测得的各特征值进行综合评定,是人们探求的方向。模糊数学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玉米精准施肥模型与土壤多个参数有复杂的关系,且动态性数据量庞大、维度高、具有非线性强的特点,本文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据存储、分析、共享的功能,运用神经网络较强的处理非线性问题的能力,对玉米土壤养分数据进行处理,构建玉米土壤实时监控云平台,进行基于优化RBF神经网络的玉米土壤养分施肥模型研究,明确模拟施肥量与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将该模型在农安县陈家店村应用,为玉米的精准施肥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基于云计算与RBF神经网络集成的玉米精准施肥模型与传统网络进行比较减少了误差,节约了时间,可为玉米精准施肥提供咨询指导,促进对玉米精准农田管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微生物肥料对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微生物肥增加了整个生育期内农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且抽雄期玉米窄行、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p0.05)。增施微生物肥后,抽雄期窄行、根际、宽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脲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24.05%、21.14%、18.61%和14.56%、9.49%、17.29%,较不施肥处理显著增加34.98%、22.03%、19.96%和17.48%、13.22%、15.08%。增施微生物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较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13.45%和34.97%(p0.05)。增施微生物肥可改善膜下滴灌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强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进而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