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交替双频逆流超声辅助提取条斑紫菜蛋白和多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高值化利用条斑紫菜资源,该文采用交替双频逆流超声辅助提取技术生产条斑紫菜蛋白和多糖混合产品。研究了复合双频和交替双频2种超声模式对条斑紫菜蛋白和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优化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结果显示,交替双频超声模式显著优于复合双频超声模式。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温度均对提取效果影响显著。确定的交替双频逆流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4mg/mL、时间88min、温度41℃、pH值9.0、15和20kHz交替双频超声、超声交替工作时间3s、超声功率200W/L。在此最优条件下,条斑紫菜蛋白和多糖混合产品的生产能力最高,单位质量原料生产出的产品得率为(48.180.08)%,其中蛋白得率为(24.350.07)%,纯度为(45.610.33)%,多糖得率为(23.830.02)%,纯度为(44.640.37)%,比传统提取方法,得率提高了168%,时间缩短了64%;比单频逆流超声辅助提取方法,得率提高了50%,时间缩短了18%。从生产成本分析,交替双频逆流超声辅助提取方法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和工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技术进行条斑紫菜多糖的提取,并进行柱层析纯化。经正交试验确定的条斑紫菜粗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5 g干紫菜粉加入2 L水,提取液循环转速为12 r/s,提取液温度为40℃,超声功率为800 W,超声处理时间/超声间隙为3 s/2 s和超声全程时间为2 h,对应的得率为26.29%。粗多糖分别经50%、60%、70%和80%乙醇分步醇沉,沉淀出四种不同级分的半纯品,用DEAE-52纤维素和Sephadex G-200将其中两种多糖半纯品纯化,分别得到5个和3个不同分子量的级分,分别考察了这两种紫菜多糖半纯品及各自分级产物对人血癌细胞U937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的抗肿瘤试验,结果前者及其分级产物对U937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后者及其分级产物则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技术提取紫菜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在微波浸提与热水浸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了紫菜多糖微波提取工艺L9(34)正交优化试验和微波不同提取方式对紫菜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提取优于热水提取,微波冻融提取效果最佳,提取率最高达7.45%,而热水提取率为2.05%。影响微波浸提的主要因素为浸提时间,其次是微波功率和液固质量比。优选方案为微波功率200 W、提取时间8 min、水与紫菜液固质量比40∶1。真空冷冻干燥紫菜多糖质量明显优于减压热风干燥和常压热风干燥。  相似文献   

4.
条斑紫菜藻红蛋白的脉冲超声辅助提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该文探讨条斑紫菜藻红蛋白的脉冲超声辅助提取方法,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脉冲的工作时间2 s,间隙时间3 s,超声功率800 W,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20℃,料液比30 mg/mL,料液循环泵转速5 r/s。在最优工艺参数下,藻红蛋白的得率为3.249%、纯度(OD561/OD280)为0.365。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该方法提取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5.
姬松茸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姬松茸子实体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中的多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浸提液pH值3因子的最优化组合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姬松茸多糖提取条件的模型,并利用回归模型对工艺条件的最优化组合,对各单因子要素的多糖得率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当浸提温度为100℃、浸提时间为3h、浸提液pH值为6.3时多糖得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菜籽饼粕中多糖的酸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五因子二次正交旋转设计,研究酸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等5个因素对酸提取菜籽饼粕中多糖的得率的影响,用SAS8.0中响应面分析程序RSREG建立并分析了5个因素对得率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拟合情况良好;5个因素对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酸浓度>料液比,最佳提取温度为100℃,提取次数4~5次,提取时间(每次)1.4~1.8 h,酸浓度0.10~0.14 mol/L,料液比1∶18~1∶22,菜籽饼粕多糖得率在3.1%以上。  相似文献   

7.
菜籽粕中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菜籽粕中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定提取温度、水料比、提取时间三个因素的三个水平进行中心组合试验,建立了多糖得率的二次回归方程。此模型拟合性好,通过响应面分析以及岭嵴分析得到了优化组合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水料比、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都有显著影响,当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94℃,提取时间2.9 h,水料比28∶1时,多糖得率达到极大值。此条件下多糖得率预测值为2.18%,验证值为2.23%。  相似文献   

8.
条斑紫菜藻红蛋白纯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目前藻红蛋白纯化方法过于复杂,处理量小等问题,采用“盐析→超滤→HA柱层析或DEAE-52柱层析”的工艺路线,建立了一种简化而高效的条斑紫菜藻红蛋白纯化方法。结果显示:1)对藻红蛋白纯度(以OD561/OD280表示)为0.365的条斑紫菜粗提物采用盐析法沉淀藻红蛋白时,得到藻红蛋白的纯度为0.45,回收率为90.53%;2)采用截留分子量为5万Da的超滤膜对藻红蛋白盐析物进行脱盐和出去小分子杂蛋白处理,得到的藻红蛋白的纯度为0.74,回收率为93.11%;3)进一步分别采用HA柱层析和DEAE-52柱层析纯化超滤液,藻红蛋白最高纯度分别为2.76和1.74,回收率分别为59.3%和56.81%。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盐析和超滤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较为方便而高效地得到食用级藻红蛋白,进一步通过HA柱层析,即可达到药用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低档乌龙茶中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中、低档乌龙茶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水比和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并探讨茶多糖中蛋白质的脱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浸提温度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程度达到极显著水平,浸提时间、料水比和沉淀的乙醇浓度对茶多糖得率没有显著影响。乌龙茶茶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80 min,料水比1∶25,沉淀剂乙醇浓度60%,乌龙茶茶多糖得率为10.15%,含量88.04%。以3次脱蛋白处理为宜,茶多糖中蛋白质脱除率为64.22%。另外,经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乌龙茶茶多糖主要是吡喃多糖,并且有蛋白质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10.
真姬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优化真姬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水为浸提液,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固比、乙醇用量和提取次数对真姬菇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多糖得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顺序为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固比;在乙醇用量为2倍、提取次数为1次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95℃、浸提时间2.84h、液固比11.6∶1,多糖得率为4.47%.  相似文献   

11.
碱提花生粕水溶性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开发提取花生粕多糖,该文通过五元二次旋转正交设计,研究了液料比、温度、碱浓度、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工艺因素对碱提花生粕中多糖得率的影响,用SAS8.1中响应面分析程序RSREG分析得到了3个因素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所得方程达显著水平,拟合情况良好.通过对回归方程进行局部寻优分析,得到碱提花生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4:1,提取温度88℃,碱浓度0.68 mol/L,时间2.4 h,提取次数1次,对应预测得率为9.78%,验证值为9.79%.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极性的提取溶剂制备凤尾兰提取液,研究提取液对几种果蔬病原菌的抑制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抑菌成分的较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溶剂的凤尾兰提取液对供试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不同。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提取液及对照对各供试菌均无抑制作用,而正丁醇、95%乙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对蒜薹灰葡萄孢、指状青霉和葱腐葡萄孢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95%乙醇提取液抑菌效果最好,但它们对意大利青霉无抑菌圈,对葡萄灰葡萄孢有抑菌圈不明显。凤尾兰抑菌成分的较佳提取条件为:以45%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 h。  相似文献   

13.
为综合利用春砂仁中多种有效成分,该文设计三级提取方案,先除去杂质并回收芳香及呈味成分,然后采用微波-水溶液法提取春砂仁多糖,以前级温和的条件保护后级提取产物(多糖)的特性。通过GC-MS分析得到春砂仁低极性组分中所含的挥发性成分;然后提高提取剂的极性,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分别选择了水溶液提取春砂仁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液固比10∶1(V/W),微波功率600 W,提取温度80℃,时间 20 min,春砂仁粗多糖产率为11.33%;纯化粗多糖的条件:Sevag试剂中氯仿与正丁醇的比例为3∶1,萃取3次,所得纯化多糖的产率为50.30%;干燥多糖的条件:温度-49~-56℃,压强24~40 kPa,干燥时间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