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在综合分析高油酸菜籽油的品质特性及用途的基础上,论述了发展高油酸油菜产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油酸油菜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现状,分析了衡阳发展油菜生产的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发展潜力,认为在衡阳发展高油酸油菜产业有优势,并就衡阳率先发展高油酸油菜产业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探索了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加速高油酸油菜育种进程。【方法】以高油酸油菜近等基因系出苗后7 d、5~6叶期和越冬期的叶片、花瓣和授粉后20~35 d的种子及角果皮为材料,利用定量PCR方法研究9个i TRAQ分析得到的差异蛋白对应基因在不同生育期表达规律。【结果】在出苗后7 d、花期和授粉后20~35 d,高油酸油菜的光合作用能力低于低油酸油菜;5~6叶期、越冬期高油酸油菜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低油酸油菜。gi|515616基因在高油酸油菜出苗后7d去根材料及低油酸油菜5~6叶期、越冬期叶片和授粉后20~35 d角果皮中不表达,在花、授粉后20~35 d种子中均不表达。gi|297853098,gi|297825149和gi|312282567基因及gi|50313237和gi|79475768基因分别具有相同的表达规律。gi|297825149基因在高油酸油菜角果皮中是唯一上调表达基因。gi|312282897基因在高油酸油菜出苗后7 d去根材料为唯一上调表达基因。【结论】这些基因可作为高油酸油菜育种材料筛选的参考基因,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高油酸材料的正反交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个高油酸品系和4个常规(低含量型)油酸品系为亲本材料,通过正反交试验,用FOSS近红外分析仪测定油酸含量,初步分析了甘蓝型油菜中突变产生的高油酸特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常规亲本与高油酸亲本油酸含量稳定;高油酸含量在正交组合F1代种子中表现,且其高油酸含量介于常规亲本油酸含量与高油酸亲本油酸含量均值之间;甘蓝型油菜的高油酸特性由显性多基因控制,并具有累加作用,不受母性遗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弄清油菜(Brassica.napus)种子油酸含量与种子产量之间关系,采用了3个高油酸品系(油酸含量70%以上)与3个低油酸品系(油酸含量70%以下),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在植株生长势、农艺性状、种子产量、菌核病危害程度均差异不显著,仅高油酸品系单株角果数稍少,病毒病危害程度稍高,其差异是显著的.油菜高油酸品系叶片中的油酸含量提高,且油酸减饱和率(ODR)较低.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低芥酸油菜品种籽粒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累积模式及相关性,以甘蓝型油菜低芥酸品种绵油88和特高芥酸品种绵油309为材料,调查了油菜在开花后10 d、15 d、20 d、25 d、30 d、40 d、45 d和50 d的油菜籽粒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低芥酸油菜品种在脂肪酸累计过程中,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累积模式基本一致,油酸、花生烯酸、芥酸的累积方式上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棕榈酸含量与油酸、花生烯酸、芥酸含量呈负相关,与亚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高芥酸品种中,油酸含量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相关性较低;在低芥酸品种中,油酸含量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的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栽培因子对油菜油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硫、柠檬酸、油菜索内酯对油菜油酸含量的作用效果.单因素效应分析氮肥施用量与油酸含量呈直线负相关.磷肥、钾肥施用量与油酸含量都呈二次曲线负相关.在一定范围内,施用磷肥、钾肥有利于油菜油酸含量的提高,过量则降低油酸含量.硫肥施用量与油酸含量呈直线正相关.该试验条件下在低氮、中磷、中钾、高硫水平下可以获得较高的油酸含量:当纯氮、纯磷、纯钾、纯硫的含量分别为0、112.5、112.5、60 kg/hm2时获得最高油酸含量67.51%.油菜素内酯和柠檬酸的效果不显著,可能与施用时期和施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近缘种有益性状的发现和利用是作物改良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对大白菜和甘蓝型油菜相关性状的分析研究发现:大白菜种质中具有低硫甙、高含油量的资源。进一步研究表明:大白菜种质中主要硫甙为3-丁烯基硫甙,与甘蓝型双低油菜主要硫甙2-羟基-3-丁烯基硫甙不同,为一种新的低硫资源;大白菜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甘蓝型油菜平均低0.6个百分点,特别是棕榈酸(C16:0)低1个百分点。而油酸含量却比甘蓝型油菜平均高3.65个百分点。若将低硫、低饱和脂肪酸、高油酸材料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定向选择,是可以选育出低饱和脂肪酸、高油酸和更低硫甙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相色谱仪精确测定了黑龙江垦区油菜品种的脂肪酸组成,并用一元、二元线回归分析了油菜籽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及芥酸间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黑龙江垦区栽培条件下油菜籽的油酸、亚油酸含量高、品质好;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与芥酸含量呈高度负相关,提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可降低芥酸含量。  相似文献   

9.
高油酸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油酸油菜油品质可与茶油、橄榄油媲美,且油菜种植周期短、简单易行,可以快速扩大种植面积。推广高油酸油菜对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法,对7个高油酸油菜品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161全生育期较对照沣油520早6 d,产量2 764.00 kg/hm2,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30μmol/g,油酸含量达到80.10%,居第1位,含油量46.16%,居第2位,达到高油酸品种和品种登记要求;C718全生育期与对照沣油520相当,产量2 537.50 kg/hm2,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30μmol/g,油酸含量达到78.20%,居第2位,含油量达到48.26%,居第1位,达到高油酸品种和品种登记要求,但是株高较高,产量较对照沣油520略低,应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高光谱特征初步判别油菜摘薹情况,为实现高光谱反演籽粒油酸含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使用FieldSpec 3地物光谱仪采集油菜盛花期叶片光谱数据,采用Agilent GC-MS 7980B气相色谱仪分析摘薹和未摘薹处理的籽粒油酸含量,比较2组处理的平均原始光谱反射率特征,及其油菜叶片原始及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与籽粒油酸含量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原始光谱特征波长的支持向量机(SVM)判别模型、基于光谱参数的油酸含量二项式模型、基于一阶微分光谱特征波长的油酸含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MLSR)及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预测模型,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未摘薹及摘薹处理的平均原始光谱反射率曲线在760~1080nm波段存在一定差异。未摘薹及摘薹处理的原始光谱反射率与籽粒油酸含量相关性曲线存在一定差异,未摘薹处理的原始光谱反射率在484~956和1001~1146 nm波段与籽粒油酸含量呈正相关,摘薹处理的原始光谱反射率在1882~2111和2324~2499 nm波段与油菜籽粒油酸含量呈正相关,说明摘薹会影响油菜光谱反射率与籽粒油酸含量的相关性表现。选取位于760~1080 nm波段4个拐点波长(760、920、970和1080 nm)的原始光谱反射率作为自变量,用以构建SVM判别模型,经过多次随机取样比较构建所有SVM判别模型,发现最佳判别模型的训练集样本总体精度为86.1%,验证集样本总体精度为77.8%,说明利用高光谱技术判别油菜是否摘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光谱参数模型中RVI模型对未摘薹处理油菜籽粒油酸含量的反演效果最佳,且该模型与未摘薹处理籽粒油酸含量的相关系数(-0.705)最高。比较全部油菜籽粒油酸含量预测模型类型,PLSR模型对未摘薹处理籽粒油酸含量预测精度最高,其训练集R2=0.590、RMSE=0.610,MLSR模型对摘薹处理籽粒油酸含量预测精度最高,其训练集R2=0.773、RMSE=0.874。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二者模型测试集样本进行验证,未摘薹样本P=0.839,摘薹样本P=0.858,二者样本实测值与预测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合理,说明利用高光谱技术对油菜籽粒油酸含量进行预测可行。【建议】引入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算法,更好地选取特征波长(显著相关波长或全波段等),提高光谱数据对油菜籽粒油酸含量的预测能力。后期的试验应侧重于多品种油菜籽粒油酸含量估测研究,探索高光谱技术估测油菜籽粒油酸含量是否具备普遍的可行性。利用高光谱技术反演其他油菜籽粒品质指标,为高光谱遥感监测油菜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辽宁省高油酸花生推广应用现状和制约高油酸花生规模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为促进辽宁省高油酸花生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EMS处理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获得高油酸材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EMS诱变甘蓝型油菜后代主要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并对M2代中获得的高油酸材料在分子水平进行分析。【方法】利用0.5%、1.0%和1.5%共3个EMS浓度处理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分析检测M1和M2代的主要脂肪酸含量;分别克隆高油酸突变体05-4和对照材料FAD2基因,对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浓度为1.5%时处理M2代发现了一株高油酸植株(油酸含量71%);序列分析表明,高油酸材料FAD2A基因第614位碱基A突变成G导致天冬氨酸变成甘氨酸,FAD2B基因第59位碱基A突变成C导致天冬酰胺变成苏氨酸,在第722位碱基A突变成T导致酪氨酸变成苯丙氨酸。【结论】采用浓度1.5%的EMS处理甘蓝型油菜对油酸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高油酸材料FAD2A中第205位残基天冬氨酸变成甘氨酸和FAD2B中第241位残基酪氨酸变成苯丙氨酸都发生在油酸减饱和酶催化中心,从而影响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油酸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南通市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南通市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总结出南通市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菌核病发生较重、油菜生产成本高、生产应用品种多乱杂、油菜籽收购优质不优价以及油菜产业化进程缓慢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南通市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南通市油菜产业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花生是襄阳市第一大油料作物,襄阳市是湖北花生3大主产区之一,高油酸花生是襄阳市花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介绍了襄阳市高油酸花生产业基本情况,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葫芦岛市高油酸花生种子繁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为葫芦岛市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农业科学院油菜育种组主要从事甘蓝型油菜高产、高油份、高油酸、早熟、黄籽油菜常规种、杂交种的选育和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承担国家油菜产业体系、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成果转化、省重大油菜育种专项、省重点"三农五方"推广项目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育成油菜新品种18个,其中13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获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商丘市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以探索推进商丘食用菌产业与花生产业协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路径,通过设立田间对比试验,比较分析了施用平菇菌渣对高油酸花生产量、产量构成要素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了菌渣替代复合肥以提升高油酸花生种植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施用一定量的平菇菌渣替代复合肥应用于高油酸花生豫花65,对于花生产量、产量构成要素相关指标均具有较好的提升作用;施用菌渣7 500.00 kg/hm2替代50%复合肥时,高油酸花生的产量、平均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脂肪酸组分近红外分析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批芥酸含量接近0、油酸含量在60%~80%的高油酸油菜脂肪酸组分建立近红外分析模型,旨在提高近红外模型用于高油酸油菜的预测性能,为高油酸育种提供快速品种选择手段.169份油菜样品扫描近红外光谱,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分含量,结合定标技术进行近红外建模.结果显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建模效果较好,定标相关系数RSQ分别为0.957、0.922、0.891,交叉检验和外部检验都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1-VR,RSQ)和较低的标准差(SECV,SEP):1-VR分别为0.8926、0.8542、0.8008;RSQ分别为0.926、0.867、0.855;SECV分别为1.8638、1.5288、0.8672;SEP分别为1.540、1.506、0.725.所建模型可用于油菜高油酸育种早期材料的快速筛选,用于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是全国油菜主产省之一,油菜遗传育种成效显著,全省平均产量居全国先进水平。综述了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成效,以期为今后的油菜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针对近年来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成本偏高、专用型品种缺乏、保健型油脂需求旺盛等问题,及时调整了育种目标,在高产、优质、抗病的基础上,又开辟了高油、高油酸、适应机械化、耐迟播等新的研究方向;在育种技术上加强了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高效技术体系;加强了优异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创制和建立了稳定的高油、高油酸、低亚麻酸、抗寒、抗旱、抗裂荚、花色变异等各具特色的育种群体和新的种质资源;育成了一批强优势双低(即低芥酸、低硫苷)油菜杂交种和高油双低新品种,其在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为油菜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3—2014年,河南省油菜平均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84%。最后提出了今后河南省油菜育种的目标,即选育在品质、产量、抗逆性、生产效率(肥料利用率高、适合机械化)和生态安全(少用农药)等方面都得到改善和提高的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创建高油酸(high oleic,HO)油菜新种质,探明HO新种质中高油酸性状的遗传模式,明确HO新种质油酸含量变化的生理特性,为培育HO油菜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辐射处理油菜萌动发芽种子,获得初级诱变群体后在后续世代利用极端选择法结合小孢子培养技术筛选油菜HO新种质.以HO新种质分别与3个不同遗传背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