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凯特二号”番茄为试材,研究了大蒜秸秆不同施用量对温室番茄连作土壤温度、容重、孔隙度、pH值和电导率等理化性质及其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大蒜秸秆后,温室番茄连作土壤0~15 cm内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均与秸秆量成正比,最高和最低温度最高分别比对照高2.39℃和1.00℃;不同土层容重均随秸秆施用量增加而降低,孔隙度则随之而增加,0~10 cm土层的变化幅度最大,容重最大增幅和孔隙度的最大降幅分别为6.71%和6.18%;大蒜秸秆处理还可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的电导度(EC),可减轻温室土壤酸化和遏制土壤次生盐渍化,0~20 cm土层内的效果较明显;施用大蒜秸秆提高了番茄根系活力(最高为31.45%),延缓了后期根系衰老.因此,大蒜秸秆还田可改善温室番茄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番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2.
以凯特二号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大蒜秸秆不同施用量对温室番茄连作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及根结线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等生理类群数量也得到提高,温室连作番茄根结线虫病害发生情况得到缓解。在各定植时间上,各微生物数量基本与大蒜秸秆还田量呈正相关。综合考虑,认为大蒜还田量以5 000 kg/hm~2为宜。因此,大蒜秸秆还田可优化温室番茄连作土壤微生物环境,减轻根结线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秸秆资源巨大,秸秆还田比例不高,总结了秸秆不同方式还田对耕地有机碳、有机氮、钾、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益影响。综述了适用于东北寒地低温条件下腐解还田的低温菌剂,以及还田后耕地腐殖质增加的效果,展望了未来秸秆还田的方式以及秸秆还田的益处。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秸秆资源巨大,秸秆还田比例不高,总结了秸秆不同方式还田对耕地有机碳、有机氮、钾、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益影响.综述了适用于东北寒地低温条件下腐解还田的低温菌剂,以及还田后耕地腐殖质增加的效果,展望了未来秸秆还田的方式以及秸秆还田的益处.  相似文献   

5.
针对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作为重要有机物料的玉米秸秆还田存在困难,为了探索适合黑土最佳还田方式以及还田量,开展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及肥力影响的研究,明确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耕层混拌1/2还田和1/3还田较其它处理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和田间持水量明显,较对照差异显著;秸秆全量还田和秸秆全量还田添加腐解剂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1/2还田和1/3还田较对照增加2.000mm土壤粒级团聚体,说明有机物料最佳还田方式有助于土壤大团聚体(0.250mm)的形成,形成良好土壤结构。秸秆还田各处理均可以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对土壤pH进行调节,并且秸秆还田后大量有机碳源的投入给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碳和能源,秸秆还田不同处理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都相应增加。秸秆耕层混拌1/2还田和1/3还田玉米的生育指标和产量好于其它处理,表明秸秆耕层混拌1/2还田和1/3还田较其它处理方式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微生物活性及土壤养分,增加作物产量方面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还田对大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秸秆还田经3年定点监测试验及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在玉米成熟收获后,及时将秸秆就地粉碎还田,同时每666.7m^2.撒施尿素20kg,土壤有机质增加,物理性状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积累。大蒜长势健壮,平均增产18%-25%,直径达6cm蒜头的比率提高15%-20%。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适合于砂姜黑土地区麦玉轮作模式下的秸秆还田方式,在增加养分的同时减少养分流失风险.设置7种秸秆还田处理方式:A(小麦秸秆全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B(玉米秸秆全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C(小麦玉米秸秆全还田)、D(施肥但秸秆不还田CK1)、E(小麦秸秆半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F(玉米秸秆半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和G(秸秆不还田也不施肥CK2).对不同处理土壤进行理化分析,同时运用熵权法对土壤进行质量评价,以及对土壤中有潜在流失风险的养分进行评估.结果 表明:与不还田也不施肥的对照相比,在0~20 cm土层中,除C处理外均可提升土壤含水率,分别提升了66.9%、50.1%、31.1%、51.2%和77.2%;不同处理土壤中微生物量氮、全氮、硝氮和总磷含量依次是:G<D<E<F<B<A<C,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与秸秆还田量有关,含量大小依次是G<D<E<F<A<B<C.养分评价得分中,养分增加效果C>B>A>F>E>D>G,各秸秆还田处理养分流失风险依次是E>F>C>A>B.综合考虑养分增加与流失风险,在各处理中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处理C是一种能够在增加养分的基础上降低潜在面源污染风险的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秸秆资源养分的高效利用,连续3 a进行田间试验,以秸秆不还田处理为对照,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了是否增施腐熟剂2种处理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实施秸秆还田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pH值,有效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以及小麦产量,且效果随着施用年限的延长而逐渐提高。秸秆还田+腐熟剂处理的效果优于秸秆还田处理,但二者所有指标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连续实施秸秆还田3 a后,秸秆还田+腐熟剂处理的土壤容重降低了0.18 g/cm~3,pH值下降了0.27个单位,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6.46%、14.38%、16.16%和16.27%,小麦增产10.16%。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其中,秸秆还田+腐熟剂处理的效果略优于秸秆还田处理。  相似文献   

9.
黄瓜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之一,生产上连作障碍是影响设施黄瓜绿色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试验选择种植黄瓜多年的设施田块,设置不同玉米播种密度,分析夏季玉米青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及氮、磷、钾等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探究对连作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玉米青秸秆还田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或显著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旋耕还田后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在高温闷棚及后续黄瓜种植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秋季黄瓜和翌年春季黄瓜种植结束后,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玉米青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黄瓜的株高、叶片数及节长,提高或显著提高黄瓜果实中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黄酮及酚酸含量,同时对提高黄瓜结果数、单果重和产量均有显著效果。在不同玉米播种密度处理中,以20 cm×20 cm、20 cm×30 cm 2种玉米播种密度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连作黄瓜果实品质及产量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62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了秸秆覆盖对川中丘陵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CK1相比,秸秆覆盖可使土壤总孔隙度增加2.88%~5.76%,土壤容重降低1.86%~3.73%,并且各生育期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比对照高,并且秸秆覆盖还田对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具有较大作用,改善了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同时秸秆覆盖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得到明显提高,从而培肥地力。试验表明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作物增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连续两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但是对土壤全磷、速效磷影响较小。秸秆还田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不同耕作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学敏 《现代农业》2013,(12):22-26
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养分,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根据观测点数据结果分析显示,与秸秆还田前土壤的基础地力或不还田对照相比,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均增加.土壤容重下降。  相似文献   

13.
14.
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综合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低产水稻田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了秸秆原料生物炭+化肥、发酵床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秸秆+猪粪有机肥施用后土壤养分、有机质、易氧化有机碳及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变化。与不施肥对照相比,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均不明显。秸秆生物炭+化肥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产量高达7.86 t/hm~2,比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9.78%和62.4%;秸秆生物炭施用有利于水稻分蘖期与拔节期生长和吸收养分,发酵床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猪粪秸秆有机肥两种处理的水稻产量及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单施化肥处理。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施用秸秆生物炭能提高土壤肥力并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短期来看,不配施化肥而单施发酵床秸秆垫料有机肥或秸秆猪粪有机肥对水稻生长不利,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的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明显,与单施化肥的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容重下降。添加了秸秆的处理都比单施化肥的对照稻谷产量高,最多增产500.00 kg/hm~2,增产率为7.62%;添加了秸秆腐熟菌剂的秸秆还田处理均比不添加秸秆腐熟菌剂的秸秆还田处理的稻谷产量高,最多增产438.34 kg/hm~2,增产率为6.62%。化肥+麦秸+腐熟菌剂与化肥+油菜秸+腐熟菌剂的稻谷产量最高。不同的秸秆还田处理都比单施化肥处理的有效穗多。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肖健 《现代农业科技》2023,(5):166-168+173
本文综合分析了不同秸秆形态还田、秸秆与土壤不同混合方式还田、不同耕作措施配合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秸秆还田模式的选择与推广提供技术参考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海宁市连作1、2、3 a的花卉种植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分析表明,非洲菊种植土壤的有效磷及有机质含量随连作年限增加而降低,百合和非洲菊种植土壤的速效氮、速效钾的含量以及百合的有效磷含量均在连作2 a达到最大值,连作3 a后开始下降。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种植百合和非洲菊的土壤电导率均在连作2 a后达到最大值,而百合和非洲菊种植土壤的pH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而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研究黄腐酸钾肥料在设施番茄上的最佳用量,以设施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黄腐酸钾用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施黄腐酸钾肥料,番茄产量、植株干物质量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4.0%、14.4%和50.6%;番茄的Vc和可溶性糖分别增加了15.5%和10.0%;土壤容重平均降低了3.6%,土壤CEC增加了5.0%。并且各项指标随着黄腐酸钾施用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当黄腐酸钾施用量达到4500kg/hm~2时,各项指标达到最高值。在考虑到肥料成本和各项指标,本研究推荐黄腐酸钾肥料作为底施的最佳用量为4 500 kg/h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以大豆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依据田间还田量设计非接种根瘤菌大豆秸秆还田(T1)、接种根瘤菌大豆秸秆还田(T2)和接种根瘤菌大豆去根瘤秸秆还田(T3)3种处理方式,探究不同水控、不同时期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75%水控培养110d和140dT2电导率显著高于T1;25%和95%水控140d还田处理速效氮显著高于CK,且T2优于T3;75%水控20d、50d还田处理速效磷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50%水控培养后期(≥50d)速效磷水平高于其他水控;25%与50%水控140d还田处理速效钾显著高于对照;75%水控(≤50d)和95%水控(≥50d)各处理硝态氮含量保持较高水平。3因素试验分析发现,各养分均与处理极显著相关,处理(T)对养分的影响取样时间(ST)水分处理(WC),T×ST互作效果最好;T×ST×WC3因素互作对速效钾和速效磷影响极显著。50%和75%水控下养分含量相对较高,还田处理优于CK,T2优于T1。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量和腐熟剂对秸秆降解率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提高北方地区还田秸秆的降解率,在室内模拟不同量玉米秸秆还田,并设置施用秸秆腐熟剂处理和未施用秸秆腐熟剂处理,测定秸秆填埋后7、14、21、28 d土壤温度、湿度,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秸秆降解率及土壤养分含量,探讨秸秆还田量和腐熟剂对秸秆降解率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秆腐熟剂总体上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土壤蔗糖酶活性总体以施用秸秆腐熟剂+秸秆填埋量中等(400 g土壤+5 g秸秆+0. 25 g秸秆腐熟剂)的处理最高,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纤维素酶总体均以施用秸秆腐熟剂+秸秆填埋量高(400 g土壤+10 g秸秆+0. 25 g秸秆腐熟剂)的处理最高,且该处理秸秆降解率也最高;未施用秸秆腐熟剂处理中,总体以秸秆填埋量高的处理效果最好。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秸秆腐熟剂极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其中以施用秸秆腐熟剂+秸秆填埋量高、中等的处理较高;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及温度在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且在秸秆填埋量相同条件下,施用秸秆腐熟剂对土壤含水量也无显著影响。综上,施用秸秆腐熟剂+秸秆填埋量高的处理效果最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