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在桂北地区进行中国马褂木的苗木培育和造林研究,为中国马褂木在该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桂北地区中国马褂木的苗木生长情况及土壤肥力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在桂北地区培育的中国马褂木苗木生长变化显著,3 a中国马褂木实生苗平均株高可达331.11 cm,平均地径为5.05 cm,平均冠幅为122.22 cm;用1年生苗木造林3 a后,中国马褂木平均株高可达357.20 cm,平均地径为6.53 cm,平均冠幅为170.43 cm。造林地土壤肥力检测状况为:土壤为强酸性,有机质微缺,全磷含量中等,全氮含量丰富,全钾含量较丰富。[结论]中国马褂木在桂北地区生长迅速,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桂北地区进行中国马褂木的苗木培育和造林研究为中国马褂木在该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桂北地区中国马褂木的苗木生长情况及土壤肥力进行研究.[结果]在桂北地区培育的中国马褂木苗木生长速率很显著,3年中国马褂木实生苗平均株高可达331.11 cm,地径为5.05 cm,冠幅为122.22 cm;用1年生苗木造林3年后,中国马褂木平均株高可达357.20 cm,地径为6.53cm;冠幅为170.43 cm.土壤肥力检测状况为:土壤酸碱度处于强酸性,有机质和全磷含量中等,全氮含量丰富,全钾含量较丰富.[结论]中国马褂木在桂北地区生长迅速,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乐昌含笑的生长规律。[方法]通过对乐昌含笑播种苗及2年生以上苗木的生长情况观测,研究乐昌含笑苗木的生长规律。[结果]1年生苗高平均89.6 cm,平均地径1.40 cm,主根长32.1 cm,根冠34.6 cm×30.9 cm,>5 cm长I级侧根数13.8根。11年生平均胸径(30.07±3.63)cm,树高(935±117.83)cm,冠幅(548±41.42)cm。生长速度快,每年6~8月是高、径生长最快时期;肥水条件好年胸径生长量可达4.91 cm,树高达121 cm,冠径为79 cm。[结论]该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乐昌含笑苗木培育技术等提供参考,有利于其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锐齿槲栎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优选的锐齿槲栎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其种子参数、育苗技术和苗木生长规律。[结果]优选的锐齿槲栎种子净度为95%,种子长度为1.5~2.0cm,千粒重为2112~2897g;该树种大田育苗播种量为400g/m^2,苗木密度为70~80株/m^2,其苗高生长高峰期为7月下旬~9月下旬,茎生长高峰期为8月-9月,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1年生锐齿槲栎幼苗平均苗高可达54.3cm,平均地径可达0.74cm,〉5cm的Ⅰ级侧根数平均为14.8条,根系发达,可出圃造林。[结论]该研究为锐齿槲栎的幼苗培育和苗木质量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福建仙游县双林林场引进南京林业大学选育的杂交马褂木无性系材料营建良种繁育基地,实施扦插育苗并进行造林示范,实践表明,扦插成活率可达80%以上,1年生扦插苗可出圃造林,地径平均达1.2cm,苗高平均达1.0m,达到Ⅰ级苗标准。造林后幼林年均树高生长达1.0m,胸径达0.8cm,其适应性强,速生性明显,作为当地杉木、马尾松的替代或混交树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该文总结了杂交马褂木扦插苗繁殖技术和高效培育技术措施,为推广应用优质纯正的杂交马褂木苗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株行距对青钱柳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了6种株行距,即20 cm×20 cm、40 cm×40 cm、70 cm×70 cm、90 cm×90 cm、120 cm×120 cm、160 cm×160 cm,研究了不同株行距对青钱柳苗高、地径和冠幅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种植1~2年内,株行距越小的苗高越大,但种植3年后株行距越大的苗高越大;苗木刚种植时株行距对苗木地径产生的影响不明显,种植2年后,株行距越大的苗木地径越大,但当株行距增大到一定范围后,对地径的影响较小;苗木冠幅基本上呈现出随株行距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但当株行距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对冠幅的影响较小。青钱柳人工幼林在株行距90 cm×90 cm的条件下综合指标表现较好,建议作为当地栽培的初始密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在冲击沙壤土地区的生长规律和趋势。[方法]在标准地调查基础上,采用标准木解析法研究杂交马褂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规律,采用Logistic方程模拟生长并推测生长趋势。[结果]杂交马褂木生长迅速,6年生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22.9 cm、20.6 m和0.206 6 m3;杂交马褂木生长具有阶段性,速生期为造林后4~8年,速生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60%以上。[结论]为杂交马褂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寿竹不同径阶母竹造林在造林成本、造林成效、笋竹生长、生物量分配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不同径阶寿竹母竹在造林中存在的优缺点。[方法]以不同径阶寿竹母竹造林地为试验林,在同样的抚育管理下,造林4年后对全林生长指标进行实测调查及分析比较。[结果]在造林成本方面,发现径阶≤2 cm母竹的造林成本分别比径阶为3~5和≥6 cm母竹造林少4 500、10 500元/hm~2;小母竹造林成林时间平均比大母竹造林成林时间早,但成材时间晚;3~5 cm径阶母竹造林形成的林分,出笋数最多,退笋率最低。[结论]该研究可为寿竹母竹造林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杉木播种育苗密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荫伟  李洁荣  黄连桂  麻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82-17584
[目的]探索杉木苗木生长量与育苗密度之间的关系,为培育杉木壮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37.5万、45.0万、52.5万、60.0万株/hm^2 4个处理和1个对照(75.0万株/hm^2)进行不同密度杉木播种育苗试验,研究杉木苗木生长量与育苗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年生杉木播种苗37.55万株/hm^2的苗木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分别比对照高78.38%和50.16%;播种苗45.0万株/hm^2的苗木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分别比对照高75.68%和43.61%;播种苗52.5万株/hm^2的苗木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分别比对照高67.58%和35.74%;播种苗60.0万株/hm^2的苗木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分别比对照高62.16%和20.98%。从培育良种壮苗、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考虑,以52.5万~60.0万株/hm。的育苗密度为佳,产值达26.25万~30.00万元/hm^2,适宜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结论]该研究为培育优质杉木苗木,提高造林成活率以及促进造林后植株旺盛生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采种地红豆树在皖南的生长差异。[方法]以来自6个不同采种地的红豆树幼树为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采种地红豆树在安徽省祁门查湾采育场、休宁南林场和旌德庙首林场造林后的生长差异。[结果]造林成活率最高采种地为江西(100%),最低为四川雅安(89.00%);来自浙江庆元红豆树造林后平均株高最大(96.4 cm),鄂西张家界红豆树造林后平均地径最大(13.09 mm),四川雅安采种地红豆树造林后平均株高和平均地径均为最小(78.2 cm、11.18 mm),不同采种地红豆树在造林1年后幼树株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地径差异不显著。[结论]浙江庆元和鄂西张家界采种地可作为皖南地区红豆树造林优良采种地候选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进行杉木造林试验,设置4种不同造林密度处理。通过对6年生杉木生长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种植密度为1667株/hm2的杉木生长状况良好,树高平均值6.3 m、冠幅平均值2.5m、胸径平均值为10.9 cm、单株材积达到0.0321 m3,各项调查指标都优于其他种植密度组合,该种植密度适合延平区一般立地条件杉木造林,有利于杉木的速生丰产培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掌叶木百日苗培育与造林技术.[方法]采用常规育苗方法培育掌叶木百日营养苗和裸根苗并开展石山造林试验.[结果]百日苗平均苗高18.798 cm,平均地径0.211 cm,苗木木质化达60%.人工造林成活率97.60%,保存率90.68%;裸根苗造林优于营养苗,育苗和造林期间病害为茎腐病和褐斑病.[结论]掌叶木适合喀斯特石山地造林,可作为将来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首选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容器类型和规格对油松移植容器苗生长和造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为研究对象,选择2种规格无纺布和2种黑塑料容器培育油松移植容器苗,生长季末测定容器苗造林前后苗木形态和养分状况,以期找到适合的容器类型及规格。结果表明:育苗阶段规格为10 cm×15 cm与10 cm×20cm的容器培育的苗木质量较高,4种处理的苗木形态指标及养分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其苗木养分含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移植容器苗造林1年后,规格为10 cm×20 cm的无纺布容器的造林幼树地径最大,显著大于10 cm×15cm的无纺布容器,其在育苗阶段的苗高、地径和单株生物量分别为23.58 cm、6.28 mm、10.91 g·株-1,苗高、地径较林业行业标准LY1000-91容器育苗技术1-1型油松移植容器苗分别高出96%、109%。因此,在此试验条件下,油松移植容器苗最适处理为10 cm×20 cm的无纺布容器。  相似文献   

14.
皖东地区无患子大苗培育试验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皖东地区对无患子进行大苗培育试验与苗期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无患子种子经低温湿沙催芽后,种子发芽率可达到70%~80%,在30~36d均可形成幼苗。(2)无患子1a生苗在生长期内均表现出"慢—快—慢"的单峰型生长曲线变化趋势。7月下旬进入速生期,到9月中旬后呈现生长高峰,平均高净生长量达26.3cm。1a生苗平均高可达114.7cm,最大可达128.6cm,其平均地径11.57mm,最大14.36mm。(3)无患子大苗培育应于苗木停止生长后,在苗木原保有株行距基础上按60cm×100cm株行距确定留床与定植,次年春保留中央主干,当干高达3m时再破头定干,有利于培育优质大苗。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台湾栾树科学育苗,培育园林绿化树种,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育苗密度下该苗木生长情况,研究育苗密度对该树种苗木成活率、苗高、地径以及冠幅4个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育苗密度对台湾栾树苗木的成活率、苗高、地径以及冠幅等4个指标的生长情况均有一定影响;在5个不同育苗密度处理中,处理3(9 cm×9 cm)、处理4(12 cm×12 cm)和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成活率最佳;处理3(9 cm×9 cm)、处理4(12 cm×12 cm)和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苗高生长最佳;处理4(12 cm×12 cm)、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地径生长最佳;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冠幅生长最佳。综合分析可知,在不同育苗密度处理中,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的成活率、苗高、地径和冠幅等4个指标的生长情况总体较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6.
邹尚庆  李国雷  刘勇  祝燕  庞薇  蒋乐  史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10-11714,11740
[目的]研究秋季施肥对油松容器苗生长、氮吸收和抗寒性的影响。[方法]对在生长期经过不同指数施肥水平10、40、80和120mg/株处理过的油松容器苗进行秋季施肥,设置4个处理水平0(对照)、12、24和48 mg/株,苗木在温室培育一个生长季并在翌年进行造林试验。[结果]秋季施肥24 mg/株为最佳处理,在40E-24处理下,N含量相比对照增加了15.9%,抗寒性在-20℃下更提高了95.2%,造林效果最佳。[结论]秋季施肥可有效提高苗木体内养分含量,抗寒性及翌年造林效果。但过量的秋季施肥(48 mg/株)并不促进苗木生长甚至有抑制或者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椋子木引种栽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椋子木引种栽培技术及开发利用途径。[方法]对椋子木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对椋子木种子的萌发特性、1年生苗木及5年生苗木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椋子木耐寒、耐旱、抗高温、耐盐碱和瘠薄;椋子木种子具有深休眠特性,室外低温沙藏至少应在120d以上,可有效解除其休眠状态,促进种子萌发;椋子木1年生苗高达161cm,地径达1.1cm;5年生苗木高达656cm,地径达7.78cm。[结论]椋子木是一种生态适应性很强的乡土树种,在河南郑州地区表现出良好的速生特性,可以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华北落叶松是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弥补因一代林快速生长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引发二代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缺失的问题,对华北落叶松幼林施用尿素二铵和复合肥。结果表明:施用肥料的苗木树高、基径和冠幅均高于未施肥的林木;施用尿素二铵的苗木,比施用复合肥苗木在增加树高、基径和冠幅方面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在原州区干旱黄土丘陵区进行了火炬树引种造林试验研究。通过两年的调查研究,造林当年平均株高达74 cm,平均地径1.2 cm,第二年平均株高达到165 cm,平均地径2 cm。火炬树造林当年根系生长快,第二年地上部分生长迅速,株高和地径增长率为55.2%和40%,平均成活率达95%,保存率达90%。说明原州区的立地条件和生态环境适宜火炬树生长,可以在原州区大面积造林。  相似文献   

20.
在原州区干旱黄土丘陵区进行了杜梨人工造林试验研究,通过两年的调查研究,造林当年平均株高达33cm,平均地径0.7cm,第二年平均株高达到74cm,平均地径1.2cm。杜梨当年造林根系生长快,第二年地上部分生长迅速,株高和地径增长率为55.4%和41.7%。平均成活率达93%,保存率达87%,说明原州区的立地条件和生态环境适宜杜梨生长,可以进行人工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