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金普新区共有10个涉农街道、110个村、16个社区,农业人口36万人,农村面积为1237.88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一半以上。全区耕地面积58.53万亩,设施农业面积10.09万亩。1金普新区农业发展情况十二五期间,金普新区确定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方向,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明确都市现代农业"保供应、拓功能、促增收"三大发展任务,成功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村发展转型。1.1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五大优势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是一个农业大区,拥有土地面积620km^2,其中耕地面积3.2万hm^2。全区总人口5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2万人。根据中央、省、市统一部署,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区委、区政府确立的“扶持一批龙头产业、两个示范基地(运河以东、以北为大蒜种植基地,紫庄、大吴为优质蔬菜基地)、3个高效园区(大洞山石榴园、宗庄桃园、汴塘镇杏园)、4个养殖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区高效农业发展态势呈现了良好局面。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效农业面积1.5万hm^2,新增1万hm^2,其中建成高效果蔬面积8666.7hm^2,新增4666.7hm^2,建成高效养殖基地6个,发展农业龙头加工营销企业及协会组织283个。  相似文献   

3.
一、效益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发展效益农业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新阶段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征.近年来,定海区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率先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通过抓基地、扶龙头、促流通、创特色、育品牌,效益农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0年全区累计调整面积6 667hm2;粮经比达成63.3:36.7,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向基地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大效益农业发展区域.形成了以白泉为轴线,联动北蝉、临城、干览、马岙、小沙共同参与的中北部经济果木发展区,优质果木种植面积已达4 000多hm2,其中杨梅2 667hm2,香柚1 007hm2,金塘李2 667hm2.建立“万亩”杨梅示范基地1个,“千亩”文旦基地2个.以临城、白泉、马岙、盐仓、紫微等乡镇一、二线蔬菜基地为辅射源,蔬菜生产为重点的近郊型效益农业经济发展区;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 000多hm2,大棚1 200套,一、二线蔬菜基地1 333多hm2,以册子、大沙、长白、长峙等海岛乡镇组成的海淡水养殖经济区;全区低产田改建水产养殖面积已达433hm2.  相似文献   

4.
一、农业大区现状及农业信息工作基础 南阳市卧龙区是一个地处中心城区的城郊型农业大区,辖14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36个行政村,总面积和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在郊区,是南阳市粮、棉、菜、花卉和副食品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全区有耕地50666公顷。林木面积9333公顷,总劳动力28万人,近年来,卧龙区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花卉、蔬菜、食用菌、林果、畜牧、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使大批农民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腱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1年农业部开始组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工程,提出了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建设生态家园;制定了在农村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奋斗目标。2003年,我区在炉下镇瓦口村实施全省第1家“一池三改”沼气生态村项目建设以来,至2006年底,全区已建户用沼气池4296口。全区发展千口以上沼气池的乡镇1个(炉下镇),300—7001:3的乡镇4个(分别是太平、樟湖、西芹、塔前),百1:3以上的沼气村8个:并且配合畜禽污染整治开展,在畜禽养殖场建大型沼气建设工程共72口,多管齐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一是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二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湾里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结合实施“旅游兴区”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有力地推动了村级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全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呈现稳定发展的好势头。1998年全区农业总产...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是一个农业大区,拥有土地面积620km2,其中耕地面积3.2万hm2.全区总人口5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2万人.根据中央、省、市统一部署,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区委、区政府确立的"扶持一批龙头产业、两个示范基地(运河以东、以北为大蒜种植基地,紫庄、大吴为优质蔬菜基地)、3个高效园区(大洞山石榴园、宗庄桃园、汴塘镇杏园)、4个养殖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区高效农业发展态势呈现了良好局面.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效农业面积1.5万hmz,新增1万hm2,其中建成高效果蔬面积8 666.7hm2,新增4 666.7hm2,建成高效养殖基地6个,发展农业龙头加工营销企业及协会组织283个.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种新形式,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经济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效、农村稳定这一目标,依靠科技创新,面向国内外市场,实施农业战略调整,大力培植龙头企业,狠抓市场体系配套建设,引导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社,创办农业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改革的跨越 宜春地区是全省农业经济大区,也是全国著名的综合农产品商品基地。自1991年以来,在引导农村、农业和农民奔市场中,走农业工业化之路,选择了农业产业化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突破口。按照“调布局、建支柱、重科技、一体化”的要求,通过全区上下的努力,建立了一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以服务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化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这些种养加工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济组织,把农业的产加销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了农业、农民与市场接轨的步伐。全区已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近年来立足农业大区粮食播种面积大、猪牛羊存栏量高、年产农作物秸秆多等农业资源优势,以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打造生态农业建设强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全区沼气池建设年递增量稳定在6000个以上,正常运行的农村户用沼气池已达1.8万余个,直接受益农民5万余人,沼气生态农业之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1.
一、面临新的挑战出路何在? 近几年来,随着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有了很大发展。以山西省晋中地区为例,到1985年底,全区乡镇企业已发展到41648个,比1980年增加3.8倍;从业人员由1980年的10.2万人增加到24.8万人,占全区农村劳力总数的三分之一;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2.65亿元达到9.37亿元,增长了2.5倍;乡镇企业总收入已达7.7357亿元,比1980年增长2.7倍。1981—1985年乡镇企业从利润中拿山近三亿元支援了农业,相当于同期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60%以上;1981  相似文献   

12.
青铜峡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每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5万公顷,年产农作物秸杆约83.7万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为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供了绝佳的条件。上个世纪80年代青铜峡市农技中心的广大科技人员引进了食用菌栽培技术。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菇农从初期的30多户发展到目前的650多户,栽培面积由最初的0.3万平方米发展到了目前的30万平方米。形成了以瞿靖镇友好村为代表的双孢菇、香菇生产基地,以叶盛镇哈存村为代表的平菇生产基地,年产鲜菇2400吨以上,占全区食用菌总产量的60%,已成为全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具有显著的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3.
《当代农村》2005,(5):16-17
近年来,我们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统筹城乡、以工促农的重要抓手,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扶持政策,加强机制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较快发展。目前,全区已培育区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8户,其中国家级和市级9户,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6户。去年,重点龙头企业加工转化原料型农产品30万吨,直接带动农户16.4万户,解决就业4.7万人。同时,建成规模化、规范化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96万亩,初步形成了25万亩柑橘、10万亩榨菜、10万亩中药材、100万头生猪等一批骨干产业框架。2004年,全区农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纯收入455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20%。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南阳市卧龙区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推动农业上档升级,实现了农业大提升。城郊型特色农业持续发展。石桥月季基地已成为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软籽石榴、薄皮核桃两个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全区软籽石榴已达133.33多hm2、薄皮核桃为233.33多hm2。全区花卉种植面积达0.1万hm2,  相似文献   

15.
《云南农业》2007,(6):F0003-F0003
昭阳区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境内立体气候明显,是国家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昭阳区农业局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区农业生产各项工作,始终坚持区委、政府提出的“稳粮、强烟、兴畜、优果、增菜、转移”的农业发展思路,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使昭阳区农业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以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区畜牧业基地、乡镇企业小区,发展区域经济为重点,深化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开春,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大背景下,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光辉村一个占地550亩的番石榴种植基地,正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吸引人们的眼球。这个脱胎于石滩镇石厦群兴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农业项目,凭借长期累积的种植经验和品牌影响力,以"美丽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在光辉村探索建立一个"农业+旅游"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基地,并由此带动光辉村的振兴发展。增城区有284个行政村,农村面积约占全区面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甘州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位列农业部认定的第二批77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之中,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这是该区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后取得的又一殊荣。甘州区不断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至目前,已建成农产品集贸市场31个,大型农产品产地批发  相似文献   

19.
历史进入新时代,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低质农业向高效农业、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过程中,政府如何引导农民按照市场取向调整结构、增加效益,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们枣阳市遵循和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改革的思路和举措,积极组织政府部门、机关干部创办农业基地,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做先进生产力的积极实践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创办科技农业基地的单位达150多家、干部职工400多人,创办各类基地、公司280多个,仅基地面积就达3万多亩,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中心任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既能妥善解决农产品供大于求的现状,又能解决农民收入增长较慢的这类问题,同时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加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凉城是一个农业大县,每年可为国家提供2.4亿斤以上商品粮,是全区33个产粮大县之一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种植业是凉城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凉城县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依据当地自然资源、社会环境及市场需求等及时调整。通过科学的调整和优化,实现凉城农业资源较为合理的持续利用,将效益发挥到最大水平,对加速凉城县农业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县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