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薯茎线虫病的化学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是山东、河北、河南等北方地区的重要作物。当前甘薯生产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是防治分布广泛的甘薯茎线虫病( 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vne),俗称糠心病,受害甘薯一般减产 20%~ 30%,严重的达 70%~ 80%,甚至绝收,是甘薯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此我们自 1990年开始,先后用辛硫磷、呋喃丹、克线磷、甲基异柳磷、茎线灵、铁灭克、神农丹等 10余种药剂进行了防效比较研究。初步明确神农丹的防治成本低,防效及增产效果好,适宜推广。为此,我们专门于 1990年进行其与常规药剂 40%甲基异柳磷的对比试验。 1试验方法   试验…  相似文献   

2.
麦茎谷蛾在山西南部麦区普遍发生,丘陵旱塬地区为害较重。大发生时,孕穗~灌浆期小麦被害穗率达30%以上。药剂防治试验表明,3月上旬卵态幼虫孵化时用40%甲基异柳磷、20%菊马乳油等进行一次性防治,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山东农业大学研制的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专用药剂5%地瓜茎线灵颗粒剂进行了防病试验示范。 在小区试验的基础上,用5%地瓜茎线灵颗粒剂每亩使用1公斤,防病效果可达92.4%以上,增产效果达65%以上,这与使用40%甲基异柳磷乳剂每亩0.25公斤的防病增产效果略高或相当。其投入产出比为1:  相似文献   

4.
烟翅麦茎蜂是取食冬、春小麦的单食性害虫,在甘肃、青海一年发生1代,以4龄老熟幼虫在根茬中滞育越夏、越冬。经研究明确了此虫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以大面积轮作倒茬最为有效,药剂防治以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hm23.75~4.5kg或3%颗粒剂60~75kg配制为毒砂土,在成虫羽化盛期地面撒施防治幼虫效果好,对成虫效果很差。  相似文献   

5.
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在施用甲基异柳磷防治花生根结线虫试验地土壤中的药物残留分布。试验结果初步说明:甲基异柳磷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山东和河北两个试验点在施药80天和110天之后,0—50厘米的土层中几乎全部检出了甲基异柳磷。这对于防治在花生整个生长期都造成危害的根结线虫是有利的。但甲基异柳磷毒性较高,用以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的用量较大,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使用应注意其对地下水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甲基异柳磷对逐年扩大发生为害猖獗的稻瘿蚊的防治具有明显的效果,近年来已成为广西防治稻瘿蚊的特效农药。但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农户反映,施用过甲基异柳磷的稻田,稻飞虱的数量明显增加。为此,我们于1989年—1991年在作农药防治害虫试验的同时,对甲基异柳磷诱发稻飞虱(混合种群)增值现象作了调查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香蕉象鼻虫的发生与防治庄木来黄坤洋(福建省平和县农科所,363700)(平和县植检站香蕉象鼻虫(OdoipiruslongicolisOlirer)又名香蕉双带象虫,香蕉黑带象甲。以幼虫蛀食蕉株假茎危害为主。大发生时,虫口密度每株达100多只。危害处...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40 %甲基异柳磷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最适宜用药剂量 ,降低防治成本 ,1999年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药剂40%甲基异柳磷乳油(石家庄化工厂生产)。1.2试验地点及概况试验设在井泉灌区的武威市清源镇东槽村十组 ,选上年吸浆虫危害较重、前茬为小麦带田的单种小麦田进行。1.3试验方法试验设每667m2 用40%甲基异柳磷EC250ml,500ml,750ml3个处理。分别对水2kg稀释后掺入细沙50kg均匀撒施地表。重复3次 ,小区面积25m2 ,随机排列。施药时间5月24日。头水灌溉时间4月27日 ,二水…  相似文献   

9.
甘薯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ipsaci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在烟台市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发病地块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产。20年来,我们先后采用了涕灭威、呋喃丹、敌百虫、甲基异柳磷等药剂防治,虽说效果不错,但因药源紧缺,价格上涨,限制了大面积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甲基异柳磷是一种新型有机磷杀虫剂,国内已用于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多种地下害虫。作者于1986年试用其防治小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取得良好结果,简报如下: 供试农药:2%甲基异柳磷粉剂和40%  相似文献   

11.
1992年春,我们进行了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不同施药方法(拌种、毒砂、灌根)防治玉米地老虎的试验。试验处理为①拌种甲基异柳磷1份,加水20份,搅匀后拌在400份种子上,闷干后播种;②毒砂甲基异柳磷1份,加水48份,搅匀后掺入800份砂中,每株玉米撒毒砂50克;③灌根甲基异柳磷2000倍液灌根,每穴玉米灌100毫升;④空白对照。4月24日播种,5月15日出苗,各小区基本苗数  相似文献   

12.
甲基异柳磷引起稻飞虱增殖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94~1996年进行了褐飞虱及其天敌对甲基异柳磷敏感性测定、甲基异柳磷对水稻组织结构的影响及甲基异柳磷对水稻体内氨基酸的影响等3个试验。结果表明:甲基异柳磷对褐飞虱及其天敌的杀伤力差异很大;施用甲基异柳磷后,能影响水稻表皮及附属物(硅质乳突及刚刺毛)的粗糙性及坚硬度,降低抗御病虫害能力;施用甲基异柳磷后,水稻体内与褐飞虱生长关系密切的6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满足了褐飞虱的需求,引起稻飞虱增殖。  相似文献   

13.
水稻稻秆潜蝇种群发生动态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稻秆潜蝇自然种群死亡率最高在卵孵和初孵幼虫的侵入期,其次在化蛹至成虫羽化阶段。主要影响因子有气候、食料、肥水管理和天敌等。成虫产卵盛期至卵孵初期为防治适期,防治药剂有呋喃丹、甲基异柳磷、三唑磷、氧乐果等。  相似文献   

14.
凌海市地处辽西走廊咽喉地,是商品粮基地县 (市 )。 1962年洪水后沿大凌河畔的根土蝽 (Stibaropus formosanus Takado et Yanagihara)日趋严重, 1974年后面积扩大。 1984年全市普查,根土蝽为害面积 2 858.4 hm2,其中新庄子镇 470.8 hm2,减产 70%~ 80%,有的地块颗粒无收。在化学防治方面我们应用了 25%甲基异柳磷微胶囊悬浮剂 (下面称甲基异柳磷 )在新庄子镇和东花乡玉米、高粱田进行了防治根土蝽的试验,效果显著。 1玉米田根土蝽防治试验 1.1试验方法试验地属河沙土,前茬为高粱。 2000年 5月 5日播种铁单 10玉米。将甲基异柳…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条件下(27±1℃;RH 60%~80%)测定了甲胺磷、乐斯本、甲基异柳磷对黑胸散白蚁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以上3种药剂均能在较低浓度下毒杀黑胸散白蚁.有效成分为2μg/ml的甲胺磷,2μg/ml的乐斯本,8μg/ml甲基异柳磷在处理后第一天黑胸散白蚁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2%、89.8%、97.8%.忌避性试验表明,以上3种药剂对黑胸散白蚁均无明显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通过采用气质联用法,对氯氰菊酯5%乳油定性定量分析,确认其有效成分及其含量.结果表明.氯氰菊酯5%乳油中舍有非登记农药成分甲基异柳磷和登记农药成分氯氰菊酯,甲基异柳磷质量百分含量为23.84%,氯氰菊酯质量百分含量为3.79%;该方法测定甲基异柳磷和氯氰菊酯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75和0.18;变异系数分别为3.13%和4.72%;测得甲基异柳磷和氯氰菊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9%和100.69%.  相似文献   

17.
甲基异柳磷防治甘薯茎线虫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茎线虫病,80年代以来病情逐年加重,病薯率达40—80%,因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种植面积减少,农民强烈要求根治此病。 通过1984年田间小区试验,以亩用40%甲基异柳磷0.5—0.7公斤,兑水1000公斤栽苗时搅匀,穴施,水渗后覆土,防病1  相似文献   

18.
甲基异柳磷是一种新型土壤杀虫剂。为证实其药效,在区甘蔗研究所和农场生产科的协助指导下,笔者于1987年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进行防治甘蔗害虫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地点:金光农场同正分场周华香责任田。 (二)试验设计:设三个处理:  相似文献   

19.
贵州高尔夫球场草坪蛴螬种类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挖土取样法对贵州高尔夫球场草坪地下害虫蛴螬种类进行调查.结果查到2科5属6种.其中铜绿丽金龟、大黑霉鳃金龟、匀脊鳃金龟为优势种群.用灌注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铜绿丽金龟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40%甲基异柳磷EC对蛴螬毒力较高,LC50为13.41 mg/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也是40%甲基异柳磷EC对蛴螬防效好,药后15 d防效达100%,其余5种药剂也具有优良的效果,药后30 d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早春冬小麦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春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新章,巧肖(河北省曲阳农广校073100)一、防治地下害虫。返青后田间死株率达3%时,立即施药防治。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kg,兑细土40kg。拌匀撤于田间,结合锄刈入土内;用5kg麦或饼粉,炒香后加入适量水和40%甲基异柳磷乳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