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与预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微机建立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与预测系统对流域治理效益进行评价预测。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该系统与传统方法相比,方便快捷、准确可靠,能客观真实反映治理成果,为调整治理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郝家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根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水土资源,发展生产,消除危害朝阳市城区的洪患灾害,郝家流域于1986年被朝阳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治理流域。经过5年治理,圆满地完成了预定治理任务,于1991年10月通过验收和技术鉴定,其治理规模、措施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4.
由治汾美化工程看生态河堤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河堤也叫“多种生物共生、繁殖治理法”,它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生态河堤一般分为自然原型护岸、自然型护岸和多自然型护岸三种,其特点是建立多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滞洪补枯、增强水体自净作用、增强城市自然景观。国内外的生态河堤建设实践给太原市治汾美化工程以有益的启示,应结合汾河的水文、地质与植物特征进行研究,制定生态河堤规划,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5.
<正> 义门沟流域位于陇东董志塬中部,地跨庆阳、西峰两县(市),总面积64.41平方公里。该流域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塬壑区的地貌特征,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经济落后,群众生活困难,1983年黄委会黄河中游治理局把这条流域列为试点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六年来,当地群众结合流域治理,开展庭园生产,发展庭园经济,提高了农业产量,收到了  相似文献   

6.
<正> 罗玉沟流域地处天水市秦城区北部,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懿区第三副区,是渭河支流——藉河的一条支沟。流域总面积75.3km~2,海拔高程1190~1895m。流域内地貌形态以黄土梁状丘陵为主,地面较平缓,大于25°的坡面仅占23.6%,年土壤侵蚀模数达7500t/km~2。罗玉沟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流域平均年降雨量537mm,年蒸发量1293.3mm;流域内冬春干旱,夏秋多暴雨。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典型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贤贵 《水土保持通报》1998,18(2):68-70,88
嘉陵江中下游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该文通过典型流域李子溪的径流,泥沙等资料分析得出:近10年,该流域的由于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水土流失呈下降趋势,多年平均输沙量1985-1994年较1965-1984年减少58.3%。因此,若将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和措施推广嘉陵江中下游其它地区,该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定将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9.
《中国水土保持》1993,(9):18-20
<正> 山西省岚县属汾河水库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其中汾河流域面积1131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4.4%,水土流失面积占岚县汾河流域面积的74.2%,年侵蚀总量596.4万t,占全县侵蚀总量的89.4%。严重的水土流失,落后的自然经济观念,低层次的平面垦殖,形成历史性的生态、经济、社会相互交织的恶性循环。在推行农村大包干形势下,应运而生于80年代初的户包小流域治理,给全县水土保持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11.
石头梁小流域位于北票市娄家店乡北部,1998年被国家批准列入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对该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蓄水保土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流域经过5年的治理,各种效益都比较突出,尤其是山杏经济林的营造,不仅使蓄水保土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了经济效益,更加快了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灵石县大西沟流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把拦泥蓄水作为流域治理的切入点,狠抓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林,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配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效益。从该流域治理模式分析研究新时期区域生态建设,认为应该从治理方向、形式、生物种群和工程构筑模式上有所突破,形成措施优化,功能互补。才能治理一条,成功一条,真正发挥其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试验场概况 临县水保试验场位于县城东北部的城庄沟中部,地貌类型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付区。总面积7.69km~2,水土流失面积7.08km~2,占92.1%。有大小山头15座,0.5km以上的沟道28条,沟壑密度4.23km/km~2,沟道平均比降为4.8%。场内5~15度荒坡面积占27.1%,15~35度的荒坡面积占42.8%,其余荒坡均大于35度。场内有弃耕撩荒地3000亩,实施重点治理前实际耕种坡地1000亩。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光山秃岭,支离破碎,1980年前,除小面积内栽有零星树木外,基本上没有治理。据调查推算,年径流模数为5.68万m~3/km~2,年土壤侵蚀模数高达1.67万t/km~2,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4.
<正> 陕西省陇县温河沟流域总面积24.17平方公里,上游为土石山区,下游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分别为11.27平方公里和12.90平方公里。该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2.33平方公里,1984年列入重点小流域治理,到1989年底新增治理面积10.29平方公里,其中梯田2112亩,坝地28亩,用材林10381亩,经济林585亩,种草2330亩,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中的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至今,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停留在定性描述和理论探索阶段,关于治理效益评价的深层次问题还未涉及,如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与治理效益的关系问题,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原则与指标问题,水土保持措施和治理效益与治理目标关系问题,治理效益点与面的关系问题等.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将会极大地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理论体系的形成,从而加强治理效益评价的适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我国南北方相继发生了大规模的洪涝灾害,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次大洪水也表明我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保水保土能力差.洪涝灾害后,国家为了拉动经济、扩大内需,提高水利水保工程的抗灾能力,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发行债券,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两年多来,辽宁省坚持以"治理上规模,工程出精品,建设出效益"为目标,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在全省开展了用好国债资金,提高投资效益,加速水土流失治理活动,涌现出-大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新典型、新样板.  相似文献   

17.
18.
汾河水库作为省会太原的防洪屏障和重要水源地,承担着减轻汾河下游防洪负担和为工农业生产供水的艰巨任务。库区上游总面积5 26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 046.3 km2,占总面积的57.8%。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治理度仅7%,致使水库泥沙淤积严重,影响到水库的正常运行和供水安全。1988-2007年间,强化了水土流失治理,经过20 a的努力,新增治理面积1 738 km2,治理度57.05%。据分析,水土保持措施新增拦沙量20 540万t,年均1 027万t,占治理前水库年均淤积量的63.2%,治理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刍议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结合实例分析了国内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评价主要定量方法的原理,适应性及其局限性。分析表明:3种方法的评价结论基本一致,加乘法比加权法有较高的灵敏度。认为应用GIS技术,从定量和定位两方面评价治理措施及其功能将成为今后治理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河沟流域地处隰县城西13公里处,属典型的黄土残塬沟壑地貌,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1995年该流域列入水保世行项目区以后,依据“山上果烟,山下粮田,坡面草灌,生物锁边”的开发模式,遵循塬,坡,沟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了全面,集中,连片治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根本上改变了流域昔日的穷山恶沟面貌,实践表明,造林,种草,改土,治水四位一体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模式是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