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对47只北京鸭进行大体解剖,观察迷走神经的走向与分支分布情况。速走神经根在延髓的侧部,幼龄鸭的根系不明显;成龄鸭有3—4细根与一粗根。出颅腔前有近神经节,在胸段有远神经节,内含双极神经元。沿迷走神经的经路可追踪分支至心、肺、支气管、气管、食管、甲状腺、甲状旁腺,腮后体以及前胃和肌胃。偶见有细支入胸主动脉。并有与舌、咽神经、舌下神经,颈前神控节的交通支。讨论中研究了根系的特点。未见与交感神经腹腔神经节的交通支,但有的例在前胃腹侧面有细支与交感的交通。还明确了远神经节的命名与细胞形态。对前胃和肌胃的速走神经分布不似交惑神经,不伴随血管分支,而另有自己的经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70例胎儿至成人尸体上观察舌下神经袢的形成和变异,发现舌下神经降支多为一支(90.91%),颈神经降支多来自C_2,C_8(67.14%),舌下神经袢可为U或V形,位置多在环状软骨弓以上。甲状舌骨肌全由舌下神经发支支配;肩胛舌骨肌上腹主要由舌下神经降支支配,其次为袢,肩胛舌骨肌下腹、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主要由舌下神经发支支配。就文献资料对比讨论,指出舌下神经袢及舌下神经降支和颈神经降支分别改称颈袢及颈袢上根、颈袢下根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3.
用HRP法研究了兔舌下神经的纤维成分和起源。将HRP注入舌下神经干,舌下神经核内几乎所有神经元均被标记,均为大多极细胞;三叉神经节和C2-4脊神经节出现大量标记细胞,以直径15~30μm的小细胞为主;同侧颈上节有大量标记细胞出现。结果表明:舌下神经是含有一般躯体传出、一般躯体传入和一般内脏传出3种成分的混合神经。并对传统舌下神经的概念作了补充和修正。此外,发现多例兔舌下神经干中,仅一例有小神经节存在,由此认为它是一种不恒定结构。对舌下神经干、舌肌及舌粘膜3组标记的感觉神经元比较,推测出舌肌梭本体感觉可能经由三叉神经的舌神经支传导。  相似文献   

4.
双峰驼的面神经在伸出茎乳突孔之前发出岩大神经、镫骨肌神经、鼓索和一加入岩小神经的交通支,并接受一条来自前庭耳蜗神经的交通支和迷走神经的耳支。面神经穿出茎乳突孔之后发出耳后神经、耳内支,腮腺支二腹肌支、颈支、耳睑神经,上颊支和下颊支。6/10例面神经发出一交通支连于舌咽神经。耳后神经与第一、第二颈神经之间不见有交通支。耳后神经和耳内支有侧支分布于腮腺和腮耳肌。上颊支在犬齿肌深面分为许多小支与眶下神经的分支形成一神经丛。下颊支在下颌骨的外侧面与颏副神经有较粗的交通支相连。  相似文献   

5.
对12只山羊用10%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解剖观察,其结果见迷走背侧干和腹侧干分支除进入腹腔神经丛和肝神经丛外,尚有分支进入贲门、幽门、胰腺、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和小网膜。背侧干和腹侧干间存在着广泛的交通支。  相似文献   

6.
草鹅的副交感神经,除头面部动眼和面神经副交感纤维外,颈部迷走、舌咽神经广泛支配着气管和食道。舌咽神经节有专一连接颈动脉窦和颈动脉体的窦神经。迷走结状神经节有连接后颈动脉体的专一功能性神经。右侧迷走心肺神经有与主动脉弓相连的减压纤维。舌咽神经的下行支,除支配气管食道的纤维外,其末端纤维还分布到甲状腺以及食道膨大部。支配胸部心脏和肺的副交感纤维,均来自两侧迷走干,有从结状节后端发出的心脏神经长支,也有从相应部位迷走干发出的心肺神经短支,分别入心脏和肺。腹部两侧迷走主干,在食道末端形成了食道腹干,其分支经腺胃腹面向腹部有关内脏分布。右侧迷走干在返神经基部发出一独立的神经向后延伸,在食道末端形成食道背干,其分支分布于腺胃和肌胃的背侧面。腰荐部副交感纤维,分别来自第七、八、九、十对腰荐脊神经腹支,形成两侧盆神经,向骨盆内有关脏器分布。新疆草鹅作为一种新型家禽,对其饲养,繁殖及生态生理特性,特别对提高其生产能力的调控效应方面应作深入研究。本文作者在研究其交感神经基础上,又对其副交感神经进行了系统的解剖和探讨,现将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舌神经的临床应用解剖。方法:采用32例灌注红色过氯乙烯的成人头颈标本上,对舌神经及其邻近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观测。结果:舌神经全长为(69.7±7.9)mm,以翼内肌为界将舌神经分为三段,①舌神经起始处至翼内肌后缘为第一段,该段长为(8.1±4.2)mm,直径(1.8±0.3)mm;②自翼内肌后缘至其前缘为第二段,其长为(32.2±5.3)mm,直径(1.9±0.3)mm;③从翼内肌前缘至舌神经分为舌下支和舌支之前为第三段,该段自翼内肌前缘至下颌下神经节中点为节前段,长度为(14.3±3.5)mm,直径(2.4±0.6)mm;从下颌下神经节中点至舌神经分支之前为节后段,长为(14.8±3.9)mm,直径(2.9±0.6)mm。该神经的分支有咽峡支、扁桃体支、舌下支和舌支等;而与舌神经交通的神经有下牙槽神经、鼓索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下神经和下颌舌骨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的上下径与横径分别为(2.7±0.6)mm和(2.9±0.9)mm;根据它与舌神经的关系而分为融合型(46.9%)和游离型(53.1%)。舌神经及其舌支与下颌下腺管的关系极为密切,存在两个交叉,第一个交叉部位平对第二磨牙的占90.6%,  相似文献   

8.
在光镜下观察北京鸭脑的连续切片。并将 HRP 注入食管、胃、心脏和脊髓,逆向追踪迷走神经背核传出神经元在核内的定位。北京鸭迷走神经背核位于延髓呈纵向细胞柱,可明显地分为背侧部和腹侧部。腹侧部含淡染小细胞,多为梭形,细胞直径18~20 μm。背侧部内含中小型细胞,混合排列,直径20~35 μm;在闩前的后段还出现大细胞,直径35~40 μm。在二部的外侧有一小部为外侧部。本文提出按部位划分亚核的原则以利应用。共分为尾侧亚核、吻侧亚核、闩前背侧后核、闩前腹侧后核、闩前外侧后核、闩前背侧前核、闩前腹侧前核、闩前外侧前核共8个亚核。用 HRP 法追踪投射到食管各段、腺胃和肌胃薄肌与厚肌、心脏以及脊髓的神经元,肯定了北京鸭迷走神经背核投射至以上各外周器官的神经元在核内有一定的定位区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黄牛为实验对象,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成年健康黄牛雌雄各一头进行了其胃脏上神经分布的追踪研究,描述记录付交感神经--迷走神经食管背腹二干的详细分支情况。其结果为:(1)腹干分支干要有:网胃丛支、网--瓣丛支、瓣胃丛支及皱胃丛支四支,且都进一步分布数小支进入胃壁内。(2)背干分支主要有左、右二大支,其中左支较大,右支较小。左支又分成前庭背囊丛支、腹腔丛支和瘤胃右支三支;右支分成腹腔丛支和网、瓣胃支二支。(3)分布特点是腹干多分布于网、瓣、皱胃;其中以网瓣皱胃壁面及其三个胃室交界处的分大数量大,密集,并多以“袢”状和一侧性“梳”状结构分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北京鸭(Anas domestica L.)的交感神经系统进行大体解剖。北京鸭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在北京鸭的颈部交感干第,颈椎及第2颈椎部均有交感神经节。颈动脉背侧神经上未见有神经节。胸部交感干的前段有付节间支,而后段缺如。交感神经节与脊神经节在颈段是分离的;在胸段密接;在腰荐段又是分离的,并有一定长度的交通支。系膜前神经节一对,其前方有交通支接内脏大神经的内脏神经节;其后接一长神经节应名主动脉肾神经节。腹腔神经丛没有直接与返神经的交通支,而多数例在腺胃腹侧有一支与迷走神经相交通。肠神经的回肠段常见有神经节;空肠段可分为二部分,后段与血管平行,前段则与血管交叉。在肠神经与迷走神经间没有直接的交通支。  相似文献   

11.
猪的荐骨棘突很不发达,两侧的腰荐尾部背侧区的肌肉有如下特点:臀中肌、腰后多裂肌和荐尾背内侧肌的后端肌腹都与对侧同肌紧密为邻;腰多裂肌的后部肌腹发达,命名为腰后多裂肌;荐尾副背外侧肌是猪特有的肌肉,在解剖文献中没有任何记载,故而命此名称,呈窄长条状小肌,位于荐尾背外侧肌的外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解剖了15例北京鸭的眶部,左右两侧共30面。观察了眶部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以及眼球的附属构造。北京鸭的眶部由额骨、筛骨、泪骨、蝶骨及鳞颞骨共同组成骨骼支架。眶底部有眶中隔。泪骨与颧突间由下颌长韧带相连,形成完整的眶缘。眶部的肌肉有眼睑肌和眼球肌。第三睑即瞬膜由瞬膜方肌和瞬膜锥状肌牵引。眶部的神经除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分布至眼球肌外,尚有由上颌神经的分支——额后神经,下睑神经和颧神经分布至眼睑及周围的皮肤。由眼神经分出的睫状长神经入眼球,额前神经分布至眼前角的皮肤。眶部的血管有眶上动脉、筛动脉、眼颞动脉及眼内动脉的分支分布。它们间互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Many biomechanical systems contain ball joints with several elastic actuators (muscles) obliquely attached to the links. The problem of calculating the optimum actuator commands to achieve a desired link orientation is a difficult one for any control system; however, the elasticity of the actuators may be part of the solution. Mechanoreceptors such as those found in muscles and tendons are capable of performing operations that can be regarded as autoassociation and novelty detection, respectively, by minimization of potential energy.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such sensors may then be exploited for optimization of muscle coordination.  相似文献   

14.
选取冬眠前、冬眠中、冬眠后3个时期平均体质量为(1000±50)g的中华鳖各6只(雌雄各半)为材料,研究冬眠对中华鳖肌肉和裙边氨基酸组分的影响,并综合评价其氨基酸营养价值.结果表明:3个时期,中华鳖肌肉和裙边均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其中肌肉中谷氨酸质量分数最高,裙边中则是甘氨酸质量分数最高;冬眠前肌肉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5.
不同鸡种肌肉常量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个鸡种不同性别及不同部位肌肉(胸肌与腿肌)的6项常量化学成分: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磷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这6项常量化学成分在不同鸡种、不同性别、不同部位肌肉之间有所不同,均具有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差异。②胸肌的水分含量(73.69%~75.90%)高于腿肌(69.48%~72.96%)。南海麻黄鸡的胸肌水分含量(♂74.31%、♀75.90%)显著高于黄鸡(N系)(♂73.76%、♀73.81%)(P<0.05),而腿肌则是黄鸡(K系)显著高于黄鸡(N系)(P<0.05)。③胸肌粗蛋白质(19.77%~21.34%)高于腿肌(15.31%~17.54%)。黄鸡(N系)的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黄鸡(K系)(P<0.01),腿肌是黄鸡(N系)显著高于黄鸡(K系)(P<0.05)。④胸肌粗脂肪含量(1.63%~2.67%)低于腿肌(7.42%~10.32%)。黄鸡(N系)的胸肌含量最高,江西鸡含量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腿肌是黄鸡(N系)显著高于江西鸡(P<0.05)。⑤胸肌粗灰分含量(0.93%~1.31%)略高于腿肌(0.81%~1.12%)。黄鸡(N系)的胸肌含量极显著高于黄鸡(K系)(P<0.01),黄鸡(K系)腿肌含量极显著高于南海麻黄鸡(P<0.01)。⑥5个鸡种的钙、磷含量(0.02%~0.04%、0.07%~0.19%)都较低。江西鸡的胸肌、腿肌钙含量显著高于黄鸡(N系)(P<0.05),黄鸡(N系)的胸肌磷含量极显著高于黄鸡(K系)(P<0.01),而腿肌磷含量则是黄鸡(N系)极显著高于南海麻黄鸡(P<0.01)。  相似文献   

16.
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设施土壤中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设施土壤中长期施有机肥与氮肥对土壤中碱解氮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期单施氮肥的处理还是氮肥与有机肥配施的处理,土壤中碱解氮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2005年各处理比1997年的对应处理碱解氮含量增加了41.10、33.42、23.37、14.33、8.68、17.49 mg/kg。  相似文献   

17.
18.
大草蛉雌性生殖系统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研究了大草蛉雌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特征,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对三种烟草属植物进行了核型分析。粘烟草N.glutinosa L.为二倍体,其核型可简式为:2n=24=10M 10m 4sm(2SAT);内索菲拉烟草N.nesophila Johnston和斯托克通氏烟草N.stocktonii Brandegee可能均为双二倍体,其核型简式,前者为2n=48=6M 20m(2SAT) 18sm 4st,后者为2n=48=14M 12m 18sm 4st。对供试材料的染色体基数、倍性及随体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玉米连作对化肥依赖过高、水分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探讨间作绿肥和减施氮肥对玉米农田耗水特征的影响,以期明确间作绿肥生产玉米的水分利用特征,为玉米生产减氮及水分高效利用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实践依据。【方法】2018—2019年,在河西绿洲设置田间定位试验,设玉米间作绿肥和单作玉米(M)两种种植模式,减量25%施氮(N1:270 kg·hm-2)和传统施氮(N2:360 kg·hm-2)两个施氮水平,绿肥种类包括作箭筈豌豆(V)和油菜(R),研究不同处理下耗水特性和产量表现。【结果】间作绿肥可保证玉米稳产,在玉米/绿肥带状间作模式中,N1与N2处理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间作绿肥和减施氮肥25%处理可提高绿肥刈割期、玉米收获后土壤含水量,以M/VN1处理提高幅度最大,较传统施氮下单作玉米(MN2)分别高17.2%—18.9%、28.6%—31.3%;间作绿肥和减施氮肥25%处理可降低作物在绿肥播前至刈割、绿肥刈割至玉米收获和作物全生育期的耗水量,以M/VN1处理降低幅度最大,较MN2分别降低38.8—48.8、32.9—53.9和80.9—92.7 mm;间作绿肥可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以M/V处理最为突出,比M处理高14.9%—15.6%;N1与N2相比,M/R、M/V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4%—5.2%、5.7%—6.5%,M处理的降低4.0%—5.5%;提高幅度以M/VN1处理最大,较MN2高14.8%—16.8%。玉米间作绿肥、减施氮肥25%处理可有效改善土壤含水量,降低系统耗水,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具有较高的水分生产力。【结论】在水资源短缺的河西绿洲灌区,间作绿肥可保证玉米稳产,具有较高的水分供给潜力,其中玉米间作箭筈豌豆集成减量25%施氮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