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是否接地运行,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技术、安全、经济性等多个方面。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三种: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前两种接地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后一种接地系统又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这种区分方法是根据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的大小划分的。  相似文献   

2.
1系统接地的特点.电力系统按接地处理方式可分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包括直接接地,电抗接地和低阻接地)、小电流接地系统(包括高阻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不接地)。我国3~66kV电力系统大多数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即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所发生的一次配网两点接地故障,利用继电保护装置所配置的简易故障录波功能进行分析,还原了小电流接地系统所发生的线路接地而引起变电站内站用变烧毁故障的整个过程,提出了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加装小电阻接地的必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接地系统中接地极(亦称接地体)的形式有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以及二者结合的复合接地体等形式,一般的农村小型变电站或小型水电站的接地系统又多采用垂直接地体的接地系统。确定这种接地系统的接地极数时,一般先利用公式(1)计算出单根  相似文献   

5.
问答     
《农村电气化》2010,(2):26-26
benbenai问:35kV的TV一次侧接地,为什么要接地?为什么接地后,35kV还叫不接地系统?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运行规程中规定: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中性点经高阻抗接地系统,单相接地后可以带病运行2h。本人对此提点不同意见,与大家共商。1 10kV线路故障接地,很多不是金属性接地,即故障接地点接地电阻不为零。这种情况下,故障接地点因为有接触电阻的存在,就会放电起弧;又因接触电阻阻值不固定,放电起弧也不稳定,这样一是会烧坏故障点设备,酿成更大事故;二是会产生高次谐波,干扰50 Hz电力网的供电质量,对用户不好,对电网自身的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不利,易引起误动作,并且干扰通讯。2 如果10kV线…  相似文献   

7.
刘春迎 《农村电工》2007,15(5):31-31
1 故障情况 某发电厂主厂房380V低压厂用电系统,变压器采用三相三线中性点经高阻接地方式,属小电流接地系统,每台变压器配有一套高阻接地箱,与母线连接的每一条出线,均装有专用高阻接地电流互感器,其二次侧连接有发光二极管反极性并联的接地指示灯。当380V系统发生接地时,由于接地系统变压器中性点发生位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对农网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及接地相判断的分析刘志和,徐国斌辽宁省北宁市农电局(121300)许增德北京市建外大街12号8楼(100022)1农网10kV申性点不接地系统接地故障误判断原因1.1对接地故障性质判断错误。一般易把虚幻接地当成接...  相似文献   

9.
肖伟 《农村电气化》2002,(11):32-33
1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的接地保护电力电网小接地系统大部分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而单相接地保护的变化已从传统接地保护发展到无人值守变电所配合综合自动化装置的接地保护、接地选线装置等 ,其保护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系统接地绝缘监视装置 :绝缘监视装置是利用零序电压的有无来实现对不接地系统的监视。将变电所母线电压互感器其中一个绕组接成星形 ,利用电压表监视各相对地电压 ,另一绕组接成开口三角形 ,接入过电压继电器 ,反应接地故障时出现的零序电压。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开口三角形出现零序电压 ,过电压继电器动作 ,发出接…  相似文献   

10.
1 微波通信站防雷与接地的基本要求。(1)微波站机房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宜共同设在一个接地系统上。即调度通信综合楼内的通信站应与同一楼内的动力装置、建筑物避雷装置共用一个接地网。大楼及机房接地引下线可利用建筑物主体钢筋,钢筋自身上、下连接点应采用搭焊接,且其上端应与房顶避雷装置、下端应与接地网、中间应与各层均压网或环形接地母线焊接成电气上的笼式接地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即是将中性点直接接入大地。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时 ,就形成单相短路 ,其接地电流很大 ,使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这种大电流接地系统 ,不装设绝缘监察装置。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内过电压最低 ,而过电压是电网绝缘配合的基础 ,电网选用的绝缘水平高低 ,反映的是风险率不同 ,绝缘配合归根到底是个经济问题。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接地电流大 ,故对通讯系统的干扰影响也大。当电力线路与通讯线路平行走向时 ,由于耦合产生感应电压 ,对通讯造成干扰。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  相似文献   

12.
<正>1变压器接地方式在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的中性点有3种运行方式:一种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种是中性点经阻抗接地,再一种是中性点直接接地。前两种合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亦称中性点非接地系统,或称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后一种中性点直接接地,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亦称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3—66 k V系统,特别是10 k V系统,一般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如果单相接地电流大于一  相似文献   

13.
<正>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接地、谐振或母线电压互感器断线时有发生。当母线只有一条出线时,则三者同时出现的概率提升,容易出现漏判断,延长处理时间,甚至扩大事故范围。1不接地系统运行电压(1)正常情况下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运行在额定电压。如10 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三个线电压保持在10kV,相电压保持在6 kV。(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某相发生接地时,接地相电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电力系统的接地处理方式主要有直接接地 ,电抗接地 ,低阻接地 ,高阻接地 ,谐振接地 (又称消弧线圈接地 )和不接地。前三种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 ,后三种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我国 3~ 6 6 k V电力系统大多数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 ,即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该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并不破坏系统电压的对称性 ,且故障电流值较小 ,不影响对用户的连续供电 ,系统可运行 1~ 2 h。但长期运行 ,由于非故障的两相对地电压升高 3倍 ,可能引起绝缘的薄弱环节被击穿 ,发展成为相间短路 ,使事故扩大 ,影响用户…  相似文献   

15.
1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保护接地1.1 TT系统在低压电网中,把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并引出中性线实施单、三相混合供电,网络内所有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作单独的或成组的保护接地系统,称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保护接地.在新的《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中,称之为TT系统,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虽然对供电不受影响,但因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到线电压,可能引起对地绝缘击穿而造成相间短路。故发生单相接地后,不允许长期带接地运行,为此必须装设专用仪表来监视对地绝缘状况。我国目前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广泛采用检测接地故障的方法之一是利用母线绝缘监察装置发现接地故障。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相似文献   

17.
<正>1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概念在电压等级35 k V及以下电力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不构成短路回路,接地故障电流非常小,甚至比正常的负荷电流还小,这样的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系统可带故障运行1—2 h,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但这时非接地  相似文献   

18.
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往往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运行。当发生接地故障时,电网线路较长会产生间歇性的过电压损坏配电设备绝缘,影响供电可靠性。现通过实际工程中设置的接地方式说明其正确的配置接地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1 中性点不同的接地方式与供电的可靠性 在我国中压电网的供电系统中,大部分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即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系统.我国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已运行多年,但近几年有部分区域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为此,笔者现对这两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作以分析.而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因其是一种过渡形式,随着电网的发展最终将发展到上述两种方式,笔者就不作赘述.  相似文献   

20.
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多数变电站未装设接地选线装置,在发接地信号时需要人工进行判断。由于多种故障都会引发接地信号,所以运行人员一定要熟悉接地信号的判断与处理,不要误以为都是线路接地,按照接地故障处理,造成不必要的停电。以下就发接地信号的几种故障判断与处理,谈一下笔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