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土壤风蚀与水蚀,提高作物产量,是发展旱作农业的重要措施。推广保护性耕作必须结合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及种植制度,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垄作免耕技术对东北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列举了几种垄作免耕技术模式,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几种垄作免耕播种机的破茬原理,指出了机具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开发动土量少和功耗小的破茬部件上,以提高免耕播种机的通过性和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把垄作技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相结合,有可能解决东北高寒易旱区的低温、春旱、风蚀等问题.但是,目前保护性耕作在垄作地区的推广尚有困难,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能够在有根茬原垄上行走稳定、防堵能力强、播种质量好的免耕播种机.为此,研制了以苗带浅旋处理玉米根茬为基础的2BML-2型垄作免耕播种机.通过田间生产试验表明:该机播种后能基本保持垄形;播种带破茬彻底,破茬率达到100%;播种后进行了10天地温监测,播种带0~50 mm和50~100mm深处土层温度分别比传统垄作地高0.7℃和0.3℃左右;但出苗后播种带0~50mm和50~100mm土层免耕地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传统垄作地低3.9%和1.3%;使用该机播种的玉米产量比传统垄作地高21.3%.  相似文献   

3.
围绕地力培育型保护性耕作模式构建的目标,在辽宁中部平原地区开展垄作高留茬覆盖少免耕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适合辽宁中部垄作区的垄作少免耕模式是碎秆覆盖和高留茬覆盖垄作少免耕模式。从经济效益和产投比来看,碎秆覆盖垄作模式为最佳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2BG—2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东北垄作区保护性耕作各类模式的需要,对免耕播种的工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免耕播种机的农业技术要求.设计了滚动圆盘式破茬犁刀、圆盘螺旋线形清茬器,该装置既能提高机具通过性又可保持垄形.采用双圆盘施肥开沟器实现侧深施肥,二个地轮行驶在垄沟中可确保播种机横向稳定.设计的2BG-2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田间播种作业与检测结果表明该机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新型垄作耕播机破茬清垄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垄作栽培制度的高留茬耕播是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的主流模式.为此,在国内首次研发了适合于这种模式的前限深圆盘破茬后水平圆盘清垄的独特结构.将该装置通过通用机架与普通播种机安装在一起便可实现一次性完成破茬、清垄、播种、施肥、镇压等免耕播种全套作业.试验表明:该装置不但能够破茬开沟、清除种行残茬,创造整洁的种床,同时可以解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机堵塞的问题而且起到一定限深的作用.其为研制适合我国东北地区垄作免耕播种机开辟了蹊径.  相似文献   

6.
舵轮式破茬免耕玉米播种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和土壤肥力,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保护性耕作可以起到节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环境等效果,是今后农业发展的重点.其中,免耕播种作为保护性耕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配套机具免耕播种机的研究成为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一种舵轮式破茬免耕玉米播种机,采用...  相似文献   

7.
驱动圆盘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针对东北垄作区免耕播种玉米时存在机具堵塞严重、条带旋耕功耗大、垄上作业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了驱动圆盘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提出了驱动圆盘破茬、限深轮稳定装置为一体的破茬开沟稳定机构,对本装置的关键参数进行了设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驱动圆盘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通过性能好,破茬能力强.机具破茬深度约为87 mm,种肥间距稳定在48 mm时能够满足播种要求,播种施肥开沟器在主动圆盘开出的沟槽中进行二次开沟,减少了土壤扰动和动力消耗.与条带旋耕毛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相比,油耗降低8.5%,地表动土量减少约50%.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外玉米免耕播种机破茬防堵部件的对比研究,确定采用滚动式破茬犁刀研制出本试验装置,并进行了室内土槽中的实验。该装置测量准确、方便,为研制出适合我国北方垄作玉米免耕破茬防堵部件提供了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9.
1 2BISJ-2110型碎茬精量播种机 由辽宁省阜新农机修造二厂(0418-8100031)生产的2BISJ-2110型碎茬精量播种机是适合辽宁省发展保护性耕作要求而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精量播种机。该机采用三点悬挂,与中小型拖拉机配套,适用于玉米、高粱等白茬垄作农用,可直接在免耕留茬地上破茬播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翻—耙—播—压”方式,一次性完成机械灭茬、精量播种、深……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东北地区在秋季收获后至次年春季播种期间气温较低,导致地表的大部分玉米秸秆无法腐烂,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后期的播种和中耕除草作业。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免耕播种机防堵机构的优缺点,设计一款新型垄作地表秸秆保护性耕作处理机,该机利用横向推移机构将垄台秸秆推至垄沟位置,利用破茬杆对种带根茬进行挖掘破碎,之后对垄沟秸秆喷洒腐熟剂并利用搅拌刀轴充分搅拌和镇压;选取关键因素进行田间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可得:破茬杆间距为26 mm、破茬杆螺距为105 mm、驱动轴转速为500 r/min时秸秆覆盖率3.45%、根茬粉碎率88.91%,此时达到最优;该装备的成功应用,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垄作地区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东北垄作滚动圆盘式耕播机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基于垄作栽培制度的高留茬秸秆覆盖耕播是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的主流模式,研制了适合于这种模式的双圆盘螺旋线型清垄部件、圆锥台形垄作导向装置,通过试验优选出3种滚动圆盘式破茬犁刀。设计了以小型四轮拖拉机为动力的垄作滚动圆盘式耕播机。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北方寒旱区玉米机播技术配套的农艺措施,以哈尔滨地区为研究区域,研究了4种种植模式(垄作覆膜、沟作覆膜、垄作秸秆覆盖及传统种植)对玉米生长特性及根系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玉米前期生长抑制主导因子为温度条件,垄作覆膜措施最优;后期主导因子为水肥条件,垄作秸秆覆盖措施最优。此外,覆膜措施倾向于形成浅层集中根系,秸秆覆盖措施易形成深层均匀分布根系。综合分析,北方寒旱区玉米机播技术配套的农艺措施宜选用秸秆覆盖措施,利于优化群体质量和提高整体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置垄作全膜、垄作半膜、平作全膜以及平作半膜4个覆膜耕作处理,采用加权灰色关联模型评价不同覆膜耕作方式的优劣.结果表明:垄作全膜处理保水保温效果明显;干旱条件下,耕作措施较覆膜方式对地温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在水量充沛条件下,覆膜方式则表现出对地温更显著的影响.田间起垄耕作结合全膜覆盖的种植方式,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促进滴灌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形成,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干旱区农业节水和玉米高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我国对于农业生产中的秸秆类生物质资源的利用要求逐渐提高,国家和地区的多项政策都提出禁止秸秆的随意处置,要求建立秸秆的科学利用机制.保护性耕作是秸秆利用的可行模式,不仅能够就地利用农作物秸秆,还有利于改善农业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基于此,利用2021年6月开展的长春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5.
我国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3,且水土流失严重。垄向区田技术是目前唯一能落实于农业生产中的水土保持技术。介绍了1QD型垄向区田筑垱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QD型垄向区田筑垱机的关键参数,分析机械化筑垱作业的优势,以便为推广垄向区田技术提供配套的农机具。  相似文献   

16.
推广保护性耕作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体系。介绍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结合丹东地理气候特点和玉米垄作特性,提出实行保护性耕作的保障条件,并根据实际试验,得出适合本地区玉米生产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为保护性耕作在非干旱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远和 《农业工程》2013,3(2):11-13
玉米机械宽窄行交替休闲保护性耕作打破以往均匀垄常规耕作模式,将原60 cm均匀垄距改成40 cm窄行苗带和80 cm宽行空白带。田间试验证明,宽窄行交替休闲保护性耕作模式种植的玉米产量、根系分布、群体透光率和土壤理化性状等都有所改变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介绍了玉米秸秆集行全量覆盖还田苗带条耕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优势、主要机具装备、作业流程及要点、重点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设计了2BML-2型垄作免耕播种机,采用苗带浅旋方式对根茬进行处理,在旋耕带上开沟、施肥、播种、镇压.苗带浅旋参数设计为:单垄旋耕幅宽100~110 mm,旋耕深度60~80 mm,同一截面的刀片数为3,单垄对应安装两排刀片.根茬处理后,采用尖角式开沟器,先施肥、后下种,肥种垂直距离保持50 mm左右,采用双圆盘覆土、橡胶轮镇压.通过田间试验,证实该播种机破茬防堵性能好,播种后能基本保持垄形,有利于增加地温,使用该机播种的玉米出苗率高于传统方式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