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氮肥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合评述了国内外氮肥施用量,施用期对稻米外观,加工,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优质稻氮肥施用的总体原则是;在氮肥的施用量上,大力提倡测土平衡施肥,因土壤供给和作物需要精确确定以优势高产为双重目标的总氮量,因品种不同采用适宜的基追肥比例,基肥尽量以有机肥为主,同时还要配施适宜数量的磷钾肥,并适当补施钼,硫,镁,锌,锰等微量元素。并进一步指出如何通过氮肥运筹使水稻优质和高产在较大程度上得到协调一致以及使水稻品质性状在更高水平上统一起来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小麦品质性状知识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其对肿瘤小鼠的抑瘤作用,以及对免疫器官的影响。从海参废液中提取海参皂苷,通过建立S180皮下肿瘤小鼠模型,采用经口灌胃和腹腔注射2种方式给药后,将小鼠称重,断颈处死,然后剥离的肿瘤组织、胸腺、脾脏,称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海参皂苷能显著抑制S180皮下瘤小鼠的肿瘤生长;通过2种给药方式相比较,腹腔注射给药方式抑瘤效果(60.29%,P<0.01)明显优于经口灌胃给药方式(37.70%;P<0.05);与阳性对照环磷酰胺相比,海参皂苷对小鼠的生长影响较小,而且提高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对小鼠免疫器官有促进作用。本实验为今后海参皂苷抗肿瘤活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为主的作物间套作模式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要归纳了国内外有关以玉米为主的作物间套作对作物养分吸收、光合作用、水分利用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田间杂草与病虫害、水土侵蚀、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了研究以玉米为主的作物间套作模式对作物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影响,以期获得适应特定区域兼具经济、环境效益双赢的间套作模式,展望了日后该间套作模式的关键研究点应以兼顾经济、环境效益为前提深入进行相关机理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5.
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枣园群落的物种的基本组成、多样性,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种间相互作用与协同进化等方面对枣园节肢动物生态学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枣园管理方法、害虫防治方法、耕作制度等生境变化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充分揭示害虫、天敌、植物、生境之间的关系,实现枣园害虫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非洲菊离体叶培养诱导不定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非洲菊离体叶片培养的不定芽再生条件,完善非洲菊离体叶片的不定芽再生体系,以不同解离方式(叶自株丛基部撕脱、叶自株丛基部剪切、叶柄剪半)的离体叶为外植体,进行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除叶柄剪半的外植体无不定芽再生外,另2种离体叶在叶柄基部均有器官型再生不定芽和器官发生型再生不定芽。自株丛基部撕脱的离体叶于1/2MS+KT 5 mg/L +NAA 0.1 mg/L +蔗糖30 g/L的培养基中,器官型不定芽的直接再生率最高达60%~70%。再生比例为1~2,器官发生型再生率20%~30%,再生比例1~2。器官型不定芽再生主要集中在接种后4~12天的时间段内,而器官发生型不定芽形成主要集中在接种后12~24天的时间段内。若将KT换成BA的不同浓度,则仍以自株丛基部撕脱离体叶的器官型再生率最高达60%~70%,再生比例4~5,器官发生型再生率为50%~60%,再生比例为2~3。试验表明:BA和KT二者同属细胞分裂素类物质,二者浓度上的变化对不定芽再生影响不大,而二者种类不同对不定芽再生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7.
蟾酥注射液对马立克氏病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蟾酥注射液对马立克氏病的预防作用,试验采用鸡马立克氏病动物模型来评价蟾酥注射液的预防效果。首先建立感染马立克氏病毒的雏鸡模型,然后通过蟾酥注射液对感染鸡的治疗,应用致病率、治愈率、保护率和相对增重率等指标评价药物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深入探讨蟾酥注射液对马立克病毒感染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对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现实整理潜力进行测算。本研究以赤壁市的10个乡镇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工程技术因素的自然和社会经济修正指标体系,对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的理论整理潜力进行系数修正,得到更接近于工程标准的现实整理潜力。研究表明:赤壁市10个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为283.03 hm2,综合挖潜系数为0.061,理论潜力与现实潜力差异较大。研究认为: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工程技术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整理潜力进行自然和社会经济修正,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测算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修剪对青蒿花蕾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修剪青蒿植株下部衰老叶片后青蒿花蕾青蒿素含量。试验采取盆栽,3次重复,以6个不同来源地的青蒿为材料,在修剪和未修剪2种栽培模式下,研究修剪青蒿植株下部衰老叶片后青蒿花蕾青蒿素含量、叶片总黄酮含量、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含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活性含量以及青蒿植株花蕾鲜重的变化。青蒿花蕾青蒿素含量、叶片总黄酮含量、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含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含量以及青蒿花蕾鲜重均增加。经过方差分析,6个青蒿材料各项指标在修剪和未修剪2种栽培模式下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作物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协调提高,以辽星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干物质量及NPK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明显提高了水稻干物质及NPK的累积量及累积速率,且这种影响越到生育后期越大。随着生育期推进,水稻干物质及NPK的累积量均增加。干物质及N累积量的增加幅度在拔节期-乳熟期期间较大,而PK累积量的增加幅度在乳熟期以前较大。表明生育中前期是水稻吸PK的关键时期,生育中后期是吸收N和干物质累积的关键时期。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氮肥效率和养分累积特性,N 210 kg/hm2后移施用(40%基肥+40%分蘖肥+20%穗肥)为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小米品质研究进展及其改良设想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简述了小米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品质的评价标准;综述了直链淀粉、生态环境对小米品质的影响,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及谷子品质育种等研究进展;提出了以RVA分析为主的小米品质改良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物种丰富、类型多样,具有耐寒、抗旱、耐盐碱、抗病和高蛋白等优良特性,是小麦遗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麦育种优异外源基因的主要供体。新疆是小麦近缘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中心之一。此文简述了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分布及意义,并着重综述新疆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分布及研究利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新疆小麦野生近缘种资源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植酸酶生产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酶能降解植物性饲料中的植酸盐类,释放出无机磷酸,对于提高单胃动物饲料中磷的利用率,促进饲料中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减轻高磷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作用。植酸酶也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促进人体对食品中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植酸的降解产物IP3在医药领域也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为了体现植酸酶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微生物、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生产植酸酶的概况,提出了植酸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植酸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罗勒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实验研究不同浓度NAA、GA3、IBA和6-BA对罗勒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NAA、GA3、IBA和6-BA浸种24 h,通过浸种后种子发芽率的高低以及幼苗各项指标的不同来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罗勒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的GA3浸种后种子发芽率提高26.6%,总叶绿素含量增加30%,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加70%;25 mg/L的IBA浸种后种子发芽率提高26.6%,总叶绿素含量增加25%,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加60%,各项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明显增加,因此,100 mg/L的GA3和25 mg/L的IBA浸种能够促进罗勒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建议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弄清克氏伪裸头绦虫的形态结构特征。用苏木素染色和齐尔石碳酸复红染色制作了猪源克氏伪裸头绦虫成虫染色标本,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颈节、幼节和成节用15倍苏木素稀释染液染色12 h效果最佳,孕节以齐尔石碳酸复红染液染色24 h为最佳。克氏伪裸头绦虫成虫呈扁平状乳白色,所有节片纵轴小于横轴,从幼节到成节开始逐渐出现睾丸、贮精囊、阴茎囊、卵巢、卵黄腺、子宫和生殖孔等生殖器官。孕节内充满虫卵,睾丸、卵巢、贮精囊等器官退化,生殖孔未退化。研究结果补充了寄生虫实验教学标本库,为猪和人克氏伪裸头绦虫病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沙地最典型地区50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严重的科尔沁沙地的沙漠化发展变化特征,为其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其最典型地区奈曼旗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0年气温、降水、蒸发及风沙天气的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间,科尔沁沙地的气温呈上升趋势,冬、春季增温尤为显著;降水量年际间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风速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较平稳地在3.2~3.3 m/s之间波动;风沙天气从1995年开始基本得到遏制。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加及降水量减少对科尔沁沙地的沙漠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平均风速和风沙天气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正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云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统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春波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1):208-214
为了解云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利用云南省2000-2010年的经济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基于ELES模型的边际消费倾向分析和收入弹性分析,对云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云南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在明显提升的情况下与全国相比总体依然偏低,消费结构上呈现出食品支出比重较高的鲜明特点。边际消费倾向分析表明,在收入的影响下,农村居民消费中有高消费倾向的是食品、医疗保健和居住。弹性分析则说明云南农村居民生活必需品为食品和医疗保健,其余消费品均为奢侈品。云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8.
辽宁陆面温度的反演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及时准确地从遥感图像数据中反演出地表温度的变化,针对辽宁地区制定播种计划、确定种植结构等提供技术支持,选取辽宁省作为研究区,利用EOS/MODIS热红外遥感数据和FY-3/MERSI数据与相关的地面气象台站实测数据,建立地表温度反演模型。采用分裂窗算法中的两因素模型和普适单通道算法对辽宁省地表温度进行反演。通过对气象台站实测的地面温度值和反演的温度进行拟合来获取回归方程,再利用反演的温度值模拟真实地表温度。对比2种算法,得出分裂窗算法是更适合进行辽宁地区地表温度的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麻引进新品系的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在黄麻纤维成熟期干麻皮产量较高及种子成熟期单株种子产量较高的黄麻新品系,从福建农林大学引进14个黄麻新品系进行比较试验研究,在纤维成熟和种子成熟期分别考查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等多项指标。结果表明,在纤维成熟期,干麻皮产量4183.66~5197.62 kg/hm2之间,最高的为编号J8的品系,达到 5197.62 kg/hm2 ,位于第1位,另编号为J7的品系,产量为5150.93 kg/hm2,位居第2位,且主要经济性状优良;种子成熟期单株种子产量在2.7~11.9 g之间,最高的为编号J7品系,单株种子产量为11.9 g,排在首位,排名第2的为J10,单株种子产量为11.4 g。  相似文献   

20.
震后30年唐山城市发展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后的唐山已经快速发展成为一座典型的重工业城市。为了摸清这类重工业城市快速发展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笔者利用1977—2006年唐山及周边郊区4县(滦县、滦南、丰润、丰南)的气候监测资料和统计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唐山城郊气温、降水量、风速的变化特点,城市化发展对唐山城郊年平均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唐山城市化发展对局地气候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温度因子,降水、风速的影响波动性很大,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特征。城郊年平均温差为0.51℃,增加率约为0.17℃/10 a。1990年后城郊年平均气温差为0.67℃,1997年后城郊年平均气温差为0.82℃;(2)唐山城郊温度差异与累积建筑竣工面积、全社会耗能、建成区面积等呈正相关,与城区人口、工业总产值的相关关系不明显。这种情况可能是重工业城市的经济结构不同、能源消耗及排放物等有别于其他城市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