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罗非鱼对不同种类碳水化合物(CBH)的利用效果,研究了6种碳水化合物对罗非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选用720尾初重为(3.0±0.3)g的健康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设计含30%南方糙米、次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甘薯淀粉和木薯淀粉的6种不同CBH的等氮、等能饲料,实验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南方糙米、玉米淀粉组的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而饲料系数明显最低(P0.05)。CBH种类明显影响全鱼、肌肉的组成(P0.05)。玉米淀粉组肝糖原含量明显高于马铃薯淀粉、甘薯淀粉和木薯淀粉组(P0.05),而马铃薯淀粉和甘薯淀粉组的血糖明显低于木薯淀粉、玉米淀粉和次粉组(P0.05)。CBH种类对血清CHO、TG影响明显(P0.05),但对TP、SOD、T-AOC和MDA的影响不明显(P0.05)。研究表明,不同种类CBH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明显(P0.05),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罗非鱼对南方糙米和玉米淀粉的利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白富瑾  罗莉  陈任孝  陈拥军  罗浩  李玉  李云  文华 《水产学报》2015,39(7):1024-1033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有效磷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及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磷酸二氢钙(MCP)为磷源,配制含有效磷(AP)水平分别为0.52%(对照组)、0.61%、0.70%、0.78%、0.87%、0.96%和1.05%的7种等氮等能实用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29.40±0.15)g的实验鱼。每种饲料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25尾鱼,进行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饲料AP水平对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和脏体比(VSI)均有显著影响(P<0.05)。以WGR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得出,罗非鱼饲料的适宜AP水平为0.80%。随饲料AP水平的增加,罗非鱼全鱼总磷和灰分含量显著增加并达到稳定(P<0.05),而全鱼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和肠系膜、肝脏组织脂肪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用折线模型分析全鱼磷和灰分含量,得出罗非鱼幼鱼对饲料AP的需求量分别为0.81%和0.80%。随饲料AP水平的增加,肝脏苹果酸脱氢酶(MDH)、丙酮酸激酶(PK)、脂蛋白脂酶(LPL)和肝酯酶(HL)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下降(P<0.05),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上升(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在0.78%水平组达到最大值,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正好相反,在0.78%水平组最低。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30~150 g)实用饲料的最适有效磷水平为0.80%。  相似文献   

3.
饥饿胁迫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实验选取90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平均体质量137.18 g,随机分为6个平行组,饥饿处理0 d、7 d、14 d、21 d,测定饥饿对鱼体的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应激蛋白HSP70基因表达以及鱼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0~21 d过程中,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鱼体体质量、内脏质量、肝体比、内脏比、血清甘油三酯、血清一氧化氮浓度、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肝脏HSP70的mRNA水平、鱼体能量、肌肉粗脂肪、肝脏灰份、肠系膜脂肪含量等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血清丙二醛浓度呈现增加趋势,并且与饥饿前相比在饥饿21 d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皮质醇与总蛋白浓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并且与饥饿前相比在饥饿7 d时有显著性差异.饥饿0~21d过程中,鱼体肌肉水份、肝脏水份、肌肉粗蛋白、肝脏粗蛋白与粗脂肪等含量没有较大的变化.因此饥饿时吉富罗非鱼先动用体内储存的脂肪来满足鱼体需要,长期的饥饿有可能降低鱼体免疫与抗氧化能力,直接影响鱼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孙晓锋  冯健  陈江虹  罗波  赵海祥  赵华林 《水产学报》2011,35(11):1677-1683
通过胃排空试验与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胃排空、生长性能以及体组成的影响.在试验开始时,观测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胃内饲料排空情况,胃排空试验结果表明,胃排空率的最佳描述为平方根函数,胃内饲料在饱食投喂后15 h左右完全排空,达到投喂前水平,80%胃排空为9h,也就是投喂后大约9h恢复食欲.360尾试验鱼(初始体质量3.72 g)以不同的投喂频率(1d4次、1d3次、1d2次、2d4次、2d3次、2d2次)分组,每组设立3个平行组,随机养殖于18个网箱中,每箱养殖20尾鱼,按饱食量投饲膨化饲料.养殖期为6周.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在投喂频率为1d4次、1d3次和1d2次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投喂频率为2d4次、2d3次和2d2次时(P<0.05);投喂频率为1d2次、2d4次、2d3次和2d2次时其摄食量显著低于1d4次和1d3次时(P<0.05).随着投喂频率降低,鱼体水分含量逐步上升,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逐步下降,其中1d4次、1d3次组鱼与2d2次组鱼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投喂频率组间的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3.7~48.0 g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1d2次,较2d2次、2d3次和2d4次时明显提高了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较1d3次、1d4次摄食量显著降低.2种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不同溶氧水平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血液生化、肝脏脂肪酸组成及海豚链球菌感染后的存活率的影响,选取270尾平均体重为(20.00±0.10)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3组:低氧组(2.0±0.3)mg/L、对照组(4.5±0.4)mg/L、高氧组(7.0±0.4)mg/L,养殖8周。结果显示:(1)随着溶氧水平的增加,实验鱼成活率、末体重、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脏体比显著提高且均在高氧组达到最高,饲料转化率逐渐减小。(2)随着溶氧水平的增加,鱼体血液中红细胞数、红细胞比容、谷丙转氨酶含量均先下降后趋于稳定,白细胞数、血红蛋白以及谷草转氨酶含量均先下降后上升,且最高值均出现在低氧组;血液中总蛋白、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随着溶氧水平的增加,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4)罗非鱼腹腔注射海豚链球菌后,24 h内三组均未出现死亡;感染96 h后,低氧组罗非鱼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高氧组。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影响吉富罗非鱼肝脏脂肪酸组成以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造成吉富罗非鱼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6.
在实用饲料(含豆粕35.0%,豆粕粗蛋白质含量为47.7%)的基础上,用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分别替代0(G0)、15%(G15)、30%(G30)、45%(G45)的豆粕,配制成4种等氮(31%),等脂(6%)的实验饲料,以研究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饲料中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的可行性。将400尾初始体重为(2.30±0.02)g的罗非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其中以饲喂G0实验饲料的组为对照组,实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对罗非鱼增重率、饵料系数、存活率影响不显著。与G0组相比,各替代组罗非鱼全鱼粗蛋白、灰分、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随着替代量的增加,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G45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对罗非鱼肥满度影响不显著,但肝体比随着替代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在30%的替代量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G0组相比,各替代组罗非鱼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由以上研究结果得出,在豆粕用量为35%的基础饲料中,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可替代豆粕用量的45%而不影响罗非鱼生长,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在基础饲料中的添加量为34.6%,占饲料总蛋白质含量的23.69%;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可显著降低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含量以及肝体比。  相似文献   

7.
向枭  周兴华  罗莉  赵海鹏  文华 《水产学报》2014,38(4):538-549
为了评价不同饲料蛋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率及体成分的影响,实验通过在半精制基础饲料中添加DL-蛋氨酸,配制成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26%、0.55%、0.85%、1.14%、1.44%和1.73%的6种等氮等能(32.09%粗蛋白质,15.82 kJ/g总能)的饲料,以初始体质量(66.76±2.29)g的吉富罗非鱼为实验对象,每种实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实验鱼25尾,养殖系统为室内养殖系统,每天表观饱食投喂3次,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发现,随饲料蛋氨酸含量的增大,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蛋白效率(PER)、饲料蛋白沉积率(PD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蛋氨酸含量为1.14%时WGR、SGR、PER均达到最大(分别为361.91%、2.73%/d和2.53%),FCR达到最低(为1.23),PDR则在蛋氨酸水平为1.44%时达到最大(47.22%)。随饲料蛋氨酸含量的增加,罗非鱼肝体比和脏体比呈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肥满度则无明显的变化;随饲料蛋氨酸含量的增加,罗非鱼肌肉粗蛋白质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呈先升高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全鱼粗蛋白、全鱼和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肌肉中组氨酸、丝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其余各种氨基酸含量及肌肉必需氨基酸总量(ΣEAA)、肌肉氨基酸总量(ΣTAA)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WGR、SGR、PER、PDR、FCR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胱氨酸含量为0.30%时,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蛋氨酸水平应为1.13%~1.16%,占饲料蛋白质的3.52%~3.61%。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肉骨粉替代鱼粉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和免疫能力的影响,设计通过调节油脂以及补充包膜赖氨酸、蛋氨酸,分别形成等氮、等脂、等赖氨酸、等蛋氨酸的日粮,进行饲养比较试验。试验分4组,对照组(D1)饲料鱼粉含量为12%,试验组(D2~D4)饲料肉骨粉分别替代鱼粉33.33%(D2)、66.67%(D3)、100%(D4)。试验选取体重(24.91±0.06)g的罗非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为56 d。结果显示:试验组(D2~D4)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内脏比、肥满度、全鱼水分、粗蛋白质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全鱼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肉骨粉替代鱼粉33.33%、66.67%和100%后,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肠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替代组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替代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肠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罗非鱼对肉骨粉的干物质、蛋白及脂肪的表观消化率都显著低于鱼粉。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YZ)在66.67%替代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3.33%、100%替代组;丙二醛(MDA)含量66.67%替代组最低。肉骨粉替代鱼粉66.67%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结果表明:罗非鱼日粮中肉骨粉替代鱼粉不影响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体组成,不会降低胃、肠蛋白酶活性及机体免疫能力,可以全部替代鱼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吉富罗非鱼(GIFT)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选用720尾体质量为(3.27±0.04)g的罗非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5种添加80、160、240、320和400 mg/kg GSH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7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20 mg/kg组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沉积率(PDR)和肝脏RNA/DNA比值分别显著升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各添加组罗非鱼肝体比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160~320mg/kg组罗非鱼粗蛋白和240~300 mg/kg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在240 mg/kg组达到最高值。320 mg/kg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160~400mg/kg组血清和肝脏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80 mg/kg组。240~400 mg/kg组血清溶菌酶(LZM)、320~400 mg/kg组肝脏LZM活性分别显著高于其它各组;与对照组相比,320 mg/kg组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显著升高;各添加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酚氧化酶(PO)、肝脏AKP、酸性磷酸酶(ACP)和NOS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谷胱甘肽能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提高全鱼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血清和肝脏IGF-Ⅰ水平以及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计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量为355.13 mg/kg。  相似文献   

10.
以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为实验对象,设计了3种不同的投喂模式,分别是鲜活饵料组、饥饿3周后饱食投喂组和人工饲料组。鲜活饵料组投喂冰冻赤子爱胜蚓;饥饿后饱食组是指饥饿3周后,以人工饲料饱食投喂2周;人工饲料组作为对照组。淡水养殖,水温(25±2)℃。研究奥利亚罗非鱼在3种投喂模式下某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情况,并将指标变化情况与增重率做相关性分析,试图找出能够反映奥利亚罗非鱼生长性能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在饥饿3周后出现补偿生长,补偿生长时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P<0.05),高于鲜活饵料组,但差别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血清总蛋白、胆固醇与增重率极显著相关(P<0.01),血红蛋白与增重率显著相关(P<0.05),其他指标与增重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建议将血清总蛋白、胆固醇和血红蛋白作为反映生长性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刘伟  文华  蒋明  吴凡  田娟  杨长庚  黄凤 《水产学报》2016,40(5):751-762
为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与投喂频率对罗非鱼生长及生理健康的影响,采用2×3双因子实验,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36.27%和26.02%)与投喂频率(1、2和3次/d)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成分、血清指标和肝胰脏结构的影响。养殖周期为42 d,结果表明: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实验鱼的末体质量(F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肥满度(CF)、去内脏全鱼灰分(EWA)、内脏水分(VM)、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摄食率(FI)、脏体比(VSI)、饲料成本(FC)、去内脏全鱼粗脂肪(EWF)、内脏粗脂肪(VF)、肝胰脏粗脂肪(HF)显著降低(P0.05);随投喂频率的增加,实验鱼的FW、WGR、SGR、肝体比(HSI)、CF、FC、EWF、VF、HF,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水平(TCHO)、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K)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FE、蛋白质效率(PER)、去内脏全鱼水分(EWM)、EWA、VM、肝胰脏水分(HM)显著降低(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实验鱼的FW、WGR、SGR、VM和HDLC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投喂26.02%蛋白质水平饲料的实验鱼,肝胰脏细胞肿大变形,呈现透明的空泡化,出现细胞核偏移;而投喂36.27%蛋白质饲料的实验鱼,大多数肝细胞胞浆清晰,可观察到的肝细胞空泡面积较小。综合考虑,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6.27%是适合吉富罗非鱼幼鱼的,其适宜的投喂频率为2次/d以上,可根据罗非鱼市场情况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2.
罗雅静  董立学  田娟  陆星  郭忠宝  罗永巨  文华  蒋明 《水产学报》2023,47(12):129607-129607
为研究饲料不同磷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营养代谢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实验以磷酸二氢钙作为磷源,配制成总磷含量为0.26%(低磷组)、0.81%(适磷组)和1.51%(高磷组)的3组等氮等能饲料,每种饲料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用3种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8.42±0.09) g的吉富罗非鱼8周。结果显示,适磷组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低磷组和高磷组,饲料系数在适磷组最低。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随饲料磷水平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随着饲料磷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对筛选到的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注释和富集分析发现,饲料磷缺乏时下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氰胺酸代谢、葡萄糖酸酯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上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脂肪酸合成;当饲料磷过量时下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代谢通路为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苯丙酸的生物合成,上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代谢通路为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Ace、Chao1和Shannon指数表明,吉富罗非鱼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随着饲料磷水平的升高呈现...  相似文献   

13.
苟庚午  蒋明  文华  吴凡  刘伟  田娟  杨长庚 《水产学报》2016,40(9):1309-1320
为评估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肝脏脂肪代谢酶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在5组等氮等能的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水飞蓟素[0(对照组)、100、200、400和800 mg/kg],饲喂初始体质量为(8.17±0.31)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9周,测定实验鱼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随饲料中水飞蓟素添加水平增加,吉富罗非鱼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指标均在100mg/kg实验组达到最大,100mg/kg实验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显著降低了实验鱼肝体比和脏体比。100mg/kg实验组全鱼、肌肉和肝脏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随水飞蓟素水平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分别在200和100 mg/kg实验组达到最低,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后,血清中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肝脏中的脂蛋白脂酶和总酯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脂肪酶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在200 mg/kg实验组最高,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后,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00 mg/kg实验组罗非鱼的肝细胞界限清晰,无核偏移,空泡较少。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水飞蓟素提高了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调节了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对防治肝脏细胞损伤有积极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推荐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水飞蓟素添加水平为100 mg/kg。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匙吻鲟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将鱼油与豆油等比例混合作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水平分别为3.01%、5.12%、7.14%、9.35%和11.64%的5种等氮膨化实验饲料,将270尾匙吻鲟[初始体质量(81.38±0.14)g]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鱼,在室外养殖系统微流水养殖56 d。结果显示:①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实验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比(HSI)及肥满度(CF)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回归分析确定,当SGR达到最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7.88%;当PER达到最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9.47%;②实验鱼肌肉、肝脏粗脂肪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上升而上升,11.64%组显著高于3.01%、5.12%和7.14%组,全鱼及肌肉粗蛋白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呈上升趋势,3.0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7.14%、9.35%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③实验鱼肌肉和肝脏主要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关,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肌肉和肝脏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比例升高,n-3/n-6降低,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C16:0、C18:0)随着饲料脂肪水平上升而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C18:1n-9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中,组间n-3高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n-3 PUFA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④7.14%组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9.35%组,肝脏淀粉酶活性在脂肪水平7.14%以上组趋于稳定,肝脏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⑤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球蛋白(GLOB)浓度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呈上升趋势,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11.64%组显著高于3.01%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未受到饲料脂肪水平的影响;⑥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可以显著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回归分析得出当SOD活性达到最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9.69%;但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肝脏SOD活性11.64%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GSH-Px活性9.35%组显著高于3.01%、5.12%、7.14%组,与11.64%组没有显著性差异,GSH、MDA含量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饲喂不同脂肪水平饲料实验鱼生长、饲料利用率、鱼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及鱼体健康等方面指标综合分析,认为本实验条件下,匙吻鲟适宜脂肪水平为7.88%~9.69%。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的水产配合饲料生产中,油脂一般以液态形式添加到饲料原料中或者在真空环境中喷涂到饲料颗粒上,以脂肪粉进行应用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以豆油(SO,亚油酸∶亚麻酸=9∶1)和一种由豆油和菜籽油等组成的复合油(BO,亚油酸∶亚麻酸=5∶1)为脂肪源,分别以液态和粉末形式添加到饲料原料中制备4种配合饲料(SOl、BOl、SOp、BOp)。用其在室内水族箱中喂养初始平均体质量为15.38 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8周后,各饲料投喂组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肝体比、脏体比无显著性差异。与豆油饲料(SOl)投喂组鱼相比,SOp组的肝脏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显著升高、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SOp、BOl、BOp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全鱼的水分含量都显著降低,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全鱼粗蛋白含量及肌肉剪切力都显著升高。此外,BOp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肌肉硬度显著高于SOl、BOl、SOp组。肝脏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各组间差异不大,均反映饲料的脂肪酸组成。研究表明,与液态油相比,脂肪粉饲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无不良影响,且可改善鱼的健康及肌肉品质;复合油的效果优于豆油。结合脂肪粉具有包装、运输、储存、添加方便等优点,值得在水产养殖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糖脂比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糖代谢关键酶的影响,本实验设计了5种不同糖脂比(1.5、2.3、3.9、7.0、16.5)的等氮等能饲料,以吉富罗非鱼幼鱼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8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随饲料中糖脂比升高,吉富罗非鱼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效率(PER)先升高后降低,糖脂比为3.9和7.0时,WGR、SGR和PER最高。饵料系数(FCR)的变化趋势与此相反,在糖脂比为3.9和7.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随着饲料糖脂比的增加,吉富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在糖脂比为16.5时达到最低水平,但仅与1.5组存在显著差异。血浆甘油三酯在糖脂比最高组也出现显著降低,血浆胆固醇同样在糖脂比最高组显著低于3.9组。然而血糖的变化趋势相反,当糖脂比为16.5时显著高于其他组。随着糖脂比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幼鱼肝脏中丙酮酸激酶(PK)的活性及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则逐渐下降。根据二次回归模型得出,在等氮等能的饲料条件下,吉富罗非鱼幼鱼最适宜的糖水平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9.69%和9.53%,其对应的糖脂比为8.4。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湖病毒对吉富罗非鱼和E-11细胞的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罗非鱼湖病毒在吉富罗非鱼体内和敏感细胞E-11中的感染特性,实验首先从人工感染罗非鱼湖病毒的吉富罗非鱼脾脏中获得罗非鱼湖病毒第4片段基因组,其cDNA全长1 250 bp,开放读码框长度为1 065 bp,编码354个氨基酸。通过进化树分析,该蛋白是罗非鱼湖病毒血凝素—酯酶融合蛋白(HEF)。随后通过在大肠杆菌大量表达和提纯GST融合HEF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兔抗TiLV-HEF多克隆抗体。ELISA结果显示获得的抗血清效价高于1∶51 200,并且获得的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病毒的TiLV-HEF蛋白。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TiLV的感染造成鱼体表面溃疡、全身性出血以及眼晶状体混浊等症状。H.E染色结果显示,肝脏形成合胞体,脾脏中含铁血黄素增加和部分细胞空泡变性。头肾出现淋巴细胞坏死,体肾蛋白质沉淀和肾小球坏死等病理症状。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该病毒在所有组织中均有分布,其中脾脏、头肾和鳃中的病毒丰度高于肝脏、体肾和脑组织。通过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发现TiLV感染E-11细胞后,HEF蛋白在细胞质中。TiLV可以通过感染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肝脏、脾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