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闽东南果-草-牧-菌-沼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研究表明闽东南低丘台地实施的果-草-牧-菌-沼生态农业模式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年均纯收入37758.3元/hm2,且提高土壤含水量8.80%~20.07%,增加土壤有机质6.86%,夏、秋季地表温度降低11.3~19.6℃。  相似文献   

2.
草-牧-沼-果循环模式与长汀水土保持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种草为基础,沼气为纽带,果业、畜牧业为主体,设计出草-牧-沼-果为核心的生态农业模式。寻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探讨了侵蚀地生态重建的思路与实施方案,最后对示范区建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研究结果表明竹林鸡农林系统模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该模式运行3年后其水土侵蚀模数由年870t/ hm2 减至年2~3t/ hm2 ,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分别提高71%、4 0 %、93%和10 2 % ;年增加农村就业劳动力12 0 0工/ hm2 ,农户年增纯收入10余万元,其中鸡子系统经济贡献率占90 %以上  相似文献   

4.
户用“猪-沼-果”生态模式经济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江西省赣州市户用“猪 沼 果”生态模式和单项脐橙生产经济评价结果表明 ,投资建设户用“猪 沼 果”生态模式财务净现值为 2 870 4万元 ,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38.8% ,动态投资回收期为 6 .99年 ;单项脐橙生产财务净现值为 2 4 998万元 ,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34.77% ,动态投资回收期为 7.5 4年。“猪 沼 果”模式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农村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模型,以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村为例,通过对系统几个关键变量的观察,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的演变机制;并从适应性循环周期中研究了系统的恢复力和适应性能力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建国以来王东村社会一生态系统依次经历了一个完整的适应性循环(1949—1961年)、贫穷困境(1961—1980年)和新的一个适应性循环的前环阶段(1980至今);制度变革特别是土地制度的调整是系统循环过程的驱动力,而技术革新可以使系统维持在开发阶段;干旱等气候变化事件对系统具有强烈的扰动作用,并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释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为实现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黄土高原典型地区长武县、绥德县、神木市和淳化县2001—2019年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剪刀差法研究该区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 黄土高原典型地区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波动上涨,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稳步上升,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度持续升高;生态和经济系统、生态和社会系统的剪刀差值逐年降低,反映了该地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不断改善,且基本实现了协调发展。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年减弱。[结论]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和经济系统、生态和社会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生态环境依然是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稳固和发展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缓解经济和生态系统、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仍然是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结构耦合发展模式及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吴起县资源特征、农村经济现状,提出了丘原(涧)生态农业、丘陵沟壑林草恢复和梁峁川农果加工经营等3种最佳的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根据耦合原则,并通过线性规划,合理利用各种结构要素在系统内相互的耦合作用,得到耦合发展的最佳农业生产结构;通过农业生态经济结构耦合,协调产业和资源(量)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流域“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沼果”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模式是一种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农村能源建设和种植业有机结合成一个物质循环系统的新型治理模式。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农村能源,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小流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阐释了“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的主要技术原理,总结分析了河子背、柏树芫2条小流域实施“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9.
我国热带地区胶-茶-鸡农林禽复合系统钾循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胶-茶-鸡农林禽复合系统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单作胶园、胶茶间作园为对照,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钾循环规律。结果表明,胶-茶-鸡农林禽复合系统钾循环率为59%,钾输出量为134.5kg/hm2,土壤钾盈余量为168.2kg/hm2,均最高。鸡子系统钾输出/输入比为91%,鸡产品的钾产投比仅为23%。该系统内钾循环量(归还量)为414.9kg/hm2,最大,因此该系统钾循环活跃,具有较合理的钾循环结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丘陵沟壑区27户果畜沼复合经营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1)果畜沼复合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养分;(2)果畜沼复合经营模式可以提高果园地优果率和商品果率,降低畸形果率和病虫害发生次数;(3)增加了沼气这种可再生能源,减少了石化燃料的需求,保护了环境;(4)该经营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村的收入,提高了果园的经济生产力.因此,果畜沼复合经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生物利用型土壤干层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黄土高原高产农、林、草、灌、果5种植被1000cm土层土壤剖面含水量多点测定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物利用型土壤干层,该土壤干层的水文作用表现为增强土壤-植被-大气间垂直水分交换,阻碍入渗降雨转化为地下径流,削弱植被对枯水季节低径流量的补偿能力,其生态效应是恶化植物生长的土壤水分环境,削弱土壤水库对年际干旱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出发,综述了该地区生态恢复研究的现状,展示了稳定群落参照标准的选择、物种配置、生态恢复主要措施及其影响因素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认为研究应通过建立大尺度的生态水文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型、利用成熟的物种配置结果开展生态恢复的方案措施、将点上或地块尺度上的研究成果扩展到大流域土地、科学地进行资源利用和生态管理等来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立这一地区自我维持的、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安全体系,以此来指导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渭北旱塬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析了陕西省渭北旱塬实施的以沼气为纽带的“三位一体”五配套良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以退耕还林还草为核心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14.
科学推进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就是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需求出发,科学、系统、全面地统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阶段和环节,坚持科学思维、科学治理、科学管理,以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为手段,推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快速、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在水土保持理念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存与发展“双赢”的思想;在水土保持方略上,坚持“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在治理的战略布局上,坚持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集中突破;在治理措施安排上,坚持把淤地坝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重视生态自我修复;在管理决策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的理念、程序、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南部人工植被作用下的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娟  赵景波 《土壤》2010,42(2):262-267
在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地区丰水年前后不同人工植被下0~6m土壤水分含量。研究表明,年均降雨量600mm左右的正常年份,该区内杨树林、法国梧桐林和中国梧桐林下1.5~4m土层平均含水量约为90g/kg左右,发育了弱的土壤干化层,4~6m土层平均含水量约为120g/kg,水分状况优于上部土层。麦地和草地下0~6m水分状况良好,未出现土壤干化现象。丰水年充足的降水后所有林木下土壤干层消失,水分得到很好的恢复,说明该区并未形成永久性土壤干层,这为该区人工植被的良好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目前加速发展的生态建设及经济林业仍会给该区土壤水分良性循环带来威胁,因此应加强人工植被下土壤水分的长期观测,合理引种、适当栽培,在收益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植被建造的潜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综合考察,以20万年以来为时间尺度,在黄土高原不同纬度和生物气候带内选择武功、洛川和安塞三个典型黄土剖面,以土壤微形态方法为主,结合理化、矿物和孢粉分析,依据黄土剖面中古土壤发生学特征、孢粉组合及理化、矿物特性,探讨黄土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发育、发展和退化的演替规律,分析黄土剖面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孔(空)隙分布等要素,探讨黄土剖面的水文地质特性。结果表明,黄土区具有森林植被发育的地质水文条件,曾多次出现过茂密的森林景观和草原景观,森林植被的发育与黄土层的厚度无关。黄土高原植被建造应以现有次生林区为中心,向四周渗入扩散,逐步恢复森林植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黄土高原非植物生长季节水分状况与利用潜力进行分析,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气象站观测数据和定位试验结果,分析研究区非植物生长季节的水热状况。[结果]研究区大部分地区植物经历春季萌发和秋季枯死过程,土壤经历冻融过程,最大冻土深度186cm,并有一定量的降雪,最大降雪深度30cm,非生长季节降水平均占全年降水的7.7%。陕西省北部的典型定位观测点的土壤冻结时间达3月之久,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结论]黄土高原非植物生长季节水热过程较弱,但是在水资源短缺条件下,能够明确非植物生长季节的水热过程,提高这一时段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沟道坝系生态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环境恶劣、生态脆弱,要实施开发大西北战略,实现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就要在加快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过程中,大力推进以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为主的沟道坝系工程建设,修复沟道生态,从整体上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黄河,加快退耕还林草步伐,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水土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共可建设治沟骨干工程21 000座,淤地坝 242 000座。  相似文献   

19.
周年覆盖对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及降水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黄土旱塬麦田降水资源少,降水季节与冬小麦需求错位,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为探究适合当地旱作冬小麦高产高效的栽培措施,通过4年大田试验,研究了无覆盖条播(USL)、垄膜沟播(RFSF)和全膜覆土穴播(WFFHS)种植方式下,冬小麦夏休闲期残膜覆盖的蓄水保墒效果以及周年覆盖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效应和降水生产效率情况。结果表明:夏休闲期残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垄膜沟播和全膜覆土穴播处理2m土壤休闲蓄水量分别较露地条播处理高12%~22%(P0.05)和14%~30%(P0.05),相应休闲效率在29%~42%,亦显著高于无覆盖条播处理,且差异性随夏休闲期降水量增加而增加。全膜覆土穴播周年覆盖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较传统无覆盖条播平均增产40%,覆膜种植促进了冬小麦千粒重和穗数的增加,籽粒产量与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0**),覆膜和合理构建群体是提高旱塬冬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不同处理间水分生产效率、休闲期降水生产效率和周年降水生产效率以全膜覆土穴播处理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9.3,9.3,11.7kg/(hm2·mm)。黄土旱塬冬小麦生育期耗水深度达2m以下,覆膜种植处理的耗水量高于无覆盖条播处理,且覆膜加大对1m以下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从作物高产和降水高效利用角度考虑,全膜覆土穴播周年覆盖是黄土旱塬冬小麦一种有效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生态退耕政策实施效果及对农民生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国家把退耕政策作为推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的关键举措,以宝塔区和安塞县为案例区域,采用农户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近年来的退耕状况以及退耕政策对农民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人均退耕坡地0.205 hm2,退耕指数达79.21%;2003年479农户因退耕导致的粮食减产量人均74 kg,得到政府补贴人均171元;退耕补贴对贫困农户的影响程度较大,停止退耕补贴后存在反垦可能性。2003年被调查农户人均现金收入1492元,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卖粮菜、退耕补贴、卖畜禽产品和做小生意等。未来几年,能获得稳定收入且报酬相对较高的行业是农民谋生的首选,有资金积累或一定技能的农户正在将生计转向高附加值农业或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