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抗营养因子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英  张明鑫 《饲料博览》1996,8(4):10-11
大豆抗营养因子测定方法的比较贺英,霍贵成,张明鑫(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150030)(哈尔滨市大生饲料有限公司)生大豆中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已成为共识,必须经过加热失活才能饲喂动物。然而加热过度又会引起一些氨基酸的破坏。例如,大豆过度加热时对赖氨...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大豆低聚糖作为功能性低聚糖的营养生理功能、生物学作用机理及其在饲料领域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3.
大豆的科学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豆对氮营养、钾营养、微量元素营养的需求特点,介绍了大豆的肥料配方以及基肥、种肥、追肥、微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生产食用油的重要原料之一,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大豆作为饲料的用途也越来越重要,豆饼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精饲料。大豆秸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其营养成分高于麦秸、稻草等,是家畜的好饲料。此外,大豆在工业进而医药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大豆素有“油茬”之称,对其他作物有较好的影响,种植大都对于培肥土壤,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豆的施肥不同于其他作物。  相似文献   

5.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营养来源,又是畜禽生产的重要饲料来源。我县常年种植大豆4万亩,总产600万kg,而作为“畜牧大县”、“禽蛋之乡”,我县年需耗饲用大豆1.2亿kg,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展大豆生产意义非同寻常。1发展大豆生产优势明显,前景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中国大豆产业的现状,结合大豆本身营养功能,提出开发新型大豆复合型饮料,振兴中国大豆产业.同时综述了新型大豆复合型饮料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大豆营养的综合评价李婉涛,吴祖兴(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郑州450045)大豆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中等碳水化合物含量作物。大豆蛋白的氨基酸构成较为合理,赖氨酸含量远高于其它植物蛋白。大豆中含有多种兼营养与保健双重功能的营养素。因此多层次、多途径地...  相似文献   

8.
大豆钙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从钙对大豆农艺学性状、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影响,大豆对钙的吸收及钙在大豆植物体内的分布。大豆植物体内钙与其它元素的作用,钙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和钙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大豆钙营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含氯肥料的生产和使用,1987年在沈阳东陵粘壤质(?)壤上进行了氯对大豆营养生理及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有关氯与大豆氮素营养的关系问题是试验的主要内容。盆(?)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高浓度氯(>500ppm)明显抑制根系对NO_3~-的吸收,不利于大豆体内氮素同化,降低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及根瘤固氮活性,且明显降低大豆籽粒产量。而低量氯(>100ppm)对大豆根系的养分吸收、体内氮素代谢影响不大,有时还有促进作用,对大豆籽粒产量形成无不良影响。试验得出在大豆上施用含氯肥料,对氯适宜浓度应在100ppm以内。  相似文献   

10.
孙月  秦贵信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0):82-83,98
概述了去除大豆中抗营养因子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着重分析了各种方法对抗营养因子的去除效果。认为微生物发酵技术可降解大豆多种抗原,且成本不高,适合在农业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大豆的故乡,我国是大豆的重要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的改变,居民“富裕型”疾病(如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的患病率大幅度地提高,大豆丰富的营养与保健功效的进一步发掘,大豆在居民膳食营养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为此要求我们高度审视大豆产业的发展.调整与优化大豆产业结构,确保国民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大豆营养保健研究应用现状和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营养保健食品,历代医书中都有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记载,尤其对黑豆的药用价值提得更为突出。大豆先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主食,汉代发明了豆腐、豆芽、豆浆、豆油等多种豆制品,大豆就由主食转为副食品,从宋朝开始,大豆及其加工技术就逐步传入世界50多个国家。由于大豆具有得天独厚的营养保健优势,世界各国都争相研究开发,尤以美国、日本、中国、巴西、阿根廷等最为突出,使大豆的研究开发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一、现状1.大豆的营养特点研究经过国内外营养学家的分析研究,认为大豆的营养价值概…  相似文献   

13.
《饲料博览》2009,(11):73-73
2009年10月17~18日,由美国大豆协会和诺伟司国际公司共同举办的2009国际家禽营养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饲料企业、规模家禽养殖场的技术及管理人员共计150余人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内外钼营养研究的现状,从钼对大豆农艺学性状、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影响,大豆对钼的吸收及钼在大豆植物体内的的分布,大豆植物体内钼与其它元素的作用,钼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和钼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大豆钼营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大豆专用复混肥对大豆营养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专用复混肥对轮作,连作大豆氮,磷,钾营养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氮磷养分的常规施肥相比,专用复混肥能显著提高鼓粒朝大豆植株氮,磷,钾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和成熟期产量。鼓粒期植株氮,磷,钾,干物质,籽粒蛋白质积累量间与产量间相关均达极显著,施用效果,连作大豆优于轮作大豆。  相似文献   

16.
大豆黄酮属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具有弱雌激素样活性,在畜牧生产中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免疫力和繁殖性能等。文章就大豆黄酮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大豆凝集素的分子结构及其抗营养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大豆凝集素的研究情况,总结归纳了大豆凝集素的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及其对动物和人类造成的抗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豆和膨化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除了作为食品原料外也是重要的饲料原料,但大豆所含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食品及饲料行业中的应用。挤压膨化工艺能够在基本保持大豆营养成分的基础上,降低其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从而减小对人和动物健康的负面作用。调查分析市售大豆和膨化大豆中主要几种抗营养因子的差异,分析挤压膨化加工工艺对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的消除降解作用,并对这几种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及活性给出置信范围,为膨化企业实际生产应用中选择优质原料及优化加工工艺提供参考,并对动物饲料的配方设计提供指导。【方法】采集市场上不同地区及厂家的大豆20批次和膨化大豆19批次,检测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包括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低聚糖(包括水苏糖和棉籽糖)等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和脲酶活性,并与在膨化加工企业采集的2批次大豆原料和在不同加工条件下制备的8批次膨化大豆中相应抗营养因子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抗原蛋白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低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示差检测器检测。同时通过提取方式、活性炭用量、提取液浓度、料液比单因素试验,对苏糖和棉籽糖两种低聚糖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综合分析检测结果,研究挤压膨化工艺对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含量或活性的影响。【结果】优化后的提取方法如下: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以料液比1﹕25加入体积分数为70%乙醇水溶液,微波辅助提取,离心浓缩,定容至25 mL,涡旋混匀,取2 mL离心检测。膨化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的含量及脲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大豆原料,而大豆和膨化大豆中的低聚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膨化大豆中脲酶活性基本为0,比大豆的脲酶活性低99%以上,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比大豆约降低66%,大豆球蛋白的含量约降低67%,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降低90%以上,水苏糖和棉籽糖的总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推断市场上大豆原料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含量范围为32.5-89.6 mg·g-1,大豆球蛋白含量范围为91.0-143.1 mg·g-1,β-伴大豆球蛋白的含量范围为161.1-268.7 mg·g-1,棉籽糖含量范围为3.3-8.78 mg·g-1,水苏糖的含量范围在21.4-34.16 mg·g-1,脲酶活性范围为3.6-9.42 U·g-1;膨化大豆样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范围为10.7-31.1 mg·g-1,大豆球蛋白含量范围为17.7-64.5 mg·g-1,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范围为9.3-57.5 mg·g-1,棉籽糖含量范围为4.25-10.21 mg·g-1,水苏糖的含量范围为17.68-34.15 mg·g-1 ,脲酶活性范围为0.00-0.02 U·g-1。【结论】挤压膨化过程能显著降低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从而减少这些因子带来的不良反应,并能提高大豆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广泛的种植,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如何满足大豆的养分供给主要是通过施肥来实现的,要做到合理施肥,必须了解大豆的营养特点、各种肥料元素的性质和作用,掌握科学的施用技术,这样才能保证大豆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从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营养等方面探讨了大豆对环境的要求,从而为提高大豆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