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由农技人员传授给农民,需通过一定的途径.笔者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多年,觉得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存在最大弊端是忽视了农民-农业技术的最终使用者.通常的农技推广过程,由县到乡、由乡到村,逐级以会代训,传授技术,对农民培训以广播讲座为主要途径.听广播,听得到、看不到,比较抽象,对新的东西不容易理解;听得到、问不到,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不知道怎样解决,技术难掌握,这就造成了适用技术到位率低.我市1993年引进"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在农技推广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对农民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市设施番茄生产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对农民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的影响。【方法】以北京市农户设施番茄生产为例,通过对农民田间学校农户的随机抽样调查,采用probit模型估计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对农民环境意识影响的净效果。【结果】目前条件下,北京市农民在番茄生产上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比例还不足20%。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农民田间学校培训使田间学校学员采用环境友好灌溉技术的比例比非田间学校村农户高14.7%,而采用环境友好施肥技术农户的比例比非田间学校村农户高8.3%。【结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在生产上较多地采用了环境友好型灌溉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农民田间学校”在天津市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农民田间学校"的原理、特点及在天津市的开办情况,探讨了该培训模式在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前,京郊农民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接受慢,科学知识与技术进村入户渠道不畅,农业科技人员创新推广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创新培训方法,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农业科技应用率是京郊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民田间学校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农民田间学校发展阶段,分析了农民田间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政策支持不到位、操作不规范、本土化不足,从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保障,加强示范带动、扩大社会影响,总结各地经验、规范办校标准,加大师资培训范围、丰富师资培训形式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农民田间学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农民田间学校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农民田间学校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制定发展规划逐步推进、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加强宣传不断扩大影响等加快我国农民田间学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总结大棚樱桃西红柿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育苗、田块整理、大棚规格设置、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番茄不同生育期的蒸腾作用及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称重法,用Penman-Monteith方程模拟了番茄生育期蒸腾速率的变化,以期为北方日光温室节水灌溉、环境调控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番茄结果期日蒸腾量最大,苗期最小,结果期的需水量是开花期和苗期的14倍;苗期的蒸腾量在午后12:30时达到最大值为8g·h-1,开花期和结果期在上午11:30时达到峰值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3.
14.
加气灌溉对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目地是探明加气灌溉不同灌水量和加气灌水频率对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实际生产应用奠定基础。采用温室小区对照试验,设置3个不同作物-皿系数Kcp(Kcp=0.8、Kcp=1.0、Kcp=1.2)和2个加气灌水频率(1次/3d、1次/6d)共组成6个处理,均以对应的不加气灌溉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对番茄植株生长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灌溉频率及灌水量下,加气灌溉可以提高番茄的生长量、产量及品质,加气灌溉的番茄株高较不加气灌溉增加1.44%、茎粗增加3.02%、产量增加19.49%;加气灌溉有利于温室番茄茎粗、株高的生长,并且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利。加气灌溉处理时,在相同的灌水量条件下,1次/6d较1次/3d的加气灌水频率,株高增加了8.08%,茎粗增加了6.33%,产量增加了26.01%。由此得出:加气灌溉对植株生长量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显优于不加气处理;灌水频率为1次/6d且Kcp=1.0的处理最有利于番茄生长量的积累、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光辐射时滞效应的温室番茄蒸腾量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基于光辐射时滞效应的温室番茄蒸腾量模型并确定其应用参数。【方法】依据自动连续记录仪实际称重获得的番茄单株小时蒸腾量,分析番茄蒸腾与温室环境因子的时滞关系,构建基于光辐射时滞效应的温室番茄蒸腾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按照模型预测蒸腾量(ET),设置T1(1.0 ET)、T2(1.2 ET)、T3(1.4 ET)3个灌溉处理,研究其对番茄基质含水量、光合作用、叶片解剖结构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对模型应用参数进行求证。【结果】晴天时,光辐射与番茄蒸腾量存在1 h的时滞关系,阴天时无时滞关系。考虑时滞效应有利于提升晴天蒸腾模型的精度,时滞模型标准误差与相对误差分别从无时滞模型的0.117 2 mm/h和31.00%降至0.088 5 mm/h和23.42%,纳什系数从0.72升至0.84。T3处理番茄的光合能力强于T1、T2处理;T2和T3处理番茄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显著高于T1处理;T3处理番茄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T1,但与T2间差异不显著。考虑水分利用效率因素认为,T2处理综合最优。【结论】晴天时光辐射时滞效应1 h的温室番茄蒸腾模型误差最小,精度最高;在番茄果实膨大期,模型灌溉参数为1.2。 相似文献
16.
LED株间补光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LED株间补光对温室番茄产量、干物质分配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在日光温室中以番茄品种‘瑞粉882’为试材,以红蓝光LED灯管为补光光源,设置3种红(R)蓝(B)光比例(R/B=4∶1、R/B=7∶1、R/B=9∶1),以未补光植株为对照(CK),研究不同红蓝光比例株间补光对番茄产量、干物质分配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3种红蓝光比例株间补光处理均显著提高番茄产量,R/B=4∶1、R/B=7∶1、R/B=9∶1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25.9%,28.5%和22.7%。3种红蓝光比例株间补光处理地上部分总干质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6.2%,30.4%和28.4%,果实干质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1%,38.6%和36%,株间补光处理番茄果实干物质分配比例较对照增加,但差异不显著。株间补光提高了番茄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波长在500~650nm的光吸收率;降低了叶片的比叶面积。【结论】株间补光显著提高了番茄地上部分总干质量及果实产量,改善了冠层光分布,提高了光合能力,但不同红蓝光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开辟北京地区水产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新的工作方法,探索长期有效地运行机制,通过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以农民田间学校为载体的培训新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