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建三江地区由于以往收获方式的单一,各种机械配置的不合理及农户对机械收获的认识不全面,收获条件差异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水稻机械收获的进度。为了确保粮食保质保量的收获,通过对水稻割晒拾禾可行性、优越性、实施方案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的分析研究,在当地全面推广了水稻机械割晒和机械化直收相结合的收割方式,为实现水稻增产增收提供有利保证。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水稻机械化栽培现状与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辽宁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辽宁省当前水稻大棚育苗、机械插秧、机械管理、机械收获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机械化栽培技术,以促进辽宁省水稻生产早日实现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我场主要栽培作物之一.由于收获季节性强工作量大,因此寻找水稻最佳收获方式是非常必要的,现就我场水稻不同收获方式进行调查分析.1水稻收获方式现状1.1人工收割脱粒:采用人工收割捆捆、码垛、集堆,脱粒。1.2判洒脱粒:用稻麦割响机判晒,人工捆捆、码垛、集推、脱粒。】.3机械在收:小型的有国际TC1710L型橡胶链轨半喂入式收割机,台洲160型橡胶键轨全喂入式收割机;中型的有东风一AC型联合收割机,约翰.迪尔3060型联合收割机。2各种收获方式的特点2.三人工收割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收获方式,用工量大、成本高,收获至脱…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盘锦地区水稻收获机械推广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对加快实现水稻收获机械化提出需要政府重视,实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沃土工程”,因地制宜选择主导机型,积极引进跨区作业机械,开展科技培训,建立和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联合收割机械收获水稻的最难解决的问题是落粒多、分离损失大、破碎率高。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农业大学蒋亦无教授研制的割前搞脱联合收割机,采用气吸装置,对水稻实行割前脱粒,穗轴完整、果粒无丝毫破损,收获总损失只有1%~2%,填补了国际空白。此机集脱、割、清选于一体,速度快,效率高,尤其适于收获水稻种子田,摘脱后德轴完整,秸秆利于编织,也可用于还田。如不需收稻草,可不切割,实行站秆不粉碎直接犁耕还田,其效果与粉碎还田相同,从而简化还田作业。4ZTL—1800割前摘脱联收机填补国内空白@君碧  相似文献   

6.
水稻不同品种(组合)谷粒分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谷粒分离力指将稻谷谷粒从穗上拉下时所需的拉力,该指标是影响水稻脱粒性能的主要因素。分离力太小,稻谷在收获作业过程中,特别是机械收获时,极易丢粒。造成较大的落粒损失。分离力太大,则造成脱粒困难。在收获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脱不净损失,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水稻不同品种(组合)的谷粒分离力的一些特点,为减少稻谷收获过程中的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方水稻》2021,51(5)
通过田间小区实验研究了不同收获时含水量对水稻各项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在机械收获时含水量不同,均会不同程度影响稻米品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其次是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影响较小的是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对食味评分几乎无影响。因此,为保证较好的稻米品质,建议在水稻含水量15%~17%时进行收获。  相似文献   

8.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对品种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包括机械耕整、栽插、管理、收获及烘干等全过程,是一整套的机械作业与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除机型、作业技术、土壤类型等因素外,选择适宜水稻品种是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主要措施,生产中宜选用抗倒伏能力和分蘖能力强、落粒性和生育期适中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种子质量对水稻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干燥是种子质量全程控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机械干燥过程中高温对水稻种子萌发、活性氧系统、植物激素代谢、淀粉分解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热风温度、种子原始水分、种子收获时质量与机械干燥环境因子等对水稻种子机械干燥过程的影响;探讨了未来水稻种子机械干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甘蔗机械收获不能大面积推广的难点和痛点是机械碾压对甘蔗生长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了探明机械收获对桂糖47号(GT47)和桂糖31号(GT31)苗期主要农艺性状和重要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甘蔗机械收获的生理适应性评价和适宜机械收获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2种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的发株率、分蘖率、叶片主要成分、根系活力及相关酶类的差异。结果表明,机械收获对GT31的发株率和分蘖率影响较大,对GT47发株率的影响不明显;2个甘蔗品种人工收获时的含氮量差异极显著,2种收获方式对GT47的含氮量影响不明显;人工收获时,GT47和GT31的全磷含量差异极显著,而机械收获时,2个品种的全磷含量无显著差异。钾含量受不同收获方式和不同甘蔗品种的影响都较大,无论是机械收获还是人工收获,GT47和GT31的全钾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收获方式下,不同甘蔗品种的根系活力差异较大,机械收获时,GT47和GT31的根系活力分别为0.53 mg/(g·h)和0.82 mg/(g·h),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人工收获时,2个品种的根系活力无明显差异;机械收获后,GT31根系...  相似文献   

11.
水稻割晒技术是一种收割晾晒、拾禾分段进行的水稻收获方法。分析了目前黑龙江垦区水稻直接收获存在的问题,指出水稻割晒技术的重要性,介绍了水稻割晒技术的优点和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技术实施要点和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早稻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夺取1997年粮食丰收,部里决定召开全国早稻“五化”现场会。昨天一天,大家参观了广东省南海市工厂化育秧现场、增城市专业化水稻薄膜育秧现场、优质大米加工厂和抛秧软盘生产厂,以及各种水稻优质品种、稻米加工制品和收获机械展览。今天上午,大家又分析了当前早稻生产形势,总结交流了早稻栽培轻型化、育秧工厂化、品种优质化、用途多样化和收获机械化的经验,研究了推进“五化”和夺取1997年早稻丰收的措施。这次会议时…  相似文献   

13.
机械穴播种植方式对华南双季稻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6,(4):34-36
为了研究机械穴播技术对华南双季水稻的适应性,分析机械穴播种植方式产量的稳定性,2010—2011年,在华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采用玉香油占和培杂泰丰为研究材料,比较研究了人工插秧、机械插秧、人工撒播和机械穴播4种种植方式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采用机械穴播的水稻产量与机械插秧和人工插秧相当或增产,且明显高于人工撒播方式;机械穴播方式的收获指数最高;机械穴播方式下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有一定优势。通过不同季别和不同品种开展的不同种植方式比较研究,表明机械化穴播种植方式高产稳产,在华南双季稻生产中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籽粒含水量、收获时间、行驶速度等因素对水稻机收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获时籽粒含水量≥17%和≤15%时均会增加损失率,适宜收获的籽粒含水量为15%~17%;一天之中以7∶00时收获损失率最高,10∶00后收获损失率逐渐降低,建议在晴好天气下10∶00后开始收割;收割机以中档速度行驶时收获损失率最低,高档和抵挡均会增加收获损失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了解水稻高产育种的参考性状指标,对不同水稻材料的收获指数与产量形成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收获指数与株高、单株有效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孕穗期功能叶片SPAD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总粒数、千粒重及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水稻高收获指数种质资源的创制及其杂交种后代材料选择中,需要同时兼顾各个性状指标之间的相互协同性,即选择适当的株高,适量控制单株有效穗数,选择长穗型植株,适当增加单株总粒数,保证合理的千粒重和结实率,塑造理想的水稻高产株型。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亲本混播机械化制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播制种是指将杂交水稻的父母本种子混合播种,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收获的种子区分杂交种和父本种的制种方式,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方向之。综述了杂交水稻父母本混播制种的研究动态,提出选育大、小粒型亲本,实行父母本机械混播混收全程机械化制种,通过物理方法筛选分离杂交种子与父本种子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黑龙江垦区稻作 ,自 1 985年推广旱育稀植以来 ,走上了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发展道路 ,先后推广水稻小、中、大棚旱育苗、机械旋耕及水耙地、机械插秧、抛秧盘育苗移栽、井水灌溉、药剂灭虫草、飞机施药、微肥与生长素、机械收获、机械侧深施肥、三膜覆盖等项技术 ,1 998年公顷产量提高到72 30kg ,比 1 984年增产 2倍。水稻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 )的增加 ,使旱育稀植推广前期的水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而近几年未能提高效益。如 1 994年公顷成本 46 1 3元 ,产量 5 6 46kg ,效益 2 72 6 8元 ;1 998年相应的为 72 5 6元 ,72 30k…  相似文献   

18.
龙超海 《中国麻业》2007,29(A02):420-424
回顾了国内外麻类收获机械的研究历程和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今后我国麻类收获机械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13-2014年连续2年在新疆南疆垦区兵团第一师一团进行水稻机械精量旱穴直播百亩连片示范,经农业部科教司组织相关专家现场实割测产,2013年示范方平均产量1029.4 kg/667 m2,2014年示范方平均产量1042.9 kg/667 m2,一举创造了水稻机械精量旱穴直播大面积单产全国纪录。本文总结了南疆垦区水稻机械旱穴直播技术,以期为当地水稻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郭焱  占鹏  李轩复  朱俊峰 《玉米科学》2018,26(5):130-136
依据玉米不同收获环节的机械使用率,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将玉米收获方式分为机械摘穗—机械脱粒、人工摘穗—机械脱粒和子粒机收3种。利用我国5省5县的试验调查数据,分别考察不同收获方式下各收获环节损失率及收获环节总损失率。结果表明,子粒机收方式的收获环节损失率最高,机械摘穗—机械脱粒收获环节损失率次之,人工摘穗—机械脱粒收获环节损失率最低。我国玉米收获环节损失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玉米品种、摘穗机型、机手熟练度、收获方式和脱粒机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