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是蜜蜂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也是原始人类居住、取食的源泉。在新生代,森林、山间及林间草地,蜜蜂的种群很多,人类从树洞或岩石洞中采食蜂蜜、蜂子(卵、幼虫及蛹)极其容易。由于人口的逐渐增加,毁林开荒,过量采伐林木,使森林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不能保持平衡,加上人们原始掠夺式的采集蜂产品,致使野生蜂产品逐渐枯竭。为了食品、医药的需要,开始了蜜蜂的人工饲养。 1 原始社会(约60万年前~4 000多年前)人类对蜂产品的采集 蜜蜂依靠被子植物的花蜜、花粉生活,而被子……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 3.2 秦至西汉(公元前221-公元前23年) 秦统一中国前,全国约2000万人。秦至西汉时期,人口增长较快,到西汉晚期,即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已增加到5959万人。随着全……  相似文献   

3.
刘肇清 《中国畜牧杂志》2002,38(6):37-37,59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 76 8万公里2 ,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 ,全国人口 180 0万左右 ,农民仅占 1% ,但却管理经营着全国 2 / 3的土地。除国内腹地沙漠区外 ,沿海地区被大面积的原始森林 (主要是灌木 )所覆盖 ,除已被开垦的土地外 ,绝大部分原生植物自生自灭 ,交替发生。1835年欧洲人 (英国人 )来澳洲定居后 ,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 ,以火烧、机械等方式大面积开垦原生植被。在 19世纪5 0年代 ,发现金矿 ,欧洲人大量涌入 (亚洲人也有不少来此淘金 ) ,按照他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多动物 ,如猫、狗、兔等。兔子散放野外用于狩猎。由于气候适宜 ,自然…  相似文献   

4.
土壤无机磷是高寒生态系统有效磷的重要来源,研究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的土壤无机磷组分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刻理解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本研究采用Tiessen修订的Hedley磷素分级法,分析了岷江源区卡卡山和斗鸡台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不同深度土壤(0-15和15-30 cm)无机磷组分的季节动态(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末期)和空间赋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形态土壤无机磷的含量受到生长期、植被类型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5);斗鸡台土壤活性无机磷(NaHCO3-Pi)含量在生长季初期最低;卡卡山草甸(56.0 mg·kg-1)、树种线(68.4 mg·kg-1)和密闭森林(65.7 mg·kg-1)土壤活性无机磷含量在生长季末期最高(P<0.05);两处生态系统界面的土壤中等活性无机磷(NaOH-Pi)含量在生长季末期均达到最高值(P<0.05)。2)密闭森林样带的土壤无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长白山地区火烧迹地的森林植被更新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针叶林过火迹地上,落叶松幼苗较少,阔叶树萌条更新强度同火烧程度成正比。(2)重度火烧有利于天然更新,促使白桦、山杨萌生;中度火烧最初形成以杨桦为优势树种的阔叶林,后又逐渐演变为针阔混交林;轻度火烧有利于针叶林更新。(3)火烧后不同林型下灌木草本植被种类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6.
王梅  王立  李社勤 《草原与草坪》2021,41(6):98-104
根是植物固着与吸收养分的器官,了解不同植被类型根生物量分配及空间特征有助于揭示高山地区物种分布特征及生活史对策.采用土块全挖法,对白龙江沙滩林场森林植被演替过程中的3种植被类型(灌丛(柳)、红桦林和冷杉林)根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亚高山森林植被演替过程中,粗根生物量与中根生物量垂直分布有差异性,且土层深度对中根生...  相似文献   

7.
围栏封育对高寒草甸退化植被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经过连续两年的封育 ,接着进行连续两年的自由放牧 ,研究了围栏封育对高寒草甸退化植被的作用。结果表明 :不同年度植物优势种存在一定差异 ,按优势度的大小 ,在前十种牧草中 ,优良牧草 (禾草科+莎草科 )所占比例依次为 1 999年 ( 70 % ) =2 0 0 1 ( 70 % )年 >1 998年 ( 5 0 % ) ;1 998年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低于 1 999和 2 0 0 1年 ;不同经济类群植物的盖度、地上生物量及其组成均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斯洛文尼亚岩溶区生态重建、恢复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受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的委派 ,于2 0 0 0年 9月前往斯洛文尼亚 (Slovenija)共和国进行为期 6天的岩溶区生态重建、恢复与开发利用的考察。这次考察是根据我国和斯洛文尼亚国 1 999— 2 0 0 0年度科技合作议定书进行的。议定书中有一个项目是“利用有益环境的动物繁殖系统进行岩溶地区保养再生”(项目号 0 3-4-0 ) ,这次考察的任务主要是此项内容。该国岩溶面积约占全国面积 44% ,原来全国森林覆盖率不足 1 0 % ,濒临石漠化。经过 50年的努力 ,重建了完整的社会生态系统 ,森林覆盖率发展到 54 8% ,民殷国富 ,1 997年人均国民…  相似文献   

9.
库布其沙漠8种防护林的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取样,对库布其沙漠七星湖旅游专线两侧8种防护林0-100cm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防护林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变异系数,旨在了解和掌握库布其防护林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变异规律。结果表明,0-20、20-40、40-60、60-80和80-100cm 5个土层的土壤水分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加;5个土层的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分别为0.70、0.94、0.92、0.94和0.90,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大。8种防护林的土壤水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旱柳(Salix matsudana)+小美旱杨(Populus popular's)混交林(9.31%)旱柳纯林(8.93%)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沙柳(Salix psammophila)混交林(5.69%)沙枣纯林(3.31%)速生杨(Populus spp.)纯林(2.12%)速生杨+羊柴(Hedysarum laeve)混交林(1.90%)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纯林(1.60%)羊柴纯林(1.02%);8种防护林的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为:柠条纯林(0.08)为弱变异,羊柴纯林(0.11)、速生杨纯林(0.11)、速生杨+羊柴(0.36)混交林和沙枣+沙柳混交林(0.39)为低等变异,旱柳纯林(0.64)、旱柳+小美旱杨混交林(0.67)和沙枣纯林(0.79)为中等变异。旱柳纯林、旱柳+小美旱杨混交林和沙枣+沙柳混交林是比较好的防护林配置,沙枣纯林和柠条纯林次之,羊柴纯林、速生杨纯林和羊柴+速生杨混交林3种防护林属于不理想的防护林配置。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环青海湖地区草甸羊粪添加控制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羊粪(S0,S1和S2分别为0,0.34,0.56 kg·m^(-2))对该草甸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1与S0,S2与S0,S1与S2间的植物群落高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植被平均盖度差异不显著;除籽蒿(Artemisia sphaeroce phala)外,各处理对研究地区的主要物种高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间植株重要值差异不显著;除了豆科地上生物量和地上总生物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他主要物种地上生物量几乎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间群落丰富度指数变化不显著,群落均匀度指数为S0高于S1和S2,S0与S1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于物种多样性指数,S1和S2均低于S0,S0与S2差异不明显,且S0与S1及S1与S2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施肥对0~15 cm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对15~30 cm土壤含水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绵羊宿营对草地的作用因素包括啃食、践踏和粪尿的排泄。试验重点探讨了绵羊的啃食和践踏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啃食和践踏处理 (宿营强度 8羊夜 / m2 )后 ,天然植被中的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已被全部清除 ,但灌木无毛丑柳仍有存活。践踏使 0~ 2 0 cm土层紧实度增加 ,10~ 2 0 cm土层容重上升 ;但 0~ 10 cm土层容重先升后降 ,土壤渗水性和透气性也有所上升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这些变化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P>0 .0 5)。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强度的放牧试验表明,不同的放牧强度对土壤表层含水量、植被特征和绵羊增重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表层(0-20 cm)含水量、牧草叶层高度、多度呈下降趋势;草地地上生物量下降显著(P<0.05,放牧羊只增重差异不显著,但单位草地面积的羊只增重重度放牧区和中度放牧区较轻度放牧区分别提高56.14%(P<0.01)和 23.26%(P<0.05)。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人口变化及其对森林草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肃省肃南县和天祝县为例,研究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人口变化及其对森林草原的影响。结果表明,1949-2009年,天祝和肃南两县人口由7.7万余人增加到25.3万余人。伴随着人口的增长,两县保护区内耕地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2.3万hm2增至1999年的4.38万hm2,随后降至2008年底的4.1万hm2。目前两县草地退化面积达129.2万hm2,前山区土地荒漠化面积49.6万hm2,水土流失面积88.33万hm2。鉴于此,本文提出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退化森林草原的恢复策略,包括正确的人口政策,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减少保护区内人口数量,和降低农牧业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封育管理对沙质草地土壤与植被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蕙  王辉  黄蓉  马维伟 《草业学报》2012,21(6):15-22
针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和植被的恢复问题,选取封育19年(人工抚育19年)、封育19年(人工抚育5年)和封育10年(自然恢复)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流动沙地作为对照,结合野外调查及室内化学分析方法,进行了不同封育管理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流动沙地相比,封育19年沙质草地(人工抚育19年)植被高度、密度、冠幅、盖度、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增加,0~20 cm层土壤容重、0.05~2 mm的砂粒含量显著降低,退化沙质草地在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之间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2)封育沙地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受坡位影响比流动沙地显著(P<0.05),封育沙质草地中SOC、氮磷钾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沿上坡到下坡呈增加趋势。3)天然封育+人工抚育措施对沙质草地的影响和改善程度高于纯天然封育措施,它是促进我国北方退化沙质草地恢复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退化草地狼毒群落土壤种子库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退化草地狼毒群落土壤种子库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狼毒群落土壤种子库毒杂草物种的数量和密度占优势;(2)禾草的种子库密度随退化梯度的增加而减少直至消失,多年生杂草存在于各个植被梯度且密度较大;(3)群落物种数量及其密度呈现0~5cm10~15cm5~10cm的分布规律,各土层内密度差异明显;(4)不同梯度下种子库(0~15cm)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波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优势度指数与之变化趋势相反,土壤种子库0~5cm与种子库(0~15cm)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具有较大的相似性;(5)随着退化梯度的增加,种子库和植被的相似系数减小,狼毒等毒杂草的大量繁衍显著的改变了草地群落的功能群结构,自然状态下种子库对原生地带性植被建群种更新的贡献率降低,植被恢复问题严峻。  相似文献   

16.
何相宝  刘晓密  苗学文 《野生动物》2012,33(4):203-204,224
草食动物散放区植被的生长情况一直是动物园行业比较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植被生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游客的观赏效果。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自2004年搬迁到现址以来,一直对草食动物散放区的植被生长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经过近7 a的实践和摸索,现在的3个散放区中非洲草食动物散放区和马散放区2个区植被生长非常好,而鹿散放区目前植被还没有恢复。通过研究认为散放区内的植被类型、单位面积上饲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降雨量是决定散放区植被生长情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三江源人工草地植物群落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评价退化草地修复效果。本试验以黑土滩作为对照,与建植 12,19 年的人工草地及天然草地的植物群落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被重建改变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群落组成,优良牧草比例增加,人工草地的优势种是垂穗披碱草、矮生嵩草和高山嵩草,黑土滩的优势种是臭蒿、细叶亚菊和黄帚橐吾;植被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天然草地>黑土滩>人工草地。 (2)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变化趋势呈现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黑土滩,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间显著相关(P<0. 05),C∶N 和 C∶P 两者间显著相关(P=0. 001 5)。(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 pH、 土壤含水量、全氮和全磷是影响植物种类分布变异的主要因子,其中土壤 pH 解释了植物群落组成 29% 的变异(P=0. 002),土壤含水量解释了植物群落组成 21% 的变异(P=0. 016),土壤全氮解释了植物群落组成解释 19% 的变异(P=0. 002),土壤全磷解释了植物群落组成解释 13% 的变异(P= 0. 004)。结合植被群落特征和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建植 19 年的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相对稳定,但还未恢复为天然草地,应加强人工草地的氮素添加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18.
易德超  彭友智 《畜牧市场》1999,11(11):36-37
水土保持是丘陵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在1998年长江流域洪灾泛滥后,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成为流域区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从长远看,三峡工程已上马,治理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已是十分迫切的任务。一、成因1.人为因素四川是农业大省,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和生产建设需要,耕地逐年减少,人们对大自然的索取盲目性加大,由于忽视生态平衡建设,人为活动因素已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森林不合理的开采,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40%下降到1982年的12%左右,到1997年森林覆盖率也仅24%;水土流失面积…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选择甘肃省环县沙化区为研究区域,以立地条件一致、栽植5 a的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PHF)、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CKF)、爬地柏(Sabina procumbens)(SVF)林地为研究对象,设置样地,分别采集0~20、20~40、40~60 cm土层土样,测定植被土层的养分指标,并分析变化规律和差异性。结果表明:(1)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含量“表聚效应”显著,CKF、SVF林地有机碳、全氮含量在不同土层差异显著。(2)在0~20 cm土层,CKF和SVF的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PHF;在20~40 cm土层,CKF林地有机碳、全氮含量显著高于PHF,3种植被类型间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CKF林地>SVF林地>PHF林地,SVF林地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类型。(3)3种植被类型的C/N、N/P均低于我国土壤的平均水平,土壤碳、氮水平较低,在0~40 cm土层,CKF的C/P和N/P显著高于PHF。(4)主成分分析得出3种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养分状况表现为SVF>CKF>PHF。爬地柏可作为该区植被恢复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20.
德国哥廷根大学森林经营研究所2000年出版的《可持续的森林经营》一书指出,全世界现有约5亿人口依靠森林谋生,森林工业、木材工业工人占很大数量。可持续的森林经营必须包含工人的职业稳定,生产安全,作业条件良好,相应的工资收入。这两类工人与森林的关系密切,对森林的可持续性有着关键性影响。因此,在制定国际森林政策时,工人对可持续性的认识、兴趣以及他们可能发挥的影响必须受到充分重视。世界上有5亿人口依靠森林谋生@柴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