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海静 《河南农业》2022,(29):33-34
为筛选出适宜沿黄和豫南稻区种植的优质粳稻品种,2021年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对征集到的16个粳稻品种在全省不同稻区进行多点集中展示,对其丰产性、适应性、品质和抗病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郑稻C42、新香粳1号、获稻008共3个品种在不同稻区丰产性好、食味优良、抗逆性较好,可在全省粳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验证省新审(包括国审)部分新品种和进入江苏省生产试验的粳稻新品种在大丰市的综合性状表现,进一步了解新品种在大丰市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对9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淮稻5号"、"泗稻12"、"泗稻09-61"、"华粳7号"、"镇稻14"等品种稳产性、丰产性、抗病性都很突出,生产潜力大,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沿黄水稻产业提质升级,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快推广优质粳稻新品种,筛选和鉴定各参试品种的抗逆性、丰产性、适应性,濮阳市2017年对8个优质粳稻新品种进行了大区展示示范。结果表明,新丰2号、圣稻22、新稻25号、五粳04136等4个品种产量水平较高,稳产性好,综合性状较好,可在沿黄粳稻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郑稻 18号   郑稻18号是由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粳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具有高产、抗病、广适的特点.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稻区,山东、江苏、安徽等省粳稻区栽培.……  相似文献   

5.
10个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为了验证现有进入江苏省水稻良种补贴、省新审(包括国审)部分粳稻新品种和进入江苏省生产试验的粳稻新品系在楚州区的综合性状表现,进一步了解新品种在楚州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产性,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通过对10个水稻新品种试验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徐稻3号、华粳6号等品种稳产性、丰产性、抗病性都很突出,生产潜力大,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小麦新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综合分析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方差分析、Ebehart-Russell回归分析、Shukla和AMMI等4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辽宁省2006年参加国家春小麦东北早熟组区域试验的新品种(品系)进行了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辽99鉴162丰产性和稳产性都高,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航麦96号、辽春18号丰产性好,稳产性一般,具有较大的推广空间;沈免2059丰产性较好,稳产性较差,推广中要注重引种试种工作。  相似文献   

7.
于田县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0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稻11号、新稻35号(黑米)、超吨1号等品种稳产性、丰产性、抗病性都很突出,生产潜力大,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宁夏2016—2018年水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水稻新品种宁粳58号进行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宁粳58号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宁粳41号(CK),增产潜力大,综合性状优良,可在宁夏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国家黄淮南片区试汇总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新麦23和对照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3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结构合理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2009年河南省粳稻联合区试中的4个杂交粳稻新品种(系)进行了高产稳产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焦杂粳1号是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的优良杂交粳稻新品种(系);新粳优1号的丰产性较好,具有一定的稳产性,适应范围较窄,环境的变化对其产量有一定的影响;X65003稳产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丰产性,适应性广,对环境和栽培条件的要求不严格;9优418(CK)适应范围较窄,对环境因素变化反应较敏感,产量变异性较大,在生产推广中要注意区域示范,选用适宜栽培区域,加强栽培及环境因子的调控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筛选出适宜新疆稻区种植的优质丰产水稻品种。【方法】 以16份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品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水稻品种在生长发育、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产量及品质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 供试16份水稻品种全生育期在163~173 d,株高随生育进程呈增长趋势,齐穗期株高达到最大值,在85.97~101.30 cm;从分蘖前期到齐穗期时叶绿素SPAD值呈上升趋势,齐穗期到成熟期时叶绿素SPAD值大幅度下降,品种间存在差异,其中新农粳伊4号灌浆期最长,叶绿素SPAD值高,显著优于其他品种。各水稻品种产量与整精米率、食味值、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存在相关关系,且主成分分析得出新农粳伊4号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新稻36号和新稻57号,09-57综合得分最低。【结论】 新农粳伊4号优质丰产性最好,其次是新稻36号和新稻57号。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沿黄粳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沿黄常规粳稻品种郑稻19和郑稻20为材料,设置8个氮肥施用水平,即整个生育期不施用氮肥和整个生育期施氮肥(折合纯氮)180、210、240、270、300、330、360 kg/hm~2,分析不同氮肥水平对其产量及根系形态、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郑稻19和郑稻20的地上部干质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增加,而根系体积、根干质量、根系氧化力、根系吲哚乙酸含量、根系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则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先增加后降低。2个水稻品种的根系体积、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在分蘖中期、穗分化始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根系氧化力、吲哚乙酸含量、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和活跃吸收表面积在分蘖中期和穗分化始期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施氮量为270 kg/hm~2时最高。郑稻19和郑稻20的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显著增加后显著降低,在施氮量为270 kg/hm~2时最高,分别为9.35 t/hm~2和8.79 t/hm~2,显著高于其他施氮量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总体上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显著增加后显著降低,在施氮量为270 kg/hm~2时最高,分别为17.0 kg/kg和14.9 kg/k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则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综上,在施氮量为270 kg/hm~2时,郑稻19和郑稻20的根系形态、生理特性最佳,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且品种间比较,郑稻19优于郑稻20。  相似文献   

13.
以中熟中粳郑稻1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株行距和栽插本数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行、株距和栽插本数对郑稻19号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株距和栽插本数、穗数、总颖花量和结实率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颖花量与穗数、结实率,穗粒数与千粒质量间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穗数与穗粒数、千粒质量,总颖花量和千粒质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对郑稻19号产量的净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总颖花量结实率千粒质量,对总颖花量的净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宽窄行的产量显著高于等行距,3本栽插时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处理A2B3C3组合产量最高为8 899.51 kg/hm2,较其他处理增产4.53%~34.80%;其次是A2B4C3组合,产量为8 513.60 kg/hm2,较其他组合增产5.47%~28.96%。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新品种长4738的丰产性 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004-2005年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变异系数、适应度、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Cosolin)等多种分析方法,对长4738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长4738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在我国北部冬麦区广大水地示范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浚单0898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浚单0898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浚单0898在2年24点次的试验中,全部比对照品种浚单18显著增产,增产幅度达11.3%,丰产性突出,且变异系数小,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结论]浚单0898是一个适应较广、丰产性突出、稳定性好的玉米新品种,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镇稻12号在水稻生产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08年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分析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镇稻12号和对照武运粳7号进行比较。[结果]在2006~2007年区域试验、2008年生产试验中,镇稻12号的平均产量分别为9225.0、8865.0、9379.5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07%、7.70%、6.50%;高稳系数分别为88.79%、94.48%和93.86%,均大于对照;产量变异系数分剐为4.32%、3.55%、3.07%,均小于对照;适应度分剐为75.0%、100.0%、66.7%,均大于对照.[结论]镇稻12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丰产性好的晚粳稻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增产潜力大,适宜在沿江和苏南等中高产地种植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7-2008年对常规粳稻郑稻18密度和播期的试验资料,分析了郑稻18产量性状和稻米品质变化等特性,表明郑稻18在河南省南阳地区的适宜播期为4月20-25日,基本苗适宜密度4.00万/667m2。  相似文献   

18.
以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0、232.5 kg/hm2、255.0 kg/hm2、277.5 kg/hm2、300.0 kg/hm2、322.5 kg/hm2和345.0 kg/hm2纯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叶片形态特征的差异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至255 kg/hm2纯氮水平下水稻产量达最大,此氮肥水平下水稻上三叶的受光姿态较其他处理综合表现较好。从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上三叶的形态特征影响来看,倒二叶长受氮肥影响较大,倒一叶长受氮肥影响较小;倒一叶叶宽受氮肥影响较大,倒三叶叶宽受氮肥影响较小,说明氮肥处理对水稻叶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倒二叶叶长和倒一叶叶宽两个特性上。以水稻产量为因变量,叶片各形态特征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倒二叶叶长、倒一叶叶宽和叶面指数(LAI)与产量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达到了极显著水平(r=0.996 2**),说明倒二叶叶长、倒一叶叶宽和叶面指数对产量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部高原地区谷子(粟)品种高产稳产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回归系数法、稳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 ,对中国北部高原地区新育成的 18个谷子品种 (系 )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多数产量较高 ,约占 55 6 % ,但其中产量稳定性较差的占大多数 ,高产稳产的品种较少 ,仅有 95汾选 3、铁 93- 115和承谷 8号 3个 ,约占16 7% ,其余的均为低产稳产和低而不稳的类型 ,大约各占 2 2 2 %。这可能与品种性状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部高原地区谷子(粟)品种高产稳产性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回归系数法、稳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 ,对我国北部高原地区新育成的 18个新品种 (系 )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多数产量较高 ,占 5 5 .5 % ,但其中产量稳定性较差的占多数 ,高产稳产的品种较少 ,仅有铁 93- 115、95汾选 3和承谷 8号 ,占 16 .7% ,其余的均为低产稳产和低而不稳的类型 ,各占 2 2 .2 %。这可能与品种性状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