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2.
3.
温度对短尾根腐线虫繁殖力的影响及其胚胎发育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福建省花生种植区发现短尾根腐线虫的侵害.采用胡萝卜愈伤组织培养线虫,观察温度对线虫繁殖力的影响以及线虫在最适温度下的胚胎发育过程.研究表明,短尾根腐线虫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为30℃.30℃下短尾根腐线虫从产卵至2龄幼虫孵化需要8~9 d. 相似文献
4.
5.
侯绍春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2):12-14
根腐线虫又称短体线虫,可为害多种作物,引起根腐或根部损伤,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在我省农作物上的根腐线虫种类和分布情况至今尚无报导。近年来,我们对我省农作物上的寄生线虫进行调查和分类鉴定的研究,对每种线虫都进行了显微镜观察,以捷曼氏公式测量计算,绘图并描述其特征,参考国内外资料进行种属鉴定。复写结果经全国植物线虫分类鉴定协作组专家审核。标本现存于辽宁省铁岭农业学校。此项研究初步查清了我省根腐线虫的种类,分布和为害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根腐线虫调查研究与防治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7.
试验表明,小麦成株期根腐叶枯病情指数,与小麦产量及其成产要素中的千粒重、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病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发病越早,病情越重,减产越多。并根据防治效益等综合因素,提出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病情指数达到4.4%时应进行防治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早熟和晚熟品种、浅生槽定向栽培和传统栽培连作山药田根腐线虫的发生动态及山药连作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以期为山药根腐线虫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早熟品种永丰淮山传统栽培田、晚熟品种泰和竹篙薯浅生槽定向栽培田和传统栽培田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品种山药生长特点定期采集土样,采用贝尔曼漏斗法对土壤线虫进行分离,利用线虫形态学特征将线虫鉴定到属,并进行计数,分析线虫群落随着山药生长在土壤中的变化特征。【结果】永丰淮山和竹篙薯田土壤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种群数量分别从6月和8月之后开始急剧增加,10月达到高峰。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方式山药田土壤分别共分离到9属、13属和12属线虫,且线虫群落均主要由食细菌类线虫和植物寄生类线虫组成。10月土壤中短体线虫属相对丰度急剧增加的同时,永丰淮山土壤中食细菌类线虫拟丽突线虫属Acrobeloide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93.55%,而泰和竹篙薯浅生槽定向栽培和传统栽培土壤中食细菌类线虫小杆线虫属Rhabditis相对丰度分别显著降低52.80%和75.99%。此外,泰和传统栽培田土壤中拟丽突线虫属的相对丰度也大幅降低96....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接种和大田实测的方法研究了小麦根腐叶枯病导致小麦减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叶片遭受根腐叶枯病菌侵染后,由于出现枯死性病斑而导致光合面积减少,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的蒸腾强度下降,含糖量减少,从而导致小麦千料重下降,产量也随之减少,叶部病情越重,感病时间越早,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0.
11.
阐述了水稻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特征及发生特点,介绍了水稻根结线虫病的主要症状,提出了防治水稻根结线虫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为有效防治萧县小麦胞囊线虫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萧县小麦胞囊线虫病的田间调查与试验,研究了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范围、田间分布及危害。[结果]小麦胞囊线虫年均只发生一代。病害分布面积占普查面积的79.3%。小麦田土壤中小麦胞囊线虫卵的平均密度为6.5粒/g。与施用2次涕灭威颗粒剂的小区相比,未施药小区新麦12和皖麦50的鲜重损失率分别为23.3%和22.5%,孕穗数分别减少25.9%和11.1%。与未施药小区相比,3.2%阿维菌素0.56ml/m^2、15%涕灭威颗粒剂2.8、4.3g/m^2和施用2次4.3g/m^2小区的平均单株根部雌虫数量分别降低~5.2%、24.0%、44.8%和60.4%,单株鲜重分别增长-7.0%、5.3%、1.2%和17.0%,孕穗数分别增长4%、8%、8%和16%。[结论]深入研究小麦胞囊线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对有效防治萧县小麦胞囊线虫病尤秀重要。 相似文献
14.
15.
小麦纹枯病又名小麦尖眼点病,是小麦上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引起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的有性态为禾谷角担菌[Ceratobasidium graminearum(Bourd.)Rogers.],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无性态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均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该病原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病株残体上越夏和越冬,成为初次侵染的主要菌源;未经腐熟的带有病残体和病土的有机肥亦可传播该病。小麦播种萌发时,幼苗地下部分的幼根、幼芽即可被病原菌侵染和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菏泽市雷暴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根据1971~2007年菏泽市八县一区的雷暴观测资料,建立四季和年雷暴出现次数的时间和标准差序列,分析雷暴的发生规律及分布特征。[结果]菏泽市雷暴的出现次数由牡丹区向四周逐渐递减。雷暴次数的年际变化呈交替增减,总体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年雷暴日数自西北向东南稳定性减小。雷暴发生主要集中在4~9月,季节性明显,7月最多,11、2月没有。雷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每天的15:00~2:00为雷暴活跃期。平均雷暴初日自西北向东南逐渐提早,平均雷暴终日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结论]该研究为菏泽市的防雷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19.
宁麦18是采用改良集团法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弱筋小麦新品种。利用2008~2011年江苏省淮南组和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资料,对宁麦18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麦18在参试品种中平均产量均为第1位,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9.8%和4.6%,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7.8%和7.2%。宁麦18适应度较高,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和Shukla变异系数均较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好的稳产性。宁麦18平均穗数486.7万/hm2、穗粒数41.4粒、千粒重35.7 g,产量三因素协调性较好。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的作用较小。因此,在宁麦18的高产栽培中,应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稳定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