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菌核菌粗毒素对向日葵种子及幼苗的毒害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向日葵菌核菌粗毒素和病菌培养滤液处理向日葵的种子和幼苗,研究粗毒素对种子萌发、胚根生长的影响,对幼苗的致萎作用、对幼苗离体叶片的致病作用以及对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核菌粗毒素对向日葵种子萌发、胚根伸长和幼苗生长都有毒害或抑制作用,对离体叶片也具有强烈的致病作用,且粗毒素和培养滤液引起的症状基本相同。同时,草酸毒素可作用于寄主细胞膜,引起细胞膜透性的增加,造成膜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2.
玉米茎腐病菌毒素的致病机制(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茎腐病菌(Fuarium graminearum和Pythium aphanidermatum)产生的毒素对玉米种子萌发、胚根与胚芽的生长以及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赤霉菌毒素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比瓜果腐霉菌强;赤霉菌毒素滤液对胚芽和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在低浓度时低于瓜是腐霉菌,在高浓度时高于瓜果腐霉菌;瓜果腐霉菌粗提纯毒素对胚根和胚芽的抑制率都高于赤霉菌,用赤霉菌毒素滤液处理玉米幼苗,根系变褐色、腐烂,叶片变褐且产生典型的萎蔫症状。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番茄叶霉病菌产生的糖蛋白毒素粗提物对不同番茄品种种子萌发,胚根、胚芽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叶片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针刺处理,叶片可产生褪绿斑;浸渍处理,叶片褪绿,边缘变褐,对幼苗有致萎作用;不同品种对毒素粗提物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差异;同一品种毒素浓度越高,对种子的萌发抑制率,胚根、胚芽生长抑制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4.
茄子褐纹病菌粗毒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从茄子病株上分离获得的褐纹病菌接种于小麦粒培养基、茄子茎秆培养基、茄子果实培养基上 ,均能生长良好 ,用不同浸提液提取粗毒素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粗毒素蛋白含量 ,结果表明 :以小麦粒培养基在 2 8℃恒温箱中黑暗培养 2 8d ,85 %乙醇作浸提液提取的粗毒素含毒素蛋白较多。  相似文献   

5.
立枯丝核菌毒素的产生及与致病力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培养滤液经活性炭吸附、甲醇洗脱、旋转蒸发浓缩获得粗毒素。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粗毒素能诱发水稻叶片产生似纹枯病的典型症状,明显抑制水稻胚根生长,致使水稻幼苗萎蔫;粗毒素浓度越高,作用越强,当稀释至200倍时仍具有一定生物活性;不同菌株产毒能力差异明显,且与致病力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显示毒素在病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病菌最佳产毒条件为:菌丝在改良Richard培养液(pH7)中,25~30℃下黑暗培养15-20d,每隔6或12h人工振荡1次。水稻不同抗(特青和J-85)、感(LMNT)品种的胚根和幼苗对粗毒素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预示毒素可用于水稻品种抗纹枯病的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菌丝干重法测定不同液体培养基的菌丝生长量,用抑制胚根生长测定法测定粗毒素对胚根的抑制作用,用叶片针刺接种法测定粗毒素对牡丹离体叶片的致病程度,筛选出最适合牡丹红点病菌产毒的液体培养基,初步测定牡丹红点病菌粗毒素对供试材料的致病性.结果表明,PD培养液中菌丝生长情况最好,最适合牡丹红点病菌菌丝生长,基础培养液中菌丝生长情况一般;从基础培养液中提取的粗毒素对小麦胚根抑制作用最明显,对牡丹叶片致病力最强,最适于牡丹红点病菌产毒,故基础培养液为牡丹红点病菌最适产毒的液体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玉米全蚀病菌毒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maydois,Yao,Wang et Zhu)在碎玉米粒培养基上能够产生毒素。培养物经甲醇浸提,活性炭柱吸附层析获粗提纯毒素结晶,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粗毒素对玉米胚根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玉米幼嫩的种子根和4叶期幼苗的离体叶和活体叶有致萎作用;同时能损伤玉米叶片细胞膜。用毒素接种后,寄主表现出病原菌侵染相似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引起玉米茎腐病的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可在Richard和小麦粒培养基上产生毒素。培养物经过滤、离心或甲醇浸提,再通过活性炭柱吸附和甲醇洗脱获得毒素晶体。毒素生物活性测定表明:无论是培养滤液还是粗提纯毒素对玉米种子萌发、胚根和胚芽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3叶期幼苗的叶片亦有致萎作用,同时还能使根系发生褐变,与病株根系症状类似。电导测定证明,2×10~3μgg1的粗毒素和培养液都可引起叶片细胞膜损伤。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用改良的Richard培养液培养花生叶腐病菌,滤液经活性炭吸附,甲醇洗脱,旋转蒸发得到粗毒素。对粗毒素进行生物活性检测,发现粗毒素在花生叶片上能形成花生叶腐病典型症状,并可抑制花生胚根的生长。经检测发现该毒素对花生细胞膜有破坏作用,并能降低花生叶绿素含量。毒素的化学成分含有蛋白质和可溶性糖。  相似文献   

10.
甘芳 《农家科技》1997,(5):12-13
<正> 茄褐纹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之一,只为害茄子,全国各栽植区普遍发生。苗期为害造成缺补,严重时缺株率达60%以上;果实发病引起果腐,一般果腐率达20~30%。茄褐纹病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都可发生。幼苗感病,多在近地面茎基部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梭形  相似文献   

11.
以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幼胚发育时间和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小麦幼胚培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胚发育时间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有较大影响,花后10~13 d的小麦幼胚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质量较好,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是适宜的取材时间;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胚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和苗分化的影响趋势相同,粗毒素为6.0 g/L时,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有明显抑制,低于6.0 g/L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粗毒素在0~6.0 g/L对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及苗分化的影响随浓度增高抑制作用增强,在6.0 g/L时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能力较低或丧失;适宜的粗毒素筛选浓度为1.5~4.5 g/L。  相似文献   

12.
小麦赤霉菌 Gibberella zeae(Schw.)Petch 在麦粒培养基上进行固体产毒培养,从中提取粗毒素。用粗毒素溶液处理小麦抗感赤霉病不同品种萌动—致的种子以及—叶期幼根和叶鞘。用 DDS-11A 型电导仪测定细胞渗透性变化。结果表明,在粗毒素作用下,小麦根、芽生长受抑制。但抗病品种受抑轻,感病品种受抑重。抗感品种幼根和叶鞘细胞渗透性的变化差异明显。用赤霉菌粗毒素测定细胞渗透性的变化,有可能作为鉴定小麦品种抗赤霉病的一个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对紫茎泽兰伤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对紫茎泽兰不同部位的伤害以及不同毒素粗提液浓度对叶片的伤害效果,进行了叶片愈伤组织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毒素对紫茎泽兰叶片和愈伤组织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叶片对该毒素最敏感,根对毒素只有轻微的反应;毒素粗提液稀释2倍,仍然对紫茎泽兰叶片有明显的伤害作用;以MS 6 mL(1 mg/mL)2,4-D培养紫茎泽兰叶片分化良好,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快;毒素处理后叶片和愈伤组织CAT活性在6 h达到最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用赤霉菌(Fusariumgraminearum)病麦粒水浸滤液、蔡氏(Czapek)液体培养滤液及马铃薯液体培养滤波处理小麦不同抗性品种的萌动种子,测定其胚根、胚芽生长长度.结果表明,三种培养滤液体积分数大时可抑制根、芽生长,体积分数小时则促进其生长,具双重生物效应.T-2毒素仅具抑制效应.病菌滤液和纯毒素均可用于鉴定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  相似文献   

15.
石楠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hotiniae)是草莓根腐病的优势致病菌,主要通过毒素引发病害。为明确该病菌毒素对常见几种杂草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离体叶片和种子根芽伸长法研究了该病菌粗毒素对几种杂草的致病作用。结果表明:该粗毒素对供试的13种杂草叶片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作用,致病强度与杂草种类及粗毒素浓度有关,其中车前、马齿苋、马唐、反枝苋和灰菜5种杂草受害最重,经较低浓度(0.036mg/mL)毒素处理后1d即开始出现褐色斑点,第3天病斑面积达到最大(50%以上);该粗毒素(0.036mg/mL)对车前等5种杂草种子萌发、幼根和幼芽伸长也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毒素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抑制率均在53%以上,但对小麦和大豆种子萌发及根芽伸长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粗毒素经紫外线照射后,对车前和蒲公英的除草活性在自然光照下比黑暗下明显增强。这些结果揭示石楠拟盘多毛孢粗毒素有一定的除草潜力。  相似文献   

16.
分别利用草坪草褐斑病菌粗毒素5倍稀释液和10倍稀释液接种盆播坪草高羊茅,1周内逐天采集处理叶片,测定叶片防御酶(PAL、POD、PPO、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坪草高羊茅叶片经粗毒素液处理1周内,PAL、POD、PPO活性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并且高浓度毒素处理较低浓度毒素处理的酶活性高,而经毒素处理后的坪草叶片CAT酶活性较对照却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喜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组织分离法,以PDA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从喜树的枝条、叶片、果实和根中分离获得28株内生真菌.对峙试验结果显示,28株内生真菌对6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G-4菌株作用最明显,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茄褐纹病菌[Phomopsis vexans(Sacc.et Syd.)Harter]的抑制率分别为89.68%和83.88%.对G-4菌株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G-4菌株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范围为6.4~8;在麦芽浸粉培养基上G-4菌丝生长迅速;果糖为最佳碳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