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0年在我省双季早稻生育期间(3月下旬~7月中旬)农业气象条件的主要特点是气温比常年同期偏离,积温偏多,降水适中,日照充足;主要生育关键期光、热、水配合适宜,洪涝范围小,受灾程度轻,未出现低温连阴雨和倒春寒天气危害。综合生长季内农业气象条件对早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利多弊省,早稻单产创历史新高。以下就2000年早稻各生育期间气象条件与历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含锌专用肥对早稻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早稻施用含匀 用肥均比其他种类的肥料提前返青和分蘖,缩短全生育期,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经济效益明显,做了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3.
4.
5.
6.
通过早稻旱育秧与半旱秧栽培的比较表明,采用旱育秧栽培能增产105以上,其增产机理为秧苗素质好。分蘖早,分蘖节位低;个体发育良好,后期干物质积累快。同时提出适合浙南地区的旱育高产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利用1954—2021年南昌县气象局历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江西省双季稻气象灾害指标》,对南昌县春季低温、小满寒和高温逼熟等气象灾害的发生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稳定通过10、12℃初日80%保证率的日期分别在3月下旬和4月上旬前期,春播期≤12℃轻度、中度、重度灾害发生年份的频率分别为77.9%、47.1%、16.2%;春季低温灾害发生的年次数略呈下降趋势;小满寒轻度、中度、重度发生年份的频率分别为14.7%、7.4%和2.9%,早稻发生小满寒的天数和次数均有减少的趋势;高温逼熟发生的年频率为57.4%,发生轻度、中度和重度高温逼熟的占比分别为20.6%、22.1%和14.7%,2000年后的高温逼熟天数显著增多,灾害风险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旱地育秧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主要是:①旱育秧的苗床含水量低,氧气充足;膜的透光率高,膜内光照条件好,土温和气温高,昼夜温差大;②种谷胚乳转化速度快,转化效率高;③秧苗有较强的根系优势;④秧苗的抗寒能力强;⑤移栽后秧苗“不打盹”;⑥分蘖节位低,发生时间早,分蘖速度快;⑦产量形成期绿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高;⑧提高了弱势颖花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18.
19.
锌肥是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土壤缺锌,水稻前期根等生长停滞而导致“座苗”其主要症状出现在水稻移后的10-30d,表现为上部叶片变窄,中部叶片有棕色斑点,下部叶片披垂过早、分蘖延迟,早期落叶,根系不发达,植株矮缩,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势必影响早稻产量,为此,笔者自1998年开始有目的地通透性能较好的潴育型紫泥田,进行同等条件下定位施锌肥沾(或浸)秧根试验,从而证实在此以前的数年里,几乎每年早稻均有不同程度的“座苗”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缺锌。 相似文献
20.
夏玉米是衡水市的主要骨干粮食作物,2013年粮食实现了十连增。通过分析2013年夏玉米生长期间的气象条件及增产原因,总结获得高产采取的有效措施,促进夏玉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