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1951-2011年世界茧丝生产规模和主产国生产地位变化,发现世界茧丝生产具有鲜明的寡头垄断特征,蚕丝业具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转移的发展规律.而产业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且产业链各环节的转移速度和程度并不一致.针对中国“东桑西移”和茧丝原料基地与丝绸加工重心空间分离的现状,建议通过跨区域产业链整合、产业链前端和后端的科技创新及蚕丝业的多元化来推进蚕丝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蚕丝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拓展蚕丝业的发展空间,实现蚕丝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巴西蚕丝生产和贸易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国达 《蚕业科学》1997,23(4):226-229
以巴西茧丝生产和贸易的统计及相关资料为依据,简要分析了巴西蚕丝生产条件,经营规模,技术体系,蚕茧和生丝的供求关系及其出口市场。巴西蚕丝业是以出口创汇为目的的市场导向型产业.巴西蚕丝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世界茧丝绸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蚕业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丝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主要蚕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我国是世界蚕丝主产国和主要供应国,丝绸及其制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70~80%,蚕丝产品成为我国极少数能控制国际市场的出口商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纺织工业大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蚕丝业亟需从科技和管理同时入手,加大改革力度,大力促进蚕业产业化经营,加强蚕丝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才能确保我国蚕丝业稳定持续发展。1 我国蚕业生产的分析经过50年的努力,我国蚕丝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49年桑蚕茧…  相似文献   

4.
<正> 1970年我国蚕茧产量名列世界第一,1978年产丝量又超过了日本,出口量占世界90%,从而我国恢复了历史上蚕丝生产的领先地位。我们要长久地保持这样的地位,必须吸取各国的长处,扬长避短,稳步地发展我国的蚕丝生产。鉴此,试从世界主要产茧国茧丝生产的兴衰,探讨我国茧丝生产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稳定发展蚕丝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黎静 《蚕桑通报》2009,40(2):57-58
1蚕丝业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祥地一,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茧丝绸产业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主导地位的优势产业,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茧丝产量一直位居世界之首,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蚕丝产品75%以上用于出口。浙江省是我国蚕茧生产加工和丝绸出口大省,近年来,桑园面积保持在7.33万hm^2以上。蚕茧年产量维持在7.5~9.5万t,蚕桑产值在20—25亿元,蚕桑产业位居全国领先,桑园面积约占全国9%,居第5位;  相似文献   

6.
泰国的蚕丝生产与贸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顾国达  张纯 《中国蚕业》2001,22(1):61-62
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的中南部,国土面积514万km2,人口约5500万.泰国的蚕丝业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自70年代以来泰国蚕丝业在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的技术援助下得到较快发展,1991年生产蚕茧11284t,生产生丝1611.8t,创历史最高记录.近年来受世界丝绸市场供过于求,茧丝价格下跌的影响,蚕丝业生产规模有所缩小,1997年泰国生产蚕茧7273t,生产生丝1045.9t,是继我国、印度、乌兹别克和巴西之后的世界第5大茧丝生产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西蚕业快速发展,蚕茧生产量从1995年的1.4万吨,2000年的2.6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7.25万吨;占全国蚕茧总产量的比重从从1995年2.1%,2000年的5.7%,提高到2003年的15.1%,近五年间由全国第八位跃居全国第二,广西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蚕丝业的主产地,在我国乃至世界蚕丝业的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一个行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尤其是我国占有世界75%生产量的茧丝业。近几年我国茧丝价格如过山车般大起大落,主要原因就是我国蚕茧的质量较差,行业大而不强,在国际上话语权少,出口也常因品质低而受到限制,如去冬今春全国蚕茧严重积压,但好的茧丝就是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9.
广西蚕丝业现状分析和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广西蚕丝业发展的现状,并从产业的自然基础、效益基础、政策基础、人才基础、科技基础、外部环境和外部动力等方面分析了广西蚕丝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认为广西蚕丝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低,蚕种生产设施陈旧、蚕种市场竞争无序,蚕桑病虫害多发、防控形势严峻,蚕茧收购质价分离而影响茧丝品质,蚕丝业技术人员匮乏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广西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广西蚕丝业应转变增长方式,把工作重点从注重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转移到提高单产和茧丝品质、强化蚕桑资源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世界蚕茧和生丝生产量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顾国达  王昭荣  张磊 《蚕业科学》2002,28(3):242-246
根据世界纤维总产量呈明显的线性增长 ,以及生丝占世界纤维总产量中的比例在 0 18%左右的事实 ,运用趋势外推法 ,在明确世界蚕丝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建立世界纤维总产量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 ,预测了 2 0 0 5~2 0 10年间世界及我国生丝和蚕茧生产量。  相似文献   

11.
影响蚕茧价格变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顾国达  范作冰 《蚕业科学》2000,26(2):99-104
蚕茧是丝绸工业的原料 ,蚕茧收购价格的高低不仅影响蚕农的收入和生产积极性 ,而且影响丝绸工业的经济效益 ,关系到蚕丝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就蚕茧价格政策、蚕茧的供求关系、养蚕成本、蚕茧与粮棉比价及通货膨胀等因素与蚕茧价格变动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敬德  童立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12,(3):529-536
应用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中心-边缘"理论,对近代(1840~1919年)中国蚕丝业国际地位由中心走向边缘的种种表现与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中国蚕丝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途径。近代以前,中国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外,中国的蚕丝业也一样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外,并在世界蚕丝业占据重要位置。自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体系并被边缘化之后,中国的蚕丝业也随之被边缘化,沦为中心区国家的丝绸原料生产者与成品销售地,蚕丝业的外贸权与产品价格被中心区国家操纵,蚕丝生产技术的发展亦被限制,其原因在于世界体系下"中心-边缘"关系的制约。至今,中国蚕丝业仍在为走向中心而努力,其唯一之途径,就在于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以科技推动蚕丝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适合亚热带蚕区饲养的三眠蚕育种材料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适合亚热带蚕区生产高品位生丝的家蚕品种,根据家蚕眠性遗传机制,利用杂交育种及显性三眠纯合技术,将超细纤度三眠蚕品种与夏秋蚕品种杂交育成Z3等细纤度三眠蚕材料,再与多丝量春用蚕品种杂交,初步育成了Z3.C3等纤度为2.44 dtex、全龄经过短、体质强健、茧丝质优良的三眠蚕材料。采用选拔的三眠蚕材料初步组配的Z3×84Y2杂交组合的实验室饲养成绩为:全龄经过21 d,虫蛹率98.55%,全茧量1.75 g,茧层率22.47%,茧丝长1 354 m,解舒率88.15%,洁净95.3分,纤度2.6 dtex。  相似文献   

14.
家蚕作为天然蛋白质纤维——蚕丝的生产者,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农村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化纤产品的不断创新,原料茧生产效益和丝绸服饰性能方面的优势相对下降。在韩国,原料茧生产几乎消失,但以家蚕作为与健康有关的功能性素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却方兴未艾。例如:以蚕粉为原料研制的降血糖制剂,已被韩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定为保健食品,自1995年以来已生产约3 000 t;家蚕具有富集食下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功能也被证明;雄蚕蛹(蛾)被开发为男性增进剂;对蚕粉、蚕尿及白僵蚕保健功能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活跃。家蚕资源的多功能开发利用为蚕农增收做出了贡献。可以预言,家蚕及其产品作为功能性素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韩国未来高附加值新型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饲养雄蚕品种是提高蚕丝品质和蚕茧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14为母本,用普通家蚕品种夏6为优良性状基因供体回交改良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经2轮杂交、自交、回交组成的循环改良和纯化,育成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48,将该品种与家蚕限性皮斑品种限7组配成夏秋用雄蚕杂交组合限7×平48。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联合鉴定,该雄蚕品种的雄蚕率达99%以上,在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表现出强健好养、产量高、丝质优等特点:张种产茧量和50 kg桑产值分别较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8.4%和9.4%;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和干茧出丝率分别较对照种提高7.9%、12%、2.57个百分点、1.54个百分点。新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审定,适合在长江中下游蚕区的夏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6.
马涛 《蚕学通讯》2011,(2):50-52
在家蚕养殖与蚕丝应用方面我国拥有着悠久历史,曾经创造过经济和文化交流上的繁盛。随着家蚕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的科研成果的应用,极大推动了我国家蚕产业的发展。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起步晚,不够完善,使得家蚕研究与家蚕知识产权保护的步伐明显不一致。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充分实现法律保障,才能确保家蚕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为了进...  相似文献   

17.
我国蚕茧生产成本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时间和空间为维度,梳理了1991~2010年间我国蚕茧生产成本资料,从蚕茧生产成本与蚕农收益的关系、蚕茧生产成本波动及成本结构的变化、7个蚕茧主产省(区)的蚕茧生产成本比较、蚕茧与其它农作物的比较效益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蚕茧生产成本变化与养蚕收益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全国蚕茧生产成本在1991~2010年明显呈现出"谷—峰—谷—峰"的变化特征;蚕茧生产总成本中人工费用占比明显高于物质费用;7个蚕茧主产省(区)的蚕茧生产成本相比较,四川省的生产成本最低,陕西省最高;与其它竞争作物蔬菜、水果、棉花相比,蚕茧生产成本依旧相对较高,比较效益较低。创新省力化养蚕技术及培育高产蚕、桑新品种,提高蚕农收益,是保障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桑树良种化与蚕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一乐 《蚕业科学》2003,29(1):7-13
桑树品种是蚕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优良桑树品种的推广应用对提高桑叶产量、改善桑叶品质、增强桑树对不良环境的抵抗性 ,进而对增加蚕茧产量 ,提高茧质、种质、丝质都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蚕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加快我国桑树良种化进程 ,促进蚕桑生产朝“两高一优”农业发展 ,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4年8个蚕期利用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第转育改良组配成的7对雄蚕杂交组合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雄蚕杂交种具有食桑省、叶丝转化率高、能够大幅度提高蚕出丝率、茧丝质量优异等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对于改造提升传统蚕丝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