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从 4个方面论述了丰产林幼林抚育技术  相似文献   

2.
林木的生长周期比较长,新栽的幼树要经过几年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的生长阶段。因此,在造林之后,除了加强保护,防止人畜破坏外,还需要适时采取松土、除草、灌水、施肥、修枝、间伐等抚育措施,目的是为幼林创造良好的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促进其生长发育。在幼林抚育措施中,最主要  相似文献   

3.
我省每年的人工造林有几百万亩,但因大部分地区春旱严重,延续时间长达四五个月,致使新造幼林成活率下降较多。据了解,不少地区的新造幼林,当年冬季检查验收,成活率在80%以上,而到来年春旱后却大量死亡,严重的地块,成活不到30%。据观察,新造幼林,不论是直播或植苗,第一二年根系多  相似文献   

4.
5.
在过去管理的基础上,对幼林抚育工作实行了专项设计和专项验收等管理技术。实践证明,这不仅为幼林抚育作业的计划管理等工作提供了充分依据,而且便于上级部门对幼林抚育作业质量和完成数量进行检查核实和监督,并能有效地控制个别单位弄虚作假、虚报完成面积的现象,保证该抚育的地块及时得到抚育,促进幼树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三分造,七分管”,要想使造林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幼林的保护和抚育管理。保护得好,抚育管理得当,才能使人工林健康成长。抚育管理包括土壤管理、幼林抚育、补植等。补植要在造林后的2~3年内完成,保护则要贯彻始终。土壤管理工作有中耕除草、间作、灌溉等。幼林抚育工作包括修枝、间伐、平茬等。人工林的初期——幼林阶段,对所处环境有一  相似文献   

7.
人工幼林成林抚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新造幼林抚育管理是指从造林后至郁闭之前这一时期所进行抚育管理技术的统称。包括土壤管理技术和林木抚育技术,以及幼林保护和造林检查验收等。新造的幼林,在其生长发育初期,一般要经历适应造林地的环境,恢复根系和生根芽,逐渐加速生长,直至树冠相接进入郁闭这样一个阶段。这个时期是林木栽培的关键时期,对人工林的形成及其以后的速生丰产影响极大。 造林的第一年,苗木以独立的个体状态存在,树体矮小、根系分布浅、生长比较缓慢、抵抗力弱,任何不良外界环境因素都会对其生存构成威胁。苗木在这个时期必须克服(它自身的外界环境…  相似文献   

10.
11.
程焕章  吴振和 《林业科学》1993,29(4):379-383
到1990年止,大兴安岭林区共完成抚育作业面积66.74万ha。据统计,抚育间伐剩余物每公顷可达25t左右,影响了林内卫生,提高了火险等级。为此,先后在松岭、呼中、十八站、库伦斯林业局和呼玛县林业局的国营林场进行了抚育间伐剩余物火烧处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试验方法 (一)试验条件的选择初步试验在松岭和呼中林业局的部分林场进行。选择天然中幼龄林的兴安落叶松纯林,落叶松与白桦混交林,林龄Ⅱ、Ⅲ龄级,平均树高8-12m,平均胸径6-12cm,郁闭度≥0.7。标准地面积采用正方形33×33m,剩余物按2m×1m×1.5m、2m×1m×1m、2m×1m×0.5m堆放。剩余物按抚育后的3、6、12个月分别进行火烧处理,以检验剩余物含水量与火烧处理效果的关系。剩余物火烧处理的时间选择在防火安全期内进行,分别在7月15日-9月15日,11月15日至翌年3月10日,夏季试验是在连续10天以上无降水过程中进行,以排除因降水对剩余物含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森林类型林冠对大气降雨量再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邓世宗  韦炳式 《林业科学》1990,26(3):271-276
大气降雨通过林冠,一部分被截留在树冠的枝叶和树皮上,叫做林冠截留雨量;一部分通过枝叶滴落和通过林冠间隙直接落下,叫做通过林冠雨量;一部分沿枝干流下地面,叫做树干茎流雨量。后两部分到达地面后,部分被蒸发掉;部分下渗入地被物,渗透到土壤里和地下,形成被植物利用的有效木分和地下径流;部分形成地表径流。确定三部分雨量是直接关系到土壤水量收入和森林地面径流形成的重要问题,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和物质循环具有实际意义。要确定三部分雨量,可以通过确定林冠截留量和观  相似文献   

13.
张旭  张东流 《林业科学》1990,26(5):461-464
在较高大树木上危害的森林昆虫,当其种群的密度不是很高,或种群未处于大量取食的虫态(一般为末龄幼虫)时,往往不易被发现。大量取食后不久,种群突然消失,只留下一些危害过的痕迹。危害痕迹中寄主林木被害状能提供的信息极有限,害虫的头壳也很难找到,而虫粪却易于发现且能提供较多的信息,成为确定害虫种类的线索。国外已有不少文献肯定了虫粪对于识别虫种的辅助作用,还编制了若干种森林害虫的虫粪检索表。国内仅对马尾松毛虫虫粪在监测其幼虫种群数量方面作过较详细的研究,尚未见到用虫粪识别虫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森林美剖析—主论森林植物的形式美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陈鑫峰  王雁 《林业科学》2001,37(2):122-130
本文强调了森林美的多重性,系统地阐述了森林美的各种层次,分析了森林植物自然美的特征,并提出了森林植物自然美的构景原理,将路离和审美对象尺度两者相结合把森林植物景观区分为7个层次,即(1)细部景观;(2)个体景观;(3)林内景观;(4)林道景观;(5)近景观;(6)中景观,(7)远景观。对各个层次的界定主要构景因子进行了系统的说明,提出了在对森森景观进行评判研究时必须明确其对象的层次归属,最后,对15个构景因子的近景,中景,远景中的重要性差异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09,自引:3,他引:109  
选择南方有代表性的森林游憩区进行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类型的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水平差异较大。(2)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成显著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正相关。(3)森林游憩区中水体对负离子水平的影响较大。其中动态水大于静态水,瀑布大于溪流。(4)森林中空气负离子浓度还呈现出一定的日变化和年变化。(5)建筑材料对空气负离子水平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缙云山森林土壤酶活性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森林土壤酶系主要来源于动植物的分泌及其残体的腐解和微生物的分泌等 (关松荫 ,1 986) ,可见 ,植物种类和组成不同 ,其根系分泌物和枯落物的质和量就不同 ,从而可能引起土壤酶活性的差异 ,但已有的报道主要涉及到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Sarathchanderetal.,1 984) ,土壤酶性质的研究 (Tate ,1 984;Busi nanetal.,1 985;Lajthaetal.,1 985)以及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及其与其它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因子的关系研究等 (杨万勤等 ,1 999a,1 999b ;张其水 ,1 992 ;郑文教等 ,1 995;…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香兰  田积莹 《林业科学》1992,28(2):98-106
通过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得出:1.两林区各乔木林型下表层土壤砂粒、粗砂粒、中砂粒、细砂粒,各平均含量均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其剖面平均含量亦是如此;在剖面中的分布,随土层加深,含量降低;2.表层土壤粗粉粒平均含量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低龄林地>中龄林地>高龄林地,中粉粒与细粉粒之和则是相反;3.表层土壤物理性粘粒平均含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高龄林地>中龄林地>低龄林地;4.土壤含水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在林缘草地施用森林重泡沫灭火剂技术,同时介绍了森林重泡沫灭火剂的质量问题,该剂的特点是稳定性好,抗风力强,并一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渗透性和抗烧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森林食叶害虫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森林食叶害虫研究概况。化学杀虫剂是防治食叶害虫的主要手段,在树干上涂毒环、打孔注药可防治多种食叶害虫。松毛虫赤眼蜂和白僵菌已被大量应用。利用病毒治虫正在发展。用黑光灯诱杀可降低害虫密度。  相似文献   

20.
水文对森林植物群落的类型、结构、生活型谱、排序和动态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植物群落分2个植被型,4个群系,19个群丛组;群落垂直结构分乔术、灌木、草本3层,植物组成分属于34科、76属108种;群落生活型谱反映了气候条件;群落排序结果满意;顶极植物群落为松栎林,山杨、白桦林将为辽东栎林演替,油松林与山杨林、白桦林之间的动态演替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