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花生常见病害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花生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防治技术,包括花生叶斑病、花生茎腐病、花生根腐病、花生锈病、花生青枯病等,以期为花生病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花生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花生田几种常发病害(花生青枯病、花生叶斑病、花生茎腐病、花生根腐病、花生黄花叶病毒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种植户防治花生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临沂地区花生疮痂病的危害症状、病原特性、发生条件及防治情况.为防治花生疮痂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开封花生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茎腐病是花生上的常见病害,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本文作者总结了花生茎腐病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花生茎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花生茎腐病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花生茎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花生疮痂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国内逐年扩大蔓延,严重威胁着花生生产。本文作者从该病的分布、危害、病害症状、病原菌、侵染循环及综合防治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花生疮痂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总结广西花生茎腐病、青枯病的侵染途径、症状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以为花生茎腐病、青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花生茎腐病是花生重要病害,近年来随频繁调种和重茬地块增多呈扩大蔓延趋势,对花生生产影响较大。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本试验研究在农业综合防治的基础上,配以药剂筛选,意在找到一条切实有效的控制、防治花生茎腐病扩展和危害的防治方法,推进辽西地区花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花生主要病虫害包括花生根茎腐病、花生叶斑病、花生疮痂病、花生锈病、花生蚜虫、二三代棉铃虫、蛴螬等,现将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 花生根茎腐病1.1 主要发生期。出苗期至开花下针期(4月下旬~6月下旬)为主要发生期。发病初期即用药。1.2防治措施。杀菌剂+叶面肥混合灌根或茎基部喷  相似文献   

10.
<正>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年来,随着花生种植面积的扩大,重迎茬地的增多,花生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保证花生生产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做好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1花生病害的防治方法花生常见病害有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和病毒病。  相似文献   

11.
花生品种资源抗疮痂病鉴定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抗疮痂病花生品种资源,采用喷雾法对60个花生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省外引进品种中,两年鉴定表现抗病(R)的有6个品种,占参试品种的14.29%;中抗(MR)的有14个品种,占33.33%;中感(MS)的有18个品种,占42.86%,感病(S)的有4个品种,占9.52%;供试的18个福建省审(认)定品种,抗疮痂病性差,表现中感的有2个品种,其余品种均为感病.近年来,花生疮痂病危害趋重,今后在花生新品种选育中,有必要将抗疮痂病作为花生品种改良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花生疮痂病主要为害植株叶片、叶柄、托叶、茎部和子房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造成植株矮缩、病叶变形,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3.
花生疮痂病的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爱苗乳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和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8种药剂对花生疮痂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单株结荚数多,果饱、果大,增产幅度最大;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差,增产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喷雾法对43个花生品种进行疮痂病抗性鉴定试验,以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抗病品种。结果表明:43个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差异可分为3类,中感(MS)的有7个,占16.28%;中抗(MR)的有28个,占65.12%,抗病(R)品种有8个,占18.60%。建议抗病性达到中抗(MR)以上的36个品种,可结合各地的生产条件和...  相似文献   

15.
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 ,以时间因子为媒介 ,推导出一个能准确描述植物病害I-S的logistic衍生模型。通过对油松落针病、花生锈病、烟草黄瓜花叶病和小麦赤霉病等多组I-S关系数据的实例验证与比较分析 ,显示出这一模型具有较强的数据拟合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Logistic衍生模型尚可应用于林木胸径与材积(D -V)关系、径与树高(D -H)关系以及生物量预估等项研究。此外 ,还提出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通用模型  相似文献   

16.
花生品种对疮痂病抗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花生栽培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差异,为品种抗性鉴定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病菌孢子悬液对32份品种作田间接种鉴定,对不同叶位病情做调查;用不同病级叶片作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测定。对8份品种作表皮组织显微计测和病程观察。【结果】粤油5号等11份表现感病;濮花16等10份为中感;淮花8号等8份和徐花8号等3份则为中抗和抗病。抗病型品种(MR-R)顶端嫩叶发病率0~23.8%,Ⅴ、Ⅵ级病叶比率0;感病型品种(MS-S)则分别为84%~100%和10.7%~37.1%。随着叶片病害逐级加重,POD活性和MDA含量相应上升;CAT和SOD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皮层结构差异决定对疮痂病抗性,抗病品种具较厚的角质层,叶片气孔较少;且病菌潜育期长,产生病斑少,果荚带菌率低。【结论】主栽泉花10号等感病品种表皮角质层薄,嫩叶气孔多,病菌潜育期短,产生病斑数多,释放孢子量大,这是导致该病流行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筛选花生疮痂病防治的有效药剂并研究其防治适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13种药剂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苯甲·丙环唑乳油防治效果较好,增产幅度较大。以爱苗为试验药剂,通过研究比较不同喷药时间和喷药次数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未发病前喷施爱苗防治效果最好,在发病初期连续喷施2次的防治效果好于只喷施1次。  相似文献   

18.
 从3万多份小麦材料的抗赤霉病性鉴定及主要抗赤霉病品种的系谱分析中发现,我国改良小麦品种的抗赤性最初起源于中度感病品种。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些中度感病的意大利品种和我国地方品种。70年代以来,抗赤性来源几乎局限于意大利品种Mentana、Funo和我国地方品种台湾小麦等几个基因型,以致80年代我国抗赤育种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因些,很有必要广泛开拓和利用新抗源。抗赤性的选择应当在低世代和人工诱发病害流行的条件下进行,把抗赤性分为O、HR、R、MR、LR、S和HS更合理。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小麦赤霉病的抗侵染性和抗扩展性的强弱和组配 ,及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影响。中抗侵染和强抗扩展的品种为较好的抗性 ,其对赤霉病可以保持较稳定的抗性。小麦赤霉病一般属于多基因效应 ,两个不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都含有抗赤霉病的微效性基因 ,则可以通过杂交累加或重组 ,选出抗病的品种 ,带有抗赤霉病微效抗性基因的品种 ,采用系统选择或辐射的方法 ,亦可以选出抗赤霉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本文最后还提出抗赤霉病育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小麦抗赤霉病性超亲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配制了感染赤霉病的意大利小麦品种阿夫与我国台湾小麦的正反交组合,严格鉴定杂交后代的抗赤霉病性,进行多代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经过9年试验育成24个抗赤霉病性超亲的品系,其抗病性相当于或超过苏麦3号,其中88-102等3个品系兼抗白粉病。对小麦抗赤霉病性的选择效应、正反交的遗传差异、抗赤霉病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