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不利于本地转移,城市就业形势严峻阻碍了异地转移,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限制了就业范围,制度性因素则制约了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的现实却制约了这一转移.文章归纳了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用数字统计对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教育进行相关分析;进而讨论农村教育滞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最后从转变农村教育观念、加强农村基础和职成教育、注重城乡之间社区教育政策沟通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顺畅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和职业技术缺乏是制约其转移的关键因素和深层次障碍.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必须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职业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宏观层面来看,职业教育能提高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从微观层面来看,职业教育能培养就业技能,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个体素质,有利于劳动力的“乡-城“流动.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政府应增加教育投入,扩展职业教育规模,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应面向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入手,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本文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概括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宗洪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1):73-76
本认为困扰中国农村经济从而困扰整个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因此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和途径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全国居民总收入水平和全国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估算出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并通过比较研究我国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探讨依靠拉动内需基础上的更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笔者指出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收入等三个因素,同时,笔者又针对成因,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3.
解决山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加强山区农民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山区农民的现代化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如领导管理机制、网络管理机制、信息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高农民收入是关键。本文通过对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几个主要途径分别加以分析,得出在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农民增收问题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利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论证,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与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速度和层次。因此,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既可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条件,又可为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这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6.
王向华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3):65-67
在洛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着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整体素质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政府应通过转变职能,加强组织引导,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屏南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和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规范劳动力市场、做好进城务工农民的管理服务工作等相关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4~2020年中国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预测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农问题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地域,以农业为纽带相互交织为一体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总称.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现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战略转移.农民的经济行为是理性行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进入不同产业边际收益的差异导致农村农业劳动力的流动或转移.按照以上思路对2004~2020年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加快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依据,中国存在的极端二元经济结构不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是由20世纪80年代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因此,在解决中国相应的问题时,应借鉴刘易斯理论中合理的方面,消除限制因素,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20.
既有研究仅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差距的单向关系,利用我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使用VAR模型对其双向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乡差距的格兰杰因素,但城乡收入差距不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格兰杰因素,且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差距抑制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各级政府应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加大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和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