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赤点石斑鱼微卫星DNA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基因组DNA,经BamH I和Hind III双酶切并电泳回收300~1 000 bp的片段与经BamH I和Hind III双酶切的pUC18质粒重组,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以α互补法筛选重组阳性克隆,建立赤点石斑鱼部分基因组文库。应用PCR混合池法筛选含核心序列为(CA)n和(GA)n微卫星位点的阳性克隆,经DNA测序,得到61个含微卫星序列的克隆,占总克隆数的2.89%。61个用于测序的克隆中共有111个不同类型的微卫星序列,其中(CA/TG)n重复类型57个,占51.4%;(AG/TC)n重复类型35个,占31.5%;其他重复类型19个,占17.1%。完美型、非完美型及复合型序列分别占48.7%、41.4%和9.9%。并在GenBank上注册了22个微卫星序列。  相似文献   

2.
貉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MboI酶切,用2.0%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200~800bp的DNA片段,与MboI连接头连接,连接产物与生素物标记的(AC)n微卫星探针变性及退火,再通过链亲和素偶联磁珠亲和捕捉,经吸附、洗涤及洗脱,然后以洗脱产物为模板,通过PCR扩增,与pUCm-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貉(AC)n微卫星DNA富集文库,经测序分析表明该文库含重组克隆约2800个,其中含有(AC)n微卫星DNA序列的阳性克隆占71.4%。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确定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端粒DNA的重复序列,为下一步端粒酶活性检测奠定基础,根据已克隆发表的E.tenella端粒DNA重复序列信息,设计了由4个端粒重复序列串联的寡聚核苷酸探针(TTTAGGG)4,并以生物素地高辛标记。将该探针与经BAL31-EcoRⅠ酶切后的E.tenella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结果显示:E.tenella基因组DNA与探针杂交获得了清晰的杂交条带,随BAL31酶切时间的延长,杂交信号逐渐减弱,进一步证明了E.tenella端粒DNA重复序列为5-′TTTAGGG-3′,且此重复序列在E.tenella染色体的末端。  相似文献   

4.
对水牛α-乳清蛋白基因的3′端调控区进行了PCR扩增及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比较了水牛和牦牛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水牛α-乳清蛋白基因3′端序列与牦牛该基因在641 bp的序列中存在34 bp的差异,同源性为94.69%.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多种DNA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基因组DNA从而浓缩微卫星DNA的方法克隆测定了8个不同位点的猪的微卫星序列,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猪的基因组中大于或等于40bp的微卫星序列约占基因组全部微卫星序列的10%,(2)GTG)n和(GAG)n类型的微卫星序列,在猪的基因组中分别约每250-500kb的片段中就有一个。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的RH株弓形虫表面抗原1(SAG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弓形虫GJS株速殖子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SAG1的基因片段.PCR产物经纯化、酶切后定向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经酶切及PCR鉴定后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弓形虫GJS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 008 bp的特异SAG1片段,大小与预测值相符,与已知的SAG1基因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S76248)的ORF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  相似文献   

7.
将磁珠富集法和用γ-32P标记的放射性探针法相结合,快速制备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微卫星。用限制性内切酶MboI对银鲫完整基因组DNA酶切,用不同蔗糖浓度梯度离心收集400~900 bp大小的片段,连接Brown接头,构建银鲫全基因组文库。用生物素标记的(CA)16寡核苷酸探针进行筛选,磁珠富集含有微卫星的DNA单链序列;对DNA模板进行PCR扩增,连接pMD18-T载体,转入用CaCl2制备的感受态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α中,得到微卫星序列文库;经用同位素γ-32P标记的探针(CA)16二次筛选,获得235个阳性克隆,对其测序,得224个含微卫星序列,完美型、非完美型、复合型序列分别占总数的52.8%、28.7%、18.5%。除探针中使用的(CA/GT)n重复单元外,还观察到(GA/CT)n、(ACTC)4的重复序列。设计163对引物,选择合成30对引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筛选,9对可以获得清晰条带,其中3对为单态,6对为多态。  相似文献   

8.
从河南省长葛市的番茄病株上分离到4份病毒分离物HNCG1、HNCG2、HNCG3和HNCG4,为明确病原类型及其亲缘关系,首先采用检测双生病毒的简并引物进行检测,均能从样品中扩增出约500 bp的片段,4个序列同源性达99%。对HNCG4基因组DNA-A全序列测定表明,其全长为2 781 bp,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省内分离物(HNSQ1、HNNY1、HNLY1、HNQX)及其临近省份的河北分离物(TYLCV LF)、北京分离物(TYLCV BJ3)亲缘关系较近,序列同源性均达99%。进一步研究发现,HNCG1和HNCG4均伴随有1 347 bp的卫星DNAβ,而HNCG2和HNCG3中未检测到DNAβ。序列比对结果表明,HNCG1和HNCG4的DNAβ之间序列同源性为100%,与越南TYLCV分离物DX2的卫星DNAβ序列同源性最高,达88%。根据以上结果,引起河南省长葛市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为TYLCV,部分分离物伴随有卫星DNA分子。  相似文献   

9.
参照GenBank上登陆的鸡α干扰素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直接从固始鸡肝组织基因组DNA中扩增鸡α干扰素基因.将特异性片段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中,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经质粒PCR鉴定及酶切鉴定筛选阳性菌株送往大连宝生物公司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固始鸡α干扰素基因为582 bp.用DNAStar软件对克隆的固始鸡α干扰素基因与GenBank发表的其它品种鸡α干扰素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核苷酸同源性在97.9%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在96.9%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一株分离自牛乳中乳酸乳球菌染色体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出乳链菌肽生物合成的双组分调控元件(nisRK基因)。试剂盒回收纯化nisRK基因后将其克隆入以氨苄青霉素为选择压力的pGEM-T克隆载体中,再转化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提取重组体,进行酶切鉴定和PCR鉴定,并对nisRK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与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成功地克隆出nisRK基因,全长为2 035 bp,与国外报道的nisRK基因同源性高达99.9%。  相似文献   

11.
狐信仰是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之一, 它历史悠久, 深入民间。它的萌芽、发展、兴盛、衰败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 作为一种民间信仰, 它的兴盛和衰败原因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本文主要从社会文化和民众心理角度分析了狐信仰的兴衰原因, 并就近年来狐信仰的复兴提出了文化层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狐阴道加德纳氏菌病是新发现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近年来随着养狐业的发展,狐阴道加德纳氏菌病在各养狐场大范围流行,给养狐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该病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方法、防治技术作了系统的阐述,指出了该病的严重危害以及预防和控制该病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狐阴道加德纳氏菌的PCR诊断方法。【方法】根据阴道加德纳氏菌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分离的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菌体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建立狐阴道加德纳氏菌的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其可行性进行检验。【结果】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能扩增出437 bp的特异性核酸片段,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PCR的最低检出限量为500 mL-1。利用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对9株从山东省不同地区分离的疑似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菌株进行检测,结果有4株为阳性。【结论】研究建立的狐阴道加德纳氏菌PCR快速诊断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1次检测多个样品。  相似文献   

14.
狐狸繁殖率较低,严重影响了该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联合使用外源激素以及人工授精技术在狐狸生产上的应用试验,结合多年来生产的实践经验,从十个方面阐述了提高狐狸繁殖率的有效措施,旨在指导狐狸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配比对育成生长期雄性北极狐和银狐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其饲粮的配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设计,以品种(北极狐和银狐)和n-6/n-3PUFA比例(3,6,9和18)为试验因素,选取102日龄健康雄性北极狐和银狐各48只,预饲7d后均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个重复,每重复1只狐,分别饲喂不同n-6/n-3PUFA配比的试验饲粮46d,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清样品,测定试狐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免疫球蛋白IgG和IgM、白介素-2(IL-2)、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并计算球蛋白(GLOB)质量浓度和白蛋白/球蛋白(A/G)值。【结果】1)北极狐血清TG、CHO、HDL-C浓度极显著高于银狐(P0.01),银狐血清LDL-C浓度显著高于北极狐(P0.05);n-6/n-3PUFA比例单一作用对血清CHO、LDL-C和GLU浓度有显著影响,对TG、HDL-C浓度无显著影响;品种和n-6/n-3PUFA比例交互作用对GLU浓度有显著影响,对LDL-C浓度有极显著影响,对TG,CHO、HDL-C浓度无显著影响。2)北极狐血清IL-2质量浓度极显著高于银狐(P0.01);n-6/n-3PUFA比例单一作用对血清IL-2质量浓度有显著影响,对IgM和IgG质量浓度无显著影响;品种和n-6/n-3PUFA比例交互作用对IL-2、IgM质量浓度有显著影响,对IgG质量浓度无显著影响。3)银狐血清TP、ALB、GLOB质量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北极狐;n-6/n-3PUFA比例单一作用及与品种交互作用对血清TP、ALB、GLOB、A/G质量浓度无显著影响。【结论】北极狐和银狐生理代谢存在差异,北极狐血清脂类指标(除血清LDL-C外)含量均高于银狐,银狐血清蛋白类指标均高于北极狐,n-6/n-3PUFA比例为18的饲粮可降低北极狐和银狐血清糖脂指标,维持机体糖脂平衡;n-6/n-3PUFA比例为3的饲粮可使北极狐和银狐机体处于较好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6.
应用常规解剖学方法,观察16例成年蓝狐肝脏和胰腺,结果显示:1.肝脏分为6个叶,即左外叶、左内叶、方叶、尾叶、右外叶、右内叶;2.胆囊位于右内叶上,胆管与肝管汇成胆总管,肝管是由每个叶发出的小胆管汇成;3.肝脏实质由肝小叶和门管区组成,小叶间结缔组织极不发达,肝小叶分界不清;4.肝细胞呈长方形,细胞间界限清晰,核大而圆,HE染色胞质为粉红色;5.胰腺位于十二指肠、胃和横结肠之间,为不规则的长条状,外分泌部由浆液性腺细胞构成腺泡,腺细胞呈锥体形。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从同一养殖场选择发育正常、健康的1d、7d、14d、21d、28d、35d和42d的仔银狐各4只(公、母各半),通过测量银狐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肠绒毛高度、宽度、密度,观察不同日龄各段小肠的肠绒毛发育。结果表明:1~21日龄仔银狐各段小肠的肠绒毛高度随着日龄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小肠绒毛宽度没有明显的变化;28日龄以后小肠的绒毛长度和宽度均有显著的增长;42日龄时达到最高值。仔银狐十二指肠绒毛密度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降低,空肠和回肠绒毛密度则在14日龄达到最大,然后随日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银狐主要繁殖性状重复力的估计和分析,为选育和改良银狐提供理论基础。利用具有2次或2次以上产仔记录的248只母银狐627个繁殖成绩和51只公狐211个繁殖成绩记录,估计了银狐主要繁殖性状的重复力。产仔母狐胎平均产仔数、胎平均断奶活仔数、母狐配种日期、母狐妊娠期的重复力分别为0.114、0.007、0.270和0.206,公狐与配母狐平均产仔数、与配母狐平均断奶活仔数、与配母狐受胎率的重复力分别为0.108、0.303和0.206。母银狐繁殖能力和公狐与配母狐的平均产仔数、受胎率等性状主要受非遗传因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从昌黎县某养殖小区中,采集经犬瘟热疫苗免疫接种后的狐狸全血,制备血清后,应用双夹心 ELISA法对狐狸免疫接种犬瘟热病毒后85份样品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该养殖小区4个养殖户的85份样品有81例呈阳性,4例呈阴性,抗体水平较高,说明该地区犬瘟热的免疫和免疫程序得到大部分养殖户的重视,免疫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利用玫瑰花抑制实验,检测蓝狐妊娠前后免疫机能变化。以确定蓝狐孕血清中是否也存在早孕因子现象。为进一步研究狐狸的早孕检测方法提供基础资料。通过检测雌狐配种前后花抑滴度(RITs)值。结果表明:怀孕动物与发情期、非妊娠动物的RITs是有区别的。在实验中所检测发情期雌狐与未孕雌狐血清RITs值均小于或等于12,而妊娠雌狐血清RITs值一般都在18以上。据此,可以进行雌狐早期妊娠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