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胃左方变位是指真胃从瓣胃后方由右侧经过腹底移人左侧肋部,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并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慢性营养失调的疾病。多发生于分娩后六周内,偶见于分娩前。  相似文献   

2.
真胃左方变位是指真胃从瓣胃后方由右侧经过腹底移人左侧肋部,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并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慢性营养失调的疾病。多发生于分娩后六周内,偶见于分娩前。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饲养管理不当,精料过多,粗饲料饲喂不足,突然更换饲料,缺乏运动,继发于某些产科疾病,  相似文献   

3.
真胃变位也叫真胃移位或皱胃变位,在临床上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近几年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发病率比较高,笔者已接触100例左右。真胃右方变位较少遇到。现就临床诊治真胃左方变位过程中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道梗阻,导致消化机能障碍的内科疾病,包括真胃左方变位和真胃右方变位。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的扩大和产奶量的提高。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引起畜牧兽医界的关注和重视。真胃左方变位用手术方法治疗疗效确实,见效快。  相似文献   

5.
采用左侧单侧切开,术者手臂推送真胃并固定于右侧正常位置的手术方法,来治疗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而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前者是真胃通过瘤胃底部从腹腔的右侧移至左侧,置于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也称真胃移位;后者是真胃在右侧腹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转,逆时针的称为前方变位,顺时针的称为后方变位,人们习惯于把右方变位称为真胃扭转。关于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记载已有百年历史(Carougean和Prestat,1898),自1950年由Begg氏和Ford氏描述和确认以来,近50年内,该病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死亡率也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成为威胁奶牛健康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其中,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病率最高。要预防真胃变位的发生,就需要研究和探索真胃变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该疾病的发生。真胃变位的发病因素较多、较为复杂,迄今为止,人们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一致性结论,但认为真胃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的病因相似。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对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真胃变位也叫真胃移位或皱胃变位,在临床上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近几年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发病率比较高。笔者已接触100例左右。真胃右方变位较少遇到。现就临床诊治真胃左方变位过程中体会总结如下,和广大兽医工作者交流。  相似文献   

8.
真胃左方变位是指真胃从瓣胃后方由右侧经过腹底移入左侧肋部,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并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慢性营养失调的疾病.多发生于分娩后六周内,偶见于分娩前.  相似文献   

9.
王某于9月3H从赵村李某处买一头荷斯坦奶牛(4岁,乳房良好,在上胎出奶高峰期时H出奶25千克,产犊7天,i胎牛)。用拖拉机运回,回后第一天,牛吃料还可以,挤了10千克奶。第2天牛不愿吃,遂邀笔者去诊治。经测量。体温39.8cc.心跳50次/分钟,呼吸正常,反刍无力,粪便少而黏稠。经诊断为产后感染引起的瘤胃弛缓.于是给牛补液、补钙、消炎、强心,用药后第2天,牛有好转。重复用药2天,牛能吃半饱,产奶很少,用中药(健胃、理气、活血药)2付,停药5天。lO天后畜主又来诉称,这几天牛食欲时好时坏。厌食,喂精料也不再产奶了,很是苦恼,笔者遂又去诊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乳牛业的发展及乳产量的不断提高,真胃变位作为一种生产性疾病与日俱增,逐步引起了国内外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重视。1982—1990年,我国上海、南京、北京、成都等地对该病都有报道。近年来,北京市奶牛  相似文献   

11.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很少有报道,临床以不反刍、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等为特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手术疗法治疗两例均取得较好效果。1病例奶牛四岁,产二次犊,日产奶量32.5千克,产后两个月左右。一天早晨畜主用细棍驱赶牛时,在抽打左侧背部时,发出像拍打足气儿球的声音。近几天牛采食不正常,饮欲增加,不愿采食精料。当地农村兽医,诊断为真胃变位,但用过翻转疗法后,前一天效果显著,第二天又复发就诊。经检查,可见左侧肋骨下1/3处稍凸出,用拳头冲击式触诊(左侧九至十一肋骨上三分之一处)有钢管音,抬压瘤胃触诊有荡水音,用听诊器听诊该部,并敲打相…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几年来,本公司牧场乳牛真胃变位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针对这种疾病,我们一般采取手术疗法,成功率很高。现将我们采用的保守疗法治疗乳牛真胃左方变位1例报告如下。1 病例 2000年12月5日,我场2号牛房9613  相似文献   

13.
乳牛真胃左方变位原因及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在临床中以左方变位常见。此病多发于高产奶牛,发病年龄以4~5岁为多。1 病因 真胃变位主要是因饲喂精料过多,而优质干草等容积性饲料缺乏所致。据资料:经产牛日喂精料3~4kg时,发病率为0.12%,精料增加到6.5~7kg时,发病率可达1.3%。由于本病与高产和饲喂精料过多有关,所以又称生产能力障碍病。 精饲料饲喂过多可使瘤胃食物向真胃流动增加,这样挥发性脂肪酸的增加可抑制真胃运动,使食物向十二指肠的流动减慢,产生的甲烷气体在真胃内部停积引起真胃扩展。在妊娠后期,瘤胃被胀大的子宫从腹腔…  相似文献   

14.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了改变,形成机械性转移。该病是一种消化道阻塞的综合病症,真胃变位是奶牛最常见的真胃疾病之一,也是实施奶牛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常见手术之一。真胃变位可分为真胃左方变位和真胃右方变。随着新疆畜牧业的发展,奶牛的饲养量不断增加,同时奶牛的疾病也不断增多.真位左方变位是一种常见的生产性疾病,也是严重影响奶牛经济效益的疾病之一,不仅直接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还影响到奶牛正常的生长繁殖,给广大养牛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养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真胃左方变位是指真胃从瓣胃后方由右侧经过腹底移入左侧肋部,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并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慢性营养失调的疾病。多发生于分娩后6周内,偶见于分娩前。  相似文献   

16.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数值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动物疾病数值诊断法是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和灰色系统理论,利用模糊识别、灰色判断系统、信息控制理论、专家系统原理的原则,应用知识工程处理方法,将动物疾病症状信息经序化、量化、经纬化(一维化),实现了动物疾病数量化处理,量化为诊断数值,在诊断中用模糊识别,经简单加减运算求和,以和值最大者为诊断结果.该法具有简便、易于掌握、快速诊断、准确率高的特点,有利于推进动物疾病诊断的现代化.笔者以奶牛真胃左方变位为例,具体描述了数值诊断法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皱胃左方变位,是指位于腹底壁正中线偏右侧的皱胃移位至左侧腹底与瘤胃之间的一种皱胃变位性疾病。在临床上以慢性消化机能紊乱为特征。1病因1.1皱胃弛缓和过度膨胀当采食大量精饲料、而粗饲料过少时,可使瘤胃  相似文献   

18.
<正>奶牛真胃变位发病高峰是产后30天内;肥胖高产牛多发;冬季发病率高。真胃的正常位置是在瘤胃和网胃的右侧腹底,正中线偏右。奶牛真胃变位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笔者所在牛场做了6例真胃左方变位手术,成功4例,治愈率达到66%,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1发病原因1.1牛场饲喂的谷物饲料包括玉米和玉米青贮,因此从瘤胃进入真胃的流动量增多,引起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增高,抑制真胃的运动,真胃产生了大量的气体。由于真胃内含有大量的气体,胃大弯向上扩张,真胃就容易向上移到瘤胃前囊和网胃之间,最  相似文献   

19.
文登市天福山镇某个体户饲养的奶牛产后食欲不振 ,给以生化汤、抗生素等治疗产后虚弱、消化不良的药物均不见好转 ,4d后发现大便努责 ,量少 ,走动时发现左侧腹部明显大于右侧。经综合诊断确诊为产后真胃左方变位。鉴于该牛左方变位严重 ,不可能自然复位 ,经征求畜主意见 ,决定对该牛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准备器械准备 :将所需器械用 0 .1 %的新洁尔灭溶液浸泡消毒 30min。保定 :左侧横卧保定 ,用长木棒固定前后肢 (便于使病牛滚转 )。术部选择 :术部选在剑状软骨至脐部 ,距腹白线偏右 5cm处 ,术部剃毛消毒。麻醉 ;对病牛灌服 60℃白…  相似文献   

20.
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真胃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严重紊乱、导致营养代谢失调的急性外科病,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临床上以真胃左方变位最常见,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的扩大,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国外早在50年代就有该病的报道,特别是一些奶牛养殖业发达的国家。黑白花奶牛的发病率高达1.5%以上。而我国对本病的研究相对滞后,一方面原因是我国奶牛饲养相对粗放,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不高:另一方面是我国兽医工作者对真胃变位的认识不足。许多真胃变位病例得不到确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奶牛饲养量的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再加上大量饲喂精料,盲目追求高产,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人们对本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尤其是我国大中城市的近郊区,该病的发病率很高。个别地区发病率达8%-10%,其中产后发病的高达85%以上,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研究报道很多,但多限于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有关病因和发病学的研究极少,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每年仍有大量奶牛产奶量下降甚至死亡。部分治愈的奶牛仍可复发本病或者是治愈后产奶量持续低下。基于此点,有必要对该病开展深入研究。本文以真胃左方变位为主,综述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以供兽医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