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犬瘟热病毒当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CDv能够感染犬科、鼬科、浣熊科、大熊猫科、猫科等多种动物,对我国养犬业、经济动物养殖业、动物园观赏业、野生动物保护业以及实验动物等危害极大。近几年来,在患Paget’s疾病的病人组织中检出了CDV核酸,因此其潜在的公共卫生学意义也已受到广大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开展的研究涉及病毒的病理学、免疫学、分子流行病学、检测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犬瘟热(CD)是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犬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症复杂,致死率高,是危害犬类的第一大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幼犬、纯种犬易感性高,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本病呈高度接触性传染,患犬为主要传染源,患犬的鼻液、唾液、泪液、呼吸道飞沫、组织器官、血液中有大量病毒存在并能通过尿液长期排毒。 相似文献
4.
犬瘟热病毒强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病死犬肺,肝和淋巴结分离到2株CDV,CDV93039和CDV93041。消除小牛血清中的干扰因素和33℃培养是分离成功的主要因素,两株病毒均在Vero细胞生长良好,传2~4代毒力稳定,CPE产生明显,TCID50为10^-6.50~10^-6.77,明显高于国内外野毒株和弱毒的毒力效价,人工感染犬死亡率较高,表明该分离株致病力较强,作者推测我国犬群可能存在CDV强毒变异株。 相似文献
5.
选取来自黑龙江省病犬的肺脏、胰脏、肝脏、脾脏、肾、膀胱、淋巴结等组织病料,研磨上清接种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进行病毒的分离。对分离毒株进行了形态学、血清学、回归动物试验鉴定,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核酸。分离得到的病毒在Vero细胞上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病毒形态学、血清学、回归动物试验、RT-PCR鉴定均为阳性,确定所分离的病毒为犬瘟热病毒,命名为CDV-HLJ株。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2013年寿光市某兽医门诊疑似犬瘟热病例中分离鉴定了一株犬瘟热病毒CDV-sg,研究表明CDV-sg可以在Vero胞上复制并在接毒后4-5d开始出现CPE,以后细胞逐渐浓缩,并且范围逐渐扩大,于第8d细胞开始出现拉网脱落,第9-11d发生大面积的拉网脱落。进一步实验表明,CDV-sg株活性在pH7.0-8.0范围内不受影响,而过碱或过酸环境都不利于该病毒的存活,而且该毒株不与鸡、兔和绵羊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CDV-sg的CID50可达到10^5.96,将CDV-sg给健康犬接种后进行致病性实验发现有CDV-sg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犬瘟热是由副黏病毒科的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犬科动物的烈性传染病。犬瘟热病毒属嗜冷性病毒,对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有特殊亲和力,故病变分布非常广泛,引起的并发症较多。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另外其病程相对较长,初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引起畜主注意,或对此病认识不清,往往在发现或认识时,病情已经严重。其特征为:双相热型,白细胞数减少,急性鼻卡他以及随后的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胃肠炎.后期出现的神经症状等。 相似文献
8.
1症状与特点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科(尤其是幼犬)、鼬鼠科及一部分浣熊科动物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犬瘟热病毒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成员。目前犬瘟热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当前危害犬群最严重的疫病之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以幼犬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到养犬业的发展。如何预防与治疗此类疫病也是当前动物医学界最为迫切的事情。2主要诊断方法2.1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犬瘟热(CD)是由犬瘟热病毒(CDV)感染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犬瘟热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副粘病毒科,是单股的RNA病毒,外面有一脂蛋白囊膜。犬瘟热病毒的自然宿主是犬科动物和鼬科动物。感染犬临床表现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也常见神经症状。本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是当前世界养犬业乃至毛皮动物养殖业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对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检查和ELISA检测为犬瘟热阳性的自然发病犬,取肠内容物为病料,采用同步培养方法接种于犬肾细胞系(MDCK)进行病毒的分离,并对分离株进行了形态学特征、血凝特性、动物感染及RT-PCR鉴定。结果表明:病料接种MDCK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电镜负染观察接毒细胞培养物见有典型的犬瘟热病毒粒子。分离株不凝集鸡及人“O”型红细胞,接种犬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用RT-PCR技术检测病毒细胞培养液,扩增出的片段长为760 bp,与预期设计的长度相同,由此确证分离株为犬瘟热病毒,命名为CDV-GZ2株。 相似文献
12.
犬瘟热(CD)是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87~2003年,金华市婺城动物门诊部共治疗过CDl030例,其中治愈381例,占37%,死亡649例,占63%。该病是当代养犬中的大敌,严重威胁着养犬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获得华中地区的犬细小病毒分离株并对其基因型分型、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进行探讨.从武汉部分宠物医院采集胶体金初检阳性的14份可疑病料,用猫肾细胞(F81)进行病毒分离.根据犬细小病毒2型(CPV-2)保守的VP2,先后设计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在细胞上对其进行空斑纯化,进行一步法生长曲线测定,并进行电镜观察.最后对这5株病毒都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细胞传代结果表明得到5株细小病毒.PCR扩增结果表明获得390和583 bp 2个片段.将2个片段测序的结果与GenBank发布的CPV-2比对,表明所获得的5株病毒中,有4株属于2a型,1株属于2b型.空斑纯化及生长曲线绘制结果表明分离毒株增殖滴度可达105.5PFU·mL-1.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感染细胞的线粒体肿胀.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犬都能表现不同程度的发病状况,大体解剖发现肠管有坏死、心肌变薄.将病变的心脏制作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PV-2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取山东某貂场疑似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的水貂肝脏等组织病料,通过RT-PCR检测呈CDV阳性,且无水貂细小病毒存在,将病料接种原代CEF细胞、传代系Vero细胞和DF1细胞3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优化细胞培养条件,最终在Vero细胞上传代培养成功,出现露珠状典型细胞病变(CPE)。分离毒应用RT-PCR、PCR产物测序、抗体中和试验(SN)、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及病毒包涵体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了CDV的鉴定,结果显示CDV阳性,表明分离到的病毒为水貂CDV,并将其命名为CDV LD-1株。 相似文献
18.
为寻找免疫失败的原因,有效防治犬瘟热的流行,对临床一水貂犬瘟热疑似病例,取其肝、脾、脑等组织研磨后接种Vero和BHK细胞分离病毒,并对分离毒株进行一系列鉴定。通过电镜观察,发现了大小约150 nm的副黏病毒样粒子。结果表明,分离株对鹅、鸡、小鼠、家兔、山羊、猪红细胞均无凝集性,该分离株的毒价TCID50为10-4.87;分离株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的核酸型为RNA。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接种病毒的BHK细胞出现特异性的亮绿色荧光。对分离株和对照毒株分别提取RNA进行RT-PCR扩增,最后得到与预期扩增片段(294 bp)相符的核酸电泳带,充分证明分离病毒为犬瘟热病毒。 相似文献
19.
采集大庆某貉养殖场病貉的病料,处理后接种于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毒株进行了中和试验、血凝试验、理化性质的鉴定,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核酸。病料接种 Vero 细胞 72 h 后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病毒分离株可以被犬瘟热病毒阳性血清中和,中和效价为 1∶25;分离株对氯仿、乙醚敏感,对酸和热抵抗力弱,可以凝集鸡红细胞,其凝集作用可被犬瘟热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 RT-PCR检测病毒细胞培养液,扩增出的片段长287 bp,与预期设计的长度相同,经测序发现与MS01株的同源性为99%。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株为犬瘟热病毒,命名为CDV-DQ株。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大熊猫犬瘟热病毒株,采集死亡大熊猫的心脏、肺、肝病料,研磨并反复冻融后收集上清液接种Vero细胞,待出现细胞病变(CPE)后,收集病毒液。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病毒分离株,测定病毒TCID_(50),动物回归试验测定其毒力。结果显示,盲传到第5代时,Vero细胞出现圆缩、聚集、脱落等病变;PCR扩增出287bp片段,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显示,该毒株与已发表的CDV SD(14)11毒株(亚洲-Ⅰ型)的同源性为98%;毒株的TCID_(50)为10~(-5.2)/mL;幼犬感染分离毒株后出现体温升高、鼻头发干、拉稀、眼鼻分泌出水样分泌物等症状。本研究成功分离出大熊猫源犬瘟热病毒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