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益生菌剂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益生菌剂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60头7.5 kg左右的"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原种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将仔猪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0.1%益生菌剂,检测各组仔猪生产性能及肠道菌群等。试验结果表明,益生菌制剂能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率(P<0.05),促进仔猪的生长;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是仔猪肠道非常住菌群(过路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为常住菌群;益生菌剂能极显著减少仔猪肠道的好氧菌(P<0.01),极显著增加仔猪肠道的厌氧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P<0.01),显著降低仔猪肠道的产气荚膜梭菌(P<0.05)。因此,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剂能有效改善仔猪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究微生物发酵饲料替代部分基础饲料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60头21日龄的断奶仔猪(体重约为7.0 kg),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将它们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半)。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仔猪分别饲喂含有5%、10%和15%微生物发酵饲料,等量替换基础饲料,试验周期为4周。试验结束后,采集各组仔猪粪便,用于检测肠道菌群。结果表明,5%、10%和15%微生物发酵饲料组的仔猪的肠道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仔猪的(P <0.05),10%和15%微生物发酵饲料组仔猪肠道中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仔猪的(P <0.05)。研究表明,在仔猪养殖生产中使用适量的微生物发酵饲料替代基础饲料,可以降低仔猪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3.
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断奶前后仔猪肠道菌群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前后仔猪肠道菌群的变化。随机选取胎次和出生时间相近的、体重差异不显著的健康"杜×长×大"外三元新生仔猪12头用于试验。整个试验期间由母猪按常规哺乳直到断奶(25日龄),母猪饲粮不含有抗生素,仔猪于12日龄开始饲喂教槽料。于25日龄(断奶前)和32日龄(断奶后)分别随机挑选3头仔猪进行心脏放血屠宰,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前后仔猪盲肠内容物中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断奶前仔猪相比,断奶后仔猪腹泻率显著增加(P<0.05);肠道中菌群多样性增加;肠道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含量显著增加了63.95%(P<0.05),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含量分别显著减少了100.00%和70.54%(P<0.05)。对厚壁菌门含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纲的水平,与断奶前仔猪相比,断奶后仔猪肠道中梭菌纲(Clostridia)和芽孢杆菌纲(Bacilli)含量有减少的趋势(P>0.05),而Negativicutes纲、Erysipelotrichia纲和未知厚壁菌纲含量有增加的趋势(P>0.05)。从门到属的水平,断奶前后仔猪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不同,有些菌是断奶前仔猪肠道特有的,如嗜胆菌属(Bilophila)、具核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 nucleatum)、黄杆菌属(Flavobacteriaceae)等,有些菌是断奶后仔猪肠道特有的,如费克蓝姆菌属(Facklamia)、八叠球菌属(Sarcina)等。由此可见,断奶后仔猪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4.
芽孢杆菌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芽孢杆菌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文中阐述了3种常用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及地衣芽孢杆菌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影响芽孢杆菌使用效果的因素,为芽孢杆菌在仔猪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活性干酵母对“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1日龄体重约6.8 kg健康的断奶仔猪280头,按照单因素设计,随机分成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断奶仔猪饲喂基础饲料,活性干酵母组断奶仔猪分别饲喂含有250、500和750 g/t的活性干酵母的试验饲料。预饲期1周,正式试验期4周。试验结束后采集回肠和空肠食糜用于检测肠道菌群。结果表明:试验B组和试验C组断奶仔猪回肠中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 <0.05);所有活性干酵母组断奶仔猪回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的(P <0.05),酵母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 <0.05);所有活性干酵母组断奶仔猪空肠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 <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的(P <0.05)。试验表明,断奶仔猪饲喂适量的活性干酵母可以提高肠道中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数量,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且活性干酵母在仔猪生产中的适宜添加量为500 g/t。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生态平衡是猪营养、生理和免疫功能的基础。然而,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菌群在肠道内定植和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分娩环境、日粮成分、抗生素或其他替抗物的使用等。本文主要从仔猪肠道菌群的形成规律、影响因素和营养调控措施等方面论述了仔猪肠道菌群与仔猪肠道健康或疾病的关系,旨在为绿色健康养殖方面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肠道早期微生物在新生仔猪免疫系统构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哺乳仔猪肠道菌群具有强烈的母源性特征。在妊娠后期至断奶阶段,母体微生物组持续对仔猪肠道菌群结构产生影响。定植入仔猪肠道的母源菌群中,母猪肠道菌群发挥重要且持续的作用,使其成为调控哺乳仔猪肠道菌群的重要靶点。本文就肠道菌群的母源传递进行论证,旨在为仔猪肠道菌群结构的母源干预思路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与仔猪肠道菌群的关系并非单向,在宿主体内肠道菌群对于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代谢和药效的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仔猪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分布以及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并对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对仔猪肠道菌群调理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对饲用中草药的代谢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猪肠道菌群由800余种细菌组成,这些细菌是其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肠道微生物则是以维持仔猪断奶时肠道微生物平衡和稳定为目的的日粮干预策略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肠道微生态能够影响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储存及消耗,对动物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微生态的建立受出生方式、饲养模式、抗生素、疾病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宿主的健康生长需要一个动态平衡的肠道微生态环境。仔猪阶段平衡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尚未建立,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造成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低下甚至疾病的发生。调节肠道菌群被认为是可以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并且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作者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仔猪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从肠道微生态的组成与功能入手,从不同发育阶段仔猪肠道微生态建立的过程及调控手段展开论述,以期为研究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形成、成熟及微生态对仔猪生长发育的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给新生仔猪喂服复合生物菌,测定其对肠道3种主要菌群的影响;同时用致病性大肠杆菌攻毒,测定其抗病力.结果表明:复合生物菌能显著地减少仔猪直肠中的大肠杆菌,增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有效地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形成;并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有很强的颉颃作用,使仔猪下痢的发病率降低87.4%,治疗显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2.
有机酸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集约化养殖生产中,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所引发的采食下降、生长缓慢和腹泻等一系列问题对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引起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断奶应激造成的肠道菌群紊乱,因此,研究仔猪肠道微生态区系及其调控技术,对于预防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有机酸具有显著的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在预防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断奶仔猪胃肠道菌群变化、有机酸作用原理及常用有机酸对肠道微生态区系的调控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随机选取28日龄体重为(7.51±0.72)kg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72头,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4个处理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酵母β-葡聚糖0、0.025%、0.05%、0.1%。试验结果表明,28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酵母β-葡聚糖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仔猪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改善了断奶仔猪肠道正常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论述益生菌的生理作用来探讨益生菌对缓解断奶仔猪断奶应激的影响,得出益生菌可以有效地改善仔猪断奶应激引起的肠道结构和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5.
用党参、黄芪、枸杞、杜仲叶、神曲、山楂等16味中草药研制猪用饲料添加剂,对40日龄断奶仔猪进行饲喂试验,观察其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服用中药的3组试验猪肠道中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大肠埃希氏菌指数以及腹泻发生率则明显降低;服用中药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9.20%、5.50%和13.32%;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9.80%、6.64%和15.03%。结果表明,该中草药添加剂常规粉剂和提取物制剂均能促进仔猪肠道中有益菌的增殖,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血浆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和肠道菌群及肠道黏膜形态等指标的测定,探讨壳聚糖锌(CS-Zn)对断奶仔猪小肠组织学形态和功能的影响。选择体重7.25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5种日粮,基础日粮不添加外源锌(对照组),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501、00mg/kgCS-Zn、100 mg/kg硫酸锌和3 000 mg/kg氧化锌(均以锌计),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S-Zn-100组血浆D-乳酸水平,DAO活性和内毒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杆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壳聚糖锌具有调节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黏膜形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微生态制剂对仔猪肠道微生态调控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态制剂是一种安全、无毒、无污染、无残留的生物类饲料添加剂,具有提高仔猪生产性能、减少腹泻、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数量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等功能,对仔猪肠道微生态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微生态制剂的分类、作用机理、对肠道的作用等阐述国内外有关微生态制剂在仔猪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复合生物菌给新生仔猪喂服,测定其对肠道三种主要菌群的影响;同时用致病性大肠杆菌攻毒,测定其抗病力。结果表明:复合生物菌能显著地降低仔猪直肠中的大肠杆菌,增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有效地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形成,使仔猪下痢的发病率降低87.47%,治疗显效率达100%,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多形拟杆菌在健康动物和人体的粪便中数量可达3.2×109cfu/g,是绝对的优势菌,多形拟杆菌在帮助宿主吸收多糖以及提高营养利用率、调控脂肪积累、加快肠道黏膜的血管形成和提高宿主的免疫力、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等方面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实验从健康的猪肠道中分离多形拟杆菌,采用了生理生化实验进行鉴定。本文通过研究多形拟杆菌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对提升猪肉品质,增加猪肉瘦肉率和预防仔猪腹泻,维持仔猪肠道微生物态平衡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酵母核酸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取28日龄断奶的三元杂交(杜×长×大)仔猪72头,平均体重(7.66±0.68)kg,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组1~组4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酵母核酸0、0.1%、0.2%、0.4%。结果表明:28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酵母核酸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日增重、提高饲料转化率,腹泻率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就提高生产性能而言,酵母核酸适宜的添加剂量为0.4%。酵母核酸能不同程度的提高仔猪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改善断奶仔猪肠道正常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