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盆景艺术与传统绘画、书法、诗词、戏曲等都是以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艺术活动。创造美是其劳动特征,也是构成艺术价值之所在。作为艺术的盆景,虽说与书画艺术同源,但其艺术品位、文化层次和社会价值,似还处于弱势地位。感到未人艺术主流。其实,盆景之美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当我们对盆景美学有较普遍的深层的认识和运用时,也就是盆景艺术昂首走入主流艺术殿章之日!  相似文献   

2.
格调清新 造诣精湛——简评沈水泉盆景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沈水泉先生酷爱盆景艺术,潜心钻研近30年,业余创作的盆景在历届全国及省市级展览上多次获奖。其盆景作品格调之高雅,造诣之精湛,与其为人的低调、虚心好学以及对盆景艺术孜孜不倦的研究探索是分不开的。其作品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展示了杭州盆景的地方风格和特点,传承了前人的长处,发扬了自我的个性,立意构图讲究意境,造型吊扎错落有序,注重节奏布势,有自然流畅、清新淡雅之长,作者真、善、美之品格尽显其中。  相似文献   

3.
说起山水盆景,界内总有“形势”堪忧的感觉。不过这里要讲的形势是特指山“形”和“山势”。造型艺术是依靠形象阐明主题,达到赏心悦目的;.是通过布势(布局)来组织内容,贯穿脉络,完善造型的。山水盆景艺术也是如此。中国画论曰:“至山水之全景,须看真山,其重叠压覆,以近次远,分布高低,转折回绕,主宾相辅,各有顺序,一山有一山之形势,群山有群山之形势也。”山水盆景作为饱含中国山水文化的特有艺术门类,其很多艺术理论与画论有渊源。咫  相似文献   

4.
讲究意境美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一大特色。由于中国盆景受中国古代诗词、绘画、书法、造园等艺术的影响,很重视对意境美的追求。这一点也是中国盆景一个可贵的值得继承并发扬的好传统。吕坚以创作小型、微型盆景见长。尤其是他的小型盆景,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盆景讲究意境的特色,创作了不少具有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盆景艺术人材辈出,精品层出不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形势虽然喜人,但盆景创作中存在的些许偏激现象也不容忽视。标新立异树木盆景之所以令观者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是因为它用艺术手法再现了自然界古木大树最生动、最美好的形态。这是一种符合自然规律之美,一枝一叶都与自然林木息息相关,是自然林木美的浓缩和放大。然而,盆景越奇越有新意,稀奇就是创新的声音在盆景界时有泛起,而因此产生的盆景作品也常常被称为创新之作,如此着实令人担忧。试问以创新为幌子,把盆景做成麻花状、折戟状等等,符合盆景艺术创作原则与自然规律否?能给忙忙碌碌、渴求返璞归真的人们  相似文献   

6.
盆景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因材施艺、因形赋意的造型艺术。盆景就其词意而论,可理解为:盆中有树(或石料等),树(或石料等)能成景,景中有情,情中寓境,而且这些环节一脉相承,一气呵成。只有这样才合艺术法度,得自然真趣,才能算为名副其实的盆景。简言之,即是由景——情——境。一、盆景艺术中的“工”这是相对于“意”而言的。就象国画中的工笔画对于写意画一样。盆景中“工”的艺术特点是整齐划一,法度严明,姿态端庄,具有鲜明的具像美、装饰美和通俗之美(见右上图)。人们在盆景创作过程中常常有意识  相似文献   

7.
建筑有一种冷峻之美,但在实际上建筑的设计者们往往会在潜意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柔美靠近。树桩盆景有一种自然的柔和、流畅之美,但盆景艺术的创作者们往往也在潜意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致力于表现和追求其对立的那种劲力之美:两者都是在有目的或无目的地追求着并表现着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象形山水盆景是以形象雅石作主峰,置于相应的山水环境之中而显示其特色的一种盆景形式。正如《苏本一谈盆景艺术》一书指出:“象形山水盆景是兼雅石和山水盆景双重特色的盆景。其形象式主峰与相应的山水环境有机结合,展示出景、形、神、情的统一,它以浓郁的诗情画意使创作意境得到深化而显示其艺术特色。”(见该书88页)它或雄、或秀、或奇,其形象的神韵和内涵,都显现出自然景观与心交融的灵意。象形山水盆景形象式的主峰,大多有人或动物个性化的形貌特征。它把形象美和山姿美有效地统一起来。因此,它比一般山水盆景更具直观性、可感性和趣  相似文献   

9.
<正>许多盆景爱好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他们对盆景艺术的兴趣,常常是由欣赏活动激发起来的;他们栽培技艺的提高,也常常是受到欣赏活动的推进。因此,提高盆景艺术的欣赏水平,不但有助于盆景艺术的广泛普及,还是学习和创作盆景的重要环节。艺术,总是以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直观的,而是能动的、积极的。盆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既然属于艺术范畴,就不能与一般盆栽花木等量齐观。正如不能把走路和舞蹈、讲话与歌唱混为一谈一样,而应该有它自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一景二盆三几架,是盆景艺术表现的完整形式。作为盆景艺术发祥地之中国,在唐代,因结合盛世诗坛,盆景意境的表现方式之一的题咏也随之出现。故现时也有一景二盆三几架四题咏之说,井将题咏列为盆景的品评标准之一。作为一种要求,题咏(名)似乎是少不了的,因而出现了大量以“无题”为题的题咏,算是对诗坛手法的彻底借鉴,真可谓师出有名却也实属无奈了。目前很多盆景作者,除在作品上精心制作外,为题咏而煞费苦心的确实不少。很多作品本身质量很高,然题名却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犹如蛇足,有的与盆中造型风马牛不相及,真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有的则以古诗词典硬套,实属效颦有术;还有的以地方景色冠之,全然不顾张冠李戴;更有的专以冷僻字组合,以示艺术功底的不同凡  相似文献   

11.
“构成”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分为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三大类。艺术家为了体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美学主张,在一定的空间中安排布置表现对象的点、线、面、形、色等物质因素及其关系,使若干个别的形象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即“构成”。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主张“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即自然物与艺术家融为一体。“意境”这个美学概念,源出于此。“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盆景,只有通过艺术构成才能成为艺术品,才会有意境这个艺术的最高境界。自然构成的“盆景”(实际是盆栽、盆植),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只有艺术构成的盆景才有双重的价值,即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当前,我国盆景倾向崇尚自然美。这是时代潮流和现代审美意识产生的影响。但是盆景界有一些人(这些  相似文献   

12.
在书法、文学、绘画和雕塑等作品中,抑扬、呼应与顾盼这三种艺术表现手法用得最常见。盆景属艺术范畴,必然有其共性。据笔者观察分析,凡成功之作都能找到它们的表现形式,其重要性就在于:使用该法能够使作品实现整体的统一,达到结构的局部自然衔接,密切相连,章法处理严谨,脉气贯通。抑扬对树桩盆景来讲,主要表现在枝托、枝条的处理上。枝条有长短、疏密,长的曲节  相似文献   

13.
●不知滥觞于何时,盆景界开始以枯为美,以古为荣,树木材料讲求苍老,干皮要饱经苍桑,古盆,古架,仿古配件,古诗词题咏,盆景作品大都是古风古貌,仿佛在重现历史。枯木古桩诚然是一种残缺美,但残缺美不是盆景美学的唯一标准,也不该成为盆景美学的主流。朝气蓬勃的青春美,伟岸自然、雄壮豪放的健康美理应成为盆景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盆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美学的研究,继承发展其精华,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探讨。一、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民族风格是中国盆景得以生存的灵魂。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国盆景的发展导向,赋予了中国盆景特有的文化、精神内涵和纯朴自然的风貌。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美学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盆景的发展。中国盆景正是借鉴了这些传统的理论,形成并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语言。盆景艺术创作基于中国绘画,自宋代绘画艺术空前发展至现代,画理、画论中描绘了许多关于盆景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5.
盆景的随意性和刻意性,两者都给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失。艺术作品都必须渗入人的思想,表现人的感情;不能集中典型地表现人的社会生活、自然景观的作品,就不能称作艺术作品。当然盆景艺术也不能例外。我与好几位盆景爱好者以及靠挖桩养家来糊口的山民常年相处。他们从山上挖来的或从市场买来的树桩,不加思索地随意锯截、修剪一下,就下地栽种。有的在花木市场只要有点看中,一次就买下几十个,数百斤的下山桩。有的不惜重金,千里之外购  相似文献   

16.
盆景是古典园林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据《山海经》记载,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就开始了盆景的制作,至隋唐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传统上,按照选材的不同,我国将盆景划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其中山水盆景也被称为山石盆景,缘于其主要以石材为主体,经过作者的构思,也就是艺术加工,完美地再现自然山水的景观。山水盆景的最大特点就是:取之自然,超越自然,它既有别于"浑然天成"的山形石,也不同于以化工原料制作的山川景观造型。它以凝练、抽象的艺术手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撷取自然山川之精华,浓缩  相似文献   

17.
严格地说,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盆景与国外盆景有质上的区别。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儒家思想深远的影响,是别的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这也就构成了中国盆景艺术及其理论的个性所在。这些年来,常有人提出中国盆景及中国盆景业应该向某某国学习,向世界看齐之类的观点和言辞,每当听到或看到这些,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不反对中国盆景走向世界,也没有固步自封、狂妄自大的念头。我认为,走向世界与否不是谁说了算的事,也不是想走就能走的这么简单。仅就一个源远源流  相似文献   

18.
《中国花卉盆景》2006,(2):57-57
中国盆景艺术文化村,应世界盆景艺术发展的时代之运而创,应中国盆景艺术文化的繁荣之愿而生,应壮大产业、丰富生活、促进和谐的功能之需而成。中国盆景艺术文化村,将以准确的战略定位,灵活的运营机制、完善的市场服务,强大的技术支撑,立足上海、依托行业、整合资源、构筑平台、辐射会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竭尽全力打造中国盆景艺术稳步走向世界的强大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9.
<正>盆景作为生活艺术品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必需品,盆景如何与生活空间良好搭配以达到最好的观赏效果,是广大盆景爱好者关心的问题。摆放位置不同类型的盆景需要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才能将其最好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装饰生活的盆景因为其类别、形式、体积及与室内外的陈设都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类别盆景摆放小型树木类盆景在摆放时不宜太靠墙角,以利于欣赏到树木的整体,同时凸显树木类盆景的层次与和谐美。小型山水与水旱盆景的摆放与植物盆景摆放有所区别,这两类  相似文献   

20.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盆景艺术不象中国文学、书画等艺术门类那样,有渊源.有理论体系……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研讨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探讨盆景艺术有别于其它艺术的个性特征.对盆景的创作与发展关系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