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是禽类常见传染疾病之一,死亡率高,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2.
1鸡马立克氏病的分类 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常见和重要的肿瘤性疾病,由血清1型疱疹病毒(MDV)引起,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变发生的部位,可分四种类型: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病理组织学特征为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个或多个组织器官发生肿瘤性淋巴细胞浸润。本病由疱疹病毒引起,有传染性。病鸡表现为消瘦、肢体麻痹,并常有急性死亡。MD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因此,正确诊断鸡马立克氏病并及时治疗,将极大减少养鸡业的损失,给养鸡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4.
鸡马立克氏病广泛分布在全球各个养鸡国家当中,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主要有神经损伤和内脏淋巴瘤两种,依据临床表现可以将该病分为神经型、眼型、皮肤型和内脏型四种。在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控过程中,最为有效的方式是接种疫苗,且目前通过对MDV不同血清型研究,已研制出几款不同类型的MD疫苗。除了接种免疫以外,养殖人员通过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也能够降低马立克氏病的发病几率,通过优化现场饲养环境,保证鸡只舒适度,做好日常消毒等等能够消灭养殖场内的潜在风险源,进而降低疫病引起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恶性淋巴肿瘤疾病是由疱疹病毒感染使鸡发病,这种病被称为马立克氏病(MD)。表现得主要特征是浸润单核细胞,主要是外周神经、虹膜、性腺、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核细胞。发病率和病死率差异很大,可由10%到50%~60%。  相似文献   

6.
鸡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对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个或多个组织器官发生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本病是由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肿瘤病,导致上述各器官和组织形成肿瘤。病鸡常见消瘦、肢体麻痹,并常有急性死亡。在病原学上可以与鸡的其他淋巴样肿瘤病相区别。文章结合本地一起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分析,总结综合防制措施,为临床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是禽类常见传染疾病之一,死亡率高,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
鸡的腿病在集约化养鸡生产中经常可见,引起鸡腿病的原因,除了传染性疾病、环境因素、中毒、遗传性因素外还有营养性因素引起,是养鸡业中比较常见的疾病。1病毒性疾病引起的腿病1.1鸡马立克氏病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1.1.1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自然感染潜伏期为3~4周,至几个月不等。  相似文献   

9.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B型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淋巴样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传染病.该病引起瘫痪、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淋巴瘤病、灰眼、虹膜炎、眼色素层炎、内脏淋巴瘤病和皮肤型白血病等.鸡马立克氏病引起鸡群免疫抑制和高死亡率,给养鸡户带来巨大损失,马立克氏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是严重危害养鸡生产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12年4月新疆博乐市一养鸡大户120日龄的54羽鸡突然发病,死亡鸡32羽,笔者进行诊断,初步诊断为急性型马立克氏病。  相似文献   

11.
鸡出现神经症状的原因多种多样,下面就对鸡几种有神经症状的病毒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一、马立克氏病’1、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麻痹,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2、典型神经症状:典型型表现为常侵害周围神经,以坐骨神经和臂神经最易受侵害。当坐骨神经受损时病鸡一侧腿发生不全或完全麻痹,站立不稳,两腿前后伸展,呈“劈叉”姿势,为典型症状。当臂神经受损时,翅膀下垂。  相似文献   

12.
鸡马立克氏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立克氏病是鸡最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以及性腺、虹膜、各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核细胞浸润和肿瘤形成为特征。在临床上表现为内脏型、神经型、眼型和皮肤型。本病由一种疱疹病毒引起,在病原上与鸡的其他淋巴性肿瘤疾病不同。1907年匈牙利兽医病理学家Mare对本病进行了首次报道,故称作马立克氏病(Maek’s Disease,MD)。  相似文献   

13.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此病特点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单核细胞浸润和肿大,是一种淋巴瘤性质的肿瘤疾病。在一般条件下,此病主要发生于鸡,多见发生于2—5月龄鸡,但1—18月龄鸡均可致病,能在鸡群广泛传播。鸡在  相似文献   

14.
1看姿势1·1鸡马立克氏病病鸡出现运动障碍,呈一侧性(或两侧性)麻痹,即呈一足伸向前方,另一足伸向后方的特征性劈叉姿势。有的病鸡还有两翅下垂,低头斜颈,步态拘谨等症状。1·2鸡新城疫病鸡无精神,呼吸困难,虚弱。内脏型表现为腹泻严重,不食呆立,衰竭;耐过鸡可出现阵发性痉挛、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开发利用贵州地方乌骨鸡,进行了征集、驯化饲养和选育。在其过程中种鸡群发生了死亡率为13.4%的传染病,经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血清学检测等分析与研究,确诊为马立克氏病,该病的发生源于征集过程中引进了带毒鸡,其感染率乌骨鸡高于非乌骨鸡;感染率和发病率除年龄因素外,与饲养管理方式,密度,机体的应激扳应有关;内脏型病变为主,少量内脏-神经型。  相似文献   

16.
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DiseaseVirus,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1907年首先由匈牙利病理学家Marek氏报道了因单核细胞在外周神经及脊柱神经根的浸润而导致公鸡的神经肿大和瘫痪。多发生于肉鸡和饲养密度较大的鸡场;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季节;环境卫生较差和饲养管理不善可诱发本病.发病后应用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的唯一途径,可减轻危害.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皮肤型病变(略)滤泡形成;外周神经主要表现为增生性病变和渗出性病变;内脏病变为增生性的,马立克氏病(Marek,5 Disease简称MD)是鸡的一种肿瘤性疾病,它是由疙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对养禽业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7.
鸡的马立克氏病(MD)是鸡最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核细胞浸润和肿瘤形成为特征,在临床上表现为内脏型、神经型、眼型和皮肤型。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有MD存在,随着养鸡业集约化程度的大幅提高,目前绝大多数养鸡地区都有本病流行。由于本病破坏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引起严重免疫抑制,使受害鸡群对多种疾病的敏感性增高,  相似文献   

18.
连秀清 《现代农业科学》2009,(5):212-212,216
鸡马立克氏病存在于世界所有养禽国家和地区,其危害随着养鸡业的集约化而增大。鸡群中一旦发生该病,即可引起大批死亡,甚至全群覆没,是中国三大重点控制的疫病之一。鸡马立克氏病防制一直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笔者分析了鸡马立克氏病防制现状,基于理论和生产实践,提出了鸡马立克氏病防制方法的改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简称MD),是由疱疹病毒科α亚群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以危害淋巴系统和神经系统,引起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个或多个组织器官发生肿瘤为特征的禽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是禽类常见传染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2~5月龄的鸡,该病发病率随鸡品种、病毒毒力、饲养管理等的变化而不同,有的仅几只发病,有的高达  相似文献   

20.
马立克氏病是鸡最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独或多发性的淋巴样细胞浸润为特征。马立克氏病在世界各主要养禽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给养禽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马立克氏病病毒的病原学概况、病毒的流行病学概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以及防治等诸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