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专业学位是根据社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我国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正式设置至今,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之前的工程硕士培养以定向培养为主,没有重视与之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国家将研究生类型结构调整后,存在全日制工程硕士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建设力度弱、衔接管理差、重视程度不够以及认证考核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生教育的模式变化和时效性变化的发展方向。进而提出了采用增加衔接建设力度、完善管理体系、建立激励制度以及加强监督等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我国行业特色型高校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征及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等形势,深入探讨行业特色型高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行业特色型高校适合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仅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也有利于行业特色型高校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分析我国专业学位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一些成功实践案例,总结出了可借鉴、可推广的4种实践模式,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该项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衔接的实质,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发展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的衔接。针对这一特点,阐述了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结合的现状、必要性及方法,目的在于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技能为基础、理论教学、实践训练、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紧密结合的职业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对新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进程概述的基础上,阐述了非全日制、全日制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区别。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生源特点和知识基础、学习方式、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侧重面提出了应该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7.
8.
9.
对高职教育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教育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对高职教育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应有正确的认识,并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作为专业学位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培养高层次兽医技术专门人才的一种新学制和新途径。文章分析了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问题构建了科学的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并探索出了一套适用的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以期为我国兽医事业发展培养出更多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现有学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规章制度、以培养单位为主体的质量规范和标准体系,以及重构社会价值认同的制度语境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体系整体建构的重要内容,对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引导专业学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我国10年来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分析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导师队伍的新挑战以及导师队伍建设存在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包括建立"双导师制",加强制度建设、师德建设以及导师培训等,保证农业推广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职业应用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构建职业应用性教育支持体系、加强职业性教育是当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重大而迫切的任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应用性教育支持体系是由职业应用性教育理念、职业应用性课程教学框架结构、教师职业实践教育素质和能力、学生职业应用性发展平台和全面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组成。 相似文献
18.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般要考虑社会发展、教师自身发展、教育科学发展等方面的需求.针对当前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存在的课程资源供给有限、课程内容滞后、课程评价标准单一以及通识课程比重低等共性问题,提出扩大课程资源,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优化课程结构,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双方互评机制的建立;适应学生未来发展,努力开设通识课程等改进之策. 相似文献
19.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既满足国家战略发展的宏观需求,也是促进校企协同创新发展及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需要,在操作中应充分考量价值导向、科研基础、硬件条件等实际因素。同时,从功能、结构、硬件条件及保障因素等多个维度构建实践基地的实效评价指标,对建设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要求政府、高校、企业从不同角度履行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24所涉农高校调研发现,畜牧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主体与功能定位不清,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缺乏长效运行机制与政府参与,且双导师制不完善,并存在人畜共患病这一特殊的风险隐患。涉农高校应精准把握专业学位建设内涵,立足地方畜牧特色、优势,构建具有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与地方政府协作,以评促建,以奖代投,引导导师—企业加强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效果考核,通过成本补偿保障基地长效运行;实施督导制,强化人才质量控制;突出物质奖励,激发导师指导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容错机制,打消实践教学“最后一公里”心理障碍,全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