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试验研究通过采用PCV2-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一规模化猪场的30头母猪所产整窝仔猪从出生到出栏进行猪圆环病毒抗体跟踪监测,掌握了PCV2抗体的消长变化,发现仔猪母源抗体可以维持至21日龄以上,确定了仔猪圆环病毒疫苗的初免时间为28日龄(1头份),加强免疫时间为49日龄(1头份),从而制定出仔猪圆环病毒病的最佳免疫程序。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验猪选取乐山市市中区九百洞猪场的30头健康母猪及其所产各个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9月3日至9月28日间,从某种猪场的初生仔猪每间隔5天采仔猪血清样本,共采集6次171份(最早10日龄至送检最后1份血清样本仔猪为39日龄),送本实验室进行仔猪的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母源抗体水平跟踪监测分析。1 免疫情况母猪群在怀孕前后及仔猪出生后未接种猪蓝耳病疫苗、猪圆环病毒及猪细小病毒疫苗。 2 检测方法与结果猪蓝耳病病毒(PRRSV)抗体检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类型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免疫效果及免疫方法,为养猪生产使用圆环商品苗提供参考,对今后圆环病的防治提供借鉴。本试验将300头纯种美系大白哺乳仔猪分为3组,分别在14日龄免疫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1m L,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0.5m L,全病毒灭活疫苗2m L。结果发现免疫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1m L猪只抗体阳性率更高,保护效果更好,平均日增重最大,成活率最高,猪群整齐度最好,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大。结果表明哺乳仔猪免疫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参与引起的疾病症候群较为复杂,疫苗免疫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疫苗的实际免疫效果及其对其他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根据PCV-2病原和WH疫苗株特点,项目组设计了1组母猪、4组仔猪的免疫试验,并持续监测了免疫抗体及仔猪母源抗体变化情况,同时评估PCV-2免疫对其他疫苗(猪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仔猪一次性免疫,不能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间隔2周~3周加强免疫,效果较好,保护抗体可持续到105日龄以上。母猪配种前和产仔前两次免疫,至仔猪断奶后,母猪抗体较高,所产仔猪,28日龄母源抗体较高。PCV-2疫苗免疫不影响上述3种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将10窝同期出生的共105头仔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14日龄、45日龄分别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免疫,对照组不免疫。通过临床跟踪观测和定期采血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ELISA抗体和PCR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表明,临床免疫猪群成活率及生长指标明显好于不免疫猪群;试验组及对照组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和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且可同时检出圆环病毒核酸及抗体。  相似文献   

6.
仔猪吸吮经猪瘟疫苗免疫的母猪的初乳后,对10头母猪和各所产仔猪中的任意2头在14、21、28、35日龄分别采血,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瘟抗体水平,监测母源抗体在仔猪体内的消长规律,以探索金华猪仔猪猪瘟疫苗最佳首免时间;检测母猪抗体水平以探索对仔猪母源抗体的影响。结果发现,仔猪母源抗体水平随着日龄增大而逐级降低,半衰期为17d左右;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与母猪抗体水平成正比,随着日龄的增加母猪对仔猪母源抗体影响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接种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疫苗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其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的影响,通过对合肥某猪场640头母猪的PCV-2疫苗免疫,统计其免疫前与免疫后各1年的繁殖性能数据,并分析其繁殖性能的差异,同时采用ELISA和PCR方法检测4头免疫母猪所产仔猪不同日龄血清中PCV-2抗体及其核酸。母猪PCV-2疫苗免疫后与免疫前的繁殖性能进行比较显示,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分别增加0.36头和0.43头,差异极显著(P<0.01);窝产弱仔数减少0.11头,差异显著(P<0.05);仔猪吮初乳后10日龄时抗体水平高于其他检测日龄,至30日龄时迅速下降,之后随着日龄增长母源抗体逐渐下降,各组试验仔猪均未检测到PCV-2核酸。表明母猪接种PCV-2疫苗能显著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并能降低所产仔猪的PCV-2感染,仔猪20日龄左右首免PCV-2疫苗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猪口蹄疫灭活苗、猪三联活疫苗和猪瘟活疫苗的免疫程序,试验依次分组进行了仔猪母源抗体消长情况、不同剂量口蹄疫和猪瘟疫苗同时分点注射免疫同一月龄仔猪后抗体消长情况、猪瘟疫苗与猪三联疫苗分别和口蹄疫疫苗同时分点注射免疫同一月龄仔猪后抗体消长情况的测定,并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仔猪母源抗体合格率在35日龄时接近70%临界值,35日龄后母源抗体合格率呈急剧下降趋势,且不足以抵御外界病毒侵袭;不同剂量口蹄疫疫苗免疫同一月龄仔猪后有效保护期(均为16周)相同,而不同剂量猪瘟疫苗免疫后的有效保护期不同,适当加大猪瘟疫苗注射剂量(2 mL/头)可增强免疫效果,但过大剂量注射猪瘟疫苗不能持续增强免疫效果,且会造成疫苗浪费;猪瘟疫苗与猪三联疫苗分别和猪口蹄疫疫苗同时分点注射免疫同一月龄仔猪后抗体有效保护期(均为18周)相同。说明仔猪在28~35日龄时用1 mL/头口蹄疫(O型灭活苗)和2 mL/头政府采购专用猪瘟活疫苗(脾淋苗)同时左右颈部肌肉注射接种进行初免,然后每隔4个月采用同样方法、同样剂量免疫1次,猪瘟活疫苗(脾淋苗)与猪三联活疫苗应轮流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黑龙江某猪场仔猪发病情况与疫苗免疫情况的关系,试验采用PCR方法对患病仔猪病原进行了鉴定,同时随机抽检了该猪场425份猪血清,采用ELISA法对猪瘟(CSF)、伪狂犬病(PR)、猪圆环病毒(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疫苗免疫的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发病仔猪系伪狂犬病毒(PRV)、圆环病毒(PCVD)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三种病原混合感染;种猪、后备母猪和妊娠母猪的四种疫苗抗体合格率均高于国家规定标准;21日龄仔猪的抗体合格率整体偏低;56日龄仔猪和100日龄仔猪的CSFV、PRRSV抗体合格率较高;100日龄仔猪的PRV抗体合格率偏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不同免疫策略对猪场免疫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疫苗免疫程序,本试验将处于产前1个月的四胎次健康三元母猪随机分为2个组,A组(联合免疫组)母猪于产前27 d联合免疫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工程疫苗、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和猪瘟活疫苗(圆柯欣+柯喘宁+稳柯健),其所产仔猪于21日龄联合免疫圆柯欣、柯喘宁和稳柯健;B组(对照组)母猪于产前34和27 d分别免疫稳柯健、猪圆环病毒疫苗和猪肺炎支原体疫苗二联疫苗(圆-支二联疫苗),其所产仔猪于14日龄免疫圆-支二联疫苗,28日龄免疫稳柯健。统计和分析免疫各组临床指标、生产性能和持续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免疫疫苗后,2个组的母猪采食情况均正常;2个组的仔猪整体精神状态良好,哺乳情况正常,均未出现咳嗽和喘气等呼吸道疾病。在试验期间内,2个组的母猪的窝产健仔数和仔猪出生健仔均重并无差别。A组和B组的出生至23日龄死淘率、出生至50日龄死淘率分别为3.77%、5.11%和4.07%、5.43%,A组略优于B组。抗体监测结果显示,A组母猪的CSFV和PCV2抗体水平较B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仔猪的CSFV抗体阳性率与B组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11.
PCV2a/2b灭活疫苗与PCV2b亚单位疫苗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猪圆环病毒(PCV)2a、PCV2b基因型全病毒灭活疫苗和PCV2b亚单位疫苗对PCV2b基因型强毒株免疫攻毒保护效力。取3种类型PCV2疫苗,分2次免疫PCV2抗原和特异性抗体阴性的BALB/c小鼠和14日龄仔猪,间隔21d,分别于免疫后14、21和35 d进行PCV2特异性ELISA抗体测定。使用临床分离鉴定的PCV2b基因型强毒株进行攻毒,通过攻毒前后临床观察、体温变化、平均相对日增重及PCV2核酸载量检测等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类型PCV2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14 d能检测到PCV2特异性抗体,在35 d时抗体水平持续升高,其中PCV2b亚单位疫苗产生抗体水平高于全病毒灭活疫苗;不同类型疫苗均能刺激仔猪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其中PCV2b亚单位疫苗刺激机体免疫应答强于灭活疫苗;仔猪免疫攻毒试验表明,3种类型疫苗均可刺激机体产生抵御PCV2强毒攻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组体温变化、相对日增重及PCV2核酸载量检测均与攻毒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种类型疫苗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表明:3种类型PCV2疫苗免疫小鼠和仔猪后均能诱导产生抵御PCV2b基因型强毒攻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有效抵抗PCV2感染和提高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活疫苗 (SA 2 15 )免疫接种母猪所产仔猪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并绘制其消长曲线的基础上 ,确定了仔猪首免日龄。对免疫母猪所产仔猪于不同日龄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 ,全部仔猪均获得了高水平母源抗体 ,7日龄高达 2 8.56 ,6 0日龄降至 2 2 .56 ;随着日龄增长 ,抗体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 ,2次大幅下降出现在 14~ 2 1日龄、30~ 6 0日龄。对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分别于不同日龄免疫接种 1头份剂量疫苗 (SA2 15 ) ,7d后采血进行抗体检测 ,结果表明 ,7日龄、14日龄、2 1日龄免疫接种仔猪均未引起明显抗体水平升高 ,反而较同期仔猪略有降低 ,30日龄和 6 0日龄免疫接种仔猪则出现了抗体水平的升高 ,其中以 6 0日龄仔猪升高幅度为大。结合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确定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活疫苗 (SA2 15 )免疫母猪所产仔猪的首免日龄为 30日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疫苗及其不同免疫程序对PCV-2免疫效果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4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仔猪180头,随机均分为6组,依次为进口疫苗1免疫组(1组)、国产疫苗1单针免疫组(2组)、国产疫苗1双针免疫组(3组)、国产疫苗2单针免疫组(4组)、国产疫苗2双针免疫组(5组)和对照组。进口疫苗1免疫组在仔猪14日龄时注射1 mL疫苗;国产疫苗1和2单针免疫组14日龄时注射2 mL疫苗;国产疫苗1和2双针免疫组14日龄时注射1 mL疫苗,28日龄时再注射1 mL疫苗;对照组14,25日龄时注射1 mL生理盐水。结果表明: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均能显著提高试验猪的PCV-2抗体水平,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试验猪群的生产性能;此外,国产疫苗1和2的双针免疫组效果明显优于国产疫苗1和2的单针免疫组。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猪病毒性腹泻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联合使用的免疫效果,本实验应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三联弱毒疫苗"和"PEDV-TGEV二联灭活疫苗"对100头妊娠母猪和所产140头仔猪进行不同免疫,在不同日龄对仔猪前腔静脉采血并离心取上清,利用直接ELISA方法测定其免疫抗体滴度。结果表明,妊娠母猪于产前40 d首次免疫和产前20 d二次免疫,所产仔猪3日龄滴鼻接种三联弱毒疫苗,28日龄二次免疫和65日龄三次免疫后14 d,抗体滴度开始上升。通过本实验基本分析猪病毒性腹泻疫苗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为猪病毒性腹泻疫苗免疫程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21,(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阶段接种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免疫效果,主要通过检测猪只的料重比、死亡率、淘汰率、成活率,选择一种最佳的免疫方式在实际生产中运用。采用大规模群体试验(猪群数量约40 000头),在14、35日龄以及在14、35、63日龄分别进行2次和3次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免疫。结果表明,与圆环病毒2型疫苗免疫2次相比,免疫3次在降低猪只的死亡率、淘汰率和料重比,以及提高猪只的成活率上更优越。结论:圆环病毒2型疫苗免疫3次的效果优于免疫2次,猪场圆环病毒2型疫苗免疫时可以根据猪场的实际状况进行3次免疫。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猪圆环病毒免疫对猪瘟和口蹄疫免疫应答,以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特进行了本试验.试验选择了4窝14日龄健康仔猪共计44头,每窝按公母比例及初始体重相近的要求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注射1 mL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和1 mL生理盐水,并于30和60日龄各组全部分别注射猪瘟苗2头份(2 mL)和口蹄疫苗2 mL.试验...  相似文献   

17.
母源抗体对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液相阻断ELISA(Liquid phase blocking ELISA,LPB-ELISA)和正向间接血凝(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test,IHAT)2种血清学试验方法对规模化饲养猪群仔猪的口蹄疫母源抗体、母源抗体的传递途径、消长规律、母/仔代特异抗体相关性及母源抗体对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2种血清学方法均没有从未吸吮初乳的新生仔猪中检出特异抗体;在吸吮初乳后的仔猪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抗体,并于10日龄左右抗体效价升至峰值,而后随着日龄的增加,特异性抗体的效价呈明显的线性下降,母源抗体半衰期约为10~20d,至45~60日龄母源抗体效价降至不完全保护带(lgX<1.8)或更低;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与母体特异抗体水平呈正相关。通过对不同日龄仔猪接种口蹄疫疫苗后抗体水平检测发现,仔猪体内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应答具有明显或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研究数据表明:维持初乳的0日龄仔猪无猪瘟母源抗体,1日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猪瘟母源抗体对1~28日龄的仔猪有保护,少部分猪在35日龄还有保护,但母源抗体的存在也是导致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确定正确的首免日龄非常重要。通过实验,应于28~35日龄对仔猪进行首免,可获得比较合格的免疫保护率,是仔猪在保育阶段避免发生猪瘟的重要保障,同时做好猪群猪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比较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免疫组及非免疫组仔猪在10周龄时的平均增重、14周龄成活率及血清抗体的变化规律得知:免疫组较对照组仔猪10周龄时成活率高于对照组(90%VS 83.3%),14周龄平均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22.9 kg VS 19.4 kg);免疫组血清抗体的变化曲线呈长尾的L型,而对照组则呈V字型。通过分析我们初步确定:临床上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临床症状改善、生产成绩提高及特异性ELISA血清抗体的变化来综合分析,为猪场选择适合本场的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探讨母源抗体对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以便指导生产中仔猪口蹄疫的免疫工作,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口蹄疫,本试验通过在相同日龄选用相同的疫苗组合,分别对有猪口蹄疫母源抗体的仔猪和没有猪口蹄疫母源抗体的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