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证融合"教学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教育的热门话题,在充分了解"课证融合"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代新文科理念,探索会计学专业实施"课证融合"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的偏离、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和缺乏专业型教师资源等。因此,基于新文科背景下,应该校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型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课证融合"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316-318
根据"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以农学专业为试点专业,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考核内容及方式、师资队伍配备等方面探索"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及其考核机制。通过研究,为新形势下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对于"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利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优化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校水利事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首次提出"一个导向,一个原则,两个适应,三个转变"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3+2+1+1+1"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设置水利类专业创新型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软硬环境、现代化教学模式,为水利及其它相关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如何建成符合自身实际和具有显著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阐述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课程体系建设、学术梯队建设与青年教师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探索出的提高农艺与种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具体实践措施,并总结了实践效果,以期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教学团队依托农业院校的资源和特色,围绕"学术研究型"、"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炼了"立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想,通过课程设置的合理规划,课程结构的科学优化,课程内容的整合优化以及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有效推动了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SWOT分析的新疆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概述了新疆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种业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快构建新疆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明确种业创新方向和重点、加快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与中亚及周边国家种业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十三五"促进新疆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方面进行了改革,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增大选修课比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教学形式,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特点,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为"绿色"北部湾的建设培养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环境保护意识,掌握生态保护知识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生物学教师及生态保护人才。  相似文献   

8.
该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及行业人才需求特点,探讨适于种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本思路,论述如何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健全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模式来提升实践教学效率和水平,以培养农作物种业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农用型人才培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需求,具有"农用特色"药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建立专利技能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规格应具有区域性、行业适应性。"农用"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应突出强调技术能力或专业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的突破是拓展、课程融合贯穿,校企合作办学教育模式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学分制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四川农业大学按照实施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理论教学建立了"三台阶必修,四类型选修"的柔性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在"一个基础、两个循环"基础上,实施"三个增设"和"三个纳入",构建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为保障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建立了相应的教学管理体制与机制,构建了四川农业大学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基于小动物医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必要性的分析,文章总结了小动物医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的主要措施,包括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完善教学保障体系等内容。改革实践表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专业素质得以提升,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今后,将从"临床兽医"的角度推进实践教学的内涵改革。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利高职院校设施农业技术专业设定的"水利+农业"、"工程+生产"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以就业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突出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探索: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改革考试方式,淡化课堂考试,突出实践考核;围绕"四段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以课程融合为途径推行"双证"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产种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十一五"以来我国水产种业科技创新链条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水产种业科技取得的成果,描述了其创新发展现状,分析了它创新的特点,并从人才培养、构建现代种业体系、提高科研产出效率、突出育种企业主体地位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我国水产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林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按照我国新时期对高等林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培养目标、素质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育教学运行机制等方面探讨了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林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近年来对课程体系、实验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提出了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师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才能从教,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后实行国考,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高职院校只有提高学生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才能体现其教学的优势所在,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调整,要做到"课证融合"。"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考核体系三个维度有效地将"国考"要求与专业课程衔接,同时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有效的考核体系保证课证融合的实效性,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种业由于具有技术密集、政治敏感度高以及易受自然环境影响等特点,"走出去"面临许多不确定性风险。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评价是种业"走出去"的基础性工作。在识别种业"走出去"风险的基础上,从系统性、可操作性角度出发,归纳出2级22个风险影响因素,建立种业"走出去"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巴基斯坦为例对种业"走出去"风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在巴基斯坦开展种业投资存在中等风险的可能,企业可以从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内部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控制和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7.
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对林业硕士培养的客观要求,把握"行业需求+专业实践+双导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内涵,提出基于"三位一体"的林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路径,包括适应行业需求,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型特色,创新培养模式;服务行业发展,拓展培养领域;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加强案例教学,提升教学质量;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能力;完善"双导师制",促进协同发展。河南农业大学林业硕士培养经过多年改革与实践,培养模式得到完善,课程体系得到优化,案例教学得到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背景下,探索解决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方法】根据广西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就业单位类型及实习意见反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结果】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结论】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应用、适应市场需求,在分析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体系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构建了通信工程专业"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实践表明,该课程体系的各个平台及模块培养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实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行业的用人标准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0.
种业人才是保障我国种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高等农业院校应从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几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种子专业建设,更好地为种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