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石赏石文化历经千年发展,作为岭南地区独特山水风貌与地域文化发展的缩影,凝聚着中国山水文化、园林文化与文人文化传统的精髓。将英石赏石文化置于中国赏石文化传统背景下追溯历史源流与发展,从先民自然山石崇拜、魏晋南北朝寄情山水,到唐宋文化高度发展,经元代低潮至明清英石赏石文化进入了发展的高峰,直至近现代英石承载着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英石文化凭借充足的资源储备和蓬勃发展的产业支持,拥有优于中国其他名石传承发展的空间与活力,应成为岭南地区、中国乃至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英德石     
英德石,简称英石,是一种具有极高观赏价值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园林名石,在中国赏石文化与传统园林营造中一直长盛不衰,闻名中外。英石主要产自广东省英德市,形貌雄奇突兀,质地坚硬粗糙,其储量丰富,种类多样。本文主要从英石的定义、基本特点、英石的分布、分类以及主要用途等方面介绍了英石的基本概况,并总结出英石文化历经千年发展已形成的三个基本特征:"瘦、皱、漏、透"的艺术特征、开发历史悠久和传播地域宽广的时空特征以及以英德市为产业中心的产业特征。  相似文献   

3.
岭南园林代表性技艺——英石叠山,由于一直缺乏历史文献与一手的叠山匠作记录,使得目前专门针对英石叠山技艺的研究多停留在艺术风格审美层面,关于英石叠山技艺与发展、具体操作流程与技术经验总结严重不足。通过对英石叠山匠师的口述访谈,以英石峰型叠山为例,对英石假山叠山技艺操作流程、技术发展与经验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与总结,为英石叠山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吴斌 《广东园林》2012,34(3):59-62
章通过对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庭园溪涧置石的设计进行分析,总结阐述了水石景设计的立意、手法、布置原则以及设计特色,宣扬景观设计应追求生态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文献、史料研究结合实际,探究黄蜡石置石手法,介绍黄蜡石的物理属性及观赏特性。通过对黄蜡石在广州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情况进行实例分析,总结黄蜡石的应用特点及应用类型,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以期对以后岭南园林黄蜡石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韩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并且是东方园林的两枝奇葩。中国园林与韩国园林属于本源和分支的关系,韩国园林很多方面传承了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及艺术特征;然而不同的自然人文环境也使两种园林风格迥异,在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构景作用的置石也不例外。本文试从置石的形态与应用手法对中韩园林的不同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心湖"景观特征 1、独特的地理位置 (1)"中心湖"地处校园内珞珈山、狮子山两大山麓交汇的谷底处,山水流入此处,形成湖.利用自然地形、地势,掇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的继承.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风光     
《广东园林》2020,42(4)
园林造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自然山水景色为主旨,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法,将山、石、水、树木花草、建筑和园路等浑然一体,宛如天成。本组风光图片,试图为读者传递"观察自然,学习自然",让风景园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终极目标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陈志林 《广东园林》2006,28(4):31-33
通过理论研究和若干实例分析,论述了现代岭南园林中溪涧形成、特色及其建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置石在园林环境中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园林构图一般以山水为主,其它景物围绕山水来布局,而置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素。因此,研究置石在园林环境中的风格特色、发展趋势,探索园林中合理利用置石的新方法,对置石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园林环境中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师法自然巧夺天工——浅谈园林中的叠石造山玄武区园林绿化管理所周文东中国古典园林常以山石为主景,有“无园不石”之说,北方如颐和园、北海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富家园林,南方如苏州的网狮园、环秀山庄,南京的瞻园,扬州的个园,杭州花港观鱼等著名的园林,均有掇石为...  相似文献   

12.
广州公园景石与园林植物配置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现代公园中亦是如此。文章对广州城市公园内景石与植物配置现状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在广州的公园中,太湖石旁常配置草本植物,以突显景石的古典之美;黄蜡石常与花叶良姜等草本植物相配置;英石常堆砌成假山,并与乡土植物相配置,以突显岭南特色;花岗石常作为主景雕塑,植物配置起烘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广东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翼飞  陆琦 《广东园林》2008,30(1):20-23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岭南园林代表的广东传统园林。在造园手法上集中反映了岭南园林的艺术水平;而特点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地方环境。随着广东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丰富和发展,其园林艺术则必将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园林的掇山无论是在审美思想上,还是在具体创造手法上都以画论为指导, 以具有画境为审美准则。  相似文献   

15.
随着岭南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园林景观的审美要求也 日趋提升,而景石因其独特的趣味性、观赏性和生态性备受园林设计者的青睐。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研究 史料,结合广州、深圳两市公园绿地中优秀的景石作品实例,归纳了现代岭南园林景石常见的应用形式及 置石手法,探究了景石与植物、水体、建筑、地形等园林要素的组合关系,最后总结出景石在现代岭南园 林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黄旭波 《广东园林》2006,28(1):21-22
广州园是广州市政府应福冈市政府的邀请,在爱蓝岛城中央公园国际交流庭园展区中展览的岭南园林庭园。占地350m2。运用岭南园林的造园手法,以岭南民居、山池树石、诗文点染相结合,营造出“小中见大”、景观丰富的庭园,充分展现了岭南园林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化特征的岭南园林地域类型及其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总结岭南园林的文化风格基础上,阐述了岭南园林的地理分布与地域类型,并从山、水、石、建筑及植物5个方面深入分析岭南园林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8.
北宋洛阳名园在意境营造上相比前朝更加完善,成为后代园林的标杆,而园林意境非纯粹客观物象,需与观者共同完成,即产生共鸣。从营园思想和造园技法两大方向着手,借助各类古籍和文献资料梳理以及名园案例分析,从布局、理水、掇山置石、建筑、植物配置5种造园技法挖掘北宋洛阳名园营造特点以及园林意境营造技法,体会北宋园林生活场景和园林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观赏石浅谈     
一、观赏石之由来以石为艺术玩赏品,乃我国文化生活中一种独特风尚,在古典园林中运用颇广。叠石掇山,立石点景,均为常用手法。以玲珑奇石作室内清供,则是别开生面十分典雅之室内装饰。玩赏之石,以成自天然,不加雕琢者为贵;与国外以宝石、钻石作镶嵌装饰者大异。此一风尚,由来已久,远古虽有遗文,未必纪实。然袁广汉梁惠王之构石为  相似文献   

20.
张运兴 《广东园林》2007,29(5):13-14
在中国古典园林四大构成要素中,石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历史发展和传统山水审美的角度,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背景,就置石的艺术手法等内容进行研究,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