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的兴起受到了大众广泛的关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互联网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并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本文采用SWOT方法,分析"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资源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通过以上分析,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已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亟需改革与创新,高校必须深入了解"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与革命性意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特点与优势,通过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理论智库建设、师资队伍优化、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提升大学生互联网素养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为切入点,着力构建与"互联网+"时代特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代表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有大数据对师生关系的消解与重构,网络话语偏离引发师生对话分歧,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和对经典叙事的"污名化",以及育人功能面临被弱化的危险。文章梳理了高校以"互联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实践;并进一步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主动把握新形势新特点,准确剖析新形态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建立常态化的网络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科技已经成为受众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质化"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作为我国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阵地的高等院校,务必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有效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现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有效路径进行分析,望对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它是适应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求的需要、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需要、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性的需要。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转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素质等策略来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落实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难以契合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方面必须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以促使学生思政水平提高,进而成为能够肩负起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优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互联网+时代的需要不相适应,在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等诸多方面都不尽匹配。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需从信息化手段、互联网环境、思政队伍训练等维度加以建设,从学生信息、教育资源、教育渠道等方面多管齐下,实施精准思政。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传统业态”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部分,教育领域也需引入“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教育”创新教育模式。基于此,本文将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为研究对象,从“互联网+”背景分析入手,阐述“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思想及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给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交互性、便捷性、体验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模式、方法带来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因其根本性、全面性和深刻性,使之具有了范式变革的意藴;同时,信息传输的流变性和超时空性,信息资源的碎片化和去中心化,教育主客体在场的虚拟化和隐匿性等特征,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纳入不利因素,引发思想政治教育诸多困境;新形势下,通过互联网+载体、实体、机制、队伍等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改进中加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线下发展到网络化。这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的大势所趋。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是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但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如何区分和理解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分析和筛选。大学生作为一个心智尚未健全的一代人,他们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时刻关注信息的来源及传播,及时的作出指导和判断。本文分析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重点关注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前景。认识到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使得互联网技术及相关软件设施无处不在。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大学生应用移动网络的频率和熟练度呈上升趋势。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思想政治教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及时性;另一方面,网络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将一些不良信息引入,而这些信息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造成阻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林业信息化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以及林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而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质量的核心负责人,他们的日常工作内容有很多,例如维护校园内的规章纪律、文明建设,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每一位大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然而近几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在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许多高校的学生失去了学习思想政治的激情和信心,思想道德认识不足,因此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工作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篇文章就是浅析如何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此提出相关的意见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毫无疑问,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为培养跨世纪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总的形势是好的,广大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行了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状况,记述了我国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路程发展及产生的问题,同时也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出殷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了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水平,也使我国社会更加稳定和谐。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着我国党组织的发展,也推动着我国社会文明的提升。因此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非常关键的存在。面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改革和创新,为了能够给社会提供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力度,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文就主要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队伍开发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此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支持,农村也将产生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与此同时,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险峻,农村大学生较之于其他学生更可能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就业压力。互联网是当代创新创业的新工具,与不同传统行业结合产生的新型商业模式呈爆炸式增长,农林高校若能发挥好创业教育育人功能,鼓励引导农村大学生抓住"互联网+"时代机遇,帮助大学生探索合适的"互联网+农业"创业模式,可同时达到减缓农村大学生就业压力、振兴农村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面临互联网+背景下呈现的新时代特征,尤其是网络自身凸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性影响,在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新时代,如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和关键问题。为此,本文试图从互联网+背景下提高认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互联网+背景下把握要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通过建设机制,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协同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思想和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教育发展是一项长久艰巨的事业,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仍相对落后,互联网+的提出为农村教育拓展了新的发展途径,为目前发展农村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案,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村教育应该及时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实现教育与技术的融合,改善目前农村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