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栉孔扇贝是珍贵的海水贝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扇贝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养殖扇贝约2.7万hm2(40万亩),产量约110万t。但1997~1999年我国连续3年发生养殖扇贝大量死亡现象,死亡率高达70%-80%,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且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为了指导生产,保持该养殖品种的优良性状,做好栉孔扇贝选种育种工作,对栉孔扇贝亲贝提出质量要求和进行质量参数测定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正>为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秩序,昌黎县国土资源局进行了海上养殖情况调查,加强了海洋环境执法,建立了免费海洋灾害预警平台,维护了海洋渔业生产秩序。1调查2013年扇贝养殖情况2013年6-11月,昌黎县国土资源局采用定期走访的方式对大蒲河口、新开口、滦河口对应海域的扇贝养殖户进行了调查,了解了2013年扇贝养殖生产情况。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2013年扇贝苗从小袋分完后开始出现大量死亡现象,大多数养殖户反映苗种死亡率在50%以上,个别严重的死亡率高达90%,扇贝苗死亡率由北向南呈递增趋势。自5月下旬到6月下旬昌黎县浅海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筏式养殖虾夷扇贝贝壳内侧褐色沉积症状形成机制,讨论虾夷扇贝夏季大规模死亡和褐色沉积症状相关性。2017—2019年的3—10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虾夷扇贝褐色沉积症症状发生过程和出现比例,统计虾夷扇贝累积死亡率。设计防咬合扇贝养殖笼,统计褐色沉积症扇贝出现比例。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分析褐色沉积物质成分,讨论内在形成原因。结果显示,防咬合扇贝养殖笼内养殖扇贝累积死亡率为87.6%,褐色沉积症状出现比例为74.5%,扇贝间咬合导致的损伤不是褐色沉积症出现的原因。褐色沉积物质红外光谱谱型与牛血清白蛋白粉末谱型一致,且具备蛋白质特征峰酰胺Ⅰ带和酰胺Ⅲ带,揭示贝壳内侧褐色沉积物质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虾夷扇贝褐色沉积症出现时间具有规律性,6月中下旬出现症状后持续至8月,与扇贝开始死亡时间吻合。2017—2019年褐色沉积症状比例为85.7%、1.54%和10.9%,扇贝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0.4%、49.2%和48.16%,揭示褐色沉积症状与筏式养殖虾夷扇贝夏季死亡具有相关性(r=0.992),其形成原因可能与病原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长海县筏养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原因,2015年4月—2015年9月,监测长海县大长山岛小泡子村前海养殖海区的水温、浮游植物,统计筏养虾夷扇贝的存活以及脓胞数量;2016年6—8月,设置14~17℃、18~20℃、22~24℃3个温度梯度和饥饿、107个/L、108个/L 3个饵料密度,研究虾夷扇贝在不同水温和不同饵料密度条件下的脓胞发生概率与扇贝死亡规律。海区调查结果表明,4月,浮游植物丰度最高,5—7月下降,9月最低;9月水温最高,月均22.85℃,6—7月,水温为16~20℃,1、2龄贝月均死亡率最高,出现脓胞的数量最多。室内试验结果表明,18~20℃试验组虾夷扇贝死亡率最高,出现脓胞的比例最高,且与另两组差异显著(P0.05),22~24℃试验组的虾夷扇贝死亡规律和另外两个试验组明显不同,病害和高温共同导致虾夷扇贝死亡;饥饿组在14~17℃和22~24℃2个温度条件下,死亡率及出现脓胞比例与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18~20℃,饥饿组死亡率及出现脓胞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病害是导致筏养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主要原因,水温和饥饿在不同时期加速扇贝死亡。  相似文献   

5.
潘智韬 《海洋渔业》1988,10(1):33-33
<正> 1987年8月上旬,浙江省嵊泗县构杞海区发生大面积赤潮,海水比重降至1.015,水色呈红褐色,镜检中发现有大量夜光虫、甲藻相赤潮生物,造成海湾扇贝大量死亡。未分笼养殖的稚贝死亡率高达70%以上,养殖的大、小鲍鱼全部中毒死亡,岩礁上的部分贻贝也发生死亡.从  相似文献   

6.
栉孔扇贝换季养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任宗伟 《水产科学》2001,20(1):31-31
1997年以来,日照市东港区浅海筏式养殖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连续3年出现大面积的死亡现象,死亡率高达90%,部分海区甚至绝产.针对这种情况,及时进行了养殖结构和养殖方式的调整,推广栉孔扇贝的换季养殖,就是改变"春放秋收”的传统等殖方式为"秋放春收”,避开夏季高温死亡期和台风期,有效地制止了浅海养殖栉孔扇贝的滑坡现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死亡率约10%,台筏利润约为1 000元(表1).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杂交及子一代的遗传性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20 0 0~ 2 0 0 3年在山东省长岛增殖站进行了以栉孔扇贝为母本与虾夷扇贝为父本 (正交 )、虾夷扇贝为母本与栉孔扇贝为父本 (反交 )、栉孔扇贝自交、虾夷扇贝自交的苗种培育 ,并在同一海区进行了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水温 15~ 18℃条件下 ,正、反交均可正常受精 ,受精率在 90 %以上 ,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 ;成体的外部形态与母本基本相同 ,是偏向母本类型的异源二倍体 ;正交组在第 2年高水温季节栉孔扇贝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下 ,成活率达 95 % ,生长速度提高 2 3% ,反交组在苗种中间暂养和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比虾夷扇贝提高 16 % ,生长速度未见显著差别 ;正、反交子一代生殖腺发育正常 ,可排放精、卵。试验证明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的杂交子一代 ,外部形态虽与栉孔扇贝基本相同 ,但显著提高了栉孔扇贝的生产性能尤其是抗逆能力 ,远缘杂交育种是解决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杂交子一代已经具有生产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胶州湾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王秀华 《水产学报》2002,26(2):149-156
2 0 0 0年 1月 - 12月 ,跟踪调查了胶州湾养殖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情况 ,对养殖海域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 ,并对大规模死亡期间发病栉孔扇贝进行了病理学观察。调查结果显示 ,胶州湾养殖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呈暴发性并集中在 7月下旬的高水温期。发病高峰期在 7月 2 1日至 7月 2 7日 ,最高时点患病率达 14 .5 % ,7月份的月死亡率为 5 8.0 %。至 8月 3日累积死亡率达 90 .0 % ,患病贝死亡率接近 10 0 %。发病期扇贝壳高平均为 5 .0± 0 .9cm。,养殖栉孔扇贝半数死亡时间在 7月 2 3日。通过对水环境因子、病原性生物因子的调查分析及病理学观察表明 ,栉孔扇贝的大规模死亡可能是由生物性因子 (病毒 )所致 ,而与环境中理化因子可能无直接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雷州半岛北部湾海域华贵栉孔扇贝的暴死原因调查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6年4月下旬始,雷州半岛西部海域华贵栉孔扇贝(俗称红贝)陆续出现大批量死亡,死亡率达到30~50%,至5月上中旬波及整个雷州半岛西部北部湾海域。接雷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急报,引起省局党组的高度重视,2006年5月22日,由省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外事外经处带领贝类专家组,急赴雷州乌  相似文献   

10.
栉孔扇贝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扇贝养殖是山东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养殖面积30万亩,总产量80万吨。1997、1998两年连续发生栉孔扇贝大量死亡,损失惨重。山东扇贝养殖能否走出低谷、重现辉煌,不仅对山东沿海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山东乃至全国整个海水养殖业都有先导作用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继林孔扇贝养殖发生大面积死亡后,海湾扇贝的养殖生产也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死亡。笔者于1999年11月份,就我市海弯扇贝养殖生产的高产典型,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从中总结出了几点颇具新意的海上管理新方法。供本行业参考。一、基本生产情况。我市泊里镇尹家圈村扇贝养殖户安某,1999年养殖扇贝35亩,在市乡两级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取得亩加工每千克160粒左右鲜贝柱675千克,折合亩产壳贝4160千克的好收成,亩收入4万元(鲜贝柱售价64元/kg)成为该村700个养殖户,600亩养殖面积及周围海区养殖产量最高,亩收益最好的生产典型。二…  相似文献   

12.
李诺 《齐鲁渔业》1999,16(4):21-22
我省沿岸浅海20m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4350万亩。1985年以来,以扇贝为主的浅海养殖规模迅速发展,1997年已达33万亩。浅海区已成为我省目前筏式养殖扇贝的主要海区。十多年来,由于扇贝筏式养殖无序无度地发展,养殖密度过大,导致扇贝生长速率、肥满度、贝柱规格、单位面积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均严重下降。1997年出现了33万亩浅海筏养的林孔扇贝有6O%死亡甚至绝产的惨重局面。1从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论浅海养殖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浅海扇贝养殖区生态系统属于半人工生态系统,其结构比自然海洋生态系统简单。主要表现为:1)生产者、消费者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湾扇贝养殖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统计,到1998年我国海湾扇贝养殖面积发展到近7000hm^2,养殖产量约30万t。特别是自1997年栉孔扇贝养殖出现大面积死亡以来,海湾扇贝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但在1999年贝苗中间暂养阶段发生了大量死亡,造成养殖苗种严重不足,使养殖面积减少约2/3,经济损失惨重。作者就海湾扇贝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4.
<正>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发病猛、传染快、致死率高;主要症状表现为"大红鳃""鳃出血",由疱疹病毒引起。最早出现于2008年,当时以为与渔药、养殖环境的应激反应有关。江苏、湖北2009-2010年发病率逐年递增,2009年有该病引起大量鲫鱼死亡的报道;2011年较大面积暴发,并引起大面积死亡;2012-2013年大规模暴发,发病率在40%左右,一些市、县的发病率高达60%~80%,发病面积10万亩以上,死亡率30%以上,部分池塘高达80%~  相似文献   

15.
刘述锡  崔金元  林勇 《水产学报》2013,37(11):1513-1520
为了研究虾夷扇贝浮筏养殖自然稀疏效应和科学养殖密度,2009年8月—2010年7月,对不同密度梯度的3个贝龄虾夷扇贝进行浮筏养殖现场实验。在自然稀疏条件下,逐月调查浮筏养殖不同贝龄的虾夷扇贝壳长生长、湿重增长和累计死亡率,并估算了适宜的扇贝浮筏养殖密度。结果表明,在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3 个贝龄扇贝周年壳长生长都没有显著差异;1龄贝壳长增长最快,年均增长29.53 mm;2龄贝壳长年均增长23.50 mm;3龄贝壳长增长较慢,年均增长15.47 mm;3个贝 龄扇贝周年湿重增长都没有显著差异,3龄贝和2龄贝湿重增长较快,3龄贝的年均增长约54.07 g,2龄贝的年均增长约37.80 g,1龄贝的年均增长约14.69 g;2 龄贝、3龄贝各养殖密度梯度之间累计死亡率都没有显著差异,3龄贝死亡率介于76.30%~83.33%,2龄贝死亡率介于88.89%~91.78%,养殖密度为150个/层的1龄贝与80个/层和50个/层的1龄贝累计死亡率差异显著。依据自然稀疏模型,浮筏养殖适宜密度3龄贝为4~5个/层;2龄贝为8~16个/层,1龄贝为29~124个/层。  相似文献   

16.
于1999年10月至2001年3月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idians)大量死亡期间,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海湾扇贝进行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在贝消化腺上皮细胞内发现嗜碱性的类衣原体包涵体,该包涵体为圆形及不规则形状,大小约9μm×7μm,HE染色呈兰色。包涵体发育至晚期破裂,宿主细胞崩解,类衣原体逸出。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包涵体内部含有大小不同的3种个体形态,即网状体、原体和中间体。网状体大而疏松,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890.5±164.6)nm×(623.6±129.3)nm(n=20);原体个体小而致密,呈较为整齐的短棒状或纺锤形,大小为(317.5±40.1)nm×(180.3±40.0)nm(n=18);中间体数量较少,大小介于上述2种个体之间,可能处于二者的过渡阶段。将类衣原体分离后对海湾扇贝的幼体、稚贝和成贝进行了人工感染,结果表明,类衣原体可以感染海湾扇贝不同发育阶段(幼贝、稚贝、成贝)的个体,受感染个体生长缓慢,内脏干瘪,易从附着基上脱落。但不同阶段的贝体感染率与死亡率差异较大,幼体组感染率和死亡率分别达80%和90%以上;稚贝组分别达50%和70%左右;成贝组的感染率达50%以上,但死亡率与空白组及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类衣原体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对幼体和稚体扇贝的危害,但对成贝影响不大,不能导致成贝宿主的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7.
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致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崇明 《水产学报》2004,28(5):547-553
对2000-2002年山东沿海6个疫区患病栉孔扇贝进行电镜观察,在消化腺、外套膜、肾和肠的结缔组织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发现一种球形病毒.并引起相直的病理学变化。该病毒具囊膜,直径为130~170nm,核衣壳直径为90~140nm。病毒分离纯化后.观察到的病毒囊膜表面覆有长20nm的纤突。病毒在细胞质中的囊泡样结构内完成装配,其内未发现包涵体存在。从发病疫区栉孔扇贝组织中分离出病毒毒种对键康扇贝进行人工感染。结果显示,各感染实验组发病扇贝表现出与自然海区发病扇贝相同的临床症状。病毒注射组死r二率为?5%,病毒浸浴组死亡率为68.7%.灭活病毒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死亡率皆为12.5%。病毒注射、浸浴组与灭活病毒注射组、空白对照组死亡率差异显著。电镜复检结果显示,各感染实验组发病扇贝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病毒粒子,与自然海区发病扇贝组织所观察到的病毒粒子在形态特征和病理学特征上完全一致。以上结果证明,病毒是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  相似文献   

18.
扇贝死亡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扇贝死亡原因及防治王远隆,杨晓岩(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青岛266002)目前,我国北方养殖扇贝主要品种有很孔扇贝(ChoIw加州一)和海湾扇贝(A邯爬cten。ad。Lamarck),全国养殖面积近20万亩,已成为一项重要产业。但是,近年来扇贝死亡...  相似文献   

19.
前几年由于山东省部分扇贝加工产品质量不高,一度出现了产品价格下跌、国内滞销,出口受阻、效益下降的局面,影响了山东省扇贝销售市场的声誉。为此,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对当前扇贝市场的分析和建议”文章,引起了各级主管部门和加工单位的重视。目前扇贝加工质量如何?销路怎样?效益高低等问题,仍为广大产销单位所关注,本文就目前扇贝市场及相关问题再谈一些看法。 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全省养殖扇贝18.61万亩,其中虾夷扇贝0.24万亩,海湾扇贝6.8万亩,  相似文献   

20.
持续发展虾夷扇贝的健康增养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是扇贝家族中的优良增养殖品种之一,以其个体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著称。该种原产于日本北部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沿海水域,是冷水性双壳贝类。日本是虾夷扇贝生产大国,2003年生产量达6.01×105t,作为单一品种,在鱼虾贝藻中产量位居第一[1],这是近30年来大力发展虾夷扇贝健康增养殖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虾夷扇贝主产地北海道、青森县、宫城县等海区曾经发生大规模死亡。如青森县陆奥湾是全日本虾夷扇贝产量最高的养殖基地,1973~1975年死亡率分别为30.7%、55.7%、56.9%,损失惨重[2]。面对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