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空育131、龙粳20、龙粳21、龙粳24、龙粳25、龙粳26、龙粳27、龙粳29、龙粳31、龙粳33、龙粳34、龙粳35、龙粳36、龙粳37、龙粳38、龙粳香1号、绥粳3号、绥粳8号、绥粳9号、绥粳13号、绥粳5080、稼禾1号、稼禾314号、稼禾06-59、垦鉴稻6号、龙交06-2411、龙育0491、龙生01-030、垦糯325、黑稻30个品种(系)的丰产、稳产以及抗性,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结论为产量最高的为垦鉴稻6号产量为779.6 kg/亩,其次是绥粳8号产量为745.4 kg/亩,龙粳29产量为717.1 kg/亩。出米率最好的为龙粳36为71.3%,其次为龙粳31为70.9%,空育131为70.3%,垦糯325为70.2%。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空育131、龙粳20、龙粳21、龙粳24、龙粳25、龙粳26、龙粳27、龙粳29、龙粳31、龙粳33、龙粳34、龙粳35、龙粳36、龙粳37、龙粳38、龙粳香1号、绥粳3号、绥粳8号、绥粳9号、绥粳13号、绥粳5080、稼禾1号、稼禾314号、稼禾06-59、垦鉴稻6号、龙交06-2411、龙育0491、龙生01-030、垦糯325、黑稻30个品种(系)的丰产、稳产以及抗性,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结论为产量最高的为垦鉴稻6号产量为779.6 kg/亩,其次是绥粳8号产量为745.4 kg/亩,龙粳29产量为717.1 kg/亩。出米率最好的为龙粳36为71.3%,其次为龙粳31为70.9%,空育131为70.3%,垦糯325为70.2%。  相似文献   

3.
对参试的13个水稻品种(品系)和空育131的生长特征、生理特性、适应性、抗逆性及产量品质性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与空育131相比增产的品种有5个,其中产量最高的是垦稻08-1716,为720.8kg/亩,增产率14.3%;其次是垦稻08-1086、垦稻08-924,亩产量分别为692.4kg、684.6 kg,增产率达9.8%、8.6%,再次是龙粳31、龙粳36,亩产量分别为670.5kg、664.7kg,增产率达6.3%、5.4%。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在建三江地区种植的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系),2011年对建三江地区栽培的31个品种(系)进行叶瘟、穗颈瘟抗性监测并作出鉴定分析。稻瘟病抗病(R)品种(系)有:龙粳28、龙粳29、龙粳30、绥粳10号、龙生01-107、龙生01-028-2共6个品种(系),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9.35%;中抗病(MR)品种(系)有:垦稻12、垦鉴稻5号、龙盾107、龙粳27、龙育03-1789、龙交04-908共6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9.35%;中感(MS)品种有:垦稻19、垦稻20、垦稻21、垦稻22、垦鉴稻6号、莲稻1号、龙交06-192、龙交06-2110、龙粳20、龙粳21、龙粳25、龙粳26、三江1号、绥粳8号共14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45.16%;感病(S)品种有:垦稻17、龙粳31、龙粳32、绥粳3号共4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2.90%;高感病(HS)品种有空育131,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3.23%。并就如何改进稻瘟病抗性鉴定技术提出了见解,讨论了稻瘟病抗性评价在水稻安全生产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小区对比的试验方法,设垦稻8个品种,以空育131为对照,随机排列,不设重复。结果表明,垦稻19成熟期最早,比对照空育131早3天,垦鉴稻6成熟期最晚,比空育131晚3天。供试品种中,10片叶的品种垦稻19产量最高,为627kg/亩,比对照空育131增产4.4%,其次是12片叶的品种垦鉴稻6,产量为607.0kg/亩,增产1.%。空育131整精米率最高,为68.0%。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三江平原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及分布,2011年采用全国统一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进行生理小种检测,共检测出7群19个中国小种,分别是:ZA1、ZA49、ZA53、ZA57、ZA61、ZB1、ZB5、ZB17、ZB21、ZC1、ZC2、ZC5、ZD1、ZD5、ZD7、ZE1、ZF1、ZF2、ZG1。各菌群出现频率以ZD群最高,其次是ZB群、ZA群,其出现频率分别为39.9%、19.3%、15.6%,为目前三江平原的主要菌群。其中ZD5、ZB1、ZD1小种出现频率,分别为28.2%、11.6%、10.7%,是生产上的优势小种。部分生理小种对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空育131、垦稻12、龙粳25、龙粳26、龙粳24、龙粳27、垦鉴稻6号致病性强,尤其空育131、垦稻12、龙粳26和龙粳27几乎对所有鉴定小种都感病;生理小种对龙粳21、绥粳12、绥粳7号、松粳9号、松粳8号、松粳6号致病性较弱;龙粳20、龙粳29、绥粳9号、松粳12、北稻3号抗病力强,对多数小种抗病。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从整体性状表现上,龙粳香一号最好,产量为715.6kg/亩,比对照空育131增产7.67%,出米率为68.3%,是参试品种(品系)中出米率第三高,但抗倒伏能力差、分蘖能力中等;其次是主栽品种空育131,产量为664.6kg/亩位居第四,但出米率最高为71.1%;龙粳36和068表现也不错,068的出米率虽比空育131低,但是产量比主栽品种空育131高。  相似文献   

8.
试验表明11叶品种中龙粳29、龙粳45、龙粳52、龙粳31、三江16号、龙粳46,12叶品种中垦稻32、垦鉴稻6号、垦稻30、垦稻23、龙粳21,在产量性状和抗逆性等面表现较好,适宜在八五四分公司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龙粳系列、垦稻系列等21个品种(系)的主要性状、适应性、抗逆性、产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产量和抗逆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龙粳29、产量为538.2kg/亩;龙粳26、产量519.2kg/亩。在栽培中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注意各品种的自身特点,加强田间管理,可以搭配空育131种植。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状表现比较好的品种为11片叶品种龙粳31、龙粳29、龙粳26、龙粳25;12片叶品种垦鉴稻6号、龙粳21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在栽培中注意各品种的自身特点,加强田间管理,可以作为空育131的搭配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个水稻品种特征特性、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11片叶品种龙粳31、龙粳29、龙粳26、龙粳25,12片叶品种垦鉴稻6号、龙粳21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在栽培中注意各品种的自身特点,加强田间管理,可以作为空育131的搭配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龙粳系列、垦稻系列等17个品种(系)的主要性状、适应性、抗逆性、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产量和抗逆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龙粳26、产量为575.9kg/亩;龙粳25、产量563.1kg/亩;龙粳21、产量555.9kg/亩。在栽培中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注意各品种的自身特点,加强田间管理,可以搭配空育131种植。  相似文献   

13.
王行衍 《吉林农业》2010,(12):89-89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龙粳20、龙粳24、龙粳29、垦鉴稻6、空育131这5个品种的丰产、稳产以及抗性。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莲稻1号、垦稻25、龙粳41、农大4号、绥香08-5080、育龙1号、育龙2号、保育1号、垦稻12、莲粳09-09、垦稻23、垦香08-169、绥锦香07-783、农大1号、三江5号、垦稻10、农大2号、农大3号、为试验材料,在整个生育时期重点对病害、倒伏、食味、产量等指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试验品种(系)可安全成熟,病害发生较轻。大部分品种(系)未出现倒伏,只有农大4号,由于株高过高一方面原因,在一定气候条件下,一定株高范围内,品种特性(茎秆长)与倒伏指数呈正相关。其中绥香08-5080、垦香08-169、绥锦香07-783、农大4号、农大1号、金禾香在食味值上有较高评价。各品种(系)和空育131相对,保育1号、农大3号、农大4号、育龙2号、垦香08-169、金禾香、莲稻1号、绥锦香07-783、垦稻23、龙粳41、农大2号、绥香08-5080、三江5号有增产效果,其中保育1号和农大3号增产效果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发展绿色优质稻米产业核心区建设,选择适合生态积温区域种植的寒地早粳稻优质米新品种,本试验对17个水稻品种的品质、熟期、抗逆性、丰产性和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农大4号、垦稻10、垦香08—169、绥锦香07-783生育期较长,活动积温较高,龙粳41、绥锦香07-783株高较高,垦稻4号、垦稻10、垦香08-169倒伏严重,垦稻10、龙粳41、莲香1、莲粳09-09、绥锦香07-783、育龙1号、育龙2号,产量较低的品种有农大4号、绥香08-5080。  相似文献   

16.
以黑龙江省2009-2018年审定的187份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SPSS和MATLAB软件,对不同积温带不同年度品种以及生育期、活动积温、糙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千粒重、产量、日产量、积温产量、穗颈瘟、空壳率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值进行统计分析、熵权-功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具有明显积温带生态环境归属特性,品种选育应该以适应积温带生态环境要求为前提,在重点提高抗穗颈瘟和结实率基础上,稳步开展品质、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选择。利用综合指数值能够对各积温带水稻品种进行评价排序和优良稻种资源筛选发掘,并按其值可划分5个类群,但遗传距离存在差异,其类群差异离散程度大小依次为:第3积温带第1积温带第2积温带第4积温带;筛选和发掘出综合性状前10位的优良种质资源,第1积温带品种有龙稻18、龙稻23、龙稻16、龙稻19、东富102、龙香稻2号、龙洋1号、东农430、松粳香1号和龙稻24,第2积温带品种有绥粳14、东农428、金禾2号、北稻4号、牡响1号、绥稻2号、绥粳18、绥稻3号、金禾1号和绥稻1号,第3积温带品种有龙粳25号、龙粳26号、龙洋11、龙粳27号、龙粳53、龙粳32号、龙盾107、龙粳28号、龙花04-050和稼禾1号,第4积温带品种有富合3号、绥粳12、莲惠1号、龙粳65、莲育625、龙粳66、垦稻19号、龙粳48、绥粳25和龙庆稻22号,这些优良种质可作为杂交亲本使用。  相似文献   

17.
今年参试常规品种共39个,通过抗冷性、抗倒伏性、抗稻瘟病性和丰产性调查,今年在当地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空育131、三江1号、龙粳20、龙粳26、龙粳31、龙粳36、垦稻20,这7个品种。  相似文献   

18.
正1试验材料与方法a.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设在黑龙江省八五○农场水稻科技园区,园区地势平坦,土质为草甸白浆土,土壤pH值为5.98,有机质3.86%,碱解氮134.00mg/kg,速效磷27.80mg/kg,速效钾147.00mg/kg,土壤肥力中等,耕层18~20cm,秋翻地,春季旋耕水整地。b.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空育131、龙粳20、龙粳26、龙粳31、龙粳35、龙粳39、龙粳41、三江5、垦稻20、垦稻21,共10个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龙江在利用国外稻种资源进行水稻优质育种及生产直接利用中取得的成就。利用日本的水稻品种富士光育成了"龙盾101"、"垦稻10号"、"北稻2号"、"北稻3号"、"东农422"、"系选1号、垦稻12"、"龙粳19"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新品种。利用国外其他稻种资源育成优质水稻主栽品种有"合江19"、"合江23"、"龙粳8号"、"龙粳12"、"龙粳14"、"绥粳3号"等。生产上直接利用推广认定新品种有"空育131"、"莎莎尼"、"上育397"、"上育418"、"藤系138"等品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小区对比法试验,选择10个品种,以空育131为对照,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水稻优良品种。结果表明,表现较好的是11叶品种有龙粳26、龙粳36。12片叶的品种龙粳33、龙粳26比对照空育131成熟晚2天,龙粳33晚1天,龙粳36与空育131同期成熟。龙粳36比空育131增产6.7%,龙粳33增产5.0%,龙粳26产量与空育131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