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敦煌盆地五墩凹陷勘探程度低,根据钻井、地震及野外踏勘等资料,利用古地貌分析确定物源方向,单井相、地震相分析确定相类型,对五墩凹陷侏罗系物源体系及沉积演化展开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下侏罗统发育辨状河、辨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物源主要受北西向北山、南部三危山和东部物源体系控制。在五敦凹陷北部和东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南部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凹陷中部为湖泊沉积。  相似文献   

2.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段发育了3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砂体:扇三角洲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曲流河三角洲砂体。不同类型的砂体分布在凹陷区域的不同位置,受物源等地质条件的影响,其砂体沉积特征及储集性能和油气的分布均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岩石组成、层理类型、内部相带的发育情况等的分析,阐述了3种类型沉积砂体的特征,并进一步对3种沉积砂岩的储集性能及其油气分布进行论述,从而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南襄盆地泌阳凹陷的测井资料、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地球化学特征、粒度资料分析,详细研究了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南部桃园组三段碎屑岩体的储层特征。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南部核桃园组三段为一套扇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储集砂体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体、湖底扇等沉积微相内。储集层的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连通性较好,孔隙度平均值为10%~20%,渗透率平均值为1000×10-3μm2,属于中孔高渗储层。扇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的湖底扇沉积砂体物性较好,且被周围的浅湖-半深湖相暗色烃源岩包围,是该区核桃园组最有利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4.
通过锆石测年、重矿物ZTR指数、倾角测井等方法,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Eh)物源进行了系统分析。锆石测年表明,前寒武系物源来自于北部的虎皮礁隆起;中生界物源主要是来自西部的海礁隆起;古生界物源主要来自东部的钓鱼岛隆褶带。重矿物ZTR指数显示,西湖凹陷北部为主要物源区,但也存在东部点物源区和中部的多物源区。古水流数据显示,古水流方向呈北-南向。综合分析认为,Eh沉积时期受轴向主物源和侧向点物源共同影响,其中,以北部物源为主,东、西部点物源为辅。  相似文献   

5.
通过重矿物组合分析法、轻矿物百分含量法、岩屑类型分析法对晋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物源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证实,晋县凹陷中南部有来自西部无极-藁城低凸起、西南部的太行山隆起和东部宁晋凸起3大物源区:无极-藁城低凸起以中基性喷发岩为主,这个物源控制了赵县、黎村-四德、南固庄地区,赵县地区位于主物源区;太行山隆起岩性包括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成分占绝对优势,主要分布在高村和高邑地区;宁晋凸起以酸性喷发岩、石英岩块为主,并有一定含量的碳酸盐岩、硅质岩块,缺少中基性喷发岩成分,主要分布于宁晋断层下降盘的断阶带。  相似文献   

6.
利用天然气、地层水、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等分析化验资料,结合盆地模拟,对成都凹陷沙溪庙组(J_2s)天然气运移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凹陷须家河组五段(T_3x_5)烃源岩在生烃高峰期时地层温度为140~160℃、地层压力为50~80MPa,其J_2s碳酸盐胶结物δ~(13) C主要分布于-6‰~-13‰,天然气iC_4/nC_4(异丁烷/正丁烷)多分布在0.6~0.9,不同深度的苯、正己烷及苯、环己烷数据分散,地层水具低矿化度和低硫酸根离子,上述特点均说明成都凹陷J_2s天然气运移相态以水溶相为主,运移方式为扩散运移及渗流运移。天然气iC_4/nC_4在纵向上无明显差异,但相同深度地层变化较大,说明天然气存在垂向和侧向运移。其运移主要动力是源储剩余压力差和地层压力差,主要路径是烃源断层和砂岩输导层。根据烃源断层发育情况、碳酸盐胶结物δ~(13) C、天然气iC_4/nC_4和地层水等特征,建立了研究区J_2s天然气运移相态及方式的定量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河南3个驴种(河南小毛驴、长垣驴、泌阳驴)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采用PCR和测序技术,测定15头长垣驴、20头泌阳驴和14头河南小毛驴共49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采用DNAsp 4.90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MEGA4.1的邻接(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长垣驴、泌阳驴和河南小毛驴3个驴种共49个样本的PCR扩增产物长度均为444 bp,mtDNA D-loop区的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2.295%,2.163%和2.799%;单倍型多样度结果分别为0.879,0.629和0.956,表明3个驴品种mtDNA D-loop区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其中河南小毛驴最高,长垣驴和泌阳驴次之;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表明,河南省3个驴种属于混合起源,泌阳驴与长垣驴亲缘关系较远,而与河南小毛驴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河南省3个驴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河南省家驴属于混合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歧口凹陷沙三段岩性体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分布空间,通过大量岩芯观察,并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详细研究了歧口洼陷沙三段的沉积相类型和物源体系。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滩坝;沧县隆起(葛沽、小站、沈青庄-大青旺)、港西凸起、埕宁隆起和羊三.木凸起为主要的物源区。在详细分析沉积体平面展布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古地貌、构造特征和物源区性质等因素控制了各沉积体的空间展布,并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沉积模式,为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弄清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凹陷地下深部电性结构,对于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凹陷的深部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钻井、地震、测井、地质露头观测及分析化验等资料,总结了研究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包括地层岩石密度特征、磁性特征、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乌伦古凹陷的一条大地电磁测深原始时间序列的电场数据进行视电阻率曲线平滑处理和静态偏移校正处理,并采用Occam法进行反演,得到乌伦古凹陷地下10 km深度范围内的电阻率剖面。依据该电阻率剖面,结合地震及钻井资料,初步确定了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凹陷地层的构造形态,发现乌伦古凹陷西北端和东南端地下存在高阻异常,且基底中存在低阻地层。研究结论对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凹陷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惠州凹陷是珠江口盆地中油气勘察的重要凹陷之一,北部古珠江向凹陷内输送大量碎屑物,新近纪时期形成了几千米厚的海陆过渡相地层,其中新近系珠江组三角洲沉积是主要的含油层位。由于研究区钻井较少,在缺井或少井情况下,常规沉积相研究的基础资料相对较少。通过地震沉积学分析,采用地震属性技术、地层切片技术以及分频技术对研究区珠江组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研究,确定该时期三角洲沉积发育分布范围及其演化规律;同时指出三角洲所发育的前积体规模、进积的幅度以及S型进积的形态受控于海平面升降的幅度。研究表明,海平面升降过程控制了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江组沉积体系的展布:在海平面相对较低时,古珠江三角洲在低可容纳空间下三角洲范围广;海平面相对较高时,可容纳空间大,但三角洲发育则集中在河口区域,面积较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传统的蓄水节水方法和我国西北广大农村的经济现状,结合黄土高原土深厚的特点,简述了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特征及开发利用的方法、现状和干旱地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提出了开源节流并重,开源是根本,贮留降水为重点,配合种树种草,增加植被,实现少耕、免耕的中国机械化旱作模式。介绍了一种少耕蓄水沟贮水保墒法及配套的系列新机具,以实现低成本、大面积、大区域的微观拦水、蓄水,尽可能多的贮留自然降水,增加就地入渗,以补充水资源的有效储量,使多变的自然降水能被土壤和绿色植被控制,进行季节性余缺调剂。  相似文献   

12.
以3个时期(1995、2000和2007年)Landsat 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借助于ArcGIS对DEM派生的地形因子和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叠加分析,得到不同地形因子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情况,进而定量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耕地和林地面积之和所占的比例最大,3个时期分别为81.63%、82.07%和79.35%;1995—2007年间,未利用地和草地面积持续减少,居民工矿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在平坡、第一高程带和无坡向区域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平坡和无坡向是其优势区域,面积百分比均大于60%,且2000年的面积比例最大,2007年的最小;林地在不同海拔和坡度都有分布,半阳坡和半阴坡为其优势区域,2007年的面积比例最大,1995年的最小;水域、居民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受坡向的影响较小,但随着高程和坡度的增加面积减小。  相似文献   

13.
对全国7个杜仲主产区杜仲叶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认为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湖南西北部和贵州西北部为我国杜仲的优良种源区.对同一立地条件下的杜仲皮、叶变异类型进行了有效成分含量测定,认为杜仲光皮和小叶类型为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14.
数字地形模型及地形特征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路和森林开发形式自动化设计其根本的一步,就是如何在选择的对象区域上制作数字地形模型。本文对建立数字地形模型的常用方法(方格网法)进行了解析和介绍。其中提出了依据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来确定方格网密度的对应关系。这样建立的地形模型所表达的地面是诸多双曲抛物面的集合体。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字地形模型对影响地形特征的几个因素:标高、倾斜、起伏量、谷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其具体计算方法,并找出他们同地形指数的相关性,据此选择适当的森林开发形式。  相似文献   

15.
卢秀丽  马金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85-16588,16650
[目的]为葫芦河流域土壤的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葫芦河流域的土壤分布图、土壤化学组成的各种指标值和DEM为主要数据源,分典型剖面和统计剖面,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葫芦河流域地形对土壤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在研究区内,地形影响降水和气温再分配,导致土壤化学组成各个指标值的差异。同时,找出对土壤化学组成影响最显著的地形参数。[结论]这对于合理施肥具有指导作用,便于制定土壤改良方案。  相似文献   

16.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西北地区的进一步推进,该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当前退耕区农民所面临的新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其经济收入,为了解决退耕区的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在分析研究西北地区退耕现状及后续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西北地区后续产业发展缓慢及人们对后续产业发展缺乏认识等问题,指出该区后续产业发展必须立足于地域资源优势的发挥、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及生态旅游,通过产业链延长,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通过CALPUFF模型,利用崆峒区气象资料、地形资料分析了废气源位于复杂河谷地形内其排气筒高度与最大地面小时、日均及年均落地浓度的关系,为复杂地形选择设计排气筒高度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河谷内排气筒高度在某些范围内,尤其是在较低的高度段,污染物落地浓度并不会随着排气筒高度增加而减少,可能会出现相反的规律或者上下波动;排气筒高度到达一定高度后,最大落地浓度呈降低趋势,但当排气筒高度高到一定程度时,对落地浓度的影响明显减小。谷地有组织排放源排放高度不宜低于70 m,对于有毒有害物质排放量较大的化工企业有组织源排放高度不宜低于130 m,对于电厂烟囱等特大型有组织源排放高度宜采取300 m集中烟囱排放。  相似文献   

18.
张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25-6727
利用2009年12月~2010年11月的上海气象资料、颗粒物资料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方法对在此期间的霾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霾发生时多盛行由内陆而来的西南和西北气流,且各季有所不同,夏季以西南气流为主,春季比较平均,秋、冬季节则以西北气流为主;较高的相对湿度和较小的风速有利于霾的形成;上海霾的发生受到当地和外部输送两方面因素影响,其中以当地影响为主;细颗粒物对霾发生的贡献很大,上海绝大部分的霾日中,PM2.5/PM10的比值均达0.5以上;上海霾的产生可能与机动车尾气排放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国家尺度上基于地形因子的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修正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作为农用地分等中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分等结果的准确性。从理论上来说,不同地形地区的光温条件应各不相同,以目前这种一个县一种作物只具有一个生产潜力值的情况来看,当县内地形差异明显时,仅使用一个生产潜力值不能反应出光温条件在县内的异质性,从而使分等结果不能准确描述耕地质量的差异性。论文旨在解决这一问题。【方法】从地形对于光照、温度和降水等与生产潜力密切相关的因子具有严重关联性的角度入手,通过寻找地形因子与生产潜力的关系,利用地形因子对生产潜力进行修正。由于生产潜力是以国家级尺度的数据进行计算的,为了保证修正后生产潜力值的可比性,在国家级尺度上开展修正,以900 m×900 m的DEM数据为计算地形因子的数据来源,首先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坡度、坡向、海拔与生产潜力做回归分析,筛选相关性最高的回归模型,确定不同地形因子与生产潜力的相关性;其次利用回归方程、县内平均地形因子值、平均生产潜力值和待修正区的地形因子值得出生产潜力修正公式;最后以不同地形因子与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为权重,将单因子修正后的生产潜力值进行加权,得到最终的综合修正生产潜力值。【结果】以目前农用地分等中正在使用的生产潜力值和DEM数据生成的地形因子做回归分析,其中,参与修正光温生产潜力的样点共3 779个,参与修正气候生产潜力的样点共2 765个。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坡向与光温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008和0.0002,说明在国家级尺度上,以900 m×900 m的DEM数据对坡度、坡向和生产潜力进行回归分析时,这两者与生产潜力的相关性过小,故暂不列为修正生产潜力的因子;海拔与光温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达到0.835,与气候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达到0.721,说明海拔与生产潜力具有高度相关性。根据海拔与生产潜力的回归方程得出,海拔对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系数为1.479,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系数为1.095。论文以四川省长宁县为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生产潜力值与海拔的趋势相同,体现出地势差异对光温条件的影响,并且海拔偏离县平均海拔越大的地区,生产潜力修正后偏离潜力的平均值越多。【结论】国家尺度范围内,海拔对于生产潜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海拔对于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程度高于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程度,而坡度、坡向在该尺度内与生产潜力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基于数据的限制,论文旨在侧重数学模型方法和修正思想的论述,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未来研究中可探索利用国家级控制可比性、分区域利用更加精细的数据进行局部修正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坡度、坡向对生产潜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模拟了C,D两类地貌的风场,对某市区办公楼进行了风洞试验,分析了不同风场下高层建筑风压分布特性、风荷载及风致响应特性.结果表明:C类风场下平均风压系数、总体弯矩系数、最大基底剪力和最大基底弯矩均大于D类风场的对应值;C类风场下办公楼风荷载大于D类风场下办公楼风荷载;C类风场下各测点风压谱峰值对应频率均小于D类风场下各测点风压谱峰值对应频率;C类风场下结构顶部峰值加速度大于D类风场下结构顶部峰值加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