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能值分析的贵州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定量分析贵州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结构、功能特点、生态经济效益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分析了2001-2010年贵州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情况,并对能值自给率、进出口能值比、人均使用能值、能值密度、环境负荷率,基于能值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不断增加,年均增长率为11.34%,但有1/2以上来自不可更新资源及产品增加的能值,表明贵州社会经济系统财富的增加,是建立在本地储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础之上。(2)系统所需能值99%来自系统内部,系统GDP逐年增加,人均使用能值也以年均11.14%的速度上升,但表征环境压力的环境负荷率却以31.70%的速度逐年递增,表明经济财富的增长是以对环境更大速度的毁坏为代价,在这种发展模式下,贵州省可持续发展指数逐年下降。(3)农业子系统能值产出介于4.82×1022~5.96×1022 sej之间,年均增长率为1.88%;投入的能值介于2.79×1023~3.14×1023 sej之间,年均增长率为-1.27%,表明农业子系统生产效率不断提高。(4)农业子系统能值在系统中所占比重以8.43%的速率逐年下降,使贵州省的产业结构由原来的“321”型变成了现在的“231”型,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贵州农业子系统的能值投入绝大部分是农业从业人员的劳务输入,机械、化肥等能值的投入很少,表明贵州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还很低。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值分析的黄河口滨海湿地生态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H.T.Odum创立的系统生态学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对黄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经济系统价值进行了科学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可更新资源能值为3.16×1020 sej,不可更新资源能值为2.94×1020 sej,社会经济反馈能达3.37×1021 sej。在各项系统能值产出中,生态系统服务能值为8.54×1022 sej,在资本产出项中比重最大,说明黄河口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非常巨大;水产品次之,太阳能值为1.47×1022 sej,说明黄河口湿地具有很大的产品输出价值;初级生产力为1.95×1020 sej,水禽、浮游动物、底栖动物资源产出分别为3.37×1021 sej、2.59×1021 sej、1.06×1021 sej,生态旅游和科研工作太阳能值分别为1.26×1020 sej、3.87×1020 sej。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湿地能值综合指标评估体系,得出黄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态势较好,能值产出效率较高,在滨海湿地各种产业模式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但负面效应凸显。本研究通过分析可持续能值指标,为黄河口滨海湿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摘要: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07年河北省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投入和产出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总能值投入为7.97×1022sej,作物能值总产出为3.24×1022sej;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 52.9%,可更新能值投入占总能值投入的比例为47.1%(可更新环境资源占20.9 %、可更新有机能占26.1%),系统能值货币比率为1.98×1011sej.元-1,净能值产出率为0.51,环境负荷率为1.13,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45,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整体的回报率较低;主要作物的能值产出依次为:玉米>小麦>蔬菜>高粱>豆类>花生。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客观评价江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现状,为江西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制定提供依据,笔者运用能值理论和能值分析方法,研究江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分析能值投入结构及演替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每年投入能值1.39×1023~1.69×1023 sej,其中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环境资、有机能、工业辅助能值分别占12.59%~16.38%、0.35%~0.45%、7.48%~9.66%和75.28%~77.38%;工业辅助能值中,化肥能值最大(53.09%~78.92%),其他工业辅助能值只占21.08%~46.91%。有机能中劳力能值比例高达77.10%~86.42%,其他有机能仅为13.58%~22.90%;各种能值投入量占该年能值投入总量的比例的年变化不大,有机能在20年变化中仍然没有改变劳力能值在有机能值总量的绝对地位,工业辅助能值投入经过20年的演变,能值的投入逐渐由化肥能值向电力、柴油和机械能值转化;高新技术能值投入不多,系统具有较强的传统性和保守性,维持系统运转的主要动力还是劳力,系统仍处于传统型和粗放型的传统经营阶段。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产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客观地评价江西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出结构及其发展趋势,为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运用能值理论和能值分析方法,研究江西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出。结果表明:1990-2009年,江西省农业系统能值产出1.73×1023~1.82×1023 sej。其中,种植业占54.01%~61.36%,畜牧业占27.15%~29.78%,渔业占8.01%~12.81%,林业占3.34%~4.11%;谷物和油料作物产出能值在种植业总产出能值中的比重为78.19%~79.18%,猪肉产品能值在畜牧业总产出能值中的比重为74.5%~77.4%;20年内种植业产出能值年平均增长速率为0.85%,畜牧业为2.28%,林业为2.16%,渔业为5.46%;经过20年的发展,系统产业结构发生改变,种植业产出能值比重由原来的61.39%下降到54.01%,牧业和渔业由原来的27.15%、8.01%分别提升到29.78%、12.42%;谷物和油料作物产出能值在种植业能值中占较高比例,猪肉产出能值占畜牧业绝对地位,江西省农业系统经营过程中保守性、传统性较强;根据畜牧业增长趋势,将会成为江西省农业系统的引擎和主导产业,渔业生产的强势劲头,江西省农业系统将有可能出现种植、畜牧、渔业“三强鼎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土地系统脆弱性作为制定土地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已成为当前土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在对荥经县土地系统能值投入产出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系统脆弱性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当地区域可持续发展寻求途径和对策。研究结果显示:(1)从1996—2011年,全县土地系统总能值投入从1.36E+21 sej增加到2.37E+21 sej,总能值产出从1.59E+21 sej增加到1.96E+21 sej;(2)土地能值密度、人均能值及环境负载率均呈现增长趋势;(3)能值投入产出比及可持续发展指数均有所下降。结果表明荥经县人民生活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土地系统所承受的环境压力却越来越大,其脆弱性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
孙凯  梁龙  李仲佰 《作物杂志》2022,38(4):146-105
为准确测度农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碳排放与碳固定视为农田系统环境产出,纳入能值分析框架,建立能值改进指标,评价区域红米和烤烟2种不同作物生产模式的可持续性并进行灵敏性测试。研究发现,红米和烤烟系统的能值投入分别是1.26E+17sej/hm2和1.24E+17sej/hm2,产品能值产出分别是2.61E+16sej/hm2和6.55E+15sej/hm2,红米生产模式的产品产出效率较好。在环境能值产出方面,红米系统表现为净温室气体排放“源”,碳排放(5.97E+16sej/hm2)远大于碳固定(1.30E+15sej/hm2),减排潜力较大;而烤烟系统则表现为碳固定盈余,碳排放(1.95E+14sej/hm2)小于碳固定(3.42E+14sej/hm2)。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对作物系统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结论表明,在传统能值分析体系中增设碳排放与碳固定指标可为农业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提供更加全面的测算思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评价大庆湿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大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应用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理论,定量地分析和估算大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以及系统内的物流和能流。结果表明,大庆城区湿地的价值极大,从能值分析表可以得出大庆湿地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价值总计为3.13×1010¥,雨水在全部的可再生资源组成中占绝对优势,所占比例约74%;湿地水体及底泥沉积物的宏观经济价值为1.61×1010 ¥,对比能值分析表中其他项目,湿地初级生产力能值及动物资源能值小于系统投入的再生资源能值,说明该系统大部分能量用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而非物质的产出。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探明"水稻/牧草-肉牛-有机肥-蔬菜/茶叶"循环农业模式能量流动的规律,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长沙县金井镇"水稻/牧草-肉牛-有机肥-蔬菜/茶叶"循环农业模式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对能值自给率、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水稻/牧草-肉牛-有机肥-蔬菜/茶叶"循环农业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为49.00%,环境资源对农业的贡献较大;环境负载率为1.14,系统生产过程对环境压力较小;全系统净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7.41和6.49,系统的生产效率较高,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该模式通过对牛粪尿、狐尾藻等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有效降低环境的压力,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实现农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陕川渝三地可持续性发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能值生态足迹法(EEF)是一种基于生态足迹的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予以评估的能值分析方法。以陕川渝三省(市)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和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以及万元GDP对2007年三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就陕川渝区域之间合作的优先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予以客观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陕川渝三地的能值生态赤字分别为3.604hm2、1.467hm2、1.268hm2,万元GDP生态足迹分别为3.162hm2、2.31hm2、1.632hm2;三地均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况,且陕西的情况最为严重,资源利用效率最低;陕川渝三地的发展各自面临一定的资源短缺问题,依靠进口或者过度开发来为维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在新的时期原有的以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传统发展模式遇到了挑战,只有因地适宜地对这种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才会使陕川渝各地的发展持续化,从而推动西部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生物炼制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石油资源濒临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和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生物炼制是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能源经济转变的重要手段。以生物炼制为核心的生物技术第三次浪潮,将解决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的资源、能源与环境等诸多重要问题。介绍了农作物生物炼制的概念、分类,阐述了农作物生物炼制的产品主要有生物质化学品,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以及生物可再生原料的修饰等,并展望了农作物生物炼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analyz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udy on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s to settl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and it is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realiz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academician Sun Tiehang's "unification of three" for the eco-city construction, establishe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indexes for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nd mining city—Huainan City; and applied GM–BP neural network coupling model for the dynamic evolution and prediction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Huainan City in the future deca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dex of Huainan would be 2.13 by 2025, higher than the loadable state 1, so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would keep in the over-loaded level, but the over-loaded degree would be lower than the curr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arable land, energy and water resources contribute greatly to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thus it is imperative to adjust this unreasonable and unsustainable ecological consumption relationship, enha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high-efficiency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take an energy-saving and intensive development path.  相似文献   

13.
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要求与任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阐述了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任务,分析了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要求,提出了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目标、任务和优先领域,重点对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改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生产、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防控制、农业环境控制与修复、特色农业生产、工厂化农业、现代设施与装备、农业信息与市场服务、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质量与标准、绿色农业生物制品、工业原料生产、农村新能源与社区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与新材料等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