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鸡东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根据我县11个乡镇水产养殖病害检测结果,预测并发布了2006年鸡东县水产养殖病害发生和流行趋势。其水产养殖品种病害发生和流行趋势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无公害生产的要求介绍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疾病是危害我国水产养殖动物最严重的疾病,其病原种类多,流行地区广,危害养殖水域类别多,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水产养殖病害检测结果和养殖场实地调研,发现近期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具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入世与水产养殖检疫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世纪之交,世界人口爆长,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令人担忧,整个水域自然生态系统在超负荷运转,笔者前曾提出水产养殖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养殖品种的退化,病害的蔓延以及饲料与渔药的质量等均影响波及到水产养殖事业乃至整个渔业的持续发展。既当前及今后相当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水养殖业在可持续发展决策指导下有很多制约因素,养殖生产要稳步优质高产发展,品种质量是关键,病害防治是提高养殖产量的有力支柱,病害防治不定不容有丝毫忽视,而养殖对象病害的发生,发展均与适时按阶段进行认真的检疫休戚相关,密不可分,建国51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下,人民生活逐步又有新的改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变化,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不信论是淡水养殖的湖泊、水库、池塘、泡沼以及工厂余热养殖,还是滨海滩涂的圈养和池养以及工厂集约化养殖或是网养正在崛起,养殖品种不断扩大,由此引发的各省、区间相互调运苗、种,引种参战化工作从南到北也开展了起来,并不时自国外引进一些新的养殖对象,无形之中给区域性鱼病甚至国外的鱼病向各地传播、蔓延制造了条件,纵以世界各地水产养殖业,近年来病害频频发生,水产市场病害一直影响着我国的养殖业,据统计,全国每年有10-15%的养殖面积受到病害的扰,正如1994年Seattle会议上著名的鱼病教授Fryer的综述报告中明确提出20世纪40年代水生动物病多,在科技大量投入研究所,使病害渐渐减少,但20世纪80年代,病害又逐渐上升,且越来越严重,出现了许多新病。诸多原因中人为引种,鱼体携带病原到处传播,在新的地区遇有新的宿主,从而造成新的流行,纯属人类活动造成的后果,最近农业部渔 业是王洗亮同志指出,随着养殖生产规模、品种的日益扩大,许多新的养殖病害还会出现,今后在防治、检疫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产养殖病害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相关的病害防控任务也异常艰巨。本文分析了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现状,阐述了未来我国水产病害控制技术主要发展趋势。一、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现状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2009年,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平均年损失达百亿元之巨,其中鱼类约占55%~77%、甲壳类约占11%~28%、贝类约占3%~16%。粗放型为主的养殖模式、良种化程度不高、养殖池塘连作障碍等是病害日益严重的主要缘由。(1)疾病种类多。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养殖量大于捕捞  相似文献   

7.
许多养殖户不了解科学养殖技术,为单纯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养殖过程中一出现病害就乱用药,但往往事与愿违,造成经济损失。现介绍几种水产养殖品种防病用药的极限浓度,仅供参考。1郾淡水白鲳药物极限量淡水白鲳防治鱼病不可滥用药物,特别对有机磷等农药最为敏感,敌百虫、敌敌畏等均属绝对禁用的药物。2郾鳜鱼药物极限量鳜鱼对敌百虫、氯化铜等较敏感,敌百虫0郾2毫克/升以上就会对鳜鱼造成不同程度的死亡;0郾7毫克/升以上的氯化铜也能造成鳜鱼中毒死亡,因此在鳜鱼池中不使用这些药物。3郾加州鲈药物极限量加州鲈对敌百虫最为敏感,一定要…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改善养殖环境,进行生态防治 改善水质通过注入清水来稀释养殖池中的有害代谢物。以改良水质。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能力;或注入其他水源。以改善生态环境,如注入粪水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通过清塘,不仅可以除去野杂鱼,清除竞食生物.而且可以杀灭病原体。有效改良水质。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清洁生产的内涵与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清洁生产作为循环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适用于各生产性行业并有助于各生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陆上工厂化水产养殖为例,讨论了水产养殖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陆基水产养殖 (Land- based fish farming)技术是一种全面摆脱自然海、淡水水域 ,采用全封闭式水循环 ,运用高新技术组装的环保型、集约化养殖技术 ,其养殖产量是自然水域产量的数十倍至百余倍 ,且具有节能、节水、节约土地等特点。这种集智能化、产业化、效益化于一体 ,摆脱了传统水产养殖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保障了水产品产量的稳定、品味上乘、安全健康的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属我国水产养殖方式的一次革命。该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背景情况我国水产养殖业经历了 80年代~ 90年代 2 0年的快速发展时…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的国情决定了也必然是水产药物应用大国的现状。近年来,水产药物的应用不但对水产动物病害防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水产品品质特别是质量安全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水产药物的品种、残留以及怎样防范可能给人类和水产动物造成的伤害,更是提高到了法规、管理范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病害日趋严重,养殖中所使用的渔用药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抗生素、促生长剂、杀虫药等的大量使用,带来了药物在鱼体内大量富集残留和病原体的抗药性等问题,导致养殖水产品质量下降,既危害了人类健康,又污染了环境。开发和生产安全、高效的无公害鱼药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中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报告(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搞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2004年4~10月组织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病害监测机构对74种水产养殖种类的126种病害进行为期7个月的监测。2004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监测而积为397.76万亩,占养殖面积的8.35%。根据2002年农业部渔业局“一个监测养殖品种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个养殖区,一个养殖区必须设3个以上的监测点”的规定,在397.76万亩的监测面积中共设2703个临测点。  相似文献   

14.
为庆祝《科学养鱼》杂志创刊十五周年 ,本刊开展了征文活动 ,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积极响应 ,共收到征文近百篇。从本期开始 ,我们将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分期刊登 ,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在此 ,我们衷心感谢参加本次征文活动的广大朋友 ,谢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养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区域生产密度不断增加,集约化的养殖程度不断提高,加上养殖环境的污染,生态条件的失衡,水产养殖的病害发病率也随着  相似文献   

16.
<正> 4—6月份河北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11个市共选定场、点116个,参加监测报送疫情的县、区共45个。 测报面积:①常规养殖方式共8244hm~2。其中:淡水养殖面积2477hm~2,海水养殖面积5767hm~2;②网箱养鱼27hm~2,工厂化养鱼水体30666m~3,库湾养鱼50hm~2。 测报养殖品种涉及到鱼、虾蟹、贝、两栖动物共4大类,22个品种。对水产养殖生产中发生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及有害藻类造成的5大类病害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当前因污染造成的渔业生态环境恶化给水产养殖业带来的巨大灾害,本文介绍美国一种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的水产养殖良药——美菌方Alken Clear—F10。它可消除污染、净化水质、减少病害、提高产量。倘若美菌方能得以推广应用,效益将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产养殖的水处理技术是发展工厂化养殖技术的关键,本文根据我国现代渔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国内外有关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结果与发展趋势,从增氧、悬浮物处理技术、氨氮处理技术、有害气体处理技术、消毒杀菌技术等方面,论述了目前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的主要方法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实际应用和开发新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市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上水域环境的恶化,水产养殖病害问题日益突出,用药量也随之不断上升。但由于不少养殖户不懂药物的性能和给药方法,药害事故不断发生,损失较大,有些塘口甚至绝收,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据调查分析,常见药害事故有以下八种原因:一、不对症下药,而盲目用药每一种药物都有它的适用症,而有些养殖户对敌百虫、漂白粉等老品种非常迷信,认为它们可包治百病,发病时不是先找技术人员诊断后再配药,而是自行买药使用,长期频繁单一用药,必然造成毒性反应。有关研究表明,鱼类长…  相似文献   

20.
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水产养殖病害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亿元之巨,且有上升的趋势。对虾病毒病在我国广大海区连续10余年的肆虐,至今还无良策可根治。自1997年以来由于球形病毒等造成的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连年发生,其它如鲍、牡蛎、海带、紫菜等的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