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选用6个平菇品种的多个单孢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单核菌丝,双核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单双核菌丝生长速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菇单,双核菌丝的生长速度在不同品种后代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种杂交产生的后代中,单,双核菌丝生长速度的相关规律与亲本亲缘关系的远近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6个香菇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菌丝生长速度,得出了其菌丝最适生长速度温度为26±1℃,最快生长速度温度为28±1℃。最适温度下,对6个香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之间的差异性和6个香菇菌株之间的亲缘性做了分析,得出了申香10号生长速度最快,吉香2号生长速度最慢,二者与其它菌株菌丝生长速度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拮抗实验得出申香10号和908、香丰13号之间亲缘关系较远,908、9608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壳寡糖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生长过程中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方法]以平菇4号菌种为供试菌种,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壳寡糖,测定平菇菌丝生长速度以及生长过程中菌丝纤维素酶活性。[结果]浓度为0.001mg/g的壳寡糖可明显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对平菇菌丝生长过程中纤维素酶的活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浓度为0.1mg/g的壳寡糖对平菇菌丝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平菇纤维素酶的活力。[结论]壳寡糖对平菇菌丝生长以及纤维素酶活力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宜猪苓和蜜环菌生长的母种和原种培养基配方,通过对为猪苓和蜜环菌设计的5种母种培养基配方和4种原种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试验,观察猪苓和蜜环菌母种和原种的菌丝在不同配方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表明,猪苓母种在配方3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4.013 mm/天,菌丝粗壮,长势旺盛,猪苓原种在配方B中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2.749 mm/天,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较好;蜜环菌母种在配方5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9.346 mm/天,蜜环菌原种在配方H中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2.416 mm/天。所得试验结果可为日后猪苓人工栽培技术和猪苓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利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绣球菌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绣球菌菌丝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等指标的比较,研究了9种碳源对绣球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1.34 mm/d,以乳糖为碳源时,菌丝洁白、浓密。综合分析,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其次为葡萄糖和麦芽糖。  相似文献   

6.
以废弃的桑枝为主料、豆粕为氮源进行配方试验,比较不同配方栽培袋的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及子实体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以桑枝为主料的7个配方中,杏鲍菇菌丝生长和产量虽有一定差异,但都能正常生长.配方7以麦麸为氮源,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但菌丝浓密粗壮,产量最高;以豆粕为氮源的处理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但产量均较以麦麸为氮源的低,说明麦麸是栽培杏鲍菇较好的氮源.豆粕比例在9%时,菌丝产量达到最高,说明豆粕含氮量较高,实际栽培中可使用较低比例.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县野生白灵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菌丝培养阶段pH值、温度、碳源、氮源、碳氮比(C/N)对野生白灵菇菌丝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6.5~7.5条件下,白灵菇菌丝生长速度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培养温度为24~26℃较利于白灵菇菌丝的生长;白灵菇菌丝培养良好的碳源为蔗糖、麦芽糖,氮源为蛋白胨、酵母浸膏;培养基中,C/N为20∶1时,菌丝生长速度相对最快。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原理,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对白灵菇菌丝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丝生长较优的条件为温度24℃、pH值6.5、碳氮比21∶1,此条件下白灵菇菌落直径为58.13 mm,菌丝生长速度为4.79 mm/d,与预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8.
配制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接种干巴菌菌种,研究不同配方碳源、氮源培养基对干巴菌母种、栽培种菌丝长势、生长速度、满袋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巴菌母种培养基用松针水配制,栽培种培养基中添加40%的松针,其菌丝生长速度均较快。干巴菌母种培养基菌丝最适合的主要碳源是马铃薯,菌丝生长速度最快(4.53mm/d),最适合的主要氮源是蛋白胨与酵母粉1:1的混合物,菌丝生长速度快(5.06mm/d)、菌丝长势强。干巴菌栽培种碳源以糯米最好,生长速度快(5.89mm/d)、菌丝长势强,菌丝满袋时间短(39d);栽培种氮源以麸皮最好,生长速度快(5.75mm/d)、菌丝长势强,菌丝满袋时间短(40d)。  相似文献   

9.
分别在不同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培养基含水量条件下培养金福菇Tg-505菌株,比较其菌丝的生长速度及生长势,探讨不同温度、酸碱度和培养基含水量对金福菇Tg-505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15~35℃范围内,金福菇Tg-505菌丝均能生长,以25℃时菌丝生长势最佳,日平均生长速度最大为5.99 mm;酸碱度在pH 5.0~10.0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以pH 7.0~8.0时菌丝生长势最佳,生长速度最快;培养基含水量在50%~75%范围内菌丝能够生长,含水量为65%~70%时,其菌丝洁白、粗壮、长势好,生长速度最快,达到3.77 mm/d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黄裙竹荪营养生理学特性研究和菌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平板培养方法,以黄裙竹荪Dm-L1为供试菌株,比较果糖、甘露糖、乳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红糖、葡萄糖共8种碳源和草酸铵、尿素、硫酸铵、酵母浸粉、蛋白胨共5种氮源培养基上黄裙竹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表现,筛选出黄裙竹荪母种生长最适宜的碳源和氮源。结果表明:8种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培养基的黄裙竹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898 mm/d,果糖和葡萄糖次之,分别为0.828 mm/d和0.802 mm/d;三者间在菌丝生长势上无明显差异,均表现为气生菌丝较为丰富、健壮、洁白、菌落完整且边缘整齐。5种氮源中,尿素培养基的黄裙竹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2.540 mm/d,且生长势表现健壮、浓密;硫酸铵次之,菌丝生长速度为1.598 mm/d,生长势表现与尿素培养基相同。结合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表明,可溶性淀粉和尿素分别是最适宜黄裙竹荪菌丝生长的碳源和氮源。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食用菌高效栽培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探讨了在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滑菇菌糠提取液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滑菇菌糠提取液能够促进榆黄菇和杏鲍菇菌丝生长是有促进作用的,添加量为30%最为理想,而对平菇和白灵菇菌丝生长是有抑制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紫外线诱导对药用真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紫外线照射羊肚菌、松茸、金针菇菌丝体,研究了不同照射时间对菌丝生长速度、菌落直径、菌丝生长势及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对羊肚菌和松茸菌丝体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照射4min处理组的作用最明显,且松茸菌丝体的生长(P<0.05-P<0.001)比羊肝菌(P<0.05-P<0.01)强;紫外线照射对金针菇菌丝体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确定分属P.baumii及P.linteus种的2类桑黄真菌的11株菌株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其生长速度、生物量、胞内和胞外多糖含量、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漆酶、愈创木酚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及胞外蛋白质含量,明确不同菌株在生长性能方面的差别,筛选优势菌株.结果表明,桑黄菌株PB0802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物量、胞内和胞外多糖产量优于其它菌株,且PB0802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活性及胞外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菌株,确定PB0802为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择猪苓的最佳菌株及其采收的最佳发育阶段,研究了猪苓3个菌株菌丝体的形态结构、多糖含量,并对不同发育阶段菌核的显微结构和多糖累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苓3个菌株在孢子形态和数量、菌索形成和草酸钙方晶上存在明显差异;菌株X2的菌丝生长快、长势旺,菌丝体浓密洁白,易形成菌索,菌丝体及发酵液的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0.4 mg/g和0.111 mg/mL,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为0.2458 cm/d;人工白苓与野生白苓在形态和显微结构上相似;野生黑苓菌核的多糖含量最高,达56.41 mg/g,人工白苓最低,为15.95 mg/g。说明在3个菌株中,X2合成猪苓多糖的能力较强,药用价值高,质量最优;3种不同发育阶段的菌核中,野生黑苓的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辽细辛根的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乙醇)粗提取物和精油对引起牡丹叶斑病的拟盘多毛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作用。结果表明,细辛不同溶剂提取物和精油对拟盘多毛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石油醚提取物和精油的抑菌效果较好,对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94.91 mg/L和120.44 mg/L,对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32.64 mg/L和110.66 mg/L。说明细辛所含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易被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所提取,细辛精油中也含有抑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交变电磁场对平菇、姬茹、凤尾菇、香茹、金针菇、灵芝、猴头菌、木耳等8种食用药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处理可使菌丝生长速度加快,菌丝直径增大,分枝数增多,因而菌落长势旺盛,菌丝粗壮。其影响程度与食用药用菌种类、场强、处理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天竺葵提取物对黄瓜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云  刘元军  赵燕  谢静静  王巨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228-2229,2262
采用天竺葵(Pelargonium hortorum)叶片提取物对黄瓜的镰刀菌(Fusarium oxy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cucumerina)、蔓枯病菌(Ascochyta citrullina)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天竺葵提取物对3种黄瓜病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提取物浓度呈正相关,提取物对蔓枯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次之,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弱.  相似文献   

18.
对灵芝在糠醛渣不同配方料上菌丝生长情况和子实体产量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各配方料上生长的灵芝子实体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灵芝菌丝在各配方料上均能生长,配方⑤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配方①和②菌丝生长势强,表现为菌丝洁白、浓密。从于实体产量和形态看,配方①产量最高,其生物效率达58.2%。各配方的子实体形态均表现较好,而配方①和②子实体菌盖厚,商品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组织学研究表明,黄瓜霜霉菌在不同抗病类型品种上,其侵入前的过程基本相似,并且都能形成胞间菌丝和吸器。然而,随着品种抗病性的增强,吸器形成速率变慢,数目减少,同时菌丝扩展缓慢;寄主细胞坏死发生时间早,机率高。电镜观察显示,抗病品种中菌丝和吸器的细胞质中液泡数量增加,菌丝和吸器的壁与细胞质膜分离,原生质电子致密度加深,最后菌丝和吸器解体;受侵寄主细胞分泌的胼胝质,可将吸器体完全包围,从而阻止了吸器的进一步发育;在发生坏死的寄主细胞中,吸器也解体坏死。  相似文献   

20.
基于ArcGIS平台,应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基础数据,通过不规则三角网(TIN)对研究区建立了数字高程模型(DEM),探讨了ArcGIS在土方量计算中的应用,并对研究区的土方填挖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应用ArcGIS计算土方量原理简单,速度快,能够实现三维可视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