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6年12月6-7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在院资环局傅伯杰局长、广西区科技厅、河池市、环江县有关领导陪同下,实地考察了喀斯特环境移民示范区和环江喀斯特站。并为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揭牌。  相似文献   

2.
李应 《现代化农业》2014,(11):27-29
<正>喀斯特环境是一种脆弱性很强的生态环境,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之一,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脆弱生态区,土地退化严重,人地矛盾尖锐。探讨喀斯特石漠化的成因及治理对  相似文献   

3.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对我国喀斯特地区物种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木论自然保护区概况、保护区环境教育的概念,以及在保护区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分析了木论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木论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的一些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岩溶适生植物在喀斯特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退化喀斯特环境恢复的关键所在.为阐明喀斯特环境因子对岩溶适生植物山麻杆Alchornea davidii种群的影响,揭示该种群对生境的独特适应机制,该文调查和分析了喀斯特生境中山麻杆种群特征,以及地形、土壤、生物、干扰等17个环境影响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影响种群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子,并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人为干扰是山麻杆种群生存和发展最主要的影响因子,适度干扰促进种群萌生更新,有利于种群发展;(2)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山麻杆种群影响显著,物种间的竞争作用抑制了山麻杆种群的发展;(3)坡度、坡向和岩石裸露程度等通过限制其他物种的分布,对山麻杆种群更新有利.山麻杆种群在喀斯特生境中具有独特的适应机制,种群能够凭借较强的萌生更新能力抵抗外界干扰,且对喀斯特复杂异质的地形具有较强适应性.因此,在喀斯特地区干扰生境的初期植被恢复中,山麻杆是一种适宜的备选物种.  相似文献   

5.
依据贵州省石漠化现状和植物对喀斯特环境条件的影响,筛选喀斯特生态修复适生植物,通过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别测定了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贵州金丝桃(Hypericum kouytcheouense Levl.)2种药用植物的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并结合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活性、稳定碳同位素δ13C变化范围比较了2种植物在喀斯特生境下的适生能力。结果表明,接骨木对于喀斯特石漠化环境有着更好的适生性。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地区地表关键带结构十分复杂,土层浅薄且持水能力弱,地下裂隙多而渗透速率快,导致地表水分亏缺频繁、生态脆弱、污染物扩散快速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喀斯特地区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深刻理解其生态水文过程有着极大的诉求。迄今为止,喀斯特生态水文学已经获得了重要进展,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植被水分来源与耗散机理、坡面水文快速过程、环境变化的生态水文效应等方面的认识,并构建了多种模型,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但受限于喀斯特地表结构的复杂性,目前所获得的结论也存在很多不足和不确定性。本文从喀斯特生态水文过程与机理、喀斯特流域生态水文和喀斯特生态水文模型研究三个方面概述了喀斯特生态水文研究进展,介绍了课题组在相关方面的主要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6—7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在院资环局傅伯杰局长、广西区科技厅、河池市、环江县有关领导陪同下,实地考察了喀斯特环境移民示范区和环江喀斯特站。并为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揭牌。在肯福喀斯特环境移民示范区,李家洋副院长实地察看移民安置区硕果累累的果园和一幢幢新楼,观测试验场地、工作和生活设施建设,肯定了项目组在喀斯特环境移民成因与迁移机制、生态容量、开发模式与环境效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要求研究人员继续深入研究喀斯特环境移民的科学规律。  相似文献   

8.
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受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为深入了解环境因子对兰科植物分布的影响,采用实地调查结合资料查阅的研究方法,从地形、坡度、坡位、坡向、植被类型和生境条件等方面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对兰科植物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因子对兰科植物分布的影响显著,兰科植物在研究的喀斯特山区主要分布在山地、险坡、阴坡和灌丛、中上坡及岩石石面上。研究的开展可为喀斯特山区的兰科植物的培育和保育、科学评估兰科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一种特殊类型的人口流动—环境移民(异地扶贫开发)在发展中国家出现。本文以广西喀斯特地区为例,讨论了贫困与环境移民形成的原因、迁入区域资源环境条件、移民安置方式及社区管理体制,介绍了项目研究与开发内容、阶段性进展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一种特殊类型的人口流动-环境移民在发展中国家出现。本文以广西喀斯特地区为例,讨论了贫困与环境移民形成的原因,迁入区域资源环境条件,移民安置方式及社区管理体制,介绍了项目研究与开发内容,阶段性进展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大石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山地区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的区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生存、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在石山地区如何正确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简要介绍了我国石山地区的基本情况及其在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所面临的挑战,对如何加快大石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的主要生态脆弱区之一,农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阳山县为例,分析了粤北岩溶山区农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地资源优化利用的原则、方向、模式与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婕  苏维词  张凤太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68-4770
阐述贵州岩溶山区农村人居环境的基本特征,分析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和限制因子,探讨岩溶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生态系统退化现象,可导致土壤退化、土地养分锐减、土地生产力低下和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我国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喀斯特为例介绍了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综述了有效微生物菌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在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畜牧业、水产养殖及种植业中的应用,并展望了EM在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岩溶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石漠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是西南岩溶区的中心,岩溶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由于岩溶山区本身的脆弱性和人为作用,导致土地贫瘠、水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日益加剧。为了尽快推进贵州岩溶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首先要加强岩溶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治水为龙头,因地制宜,开展以岩溶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以促进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南地区岩溶石漠化趋势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西南地区岩溶石漠化的趋势、过程和结果,介绍了岩溶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岩溶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单洋天  单海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10-5812
以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为对象,分析了主要岩溶含水岩组,岩溶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概况以及与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有关的生态环境,岩溶地区水资源产业,岩溶分布与社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岩溶区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宜耕地资源不足.土地退化严重,承受自然灾害能力低,使岩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本文以重庆市岩溶地区为例。选择12项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因子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然后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对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25个岩溶区县中潜在脆弱区县7个。轻度脆弱区县2个,中度脆弱区县5个,重度脆弱区县5个,极度脆弱区县6个。  相似文献   

19.
纵观人类居住与环境设计艺术史上的3次发展,探讨中国未来的居住与环境设计艺术,只要在建筑和景观设计中考虑环境现状及环境问题,就可以发挥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通过城乡一体化、诗意化的人居环境设计艺术,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才能早日实现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康居住生活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