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60Co-r射线在小麦育种上性状改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60Co-r射线辐照小麦干种子诱导性状变异,异变个体中出现性状不遗传的有双穗和超矮秆变异等性状,可遗传的变异有熟期、粒色、多性状变异体.通过对多性状变异系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变异系较原照射材料带型差异明显,有丢失有增加,说明辐射效应的真实存在.根据性状诱变的规律,阐述了辐射育种在选择方法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56个10-1品系(来源于11个R0植株)和212个晋燕8号品系(来源于45个R0植株)被评价。结果表明,组织培养能够获得有益的农艺性状。82%的20-1系谱和93%的晋燕8号系谱在7个测定性状中至少有一个性状发生显著变异。对每个性状都有一些增加和降低的品系被发现,而且有益的农艺性状变化比不良的变化频率高。再生植物株后代扣进行证明:性状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单株选择能够在作物改良中应用。获得的变异也证  相似文献   

3.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廖伏明  盛孝邦 《作物学报》1999,25(5):622-631
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6个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采用NC II交配设计分析12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①除主茎剑叶长、结实率和千粒重三性状非加性效应不明显外,其他性状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有显著作用,且均以加性变异为主,但单株产量、相对日产量及单株穗数三性状非加性变异较大。②主茎剑叶长、穗长和千粒重三性  相似文献   

4.
普通小麦体细胞无性系R2代变异发生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R2代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存在4种发生方式,即合株性稳定谱异,全株分离变异,穗系嵌合稳定变异,穗系嵌合分离变异,其中稳定变异相当普遍、红占总变异的1/3。发生阶段较全株性变异于发生较迟的穗系嵌合变异。不同的变异性状有不同折发生方式。株型、穗型、芒型和叶色变异多为分离变异,熟期为稳定变异,株高,腊质等兼有稳定及分离变异,其中某性状是显性突变的结果,多数分离性状的分离均属简单分离,且箐少见到基因突变的  相似文献   

5.
棉花辐射效应研究Ⅱ.M_2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60Coγ射线辐照棉花早熟、中熟品种(系)和陆海杂种F2的干种子,研究了形成的M2代主要经济性状的平均表现和变异。结果表明,M2代主要经济性状表现出明显变异,15kr处理使单株产量、单铃重、纤维细度和断裂长度的有益变异频率收高,25kr处理有益于长纤维变异的出现。不同基因型类型对辐射的反应不同,中熟类型较早熟和陆海杂种类型对辐射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6.
水稻辐射突变系(芽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个籼型和粳型品种以及它们不同的辐射突变系共91份品种(系)按我国“七·五”攻关课题“水稻种质资源耐冷性鉴定技术方法”进行了耐冷性鉴定。与原种比较,籼型和粳型突变系的耐冷性表型均出现变异,变化趋势是多向性的。对此,本文进行了分析讨论,看出控制耐冷性的基因与控制如生育期、株高、叶型、壳色等性状的基因有别,原种的耐冷性遗传基础对衍生突变系影响极大。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通过钴60γ射线的处理获得了一批辐射突变系。蒋志谦等(1984)对这些突变系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突变系的生育期、株高、叶型,壳色等特征性状与原种有明显差别。为了进一步认识和利用人工诱发的突变基因,不断丰富种质资源库,发掘优良种质,提高育种成效。对于这批辐射突变系进行耐冷性鉴定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利用250 Gy的Co60γ射线对3个棉花品种的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对其M4,M5农艺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辐射诱变后代M4,M5群体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明显差异。阐明了辐射对不同棉花品种的诱变效果存在变异均匀度和丰富度的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所有表型性状,以及衣分、单铃重、株高、2.5%跨长、比强度和麦克隆值等性状的M4与M5群体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证明了诱变后代材料表型性状的变异可以遗传,M4和M5群体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趋于稳定。3个品种诱变后代M5材料间的表型性状遗传距离变幅分别为1.83-34.68,1.26-34.55,2.22-17.05;并筛选出一系列变异明显的诱变材料。  相似文献   

8.
小麦与多枝赖草耐盐纯合易位系的培育及GISH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小麦与多枝赖草属间杂种花药培养获得的纯合后代纯系为材料,经过细胞学观察、田间选拔、抗性鉴定、综合农艺性状调查以及小区产量对比试验,从中初步筛选鉴定出具有外源耐盐性状、且农艺性状好的材料,再经分子标记(GISH)鉴定纯合易位系。表明花药培养可有效克服小麦远缘杂交后代的疯狂分离,并可促进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具有丰富变异且可稳定遗传的后代,大大缩短了小麦远缘杂交导入外源基因的年限。  相似文献   

9.
辐射诱变是一种重要的变异手段,为了丰富小麦的品质性状变异资源,通过采用60Co-?射线辐射普通小麦品种‘冀3235’幼胚愈伤组织的方法,获得辐射诱变处理的再生植株。对再生株后代种子进行麦谷蛋白亚基的SDS-PAGE分析,结果从中发现了不含Glu-D1位点编码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材料。经进一步的系谱选择,选育成了稳定遗传的7份材料。与对照‘冀3235’相比,这些株系的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异,醇溶蛋白A-PAGE电泳谱带也完全相同,仅在麦谷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的Glu-D1位点上有差异(变异系缺少Glu-D1位点控制的亚基,对照‘冀3235’为2+12)。品质分析结果表明,Glu-D1位点缺失系的面粉品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湿面筋没有检出,沉降值显著下降。这些变异系是培育弱筋小麦品种和评价Glu-D1位点功能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10.
辐射诱变是作物育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但绿豆诱变育种研究相对落后。用300、400、500、600、700Gy 5个剂量的60Co辐射处理籽粒大小不同的冀绿10号、冀绿15和V1128 3个品种的干籽粒种子,分析后代出苗率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情况,并对后代材料进行突变体选择。结果表明,不同辐射剂量60Co对不同籽粒大小的绿豆品种有不同的辐射效果,其中,对大、中籽粒品种冀绿10号和冀绿15的出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小籽粒品种V1128的出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剂量辐射对绿豆后代营养体性状中主茎分枝数影响最大,使单株荚数和产量有显著增加的趋势,但对荚长和单荚粒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后代连续选择,获得了无分枝、雄性不育及荚型特异等稳定遗传的变异材料。可为绿豆辐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创新的变异材料可供今后遗传研究及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1.
高粱体细胞无性系后代变异与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9个高粱品系的体细胞无性系后代的变异及其遗传稳定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R1再生植株常出现较大变异,但有许多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R2的变异频率虽然较低,但大部分变异能遗传下来,并且在R3即可表现稳定。另外,还观察到许多性状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异,但不同性状的变异频率不相同。有些植株的变异只表现在个别性状上,但也有些植株可同时出现几个性状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2.
卢宗凡  苏敏 《作物学报》1987,13(3):249-254
10多年冬小麦辐射育种实践,总结了不同剂量、种子状态、品种、处理方法、处理部位和辐照时期对辐射后代产生的辐射效应。认为:冬小麦的突变类型极为丰富,遗传变化十分复杂。多性状的突变多于单一性状的突变。矮秆突变最多,其次是穗、芒形突变,在抗锈、品质、熟性突变方面,常伴随其它性状突变一起出现。通过辐射,已选育出几个  相似文献   

13.
对9个高Liang品系的体细胞无性系后代的变异及其遗传稳定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R1再生植株常出现较大变异,但有许多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R2的变异频率虽然较低,但大部分变异能遗传下来,并且在R3即可表现稳定。另外,还观察到许多性状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异,但不同性状的变异频率不相同。有些植株的变异只表现在个别性状上,但也有些植株可同时出现几个性状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4.
谷子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7个品种的体细胞无性系性状变异和遗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以R2株系为计算单位的谷子体细胞无性系农艺性状变异频率平均为13.0%, 不同基因型的变幅为4.3%~32.9%; 变异涉及株高、抽穗期、穗粒重、出谷率、育性、抗病性、米色等多个性状; R1代表现半不育的植株, 其R2代出现变异的机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子和表型性状的大豆骨干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农14是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应性于一身的大豆优良品种,对绥农14系谱亲本进行分子和表型的遗传基础解析,为有目的地选择杂交亲本拓宽遗传基础提供理论指导.利用包含有生长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状、固氮性状在内的50个表型性状和550个微卫星位点对绥农14系谱亲本进行分析.550个SSR位点共检测出等位变异1 494个,平均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为2.716 4,平均PIC值为0.445 0,其中30个多态性高的位点可作为评价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位点;连锁群CI的多态性位点比例最高为0.961 5,连锁群A2的保守片断最多为11个,构建绥农14系谱亲本的指纹图谱最少需2个位点.50个表型性状共检测到等位变异255个,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变异为5.1个,平均PIC值为0.683 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在80.1%以上,分析每个主成分的组成发现,产量性状、生长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状、固氮性状在分析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时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行每一类性状的主成分分析,选出重要性状作为大豆综合性状考察的主要指标.基于SSR的UPGMA聚类结果与基于农艺数据的UPGMA聚类结果的相关系数仅为0.393 0,2种聚类方法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因此,在进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时应将分子数据分析与表型性状解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60)Co γ射线辐照花生种子后代的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辐照处理花生品种鲁花11号M2为材料,通过农艺性状调查筛选变异材料。利用107对SSR引物对7个有代表性的变异材料进行PCR扩增,分析花生辐照诱变材料的SSR遗传多态性。同时将筛选到的多态性标记用于分析原品种和诱变后代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表明,诱变材料与原品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态性,且呈现多个位点突变;60Co辐照诱变可使花生的DNA分子多个区段内发生重复或缺失等结构性变异,并非单纯的点突变。诱变后代材料的成对相似系数变幅为0.457~1.000,平均值为0.862;诱变后代材料与其未辐射处理对照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0.692~1.000,平均值为0.873。由此可见辐射可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拓宽原品种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进展与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子先 《种子》1994,(1):28-32
什么叫数量性状呢?一般认为受多基因控制、性状表现连续变异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的性状叫数量性状,对动、植物而言,也叫经济性状。那么,水稻数量性状是怎样遗传的呢?从数量性状正、反交的基本一致性,以及在一些数量性状遗传试验里,亲本、F1、F2和F3的表现型频率分布与根据多基因独立分配所期望的频率分布的一致性等现象看出,控制数量性状的多基因也位于染色体上。果蝇腹刚毛数研究证明,多基因和主基因连锁在一起,并位于核内染色体上。所以数量性状的遗传也应遵循三个基本遗传规律。本综述旨在对水稻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的大量实验…  相似文献   

18.
根据《小麦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的要求,本研究应用SDS-PAGE电泳方法,对79个测试品种及其近似品种进行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分析。结果表明,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在Glu-A1、Glu—B1、Glu-D1三个位点有12种变异类型,共检测出17个不同类型的亚基组合。利用这一性状,能够将约占69.6%的测试品种与近似品种区分开。和形态学性状相比,麦谷蛋白高分子量亚基表达状态多,表达稳定,遗传机制明确,可作为小麦品种测试中重要的高辨别力性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氮离子注入处理棉花种子诱发M1植株第二真叶过氧化物酶同功酶(IPO)变异的遗传表现;M=IPO和农艺性状变异的频率及类型,探讨了剂量效应及IPO变异与农艺性状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M1IPO变异有些是非遗传的,M2中IPO不同酶带对氨离子注入的敏感性及最佳诱变剂量不同;氮离子注入能诱发较高频率的IPO变异及数量性状和多个性状的同时变异,可在较轻的M1损伤下获得较高的M2农艺性状变异频率,M2IPO和农艺性状变异频率与M1IPO变异频率的关系可用Y=A+BX+CX2来描述。在M2铃数和早熟性变异株中均可观察到第二真叶IPO第8条酶带,而铃重和株高变异株中可观察到第6条酶带。  相似文献   

20.
小麦航天诱变矮秆突变系SP_3株穗数性状观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首颗航天育种专用卫星"实践八号(2006)"搭载的冬小麦邯6172为材料并以原始亲本为对照,对SP3选育出6个矮秆突变系株穗数进行观察发现:(1)株高与株穗数两性状独立遗传,通过航天诱变可对株高、株穗数二性状同时进行改良。(2)株穗数变异是双向的,其幅度为-36.95%~12.06%,方差分析达0.01极显著水平。(3)株穗数显著高于对照的变异系比例较低,占观察群体的16.67%,其余变异系株穗数等于或低于对照,分别占33.33%的比例。(4)SP3株穗数性状稳定株系比例为16.67%,并被统计分析证实,其余株系仍在分离。(5)在以株穗数为目的航天诱变后代选育中,SP3代要注重田间性状观察,依不同变异群体性状表现,可分别采取以株系为单位混合收获和以单株收获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